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科技:遲到的“王者”?

改名之後,TCL迎來了高光時代。

2月18日,小米10Pro發售再次火爆,而本款手機採用的屏幕是首款國產化、採用極小屏內打孔技術的AMOLED柔性屏,給小米提供該屏幕的則是TCL科技,受此消息刺激,TCL科技股價飆升,創四年來新高。

一場“光明正大”的市值管理之後,TCL終於贏了。

變身時刻

時間回到2019年初,一場道歉會和一次更名,讓TCL不再那麼寂寞了。

一般這種重要時刻,優秀的公司都要感恩回饋股東。而TCL卻在忙著重組:以47.6億的對價置出家電、手機和電視終端業務,上市公司僅保留半導體顯示產業和產業基金項目。

上市15年來,TCL一共做了六筆融資:其中5次定增,融了171億元;1次IPO,融了22億元。融資總額合計達到193億元——可以說,股東堪比TCL的衣食父母(提款機)。

而TCL,每一次從衣食父母手裡要錢,理由倒也都很充分:我就是要Allin半導體顯示產業。

TCL科技:遲到的“王者”?

然而,問題來了:屢屢傾注重金與熱忱的衣食父母們,從TCL得到了什麼?你可以說,上市15年,TCL的股東得到72億的分紅。但193億元融資-72億元分紅=“白拿”121億。這筆賬大部分股東都可以算得清楚。

雖然TCL管理層表示,將這部分業務剝離之後,淨利潤率大幅提升至10%,負債率也大幅下降,可謂一石二鳥,做大做強上市公司主業。但確信,這筆交易出價太低了。

這是TCL正在探索它的股價上漲之道。

2019年1月13日,TCL集團發佈公告稱,將公司的名稱從“TCL集團”更改為“TCL科技”。這是繼去年1月份將其終端產品業務從上市公司剝離重組之後,TCL迎來的又一次新的變化。

TCL的公告稱,“TCL科技”可以準確表達公司升級後的願景和戰略定位。

TCL科技:遲到的“王者”?

2019年8月13日,在TCL半年業績的交流會上,李東生當著媒體的面提問:“(TCL)股價為什麼比同行業低這麼多?”,並懇請媒體為其出謀劃策。一個月後,在一次界面新聞與李東生的對談中,記者向李東生提出將“TCL集團”更為名“華星光電”的建議。

“這個建議是對的,我也認真考慮過。”李東生表示最終不願將TCL三個字母去掉,主要基於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TCL集團不會長期只有一個面板方面的主業,會通過兼併收購的方式,控股一些頭部科技企業。所以如果改名叫華星光電,會對後面的發展不利。

二是技術原因。改名的工作量太大了,所有的合同都要重新改,另外國家、政府的一些批准文件的東西,都要重新出。我們計算過工作量是海量的。如果沒有很確定的利益,我們真的就不想改。

李東生的規劃是,以重組為契機,將公司主業拆分成兩部分:一是高科技、大投入、長週期的業務;二是智能終端業務。這樣一來,可讓大眾對TCL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其次,重組有助於在公司運營上進行節本增效,提升經營效率。

不僅如此,股票回購計劃也在進行。去年,李東生拋出了近20億的回購和股票增持計劃,試圖挽回投資者的信心。

2020年1月13日的早間公告稱,自首次實施回購至2020年1月10日,公司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5.65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18%。最高成交價為4.17元/股,最低成交價為3.13元/股,成交均價為3.42元/股,成交總金額19.34億元。

“我們主要的產業體TCL華星光電即半導體顯示業務在去年也遭遇整個行業一個週期性的低谷。所以我們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主要是利潤。”李東生說。

高光時間

毫無疑問,半導體顯示業務,一直是糟糕的生意。資本開支巨大,需要不斷升級產線,同業之間價格競爭激烈,沒有任何公司能夠獲得長期穩定的競爭優勢。這個產業讓京東方這樣的公司業績大幅波動,股價大起大落。

通過逆週期收購成為行業巨頭的三星,依靠其他產品線(手機和家電)的現金流支撐半導體業務度過寒冬。因此,TCL的股東手上,只剩下需要不斷注資的半導體顯示業務,而得到的卻是不確定的盈利預期。

站在當時的角度看,這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但的確是一個“講故事”迎合A股的做法,堪稱市值管理的典範。

站在公司的價值層面,LCD是基本盤,而OLED是成長盤。

目前,投資界越來越傾向於認為,LCD開啟新漲價週期。目前價格已經下滑至現金成本,短期價格有望企穩:面板價格持續下跌導致主要尺寸TV面板價格獲利空間收窄,32/55寸價格已經跌至現金成本,65寸也已經逼近現金成本水平。新時代證券認為短期而言,面板價格已經見底反轉,中長期來看,考慮國內產能增加和韓國產能退出影響,LCD價格正在迎來漲價週期。

柔性OLED是驅動面板廠商由過往LCD的週期屬性轉向成長屬性的核心業務。這種成長性表現為本身顯示技術的持續升級、下游應用市場的拓寬、國產廠商份額的長足成長等三個方面。行業的高壁壘也帶來較強的產業議價能力,是能夠驅動面板“戴維斯雙擊”的核心業務。

TCL科技:遲到的“王者”?

2019年手機OLED仍是三星供應為主,產能預計240萬片左右,市場佔比85%左右。如果按照廠商規劃,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2021年這些6代柔性OLED面板產線全部投產,按良率達到60%的積極量產水平標準來折算,全部出貨約6寸的AMOLED屏,總產能能達6.5~7億片的規模,和IHS預測的AMOLED手機7.2億部相差不多。

事實上,由於國內廠商柔性OLED面板還在良率爬坡期,到了2021年,實際的出貨量距離規劃規劃產能可能還有距離。並且,隨著柔性可穿戴設備、車載顯示等新領域的崛起,預計OLED供需情況比較樂觀。

<strong>來確幸股票APP,弄懂今日領漲板塊的起飛邏輯、無鈷電池對產業鏈的真正影響,查看養豬、芯片、券商行業的深度分析、挖掘潛力股;選股欄目裡,還有多頭趨勢良好的中長線選股組合~

隨著TCL華星T4產線的量產爬坡,預計2020年其柔性OLED出貨份額有望持續提升,有望躍升至中國大陸的前兩位。未來隨著其產能的持續開出,有望持續帶動公司營收及業績改善。

2月13日小米科技舉行線上發佈會,推出2020年首款5G旗艦系列手機小米10。小米10是國內首款採用高通驍龍865處理器的旗艦手機系列,支持雙模5G網絡。根據TCL科技投資者關係部門消息確認,TCL華星實現了小米10系列OLED屏幕的量產供應,此外還包括供應鏈公司還包括三星電子。這是TCL華星柔性OLED量產以來,首次實現國產主流品牌高端旗艦機型產品出貨。

目前來看,一切都朝著好的局勢發展,但一個最現實的問題就是,TCL科技已經不便宜了,遠超研究機構的預測。對於一個重資產強週期的個股,一切都是可能的。但對於投資來看,或許並不那麼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