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些兒女對老人不好,是否因為老人沒有處理好兒女關係?

手機用戶好大一顆樹


在農村有一些兒女對老人不好,是因為老人沒有處理好與兒女的關係嗎?我看未必。我以為農民出身的老年人有以下幾個特點:1生活節儉,勤勞苦幹,認勞認願,對子女做貢獻無怨無悔。

2、文化水平都偏低,說話嘮叨,語言表達能力偏差,好說真話直話,有時聽者覺得很硬不好聽。

3、一輩子為農沒攢下多少積累,現在歲數又大了,身體多病日漸老化為家庭做貢獻的能力每況日下。

4、社會地位低,對子女沒有好的影響力,沒有基本生活費,不能給兒女減輕生活負擔,反而拖累他們。

5、最主要是這群老人沒有退休金,每月百元的收入根本不夠花,平常小藥不斷的吃,時不時還跑醫院,即給兒女們增加經濟負擔又耽誤了工作。久病無孝子,咋辦?

人都會老的,為什麼農村的"不孝"兒女偏多呢?而城市裡的"不孝"兒女偏少呢?難道農村的年青人都學壞了,而城市青年都學好了?本人以為不是的!

人都有把日子過好的嚮往,怎麼能把日子過得好好的呢?錢啊!只有多掙錢才能提高生活資量,如果家庭人口中的人每個人都有薪水而且到月就開支,工資還高月月有穩定收入,那個家庭就不會為錢而煩惱,反之,家庭人口中只有年青人掙錢,在農村種地不掙錢,只有常年在外打工的人才能養家,家裡的二老年邁體衰沒有退休金,這家的生活壓力有多大,當兒女的能不心焦嗎?每當老人住院看病時,兒女還得誤工照顧,這時當兒女的難免有厭煩情緒,可以理解。誰攤上這樣的情況會不鬧心呢?這能算對老人不好嗎?都是錢惹的禍。

反觀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衣食無憂。年聆越大開工資越高,每年又按規定百分比增開工資,基數越大開資越多多。一個老退休人員養老金可以養全家二三代人(兒孫)。兒女既使沒有工作的全家生活也有保障,你說,這樣的家庭老年人的地位能不高嗎?他是全家的財神爺呀!怎敢慢待!

中國的老人都是好老人,對待兒女們的感情都是嘔心瀝血的認勞認願的。沒有農村和城巿的差別。中國的兒女都是好兒女,都是很孝順的。所謂農村老人不合處理子女關係是個社會誤區。如果也象城市老人一樣體面的養老,試想,農村兒女那一點比不上城裡的兒女呢?


晚老來福


兒女關係沒處理好,和老人沒多大關係。

  1. 婆媳戰爭,永恆的主題。

我家鄰居,都是五十左右的人了,按理說都是年過半百,子孫成群的人了,該懂點道理。現實卻不是這樣呢!

我記得很清楚,2018年的除夕夜,本該是家庭團圓的日子,他家的老父親,一個已經89歲的老人哭著找到了我。他告訴我他被自己的兒媳婦趕出來了,那一刻我並不敢相信。直到他帶著我去到了他兒子家,我看到老人的衣服,生活用品都被丟到了屋外。當時我很氣憤又心痛,一個已經89的老人啊,怎樣的人才可以在這除夕夜把自己的爸趕出家門,我實在難以理解。

我堅持要讓老先生在我家睡,他卻拒絕了。不管我怎麼說,他都不同意。當時我同學家的羊圈裡並沒有養羊,他問我可不可以跟我同學商量睡我同學家的羊圈,那時我真的是哭了。一個堅守著尊嚴的老人,寧願睡羊圈都不睡我們家。

我叫來了我的同學,我們必須尊重老人,因為那是老人最後的尊嚴。那一夜我跟我同學一夜沒睡,忙著拉電線,給羊圈做隔板。那一個除夕格外的寒冷。連我的心都是冷的。而我能做的卻又是如此的有限。

後來我卻聽到他們趕老人出家門的一個荒唐的理由。僅僅是因為老人燒火做飯燻黑了家裡的牆。這是一個多麼荒唐的理由。

所以,子女對老人不好,和老人不會有半點關係。因為他是老人,而我們是子女。


擺渡小勇子


我個人認為跟這有點關係,但關係不大 。最主要是看子女的德性。就拿我家來說,我公公婆婆生了3個兒子兩個女兒。我老公最小,我們目前跟老人住在一起。大哥在另外一個城市教書,一年也難得回來一次,帶點他當地的特產,今年回來就給家裡買了兩袋麵粉,兩袋麵條,帶什麼東西就不說了,按老人的說法,只要人回來了就好,可他回來了,老人就戰戰兢兢,生怕哪裡沒服侍好,還不敢說話,就怕哪一句說錯了。我在想,怎麼會這樣呢?兩個快80的老人,你回來就不能好好跟他們說說話嗎?為什麼非要高高在上的?你教書有能耐又怎麼了?人家黃帝不是也得尊重孝順父母嗎?有時我就想,他這書是白讀了,自己都這樣,還怎麼教書育人?二哥還可以,在縣城工廠上班,只要有時間就經常回來看看老人,順便買點菜,陪老人聊聊天。大姐在附近,有事就回來,但經常通電話,態度還可以,畢竟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細姐就差遠了,有時有事從家門口過都不進門,平時老人過生日回來也不說話,就像是客人一樣,吃了飯就走,聽老人說是因為以前的一件事。很久以前,他們夫妻剛創業跟老人借一萬塊錢,可老人沒有呀!後來婆婆就回孃家找舅舅借了一萬給她。過了好多年,舅舅就跟婆婆問了這個事,老人就問她要,她不肯還,說是老人自己的錢,還那麼催,後來還是大哥罵了她,才還的,從那之後就把她得罪了。我們最小就跟老人在一起,但我們鎮上也買了房子,方便帶小孩讀書,但是每個星期放假我們都回來,順便帶點菜,回來做做飯,聊聊天,幫忙搞點柴火,還要打理我種的黃桃樹苗,我還指望它補貼家用呢!老公平時在外面打工,過年回來都要給幾千塊錢老人,他們也要零花,有時還要吃藥。這次受疫情的影響,我們過年回來就一直在家,這也是我老公在家呆最長的一次,他跟我說,看著父母身體一年不如一年,真不知道還能陪他們過幾個年。唉,說了這麼多,只能說各人憑良的心,在能力範圍內儘量的對老人好點,畢竟是自己的父母,年齡大了陪一天是一天


黃桃姐姐阿惠


關注農村生活,分享農村熱點!大家好,我是李哥阿峰!

回答這個問題以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村裡的真實故事:鄰居李大爺今年八十二歲,老伴已經去世十多年了。李大爺有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在農村應該可以說這是多子多福,老了不用愁別人羨慕的家庭。

大兒子在當地一家企業上班,月薪四千多元,二兒子是老師,月薪五千左右,三個女兒條件也不錯!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別人看起來挺美滿的家庭,兄弟卻反目成仇,姐弟不相往來,現在剩下八十多歲的李大爺沒人伺候。

阿峰結合李大爺家的情況給大家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兒女都是爹孃的心頭肉,很少出現存在一碗水端不平的問題。

阿峰和李大爺是鄰居,小時候還常到李大爺家玩,對他們家還是比較瞭解的。雖然李大爺家孩子多,可李大爺和李大娘年輕時都是好勞力,生產隊裡掙的都是十分工。吃飯都是把好吃的給孩子們吃。兩個兒子結婚後,都沒有債務,兩家三個孫子都是李大娘帶大的,一旦做了好吃的,李大娘都是一分兩份給孩子們送去。女兒都是嫁到別村裡,李大娘隔一段時間都要去看看女兒。

就因為孩子多,李大爺和李大娘儘量把一碗水端平,雖然家裡窮沒啥值錢的東西。

阿峰也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這樣的,都是自己的孩子,儘量一碗水端平。

第二兒媳賢惠與否是決定伺候老人好壞的重要因素。

故事中兩個兒子的媳婦都不是省油的燈,特別是二兒媳婦不光吝嗇如鬼,還是刀嘴蛇心,是那種得理不饒人,沒理也不服輸的種,有人說做老師的算賬清,老二是老師還真是算賬清,加上不講理惜錢如命的媳婦,還真是一家子人。老大媳婦相對來說還可以,可遇到不講理的兄弟媳婦絕對不能一忍再忍,兩家各過各的,當然相安無事,就是在伺候老人的問題上,互不相讓,你不伺候我更不伺候。李大爺在兩個兒子家輪流住,時間不到就背送到另一家,這家不接說時間還不到,為此兩家吵了好幾次,甚至還大打出手,村幹部調解也無濟於事,弄得李大爺欲哭無淚。

有人會問:兩個兒子呢?兩個兒子都是聽媳婦的,叫往東不敢往西!都把兩家相互的怨氣灑在李大爺身上,李大爺成了出氣筒!

還有人問:三個女兒呢?女兒到時想來伺候老爹,可嫂子不讓,放話說接走了就別往回送,這樣哪個女兒還敢來伺候可憐巴巴的老爹!

第三兒女對老人不好,大多還是由於經濟的問題。

各自成家,收入各自養家餬口,再不像沒結婚前掙了錢就交給父母。結了婚的兒子就像變了個人,一切都以媳婦為中心了,俗話說:娶了媳婦忘了娘,就是這個道理。

父母年齡大了,沒了收入,就該靠兒子養老,多一口嘴就多一份開支,看著錢在一張張的減少,兒子媳婦不著急嗎?

李大爺是農民,沒有退休金,在誰家住誰家就負擔一切開支,李大爺就是吃藥厲害,畢竟八十多歲的人了,每月開支得一千多塊,這也是兩家不想伺候的主要原因。

每個人都有會老的一天,想想小時候父母是怎樣對自己的,那個父母不是像寶貝似的對待自己的孩子。可如今父母老了,需要我們照顧了,我們做孩子的都應該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和義務。說實話,這是良心活,我們都應該善待父母,不要因為一點小事,而造成“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後果。

贍養老人,這是良心活,也是我們每個做兒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李哥阿峰


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是的兒女!

家住農村,兄妹較多。我已成家,媳婦也總是隔三差五的抱怨。先是抱怨沒給我們蓋好房子;然後就抱怨生活中沒給予我們很多的幫助和照顧;再者就會說如何的一碗水沒端平。所以村子裡經常有兒媳和公婆大打開戰的,場面極其尷尬甚至難看。還好我媳婦只是嘴上說說,沒有和父母正面衝突過,為此我很感激她。

我是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我能深刻體會到當時父母對我的愛和我對我孩子的愛其實一樣刻骨銘心,毫無保留。



生活還需努力


回答這個問題以前,先給大家講一個村裡的真實故事:鄰居李大爺今年八十二歲,老伴已經去世十多年了。李大爺有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在農村應該可以說這是多子多福,老了不用愁別人羨慕的家庭。

大兒子在當地一家企業上班,月薪四千多元,二兒子是老師,月薪五千左右,三個女兒條件也不錯!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別人看起來挺美滿的家庭,兄弟卻反目成仇,姐弟不相往來,現在剩下八十多歲的李大爺沒人伺候。

阿峰結合李大爺家的情況給大家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兒女都是爹孃的心頭肉,很少出現存在一碗水端不平的問題。

阿峰和李大爺是鄰居,小時候還常到李大爺家玩,對他們家還是比較瞭解的。雖然李大爺家孩子多,可李大爺和李大娘年輕時都是好勞力,生產隊裡掙的都是十分工。吃飯都是把好吃的給孩子們吃。兩個兒子結婚後,都沒有債務,兩家三個孫子都是李大娘帶大的,一旦做了好吃的,李大娘都是一分兩份給孩子們送去。女兒都是嫁到別村裡,李大娘隔一段時間都要去看看女兒。

就因為孩子多,李大爺和李大娘儘量把一碗水端平,雖然家裡窮沒啥值錢的東西。

阿峰也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這樣的,都是自己的孩子,儘量一碗水端平。

第二兒媳賢惠與否是決定伺候老人好壞的重要因素。

故事中兩個兒子的媳婦都不是省油的燈,特別是二兒媳婦不光吝嗇如鬼,還是刀嘴蛇心,是那種得理不饒人,沒理也不服輸的種,有人說做老師的算賬清,老二是老師還真是算賬清,加上不講理惜錢如命的媳婦,還真是一家子人。老大媳婦相對來說還可以,可遇到不講理的兄弟媳婦絕對不能一忍再忍,兩家各過各的,當然相安無事,就是在伺候老人的問題上,互不相讓,你不伺候我更不伺候。李大爺在兩個兒子家輪流住,時間不到就背送到另一家,這家不接說時間還不到,為此兩家吵了好幾次,甚至還大打出手,村幹部調解也無濟於事,弄得李大爺欲哭無淚。

有人會問:兩個兒子呢?兩個兒子都是聽媳婦的,叫往東不敢往西!都把兩家相互的怨氣灑在李大爺身上,李大爺成了出氣筒!

還有人問:三個女兒呢?女兒到時想來伺候老爹,可嫂子不讓,放話說接走了就別往回送,這樣哪個女兒還敢來伺候可憐巴巴的老爹!

第三兒女對老人不好,大多還是由於經濟的問題。

各自成家,收入各自養家餬口,再不像沒結婚前掙了錢就交給父母。結了婚的兒子就像變了個人,一切都以媳婦為中心了,俗話說:娶了媳婦忘了娘,就是這個道理。

父母年齡大了,沒了收入,就該靠兒子養老,多一口嘴就多一份開支,看著錢在一張張的減少,兒子媳婦不著急嗎?

李大爺是農民,沒有退休金,在誰家住誰家就負擔一切開支,李大爺就是吃藥厲害,畢竟八十多歲的人了,每月開支得一千多塊,這也是兩家不想伺候的主要原因。

每個人都有會老的一天,想想小時候父母是怎樣對自己的,那個父母不是像寶貝似的對待自己的孩子。可如今父母老了,需要我們照顧了,我們做孩子的都應該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和義務。說實話,這是良心活,我們都應該善待父母,不要因為一點小事,而造成“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後果。

贍養老人,這是良心活,也是我們每個做兒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話江湖不良人


老人沒處理好兒女的關係這個是有的,別的不說,就說我自己,我爸媽從小對我弟弟好的不得了,有求必應的這種,不過我弟弟也很優秀,學習成績好,但我覺得我爸媽一碗水沒端平,我經常說他們偏心,而爸媽老是說沒有的事,舉個例子,如果我弟弟想買什麼我爸媽會毫不猶豫的立馬買給他,而我好話說盡也不得理我一下這就是區別。然我弟弟23歲結腸癌去世,生病期間我也是一直陪在他身邊,中間女兒感冒就回去了幾天,就回去那幾天裡我爸都還在罵我,說我不懂事等等,我弟弟就說你別老是罵我姐,以後你還要靠她養老的……25年,從沒理解支持過我!


sf8202081


不一定。有的是,我們村就有一個,她經常罵自己的兒女,脾氣暴躁,就連她老公也煩她,都在外面打工。一年回來一兩次,現在老了沒人管。有的確實是沒良心的,也在我們村,結婚了,在外面打工,他爸得了腦梗塞,死了,他媽媽打電話叫他回來,他也不回來,村領導和他交談也沒用。


李思晨道


大家好,說說我的觀點吧,每個家庭不一樣,生活環境習慣不一樣,脾氣秉性不一樣,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同學家,公公婆婆兩人性格不好,經常吵架,公公有時還動手打人,婆婆嘴巴不好喜歡吵,但是人心挺好的,家裡面裡裡外外大大小小的活都是她乾的,公公生病窩床幾年了,一直都是婆婆照顧。每家情況都不一樣的。有問題多溝通,換位考慮。

即使老人有什麼做的不對,晚輩也要理解,我們也有老的一天,我們的子女也在看著。

現在的年輕人也都有文化了,很少說對老人不好的,再說年輕人都在外面打工,老人帶孩子,也沒那麼多架吵了。




侯哥的春天


就拿我們當地來說,一個普通的農民,一年種地也就是收入兩萬元錢,省吃儉用一年最多積攢一萬元錢。等到兒子20歲要結婚了,最多能攢下20萬,這錢到城裡買一個樓房,交首付加裝修,基本就沒了。

兒子結婚的錢,送彩禮的錢,好多人家還需要借錢,兒子結婚去城裡生活了,父母還要在農村掙錢還債,又還了十多年錢,自己也老了,很多農村的老年人,到老的時候身無分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