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廳駐內鄉縣河南村第一書記李曉華——“是黨員就要當先鋒、打頭陣、在一線”

龍騰南陽訊 “心若在,責就在。無論是在永城老家還是返鄭隔離期間,河南村的疫情防控形勢都是我最為憂心的。”李曉華說。永城回鄭隔離期結束後,李曉華第一時間趕赴駐地,克服天氣寒冷、就餐不便等困難,衝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向全體黨員、村幹部和村民小組長髮出“全員上崗”集結令,帶領同村兩委幹部挨家逐戶排查,對所有村民建立持卡動態檢測檔案,對人員離村返村時間、往來地點、健康狀況進行全面排查,建立臺賬、包戶到人。“即使在走訪的路上,也要不停地接電話,處理問題。”

為了把疫情控死把牢,李曉華帶頭成立了11人的黨員志願服務隊,成立了以支部書記李書偉為組長的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並建全了防控組、宣傳組、核查組、洗消組、志願者巡防組、居民生活保障組,實行了三分四定法(三分:根據人員特點分類管理、依據生活情況分片保障、依據職能分人承包。四定:定崗、定人、定責任、定目標,)強化分工協作,建立臺賬。村兩委將疫情防控與基層網格化治理相結合,堅持“抓源頭、抓網格、抓責任”,全面構築聯防聯控網格體系,著力推動防控責任的網格落實、各類資源向網格集聚。疫情發生後,全村關閉酒店、小吃、超市及各類門店21個;對1月12日以後在武漢、黃石和十堰務工的6名村民和途徑武漢返鄉的14名村民實行“硬隔離”,每天兩次體溫檢測,安排專人監督,實行全時、全過程跟蹤管理,目前剩餘3人仍在隔離觀察;累計投入2萬元購彩鋼瓦、方管,封閉出口16處;對兩個出入口卡點實行24小時專人值守,做到風雪吹不跑、嚴寒凍不倒、疫情不滅人不撤,切實阻斷了疫病傳入。

“隔離不隔心服務點對點”,多舉並措,確保全村群眾生產生活有保障

實施隔離措施後,針對本村人口多、片區散、供應保障難的特點,為確保糧油“菜籃子”等產品的供應,他們依託社區“好日子”超市,嚴格採購、集中配送,居民通過微信訂購支付,由黨員志願服務隊(小紅帽服務)送貨上門,使每位群眾看到了黨的溫暖,體會到了“家中有梁心中不慌”的感覺,積極安心地配合隔離防控工作;在解決抗疫期間村民看病就醫上,他組織帶領村醫李書申、梁小可到每戶發放二維碼、預留電話,蒐集情況,臨時建檔歸類,居民若需看病取藥,通過掃碼、打電話就可預約上門就診送藥。主動健全特殊病人接診送診機制,對特殊病人由鄉衛生院、縣人民醫院專車接送治療,最大程度規避傳染風險。

為確保群眾近期就地、就近就業。對有外出務工意向的人員建立臺賬、登記造冊,需持有務工單位出具的復工函或通知名單方可外出務工。同時按“三無兩達標”的要求,檢測合格通過村審核、鄉鎮審批、縣備案的程序,由村公示後方可外出務工。考慮到外地部分企業暫未復工,經縣鄉黨委政府協調,與牧原集團等本地龍頭企業達成合作意向,為本村農民工優先提供就業崗位,儘可能增加務工收入。在全面消除已脫貧戶的返貧風險上,李曉華會同村兩委人員積極想辦法、找對策,認真做好開工復工準備,解決生產發展難題,在鄉衛生院指導下開展對扶貧車間、扶貧產業基地消殺工作;協調仙鶴紙業提前備工備料,為開工復工創造條件,確保脫貧戶及時就業,參加工作。同時,紮實做好春耕備耕工作,村及時對接農業部門,做好種子農藥化肥的儲備。他同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班子成員,分組入戶動員群眾開展春種春播及林果業管理,鼓勵群眾在做好自身防護情況下,儘早到田間分散勞作。在一線指導群眾對果樹修剪綁枝,施萌芽肥、澆萌芽水,千方百計實現增產增收。

“凝心聚力書大愛,善於作為獻真情”用行動譜出抗疫最美的暖心曲

病毒無情人有情。為了將疫情防控抓實抓細,在他和駐村工作隊的指導下,河南村成立了由9名無職黨員和2名入黨積極分子組成的11人黨員志願服務隊,面對黨旗重溫入黨誓詞,用錚錚誓言踐行初心使命,在逐戶巡查、宣傳、封村設卡、卡點值守、生活保障等方面發揮了較好作用。入村返崗後,他第一時間捐款1000元,為值班值守人員購買軍大衣18件、棉鞋18雙、酒精200斤、消毒液500斤、口罩6500個;新任第一書記趙佳琳同志到村後,積極捐款1000元。在他們的動員帶動下,村部分黨員、致富帶頭人和愛心人士也積極行動起來,全村已收到現金捐款15600元,方便麵、牛奶、蔬菜、雞蛋、礦泉水等折款8900元;退役軍人、共產黨員、草莓種植戶李波,利用先進的消毒滅菌設備堅持每天對黨群服務中心、村組道路、居民區域、旱廁、垃圾池等進行義務消毒。在疫情面前,全村心連心、情繫情,形成了黨群聯動、眾志成城、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的濃厚氛圍。

“作為一名轉業幹部,多年在部隊工作的成長經歷告訴我,若有戰、必用我,疫情當頭就得衝在前,我的陣地就應該在第一線”李曉華說:“疫情還沒結束,防控不能鬆懈。但他始終牢記初心使命,繼續努力、共克時艱,必定能把當前河南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實做好,成為一名合格疫情防控戰士、一名優秀的駐村第一書記,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和重託”!

通訊員 黨一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