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攻與“城”功:足球興城,“成都造”蓄勢待發(下)

2019賽季,中國足協積極推進中乙聯賽的年輕化、本土化和城市化發展,而這其中,城市化融合的進展也是俱樂部能否良好發展的重要因素。多支球隊和所在城市成為城市化融合的佼佼者,也正是在他們孜孜不倦地推動俱樂部與所在城市的融合進程中,獲得了市民的普遍認可,吸引了更多的球迷,球隊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青訓“成都模式”,讓成都足球可持續發展

成都興城集團副總經理、成都興城足球俱樂部董事長李鳴琴說,興城的目標是打造百年俱樂部,一定要成為城市的名片,“我們必須按市場規律辦事。”

專刊 |“誠”攻與“城”功:足球興城,“成都造”蓄勢待發(下)

成績只是一方面,尤其是在經驗教訓面前,成都興城在提前完成衝甲大業之後,仍將致力於探索成都足球紮根本土的發展道路,建立健全職業足球人才體系,為成都職業足球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興城俱樂部官員表示,“成都市足協三支梯隊在二青會上都拿了冠軍,成都青訓位列全國前茅。‘請進來、走出去’以及‘體教結合’的模式,已經得到了業內的認可,我們會進一步與市足協合作,儘早儲備人才,讓成都足球可持續發展。”

專刊 |“誠”攻與“城”功:足球興城,“成都造”蓄勢待發(下)

除了與市足協共建梯隊,俱樂部一是積極推進校園足球建設,與相關政府部門協調討論激勵和扶持政策,積極試行“3+2”青訓合作模式(3即俱樂部+足協+合作學校,2即俱樂部+其他學校),為優秀苗子提供成長通道,為成都青訓事業的長足發展築牢基礎;

二是開展球員全職業週期設計,結合國外先進聯賽球員職業體系規劃思路,與成都足協合作開展體育相關職業資格培訓,與成都體育學院合作建立成人本科教育班,並利用興城集團平臺優勢,提供球員退役轉型的工作崗位。

專刊 |“誠”攻與“城”功:足球興城,“成都造”蓄勢待發(下)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足球的青訓質量屬於國內一流,從2002年德瑞足球培訓中心成立以來,開始批量生產可造之材,張修維、閔俊麟、向柏旭、張一諾、彭欣力、李建濱、馮卓毅、弋騰等一批有過國字號經歷的球員都來自於此。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中超各支球隊效力的“成都造”球員超過20人,這些都是成都足球的底氣所在。

專刊 |“誠”攻與“城”功:足球興城,“成都造”蓄勢待發(下)

如今在興城崛起之後,成都市足協梯隊將不再為他人做嫁衣,人才外流的現象也將減少。

在剛剛結束的2019青超聯賽總決賽U13/U14/U15/U17四個組別賽事中,成都德瑞培訓中心梯隊收穫了一個亞軍、一個季軍的優異成績。

專刊 |“誠”攻與“城”功:足球興城,“成都造”蓄勢待發(下)

本次青超聯賽各年齡段前八的隊伍,大多由中超俱樂部梯隊或足球學校佔據,而由成都德瑞培訓中心組成的成都棠外代表隊無疑是各路豪強中的一支“另類”,多年來他們一直堅持科學的育人模式、體教融合的發展戰略,請進來、走出去的對外交流策略。

專刊 |“誠”攻與“城”功:足球興城,“成都造”蓄勢待發(下)

中國足協副秘書長戚軍也給予“成都模式”高度肯定:“把梯隊建在地方的名校,這種低投入高產出的高性價比模式,在中國足協看來極具推廣意義。”在成都興城成功衝甲的背景下,成都市足協梯隊也肩負著復興成都足球的使命。成都足球人才的“井噴”,越來越多的年輕球員入選國字號集訓隊,也將極大助推成都早日打造高水平職業俱樂部的“龍頭”。

彰顯國企本色,為更好的成都而戰

責任與擔當面前,成都興城集團看重的不僅僅是球隊成績,它一直在持續整合集團內部公司資源,發展體育服務業,助力成都高標準打造世界賽事名城。

專刊 |“誠”攻與“城”功:足球興城,“成都造”蓄勢待發(下)

興城集團計劃在錦城綠道和周邊生態示範區的基礎上,按照國際標準建設公共足球場及各類體育基礎設施,構建全民健身公共空間,力爭做強“運動成都·綠道健身”的城市品牌。

俱樂部將通過創辦天府綠道、“一帶一路”系列賽事等活動,不斷推出具有成都印記和品牌的國際賽事,滿足廣大群眾的參賽和觀賽需求,為成都高標準打造世界賽事名城構建核心支撐。

專刊 |“誠”攻與“城”功:足球興城,“成都造”蓄勢待發(下)

球隊持續的上升勢頭以及俱樂部對足球文化的尊重,喚回了很大一批曾經對成都足球“死心”的球迷。

著名的“紅色刀鋒”球迷組織在時隔4年之後宣佈迴歸龍泉驛專用足球場南看臺。值得一提的是,在是否迴歸支持興城隊一事上,該球迷協會理事會是通過會員投票決定的,大多數“刀鋒”會員都贊成迴歸。

每輪主場賽事結束之後,興城球員都會專門走向南看臺“謝場”,除了高呼“成都雄起”,還總會齊唱那首著名的刀鋒球迷之歌——《來吧!兄弟》。

專刊 |“誠”攻與“城”功:足球興城,“成都造”蓄勢待發(下)

成都興城的賽季官方海報也很能打動球迷——“為城市的足球信仰吶喊,為更好的成都而戰!”本賽季最後一個客場興城隊征戰海拔1800米的曲靖,在球場看臺上,400多名成都興城遠征球迷熱情似火。

專刊 |“誠”攻與“城”功:足球興城,“成都造”蓄勢待發(下)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通過高鐵、飛機、自駕等方式齊聚曲靖,有北京的、昆明的、深圳的、西昌的、綿陽的……更有甚者,有一輛球迷大巴比賽前一天晚上從成都出發,一路顛簸10個小時之後,比賽當天中午才抵達曲靖。

比賽一結束,這40多名包車球迷又馬不停蹄踏上歸程,為的是不耽誤第二天上班。還有一名鐵桿球迷從柬埔寨金邊出發自駕抵達曲靖。“不是一般人能承受這種辛苦的,謝謝這些可愛並且執著的球迷!”球隊上下聽聞此事都很感動。

專刊 |“誠”攻與“城”功:足球興城,“成都造”蓄勢待發(下)

上賽季,在成都,擁有四川FC、成都興城以及四川優必選三支球隊。前者雖然征戰中甲,但主場都江堰鳳凰體育場遠離主城區。

四川優必選的前身是四川九牛,是以四川全運隊為班底組建的球隊,不過被優必選科技聯合城市足球集團收購之後,球隊的本土化色彩逐漸變淡。

專刊 |“誠”攻與“城”功:足球興城,“成都造”蓄勢待發(下)

成都興城是唯一一支代表成都的足球隊,根紅苗正,國企擔當,姚夏和魏群在球迷心目中又有很強的號召力,而且成都市足協是其堅強的後盾,可以源源不斷地為球隊輸送後備人才。自然,他們也被視為復興成都足球的希望,因而得到更多的支持。

三支球隊在成都都各自擁有自己的球迷擁躉,對此各傢俱樂部也不是特別在意,“一座城市裡,不同的球迷支持不同的球隊,這是很正常的足球文化。”

專刊 |“誠”攻與“城”功:足球興城,“成都造”蓄勢待發(下)

已經退休的前中國足協副主席李毓毅在今年5月對成都興城足球俱樂部的一次調研之後曾大發感慨,“成都對於足球文化發展的重視,興城足球俱樂部產業發展細緻的規劃,俱樂部提出的目標,國有企業對人才的尊重、關懷和培養等方面都讓我印象深刻。期望成都興城早日衝超,這將對成都足球的改革發展帶來強有力的引領和推動。”

專刊 |“誠”攻與“城”功:足球興城,“成都造”蓄勢待發(下)

成都興城的未來還很長,俱樂部的青訓體系將走出一條有創造性的發展模式,成都的未來足球人才將在不脫離家庭、社會和學校的情況下,在足球中尋找到快樂,讓足球融入城市生活中,給成都市民的生活帶來改變。

專刊 |“誠”攻與“城”功:足球興城,“成都造”蓄勢待發(下)

成都興城還在致力於成為中國職業俱樂部營收平衡的典範,加強對足球本體產業的研究,具備創收能力,發展模式成為可複製的經驗;另外,俱樂部還將加強黨建工作,特別是在社會文化、公益活動上做出特色,彰顯國企本色,希望未來能成為中國足球的一面旗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