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爭霸(68)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大英帝國日落西山

二戰結束了,世界格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強盛幾百年的歐洲被戰爭摧毀了,英法兩大老牌帝國已經再也無力維持世界超級帝國的地位了,歐洲列強爭霸的格局變成了美蘇兩國的超級對決。三大法西斯國家德國、日本、意大利都受到了嚴厲的處罰,至今三國境內都還有美國的駐軍,軍事發展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和監控,德國國土更是被英法美蘇四大強國分區佔領。雖然如此,其實損失最慘的還是英國,曾經稱雄世界2個世紀之久的全球霸主,兩次世界大戰後,大英帝國轟然解體,如今管轄面積基本上就僅限於英倫三島。

歐洲爭霸(68)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大英帝國日落西山

大英帝國的解體其實從19世紀末就已經開始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隨著加拿大(1867年)、澳大利亞(1901年)、新西蘭(1907年)、紐芬蘭(1907)以及南非聯邦(1910年)相繼取得自治領地位,大英帝國也開始了從大帝國到英聯邦的轉變。但即便英國政府允許上述地區相繼自治,但英國政府其實仍舊擁有很大權力去幹涉自治領的內政,直到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通過以後,英國政府才無法繼續幹涉自治領內部事務,但英國在這些國家中仍具有重大影響力。1947年,英國經濟危機迫使英國政府放棄繼續維護英國作為世界一流強國的地位,接受美國的崛起。

歐洲爭霸(68)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大英帝國日落西山

1948年,印度獨立,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放棄印度皇帝頭銜。1948年緬甸也獲得獨立,並選擇不加入英聯邦;之後又有斯里蘭卡(1948年)和馬來亞(1957年)獨立。同年,英國結束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委任統治,以色列建國。1951年,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加入美國主導的澳新美安全條約,使得美國取代英國在太平洋地區成為新的軍事主導力量。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中,英法兩國在美國的反對和蘇聯的威懾下被迫從埃及撤軍,英國勢力自此徹底退出了蘇伊士運河地區。該事件也代表著美國正式取代英國成為新的世界霸主。

歐洲爭霸(68)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大英帝國日落西山

在非洲,1957年加納獨立,之後尼日利亞(1960年)、塞拉利昂和坦噶尼喀(1961年)、烏干達(1961年)、肯尼亞和桑給巴爾(1963年)、岡比亞(1965年)、博茨瓦納和萊索托(1966年)以及斯威士蘭(1968年)也相繼獨立。在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區,1962年的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1966年的巴巴多斯以及其他的東加勒比海島國都相繼獨立。

歐洲爭霸(68)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大英帝國日落西山

1966年,聯合國區域集團重新劃分後由英國主導的英聯邦國家組被取消,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四國被劃入西歐及其他組,而其餘英聯邦國家則被劃分到相應的地區組,這標誌著英國作為超級大國的地位徹底喪失。1997年,香港迴歸中國,英國在亞洲的最後一塊殖民地失去了,標誌著大英帝國徹底落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