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生不殺功臣,劉邦朱元璋只能望其項背,這其中什麼哲理?

兔死狗烹是中國古代歷代帝王的心術結晶,其實不只是帝王,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制內,任何挑戰個人集權權威的不利因素或是威脅因素都會毫不手軟的立即剪除,這就是政治鬥爭的殘酷性,所以劉邦、朱元璋都會殺功臣,劉秀、趙匡胤都會壓抑功臣。

李世民一生不殺功臣,劉邦朱元璋只能望其項背,這其中什麼哲理?


但泱泱五千年中國文化並不會如此狹隘,任何事情都不能以偏概全,有手段極端的就會有手段緩和的,有制裁功臣的就會有不制裁功臣的,這其中就有李世民,這個靠弒兄逼父登上皇位的皇帝。

但無獨有偶,對自己親人下手慘重的他,反而對那些陪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重臣全部保全,這其中蘊含了哪些人事智慧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李唐起兵的時候李家可不是草根造反,李淵是隋朝的唐國公,關隴集團八柱國之一,實打實的一方諸侯。所以李家本來就是老闆,其他人都是來打工的。這個和劉邦朱元璋的合夥人制度有根本不同。

第一,李世民他自己的軍事能力和戰功當時都是保二爭一的,也就戰神李靖能比一下。大唐開國之戰,重要戰役一共六次,其中四次都是李世民和他的部將們打的。其中圍洛陽一戰滅了中原最大的兩家王世充和竇建德,一戰定中原,建立了不世之功。

他的軍功就好比漢建國時的韓信這樣,可以說他自己就是李唐最大的功臣,李淵沒有李世民,大唐能否開國都是一個未知數。所以他造了老子的反,幫助他政變的玄武門功臣,包括蓋世無雙的尉遲敬德、陳咬金、長孫無忌、杜如晦等等,在他這座山面前就是山丘之比王屋。

李世民一生不殺功臣,劉邦朱元璋只能望其項背,這其中什麼哲理?


再來看看李世民所寫的詩

還陝述懷

創作時代:武德四年(621年)

創作背景:作者平定劉武周、竇建德,回師關中

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

星旂紛電舉,日羽肅天行。

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

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

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

春日玄武門宴群臣

創作時代:推測為武德九年(626年)以後

創作背景:玄武門之變完成,繼承帝位

韶光開令序,淑氣動芳年。

駐輦華林側,高宴柏梁前。

紫庭文珮滿,丹墀袞紱連。

九夷簉瑤席,五狄列瓊筵。

娛賓歌湛露,廣樂奏鈞天。

清尊浮綠醑,雅曲韻朱弦。

粵餘君萬國,還慚撫八埏。

庶幾保貞固,虛己厲求賢。

看完上面的幾首詩,大概能感受到這人是年少有志,青年成名,壯年有成。稍作品味,會發現他還是一個比較重感情的人,會和手下弟兄們一起聚一聚,還會時不時地懷舊。

劉邦可能是個愛說笑有人緣的基層公職人員,朱元璋可能是個有心思有城府的草根創業者。但他們最後都成為了典型笑裡藏刀的殺手,李世民則不然。從詩詞就能看出,李世民是非常自信的。

各方面來看,他自己清楚地直到,自己就相當於完全具有韓信天賦點的加強版劉邦,或者是完全具有徐達技能點的朱元璋,然後還加滿了文藝素養天賦。總結來說就是,有能力,有自信,重感情。

李世民一生不殺功臣,劉邦朱元璋只能望其項背,這其中什麼哲理?


對這樣的人來說,這樣全面的人完全不擔心周圍的人有什麼威脅,活著的時候完全相信自己鎮得住場面。曾經敵對陣營的魏徵都可以聘用,只要有助於他實現自己的志向就可以。

因此,不難看出一點,在能力素質極強的領導身邊,因為他的強大所以對比了你的渺小,往往寬厚待之,不計較你的寸步之進。而越是能力小素質差的領導越是心胸狹隘,你的點滴進步就會引起猜忌和懷疑,怕你動了他蛋糕的一粒渣渣。

高下可見立判,不過世態炎涼,因人各異,世殊時異,後之視今亦如今之視昔。領導關係處不好,還是應該從他的立場來判斷,近小人而善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