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拍一部影視劇或者紀錄片,誰適合主演?

江洲古巷柳絮飄


經歷了這次疫情,娛樂圈中讓我佩服的是韓紅!最近關於“韓紅基金會被舉報調查”這件事,韓紅用了簡短的7個字作出了回應:“2月20日工作彙報,請審閱”,韓紅如此淡定的回應,可見她真的做到了問心無愧。同時我在想哪個公益基金會能像韓紅一樣不間斷公開自己物資捐贈分配情況?這樣的毅力也是難得的吧。希望這次疫情過後呢韓紅可以拍一部紀錄片,記錄她每一次的愛心馳援,同時可以讓大家更全方位的瞭解韓紅基金會!



小航航888


首先針對這個問題我說一下我自己個人的看法。

一、我們首先要區分影視劇和紀錄片的區別,影視劇有虛構甚至違背歷史事實的情況,主要是為了劇情的需要服務的。紀錄片是在充分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進行的紀錄片,是一種排除虛構的影片,他就有一種吸引人有說服力的主題,她從現實生活中汲取素材並用剪輯和音響增加作品的感染力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不能虛構情節,不能用演員扮演不能隨意更改地點而影視劇嗎?如果你每一集電視劇的開頭都會看全的話會有這麼一行字“如有雷同,純屬虛構”。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了一些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電影的誕生時與紀錄片創作1895年法國路易盧米埃爾拍攝的《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等試驗性的電影都屬於紀錄片的性質。中國記錄電影的拍攝時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軍山》最早的一些鏡頭,包括清朝末年的社會風貌,歷史人物李鴻章等,是由外國攝影師拍攝的紀錄片又可以分為電影紀錄片和電視紀錄片。

二、第二個問題就是誰適合主演。首先黨中央的決策人員、鍾南山院士、奮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人民子弟兵、公安,武警還有在基層默默奉獻的人員,他們都是為了打贏這一場防疫戰的關鍵人物。如果非要請明星來演的話最好是清理一些老戲骨,不要請一些小鮮肉泡流量,最好是能還原事情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以上僅僅代表我自己個人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評論探討。


小管創業記


主要的人物實在太多了。不老男神鍾南山,在抗議^_^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火速支援雷神山火神山的建築工人等等,他們都應該成為主演。他們的身影最美麗,他們的出現讓人民最放心。





朱老師說事兒


題主有新意,非常適合在家裡想象的一個話題~以下內容只是想象和一些分析,不是對每個演員的定位,希望各位演員的粉絲們不要對號入座,單純只是想象和好玩,打發時間而已。

第一個想到的人是黃渤,渤哥演的黑皮形象,始終在我心中都是最搞笑的人物之一。所以,我覺得讓渤哥演一個在疫情中的悲情人物,應該能讓黑皮這個角色的生命延續,只要劇情ok,應該能達到悲喜交加的效果吧。對於疫情,在悲喜之間,我們也希望出現個平衡不是嘛?一味的悲,和一味的喜,恐怕也不能成為主題的吧?

第二個,孫儷。孫儷一貫的宮廷扮相深入人心,氣質,形象都非常適合。如果來參與疫情題材,這種反差是讓我個人比較期待的。化妝技術的發展,也為娘娘扮演這類角色時提供了技術支持,應該能在凸顯娘娘的一貫風格同時,看到娘娘的另外一面。

第三個想到沈騰,騰哥演的小人物發跡的形象很多了,他的電影想象力豐富,既有周星馳無厘頭的一些元素,又有接地氣的各種搞笑細節,讓人值得反覆去品,去發現。騰哥演這樣的題材,個人覺得會駕輕就熟,在劇情裡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笑容和思考吧~

上面三個演員,是心中覺得適合的人選。但根據我個人喜好,還是要補充一點。先聲明,以下純屬胡說😂😂~

郭德綱和于謙兩位,可以去演一對兄弟,在疫情中表現他們在相聲裡常常出現的互黑,互相揭短這類內容,呈現出來在熒幕上,既不至於是劇情走樣,又可以把悲劇題材,表現出喜劇式的發展推動,這是我所期待的。

上述內容,不難看出我個人是喜歡喜劇的,即使題材偏悲情,也願意劇情往喜劇方向發展。所以想象中,喜劇人物也多,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這就是我的。能供大家一笑是我所期待的~如果不能,對不住大家了~


透明4609


陳道明,1955年4月26日出生於天津,祖籍浙江紹興。國家一級演員,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廣電總局頒發優秀電影表演藝術家,2006年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理事,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

1985年憑藉電視劇《末代皇帝》獲得第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演員和第9屆中國電視飛天獎優秀男主角[1]。1990年《圍城》獲得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第三屆學會獎,全國製片廠第二屆優秀電視劇評選最佳男主角獎,第十一屆“飛天獎”最佳男主角獎[2]。1999年的《我的1919》使其獲得第2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3]。2001年,陳道明憑藉在《康熙王朝》中的演技獲得了“美菱杯”觀眾最喜愛的男演員評選銀獎和第二屆陽光健康電視明星,並獲得第2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演員提名。2007年主演電視劇《臥薪嚐膽》[4]。2012年主演電視劇《楚漢傳奇》,飾演劉邦。[5]2014年主演張藝謀執導的電影《歸來》,該片於5月27日上映[6][7]。2017年12月,確認出演古裝權謀劇《慶餘年》[8]。2018年12月29日,陳道明當選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9]。



Guo小老弟


先是疫情的發生起因, 然後是黨中央的決策領導下達防控疫情的命令

然後是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緊急建設。

接著國家三個院士緊急支援一線,執導疫情防控,然後是全國馳援武漢疫區,著重突出四大天團會師武漢。

解放軍醫療隊伍緊急集合馳援一線,接管疫區。

全國政府出臺政策,防控各省市區,防控疫情。

隨後是在我國醫務人員的努力下,防控疫情取得的顯著成果,疫情一步步的控制好,到最後的宣佈抗擊疫情全面勝利。






堅果那麼大個


分開聊一下自己的想法。

先說紀錄片,紀錄片的拍攝是以展現真與實為目的,素材無論是來源於時間過程中的影像記錄,亦或是通過當事人的參與拍攝,都是為了給觀眾最大化最細化的展現事件的始末,可以說紀錄片的創作者揹負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最重要的是通過忠實記錄事件來推動社會、文化以及大眾的認知,它或許既美麗又殘酷,既溫暖又諷刺,但這就是紀錄片存在的最大意義。

說回人物,就這次疫情災難,勇往直前的一線、默默付出的後援、四面八方的捐助人員、慘遭不幸的民眾、乃至唯利是圖挑戰社會與人性底線的惡徒,所有當事關鍵人都應存在於其中,單單是如實這些,以上帝視角歷經災難的全部始末就足以讓所有觀者感到震撼。

說到電影,就要兼顧商業與藝術,社會事件類型的優秀電影除了主創過硬,更重要的通過口碑和票房也要對社會和觀眾起到推動作用,比如韓國的《熔爐》、我們中國的《我不是藥神》,都是通過負面事件起到正面的效果。又比如符合當下的美劇《血疫》,豆瓣置頂的一句評價是:人類是這個地球的霸主嗎?人類不是人類只是地球上比較聰明的病毒。

說到演員,中國不缺實力派,更重要的是角色匹配度,從年齡、領域自己性格幾個層面考慮。如終南山院士,演員焦晃從各個方面就比較合適。因為這是國家和社會事件,電影描繪的更多的是群戲,所以各個年齡段的演員都不免涉及,相對符合社會嚴肅性演技又沒毛病的男性角色人選:張譯、段奕宏、馮遠征、王志飛。女性角色人選:奚美娟、陳瑾、孫儷、姚晨。

以上為個人愚見。


老十二有李


疫情過後拍一部影視劇,誰是主角?

如果我是《捨身取義化身之(守護者)》這部作品的導演的話,我會主角不是一個人他是一個龐大的群體。

疫情爆發以來,各地緊急響應,截止25日21時,除尚未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或確診病例的西藏外,所有發現新型肺炎病例的省份均已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多地衛生系統、公安系統全部取消休假,全員在崗,全身的投入到疫情防控之中,時刻堅守崗位,帶班值班,做好應對處置準備。各基層組織積極參與疫情防控,成立疫情防控尖刀班,以村民小組為戰區,包組連戶、責任到人,做到‘宣傳家喻戶曉、排查精準到人、監測各家隔離、村口分兵把手、情況每日一報’,一系列的措施快、準、穩,有條不紊的緩解了群眾的緊張情緒。惟願在眾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儘早戰勝疫情。

演員明細表: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

奮鬥在一線的(白衣天使)

各大公職人員‘黨員’

各大國家部門

還有被感染的同胞

口罩,消毒液

眾志成城,全民鼓勵,同命運共風雨,早點打贏這場戰役,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落洞村段公子


鍾南山眼中的武漢

武漢排不上隊無法被治療的普通人 有人不敢離開醫院 有人不敢去醫院 有人組織熱心市民給醫生提供車隊被感染 如何自救 如何救人

難以被勸說的長輩 年輕人勸說無效的憤怒

信息化下人民的焦慮 搶口罩搶菜搶酒精 卻又想積極過年等待返工

隱瞞自己去過武漢的經歷 他為何這樣做

所有人坐在家裡都快忘記 美國不會放過我們 說我們中國病夫 繼續禁令 海外華人被歧視 敵寇不再總是端著槍

在絕望中等希望 每個人又在努力堅守崗位 一面恐慌一面盡己所能

這個春節 靜悄悄 每個人心裡都是矛盾的 每個城市都不再是熙熙攘攘的 又想見面又不敢見面的家人朋友

我想看到這樣一部紀錄片 有時間經過 有偉大的身影 有普通人的努力 有人們的恐慌 有無奈的堅強 也有平靜後的歡喜與淚水 天地不會對誰特別關照 選擇就有後果 生活就是這樣

影片命名

愛情片:肺炎時期的愛情

喜劇片:瘋狂的雙黃連

科幻片:蝙蝠來的那一夜

懸疑片:致命紅十

動作片:火神山行動

政治片:是!領導!


星火影音


大人物肯定不適合主演,只適合客串。像鍾老他們都在為國家科技忙著,哪有時間給表演,二是大人物一般不好刻畫,也參與不到最全線。我們要明白,疫情給我們最大的影響是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對國家經濟的影響,對武漢對湖北尤其最深。

建議以湖北武漢一位市民為第一視角,反映出整個疫情生活的變化,以及專家,戰士,醫生,社區工作者在其生活中的貢獻,以其所聽到的,見到的,和自己的心裡感受為主線,反映抗擊疫情的正能量

相信會是一部比較好的紀錄片。

人物的話找一個實力派明星演員充當武漢市民的角色。反映疫情期間的生活,記錄發生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