被關"禁閉"的年輕人帶火了"雲經濟"!但想要長久不容易

這個春節以來,人們紛紛被疫情關了"禁閉",戶外活動難以參加。為了打發時間,人們廣開腦洞,除了各種遊戲APP的日活一度達到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峰值外,還有各種各樣的線上活動吸引這人們的參與。一時間,在人們在興趣和無聊的雙重驅使下,"雲經濟"突然就火了起來。

被關

剛開始,北京的知名夜店ONE THIRD在抖音上開展了每天5小時、連續三天的"雲蹦迪"直播,賺到了332.36萬打賞,首日收看人數就已破百萬。之後又有樂迷和各大音樂人、樂隊及音樂廠牌發起的各種"臥室音樂節",在小眾圈子裡一度引起了不少關注。從此以後,"雲活動"的畫風逐漸粗獷,各種"雲睡覺"、"雲圍觀建房"、"雲K歌"相繼湧現。

以"雲蹦迪"為例,就是很多在家閒著無聊的年輕人,通過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用小夜燈、手機閃光燈、乃至煤氣灶製造氣氛的"蹦迪"活動,以及在線刷禮物、發彈幕的方式,將自己與千千萬萬同樣閒著的年輕人連接起來,緩解自己悶在家裡的精神壓力。

被關

而本來因為疫情損失慘重的商家,也通過這種"雲"風潮自救,把人們的線上打賞,當做疫情期間主要的收入來源。甚至就連一些普通的網絡紅人,也通過"雲睡覺"等各種開腦洞的活動狠狠賺了一筆。

"雲經濟"的繁榮,讓抖音、B站等直播平臺以及各種新鮮有趣內容的生產者,在疫情之下繁榮一時。不過,這種線上的內容輸出,還能夠火多久,會不會是曇花一現,也成為了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

誠然,"雲蹦迪"、"雲音樂節"等形式在商家和直播平臺的助推下,逐漸成為了夜店、酒吧、音樂廠牌曲線救國的形式,但當人們對這種形式的新鮮感喪失之後,即使疫情還在,恐怕也很難獲得很高的線上關注度。

事實上,除了少數個例,大部分線下娛樂場所直播帶來的收入都未必能覆蓋他們直播、或者是線下門店的成本,這也導致很多知名的音樂平臺和夜店、酒吧仍舊在觀望的重要原因。

而像"雲睡覺"等個人博主的腦洞活動,不僅隨著平臺規則的完善要面臨封禁的危險,而且單一的內容輸出形式也很容易被人們遺忘和淘汰,成為多元內容生態之下"火一把就死"的另一典型。

不過,最近假期走向結束,工作日來臨後,"雲經濟"也逐漸從娛樂活動轉向遠程辦公和線上教學。有消息顯示,隨著多地企業陸續復工,遠程辦公、在線教育兩個板塊紛紛大漲,相關個股甚至出現連續多日漲停,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

被關

相比陡然火起來的"雲蹦迪"、"雲音樂節","雲辦公"和"雲教學"本就屬於發展了較長時間的一種"雲經濟"形式,而且相比前者用戶群的"三分鐘熱度",員工辦公和學生上課的強制性則讓這種"雲經濟"形式的發展更加穩定。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它們的需求潛力空間進一步加大,贏得了不少投資者的青睞。

當"雲經濟"從不穩定的、內容形式更為天馬行空的娛樂需求降低為日常生活的需要之後,反而讓"雲經濟"有了更長久的壽命,這倒是給我們不少的啟發。尤其是當上班、上學的人數增加後,人們的空閒時間大大減少,"雲娛樂活動"能生存的土壤也將進一步被壓縮。

不過,即使"雲經濟"在轉型之後走出一條新的道路,也依然有相當一部分人並不看好它們的未來。畢竟像疫情這樣的"黑天鵝事件"並不常見。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雲經濟"的熱度恐怕還是會逐漸降下來,任何一個企業,想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用"雲經濟"的形式彎道超車,都是難以實現的。

總之,"雲經濟"在當下雖然非常火熱,但更多的原因還是時勢造就,與它本身的發展成熟度無關,等到疫情過去之後,"雲經濟"還想再次登上這樣的高光時刻,恐怕還得更長時間的修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