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有靠"山",我們定能贏

每天,打開手機,你最關注的是什麼消息?

每天,打開手機,你最想看到的是誰的聲音?

是"新冠肺炎",是"鍾南山",是"鍾南山發表的關於新冠肺炎的一切消息"。我想,這大概是當下所有人都能達成共識的一個回答。

其實,對於"鍾南山"三個字,我是從這次疫情的報道中才逐漸熟知的。後來,我又從網絡上搜索了很多關於鍾南山的事情,才慢慢體會到,為什麼這位84歲的老爺爺能成為抗擊疫情的"主心骨",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把鍾南山作為抗擊疫情的"靠山"。

抗疫有靠

鍾南山之所以可靠,源自於他對醫學孜孜不倦的鑽研精神

1936年,鍾南山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薰陶,醫學的種子很早就在鍾南山的心裡深深埋下。1955年,他如願考取北京醫學院,卻沒有就此踏上醫學之路。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由於種種原因,青年時期的鐘南山沒有從事與醫學相關工作,直到35歲那年,鍾南山才真正算得上是接觸了醫療事業。也許,這是上天對於鍾南山的一次考驗,但對於35歲的鐘南山來說,卻是"荒廢了"多年青春。

且當時,醫學的發展與鍾南山在學校學習的已經相差很遠,剛到醫院工作的鐘南山也犯過錯誤,但他始終沒有放棄。

1979年,鍾南山赴英國進修。當時在英國,中國醫生的資格不被承認,鍾南山只能以觀察者的身份參加查房和參觀實驗,而且只被允許待8個月。

在一個關於"一氧化碳對人體影響"的課題研究中,因為被導師認定為沒有資格參與研究,鍾南山把自己作為實驗標本,冒著生命危險向體內注入一氧化碳。

22%,一個常人無法承受的血液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鍾南山做到了,得到了寶貴的實驗數據。最終,他不僅證實了導師的演算公式,還發現了其推導的不完整性。事後,導師告訴鍾南山,他想待多久都可以。

抗疫有靠

醫學,是一門極其複雜的學科。神農嘗百草、李時珍創《本草綱目》、華佗研製麻沸散……醫學的發展猶如朝代的變革一般,時刻充滿著危險。如果不是抱著百分之百的熱忱和決心,是無法在醫學上取得突破的。

2003年,當權威機構發聲:"典型衣原體是非典型肺炎病因"時,鍾南山發出了質疑。他在不斷診治的過程中,發現與權威機構相悖的現象。

鍾南山說:"讓危重病人都到我這裡來"。這句話,至今還有很多人記憶猶新。他在一線診治病人,也通過各種途徑尋找"非典"的病因。最終,他帶領的團隊創造了廣東省"非典"死亡率最低,也和香港某研究機構共同拿出研究成果:經檢測初步認定,冠狀病毒極可能是本次廣東"非典"的重要病原。

事實勝於雄辯,鍾南山在醫學路上的堅持,再一次取得了成績。

呼吸病,是鍾南山的主攻方向。在"非典"告一段落之後,鍾南山經過反覆研究發現,霧霾的危害遠遠大於"非典",因為PM2.5存在於空氣中,每個人都會呼吸到的空氣中。2013年兩會,鍾南山提出了治理霧霾的倡議。

生命不止,鍾南山致力於醫學、致力於人類健康的腳步就不會停止。

慢性肺梗阻,是鍾南山研究的又一課題。2015年,他曾指出,中國哮喘患者達3000萬,慢性阻塞性肺病有約1億患者,然而,全社會對這兩類主要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認知和重視遠遠不夠。

抗疫有靠

"我這一生,從來不會想到每天去哪裡玩,到哪裡享受。我想的就是能夠做一點什麼事情,特別是在學術上有一點成就,這才是我最開心的。"——《鍾南山傳》

正是因為對於醫學研究的執著,正是因為對醫學研究的無止境探索,才讓人們在2020年的第一時間想到了鍾南山。雖然這是一個前所未見的病毒,但人們相信,只要有鍾南山在,它的真面目將很快公諸於世!

抗疫有靠

鍾南山之所以可靠,源自於他永遠衝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線

"肯定人傳人"

2020年1月20日晚,鍾南山在接受採訪時,說了五個重如千鈞的字。正是這五個字,敲響了全民抗疫的警鐘。

然而,這五個字的出現,卻不是鍾南山隨口一說,而是他經歷了"瘋狂"的48小時。

1月18日傍晚5點多,鍾南山擠上了前往從廣東開往武漢的高鐵。

因為是臨時通知,因為正值春運,鍾南山只能在餐車的一角安頓下來。一坐定,他便馬上拿出文件研究,實在太累了才閉上眼睛休息一會兒。

1月18日晚上近11點,鍾南山抵達武漢。

為了不耽誤時間,鍾南山直接在住處聽取武漢方面的具體情況。

1月19日,鍾南山先是開會,後是趕往武漢金銀潭醫院和武漢疾控中心瞭解情況。

沒有午休,在一線調研完的鐘南山又直接開會到了傍晚5點。之後從武漢飛往北京,又趕往國家衛健委開會。

1月20日凌晨2點,鍾南山回到酒店。

1月20日早上6點,鍾南山僅僅睡了4個小時之後,就開始看文件準備材料,參加全國電視電話會議、新聞發佈會,晚上和媒體直播連線。

對一位84歲的老人來說,這兩天的工作量和連夜奔波是過於繁重的,但對於鍾南山來說,沒有這兩天的調查與研究,就不能開口下定論。

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鍾南山始終用行動踐行著。

抗疫有靠

在自己的傳記《鍾南山傳》的一開頭,鍾南山寫下了一句話:"其實,我不過就是一個看病的大夫。"

鍾南山有很多個身份:醫生、院士、知識分子、技術官員、敢言者、全國人大代表、非典功臣等,獲得過許多的榮譽。但在鍾南山心裡,"看病的大夫"才是真正的自己。

2003年以前,鍾南山的坐診時間都是從中午1點到晚上9點,一般要看50個號,很多在他身邊學習的研究生都受不了。年過古稀之後,鍾南山仍然堅持每週半天門診,半天查房,多數時間只看疑難病症。坐診時,鍾南山親自為病人查體、診療的時間,幾乎都接近半小時。

很多人喜歡坐在功勞簿上吃老本,很多人喜歡回憶過去,但在鍾南山身上,他始終都是在向前看的。在我看來,鍾南山就是不斷地在實踐與研究之間循環,也只有這種不斷的循環才是真正推動醫學甚至社會發展的根本。

始終不安於現狀,這個好像是我生命的主軸,所以我一直在往前走。——《鍾南山傳》

"新冠肺炎"爆發後,鍾南山沒有絲毫的猶豫與躊躇,他再次臨危受命,"掛帥"出征病毒。掌握第一手資料,向人們傳遞著信心。

抗疫有靠

鍾南山之所以可靠,源自於他用最直白的詞兒講最實在的話

2003年4月的那場記者會,也許是人們真正關注到這位老人的時刻。

當記者問到:"疫情是不是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鍾南山用最直白的話說到:"控制什麼控制?根本就沒有控制!現在病源不知道,怎麼預防不清楚,怎麼治療也還沒有很好的辦法,病情還在傳染,怎麼能說是控制了?"

這一番話在當時引起了不少的質疑,卻沒有因此阻擋住鍾南山講真話的腳步。

建議在全國展開PM2.5監測;養殖業濫用抗生素普遍,我不吃又肥又大的魚;醫生工資不能與創收掛鉤;中藥注射劑"良莠不齊"……

實話,有時候就是很難聽,不然也就不會有"忠言逆耳"的說法了。

抗疫有靠

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王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古代,忠言雖然逆耳,卻可以使明君成就萬事偉業;現代,忠言雖然逆耳,卻可以讓人們撥開雲霧看到事情的本質。同時,實話與修飾過的假話想比,更容易讓人們安心。

所以,在這次疫情爆發之時,人們最想聽到的就是實話。

"肯定人傳人""出門要戴口罩""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鍾南山第一時間向人們傳達出的實情實話,讓人們感受到了緊迫和危機,也讓人們更加覺得鍾南山話語的可靠。

於是,"鍾南山沒說動,誰都不要動"便在網上流傳開來。

一個人說一句實話很簡單,一個人說一輩子實話很難,何況還是頂著巨大壓力的實話。

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黃克誠,始終堅持真理,被譽為"一輩子說真話的人。"正是因為他有著堅定的意志和決心,多次扭轉危局。有人曾經勸他:"你再提意見,就會無安身之處了!"但是黃克誠卻說:"我不是啞巴,豈有心裡話不說之理!"

如今在鍾南山身上,我們看到的便是黃克誠的"一輩子說真話"的精神。不論是"非典"還是"新冠肺炎",鍾南山給了人們最實在的建議,他毫不避諱、毫不隱瞞,他把自己當作抗疫的領軍人,也把自己當作疫情的受難者。

在很多次採訪中,鍾南山都是面容憔悴、眼袋浮腫,有時甚至會落淚。他曾說:"武漢本來就是個英雄城市,我們全國一起幫它,它肯定能度過難關。"他相信所有人,我們所有的人也相信鍾南山。

抗疫有靠

"一個人要是能夠給這個世界留點什麼東西,那他算沒白活。"

這句話是鍾南山的父親鍾世藩留給他的。

鍾南山如今還清晰地記得父親年邁時著書的樣子。他說,當時父親已經年過古稀,身體不好,眼睛有複視,經常要捂著一隻眼睛看資料、寫字。他曾勸父親不要寫了,可父親說:"不寫,讓我幹什麼?等死麼?"

鍾南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實踐著父親傳承下來的精神,他留給這個世界的不僅是醫學上的貢獻,更是一種勇敢無畏的"南山精神"。

在病毒面前,鍾南山就是擋在14億中國人面前最強力的靠山,有他在,這場戰役,我們一定能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