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營收增速放緩至0.48% 聯想集團如何發掘下一塊“吸金”寶地?

2月20日,聯想集團發佈了其2020財年Q3財報。數據顯示,期內營收9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48%;稅前利潤為2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淨利潤為18.1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0%,營收和除稅前溢利均創歷史新高。

財報公佈後,聯想集團股價午後一度漲超7%,當日以5.8港元收盤。截至目前,股價回落4.83%,報5.52港元。

Q3營收增速放緩至0.48%  聯想集團如何發掘下一塊“吸金”寶地?

從聯想集團的這份財報,我們發現其依舊保持了此前的增長態勢,而且這也已經是聯想集團連續十個季度實現業績同比增長了。據聯想集團發佈的2019年PC年度銷量顯示,其2019年度的銷量為6296萬臺,相較於去年的5800萬臺同比增長了8.6%,成功超越了惠普電腦。三季度,全球出貨量仍居世界第一達1790萬臺,全球市場份額達到24.8%,穩坐全球寶座。

不過,儘管受本次財報的推動,股價上漲超7%,但其股價的表現終歸是未能跟上PC銷量和營收的進度,一直徘徊在5至8港元之間,而且利潤率也一直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準。可見,作為全球第一PC製造商的聯想集團,也並不是沒有顧慮,況且在面對2020年突如其來的國內疫情,在助長了眼下銷量的同時也給其下一個季度的營收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通過這份財報我們可以發掘到一些怎樣的價值點?

股價漲超7%的背後 PC業務穩健、智能化轉型見成效

從核心數據來看,在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三季度中,聯想集團實現營收9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48%,連續十個季度增長。稅前利潤實現27.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超過11%;淨利潤實現18.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0.9%。

據聯想第三季度營收數據來看,PC、智能設備、移動業務的智能設備業務集團營收完成880億人民幣,實現持續增長。其中個人電腦與智能設備業務表現尤為突出,各項業績全面取得突破,並取得史上最佳的成績,印證了此前的機構分析報告。稅前利潤率達到6.2%,營收完成780億人民幣,均創歷史新高。

在出貨量方面,季度內,聯想集團PC出貨量達1790萬臺,銷量創歷史新高;在2019年全年實現了同比超8%的增長,整體市場份額佔比超過24%,穩居全球第一寶座,再次印證聯想在PC市場的領導者地位。

在DCG(數據中心業務集團)中,DCG營業額本財季為112.75億人民幣,其中DCG中國業務營收增長了37.5%。在智能物聯網(SIoT)領域,AR/VR 取得同比859%、智慧家庭業務取得同比265%、智慧辦公業務同比45%的增長,SIoT整體營業額實現6.37億人民幣,同比猛增278%。移動業務持續盈利,連續5個季度盈利,拉丁美洲增長高於大市近20%

此外,聯想集團也的智能化轉型初見成效。在行業智能領域,數據智能業務同比增長97.1%、智慧醫療與智慧教育整體業務同比增長120%,總體實現了111%的高速營收增長。另外,智能基礎架構領域營收同比增長52%。而軟件與服務業務營收實現41%的同比增長,首次突破10億美元,佔集團總營收的7%。

綜上來看,聯想集團本季度交出的是一份出色的答卷,儘管面對世界各地的不確定因素和波及全行業的供應短缺,但聯想仍然憑藉創下營業額和稅前利潤雙雙實現歷史新高。在持續鞏固PC業務的同時其他各項業務均強勁發展,楊元慶的三波戰略也取得了看得見的成效。不過,聯想集團亮眼的財務數據背後,並不是沒有挑戰。

Q3營收增速放緩至0.48%  聯想集團如何發掘下一塊“吸金”寶地?

亮眼的財報數據背後 暗藏隱憂

實際上,對於聯想集團這樣的IT巨頭能夠做到連續十個季度的增長,確實有著卓越的運營能力和出色的市場戰略,但仔細看來也存在以下這些痛點。

1、營收處於高位 利潤率水準卻難以提高

本季度財報顯示,期內營收9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0.48%,淨利潤18.18億元,同比增10%,利潤率為1.8%。離千億營收僅一步之遙的聯想集團卻只能帶來十幾億的利潤,這個盈利佔比確實有點低。而這樣的狀況對於聯想集團來說並不是偶然。上份財報顯示,期內營收948億元,淨利潤也只有14.2億元,利潤率僅有1.5%。

雖然目前的營收和淨利潤依舊保持著連續增長的態勢,但與同行相比,聯想集團這樣的淨利潤實在是太低。蘋果在2020財年Q1財報中顯示,期內營收918.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448.2億元,淨利潤達222.3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61億元,利潤率高達24.2%。拿聯想集團低於2%的利潤率與之相比,這中間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語。

造成這樣的局面,實際上與聯想集團對市場採取的戰略有關。我們知道,電腦由硬件和軟件組成,硬件的核心是CPU,即中央處理器,而軟件的核心是操作系統,CPU芯片和操作系統是電腦技術含量最高的部分,也就構成了一部電腦的絕大部分成本。不過,無論是CPU還是操作系統,我國的PC廠商都嚴重依賴美國的供應鏈,絕大部分的CPU來自於英特爾和AMD,操作系統則嚴重依賴微軟,聯想也不例外。實際上,這也是聯想的思維所造成的。據新浪科技報道,早在2019年5月24日的財報會議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便表示"相信全球化是必然的趨勢,一家公司沒必要做所有的事情,所以聯想並不打算做操作系統和芯片"。試想一家公司如若不掌握核心技術,其產品也很難具備強有力的競爭優勢,在同質化如此嚴重的PC領域更是如此。

核心科技均來自於他人之手,淨利潤自然也難以高到哪裡去,也就是說,聯想集團實際上只是一個組裝廠商,低利潤僅靠薄利多銷,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銷量居全球第一淨利潤卻還不及2%。如若聯想不改變思維,這種低利潤率的局面仍將長期存在。即便是聯想集團願意改變思維取開發核心技術,較同行而言也已經落後了一大截。

2、PC出貨量居市場頭號位置但營收增速卻只有0.48% 來自對手的競爭仍不能忽視

從財報數據來看,聯想集團的PC與智能設備業務集團營收達780億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個人電腦銷量達1790萬臺,同樣創歷史新高。不過,作為聯想集團的營收支柱,卻面臨著不小的市場競爭。

從全球市場來看,2019年第四季度也就是聯想的Q3財季,全球PC出貨量增長2.3%,全年來看增長0.6%。從數量上來看,2019年第四季度,全球PC出貨量總計7060萬臺,2019年PC出貨量超過了聯想、惠普和戴爾佔第四季度PC出貨量的近65%。總體來看,PC出貨量在第四季度的表現整體尚好。就2019全年而言,PC出貨量總計2.612億臺,這也是七年來全球PC市場首次出現增長。受益於整個大環境,聯想在第四季度以24.8%的市場份額穩坐全球檯式PC市場的頭把交椅,並擴大了與惠普的差距。要知道,僅在美國聯想的臺式PC出貨量就比上年增長30%以上。

不過,PC市場的競爭依舊激烈。惠普出貨量已經連續三個季度保持增長,並刷新了第四季度的出貨量,首次超過1200萬臺,保持了其在美國、歐洲、中東和非洲與拉丁美洲的頭把交椅,市佔率達22.8%,緊隨聯想。此外,我們還注意到,戴爾和蘋果分別以17.2%和7.5%的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三和第四名。對聯想而言,除了來自於這些頭部廠商的競爭,還要面對其他的一些競爭對手,比如宏碁等。

而激烈的市場競爭,也成為聯想集團營收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之一。該季度,聯想集團的營收增速為0.48%,上一個季度的營收同比增速也只有1%,而2020財年Q1季度的營收同比增速為5%。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聯想集團的營收仍然沒有走出增速放緩的困境。

在港股研究社看來,聯想集團營收增速的放緩與整個PC市場的大環境分不開,但來自於競爭對手的追趕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畢竟如今的PC市場整體競爭異常激烈,而聯想又不具備自身技術上的核心競爭力,作為一個組裝廠商,如何在今後的5G市場保持優勢這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不過,近年來,聯想集團也在積極向軟件方面轉型,楊元慶前不久也在人民日報刊文表示"智能科技促進創新增長",而第三財季智能物聯網、行業智能領域的亮眼表現便是較好的印證。

Q3營收增速放緩至0.48%  聯想集團如何發掘下一塊“吸金”寶地?

當"智能科技"碰上"疫情" 聯想將如何應對?

本季度,除了PC業務繼續保持穩健之外,聯想集團的智能物聯網(SIoT)整體營業額增長278%,表現亮眼。在行業智能領域,數據智能業務同比增長97.1%、智慧醫療與智慧教育整體業務同比增長120%,總體實現了111%的高速營收增長。這反映了聯想集團的3S戰略驅動下的各個業務單元紛紛實現強勁增長,展現了其在行業智能化賽道上的不錯戰鬥力。

聯想集團堅定推行的3S戰略,圍繞"端-邊-雲-網-智"的架構體系堅實推進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在今年國內爆發的疫情期間,這一戰略得以有效實踐。由於受疫情的特殊影響,遠程辦公、遠程教育在不斷推進,用戶對筆記本、商務電腦等的需求在迅速激增。

數據顯示,2月18日京東聯想超級品牌日累計成交額較比去年同期增長163%,其中,聯想集團筆記本電腦成交額同比增長200%,輕薄本電腦銷量同比增長360%,打印品類同比增長277%。正是因為聯想的3S戰略,使得許多線下商家均在面臨庫存擠壓、成本攀升之際,聯想卻能夠實現銷量反增。

不過,我們仍然要看到聯想集團的PC業務有可能會受到疫情的影響。雖然,整個PC市場在2019年第四季度呈現八年來的首次回暖,但面對如今國內疫情的爆發,包括聯想在內的筆記本廠商或將受到難以迴避的衝擊。

資料顯示,由於冠狀病毒的爆發而導致的嚴重勞動力和組件短缺以及物流停滯不前,使得中國供應鏈受到很大沖擊,而後者佔全球筆記本電腦產量的90%以上。目前包括聯想、惠普、戴爾、華碩等在內的筆記本廠商大部分產能都在中國,將對他們2020年第一季度的出貨量造成很大影響。

而實際上,早在疫情爆發前,就有多家市場調研機構預測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的筆記本出貨量將下降17%,在受到疫情的影響之後,目前這一數值已經上升到36%,甚至存在繼續擴大的可能。畢竟,目前的疫情持續時間尚不可知。要知道,疫情爆發後,由於受到供應鏈的影響,蘋果MacBook筆記本電腦的供應商廣達電腦已經把部分生產轉移到了位於臺灣的工廠。而武漢作為聯想集團製造的大本營之一,武漢產業基地是聯想集團全球目前最大、最先進的自有工廠,受復工延遲等因素的影響,將不可避免地給聯想集團帶來短期的生產滯後。可以想見,如果疫情持續,對PC行業造成的影響還將更大。

不過總的來講,雖然疫情對聯想集團短期內的影響不容忽視,但長遠來看,對於聯想集團這樣擁有全球化佈局的IT企業,相比中小企業更有能力應對諸如疫情此類的突發事件。如今, 聯想集團PC業務繼續穩坐王者寶座,智能化轉型初見成效的背後也是對這一預測的實力驗證。港股研究社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使聯想集團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挑戰,如若持續將眼下的戰略深化,逐步改善利潤率,未來前景依舊可期。

本文來源:港股研究社(公眾號:ganggushe)——旨在幫助中國投資者理解世界,資深港股投資人帶你瞭解更多港股重磅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