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疫情對中國市場僅有短期影響,之後將快速恢復

2月20日,聯想集團發佈了2019/2020財年第三財季報告。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三個月內,聯想集團營收為993億人民幣,創下新的收入紀錄;淨利潤實現18.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0.9%。其中,軟件與服務業務營收實現41%的同比增長,首次突破10億美元,佔集團總營收的7%。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在隨後進行的財報分析會上接受包括新京報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表示,到目前為止聯想在中國的絕大多數工廠已經恢復生產,只是員工回崗率還只有50%;中國市場在短期內會有一定影響,但疫情過去以後,IT產品的需求會快速恢復,還會帶來新的增長機會;服務是一個大有可為的市場,也將決定聯想未來智能化轉型的成敗,聯想對此非常看重。

現在中國絕大多數工廠已經恢復生產但未滿產,供應鏈主要瓶頸在小公司

記者:疫情給聯想生產供應帶來了哪些衝擊?聯想國內工廠的復工和產能恢復情況如何?

楊元慶:疫情對於生產和供應的影響,現在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工廠的恢復生產重新開張;二是要有足夠的工人回來工作;三是即使前面兩個條件都具備了,但是如果沒有零部件足夠供應的話,也不能夠飽和地生產。

對這三個問題,我們現在都有比較樂觀的狀態。第一,到目前為止聯想在中國的絕大多數工廠都已經重新恢復生產了。除了武漢和成都的,現在還在等待政府的最新指示,其他的工廠都開了。當然我們現在還沒有滿產,員工回崗還沒有到很高的水平,現在大概只到50%左右。

我們現在還是比較樂觀的,預計到本月底(2月底)大概深圳工廠就可以100%恢復產能,合肥工廠可以恢復70%產能。這兩個工廠是我們筆記本電腦和PC、服務器、數據中心產品的生產主力,他們的恢復生產至關重要,可以減少對聯想業務的影響,我們也很有信心。可能到下個月中或末,希望我們所有的工廠都能夠恢復生產,甚至能夠達到百分之百的產能。

記者:聯想現在零部件供應情況如何,能否滿足產能需求?

楊元慶:關於零部件的供應。其實我們在春節前就意識到(疫情)可能會對供應產生影響,所以在春節以前我們就全力把需要的各種零部件,哪怕是小到包裝,都儘快進到我們的庫房裡面,雖然我們在春節期間沒有生產。現在我們大概已經準備好了(應對)幾個星期供應的需求,所以這應該對我們來說影響還是比較小的。

當然這也只是能夠維持幾個星期,如果是更長時間的話就需要更加充足的供應了。現在來看,最主要的影響來自於小公司。因為小公司復工復產可能比我們更加困難。我們有些小的零部件,像包裝盒這種都來自於比較小的工廠,所以我們也希望小公司能夠儘快恢復生產,我們也在積極幫助他們能夠復工復產。這樣在長期來看,我們的供應也會得到緩解。

短期內中國市場需求會受影響,但是疫情也會帶來新的增長機會

記者:受疫情影響,我們產品的市場需求,尤其是中國市場方面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楊元慶:從需求的方面講,雖然中國市場在短期內,尤其是在這個季度相對是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我們比較好的地方,就是我們的業務比較均衡,中國大概佔我們25%左右的業務,75%是海外的。那75%的業務在當前的情況下沒有任何影響,甚至可以說需求還依然是非常旺盛的,不管是PC、電腦、智能手機,還是數據中心業務。一方面我們可以利用海外,包括中國已經恢復產能的基地去滿足他們的需求。另外,海外需求比較旺盛也可以快速幫助我們中國的工廠恢復產能。如果我們這些工廠只是依賴於中國需求的話,可能這個季度就會受到影響。但是因為我們有比較強的海外需求,所以一旦我們工廠工人都到了,原材料都到了,那我們就可以全力去爬坡。

中國市場,不管是智能手機、PC,還是數據中心業務,在本季度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我們對中國的經濟是有信心的,(相信中國經濟)有彈性、有韌勁。我們相信,在疫情過去以後,(中國市場)對於IT產品的需求會快速恢復,尤其是受在家辦公、遠程教育、智慧醫療方面的驅動,需求會有新的增長機會。

記者:聯想如何看待更長時間段內PC、手機等業務的增長機會?

楊元慶:我們的看法是,PC市場已經趨穩,甚至在未來幾年還會有所增長。主要的原因是,過去幾年,PC的換機週期從三四年延長到現在的五六年。但到了五六年還是需要換的,因為PC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生產力工具。尤其對於大多數的企業員工,以及大學生這類使用者、消費者來說,PC產品還是不可或缺的。現在的(銷售)量肯定可以保持,我們甚至比較樂觀地認為,未來幾年還會恢復一定增長。

過去一段時間裡,手機的增長是快過PC的。但手機僅僅是用來消費信息的產品,唯有PC是創造、製造信息的工具。消費的內容越多,需要創造的內容就越多,所以我們對於PC,包括輕薄本、遊戲電腦,還有在教育領域裡的恢復增長都有信心。

關於手機業務,中國市場的確受疫情的影響比較大,但我們海外的業務和需求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因為聯想手機在中國的市場還未完全打開,所以(疫情)對我們的影響會稍微小一點。我們在海外,包括拉美、北美,甚至在歐洲、亞太的其他地方,都看到了更強的需求。我們短期內更大的問題是供應的問題,而不是需求的問題。

高執行力衝抵CPU供應短缺影響,服務將決定未來智能化轉型的成敗

記者:上季度英特爾CPU短缺給公司業務帶來了怎樣的挑戰?公司採取了哪些調整進行應對?

楊元慶:上個季度英特爾CPU其實是季度初出現短缺,但是季度中的時候突然通知我們,因為生產線切換的問題,季度初承諾的量無法提供。所以給我們留下來調整的時間就非常有限了,大概只有一個半月。但是聯想依然能夠交出突破歷史記錄的營業額、利潤的成績單,我還是非常驕傲的。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很好地反映出聯想的執行力,尤其是運營能力。我們快速地調整了產品組合,增加了更多的CPU產品供應,比如AMD、MediaTek (聯發科)等。

英特爾CPU的供應有很多是在季度末交付給我們的,即便給到我們,產能也是跟不上的,滿負荷生產也不可能把CPU變成可交付的產品。我們的供應鏈在這個時候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不僅是加班加點地生產和供應,還想辦法租用了第三方的生產線來滿足生產。即使能夠滿足生產,生產出來的產品也許並不是前端銷售、大區銷售所需要的產品,所以大區銷售緊急和客戶溝通,把原來的需求轉化為新的、我們可以供應的產品。

記者:聯想軟件和服務在這一季度營收突破了10億美元的大關。這部分業務的主要構成是怎樣的?聯想如何看待其在集團版圖中的意義?

楊元慶:我們的軟件和服務大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隨著PC和服務器銷售出去的軟件和服務。比如PC,我們保修一年,第二年以後就需要購買維修服務,服務器也是一樣。買的服務種類也有不同,有24小時響應,也有4小時響應。這是第一類服務的類型。第二類是運維服務,主要是針對企業客戶的。聯想可以承接企業所有的PC和數據中心運維,企業就不需要IT支持的員工了。運維外包服務這一塊現在也有非常大的增長潛力。

第三類是設備即服務(Device as a Service),很多的企業,尤其是現在的大企業,比如顧問公司,都不買PC了,而是訂閱購買PC的服務,以保證自己的員工使用的PC都是相對新的,這個服務的增長也非常迅速。而且DaaS服務的好處是可以附加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和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就是附加公有云服務和軟件即服務,這些都會促進我們服務業務的增值。

第四類是給某一個行業或者某一類企業提供解決方案的服務。比如,聯想在最近的疫情期間給一些中小企業提供遠程辦公的解決方案。聯想能夠快速地給火神山、雷神山提供設備,也是基於整套的針對醫院系統的解決方案。最近一段時間,我們給中國一百多個醫療機構提供瞭解決方案和服務的支持。

還有我們數據智能的業務,針對智能製造,我們能夠向電子信息產業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甚至石油、化工製造業提供解決方案服務。這些方面大概就是我們服務業務的範疇。服務是一個大有可為的市場,也將決定聯想未來智能化轉型的成敗,我們非常看重。

新京報記者 許諾 編輯 孫勇 校對 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