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供事業單位好還是差供事業單位好?

善良的fasdjo


在八項規定前,機關事業單位還沒有實行收支兩條線之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不見得比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有的差額事業單位因為有經營職責,在沒有實行收支兩條線前,單位的自營收入不用上交,允許自由支配,效益好的員工福利待遇不是一般的好。反倒是全額撥款的因為沒有經營收入,只能巴望著財政撥款,條條款款限制在那裡,不如差額撥款事業單位那麼滋潤自在。

現在政策收緊,環境不一樣了,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哪怕有經營收入,按要求必須全部上繳,然後按照單位人員工資、運營實際由財政按比例核定下撥資金,單位對自營收入沒有裁量權,更不容許私設小金庫,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由於財政撥款有限,在福利待遇上反倒不如全額撥款性質的。不過,這種差距總體不大,差額撥款雖然財政核定供養經費不如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但在其上繳的收入中一般都會按單位實際補齊不足部分,因此員工拿到手的收入實際上並不會比全額撥款的低多少。

總的來說,綜合收入、編制性質及調動便利性等方面,無論什麼時候全額撥款單位總比差額撥款單位佔優勢,這點從差額撥款事業編制轉全額屬於逆向流動,必須要過編委會就可以看出來。


80後小公


全額供款的事業編和差額供款的事業編的差別主要在以下方面:<strong>

<strong>

全額供款事業編:

全額供款的事業單位主要有圖書館、文化館、各級公辦學校、黨校、檔案局、文化中心、農業局下屬的森防管理事業單位、動物疫病控制中心、城建局下城市維護管理的如園林處、公園、綠化站、城肥所、環衛處、疾控中心、防治站等。

全額供款事業編,這個群體在機關中的工作和公務員沒有差別。由於近些年來公務員的編制比較緊張、人口較多、負擔較重,成立事業單位在一定程度上就緩解了公務員的工作量,這類招考人數是比較多的,也就順利成為考生繼公務員之後最好的考編選擇。全額供款事業編財政由相關部門或是政府部門直接供款,其性質就和公務員相差不了多少了。<strong>

差額供款事業編:

差額供款的事業單位包括醫院等有收入的又承擔政府社會職能的單位。

差額供款事業編,它的主要意思是國家財政及相關部門供款一部分,招聘單位負責一部分財政。很多人對差額供款事業單位不是特別看好,覺得待遇肯定會比全額供款事業單位差,其實不然。有的差額供款事業單位的福利待遇反而更好。自收自支管理的事業單位現在很少了,主要是一些原來國有企業的行業主管局,現在企業大部分改制了,他們的職能淡化了,但是他們的人還屬於事業編制。

結論:全額供款和差額供款的事業單位,誰好誰壞,其實沒有絕對的標準,適合自己的,自己也喜歡的就是最好的。


Today職場


事業單位財政給養方式包括全額財政,差額財政,自收自支三種方式。一般情況下全額財政是最受事業青睞的一種財政給養方式,但是肯定是全額財政的事業單位好嗎?也不其然,聽我細細道來。


全額財政事業單位一般都是參公管理事業單位,公益類一類事業單位,基層混編混崗事業人員。這類單位承擔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監督等行政管理工作,或者從事關係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衛生、經濟社會秩序和公民基本社會權利的公益服務。全額事業單位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這類事業單位一般財政全額撥款,人員工資穩定,福利待遇有保障。

差額財政的事業單位一般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面向全社會提供涉及人民群眾普遍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公益服務,可部分實現由市場配置資源的事業單位。以縣級以上醫院,電視臺為典型代表。這類事業單位雖然財政只負擔基本工資,績效工資需要單位自籌,但這部分單位基本屬於壟斷或者人民剛性需求,收入比起全額事業單位,甚至公務員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說也不一定全額財政的事業單位就比差額事業單位好,我們還是要理性看待。


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


這還用考慮嗎,當然是全額事業單位好了,差額事業單位沒準哪一天就發不了工資了。

事業單位按照經費來源劃分,分為全額事業單位、差額事業單位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雖然三者都屬於事業單位,人員身份都是事業人員,編制都佔用事業編制,但是三者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全額事業單位,不論單位日常開支還是人員工資發放,全部由同級財政負擔,也就是說,即便你天天不努力工作,也不用愁發不了工資,最基本的工資待遇肯定是有保障的。並且,在職務提拔方面,可以提拔到管理崗位任職,再有機會還能調任到公務員崗位,轉為公務員身份。

差額事業單位,單位開支和人員工資發放,同級財政只承擔一部分,剩餘部分還需要由單位自行承擔。差額事業單位和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一樣,都曾經是有經營職能的,除了財政補貼外,本單位還有額外收入。比如物價局、供銷社,在多少年之前屬於好單位,不但工資可以保障,甚至還會比其他全額事業單位工資高,本單位有多餘資金可以使用。但是現在隨著機構改革和職能的劃轉,這些差額事業單位的收入越來越少,有的已經沒有經營性收入了,只能靠財政補貼度日,一旦財政不再補貼,差額事業單位人員估計連發放工資都費勁。

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和差額事業單位類似,但比差額單位更困難,因為財政是一點資金也不補貼的,完全由本單位自行負擔,並且,現在很多單位已經負擔不起人員工資了,甚至連養老保險都交不起了。下一步,不論差額事業單位還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都會逐步轉為企業,現有人員會被分流消化。

總之,全額事業單位是比較有保障的,差額事業單位就怕將來發不了工資,孰好孰壞,我想這最明白不過了。

“中省直遴選”專注體制內問題解答,有問題歡迎加關注繼續交流。

中省直遴選


這個還是要分情況的!

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工資福利全部由本級財政承擔,其穩定性僅次於行政編制的公務員,但是由於沒有車補等待遇,所以工資福利比公務員還是要差一些。

差額事業單位的工資福利部分由本級財政承擔,而剩下的部分由單位承擔,例如醫院等,所以工資水平主要由單位效益決定,效益好的單位工資水平會高,效益不好的就差一些了,論其穩定性,可能還是不如全額事業單位!

當前國家規定2020年前要完成對事業單位的改革,現有的事業單位承擔行政職能的要轉為行政機關,承擔公共服務職能的,例如小學,要強化其公益屬性,生產經營類的,例如各類政府辦賓館,招待所,全部轉為企業,所以全額撥款的可能會更趨向於穩定,而差額的事業單位涉及生產經營的也會有新的發展!


三晉大地sjdd


差供這次改革後,全部轉為事業性質,企業管理


無礙君


從工資待遇方面考慮差供事業單位好,從晉升方面和工作環境方面考慮全供事業單位好。下面我具體說一下。



一、 工資待遇方面。

1. 差供事業單位。這類事業單位開展的有經營活動,能取得經營性收入,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能賺錢,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公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站、大學高校,還有機構改革前很多地市住建局下屬的質監站、城投公司下屬的什麼工程建設中心之類的單位,這些單位都是有經濟來源的。這類單位人員的工資分為兩部分,60%由財政發放,剩餘40%由單位發放(這個比例各地市、各行業都不同),醫院醫生、護士的工資有多高我想都不用我多說了吧,大家心裡都有數;搞工程的朋友跟質監站都應該打過交道,質監站可不是一般的有錢;我認識幾個朋友在湖北省某些地級市的城投公司工作,他們下屬的差供事業單位公共工程建設中心非常有錢,每年光收房租發的工資都比財政給他們發的工資高,年底還有獎金,這次機構改革這個單位要劃為企業,他們員工非常高興呀,爭著搶著變為企業員工,編制都不要了,因為以前有政府管著還不敢發太多工資,現在變成企業了,想發多少工資就發多少工資,工資能翻一倍還多。



2. 全供事業單位。這類單位不能自己賺錢,所有開銷都是由財政撥付,人員工資也是全部由財政發放,每月都是死工資,幹好幹壞都是這麼多工資,不會給你少發一分錢,但是也不會給你多發一分錢,就是漲工資也是隔3,5年漲幾百塊錢,遠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基本很多局委下屬的二級機構都是全供事業單位,比如環保局下屬的環境監測中心站、環保宣傳信息中心;市場監督管理局下屬的纖維質量檢測中心、食品評審中心;城管局下屬的環衛處、市政管理處等單位。



二、晉升方面

1.全供事業單位。這類單位相對來說人比較少,只是相對較少,領導崗位一定的情況下,如果人員較少,晉升的機會就比較大。

2.差供事業單位。這類單位人員相對來說比較多,公里醫院有多少醫生護士呀、大學有多少老師後勤人員呀,不是一般的多,所以相對晉升比較困難一些。

實際上,在晉升方面,兩種單位也無法明確的作比較,因為想要晉升,都需要工作出色、領導賞識、人脈關係,三者缺一不可。

三、工作環境方面

1.全供事業單位。對於全供事業單位來說,這次機構改革影響不大,很多人員只是更換一個工作崗位,不會取消編制,還是正式在編人員,工資還是財政發放,只要你工作中不違法亂紀,是不會被開除的,就算你工作任務完成不了,領導最多說你工作能力不行,領導也無權開除你。所以,在這類單位,如果你不想著晉升,每天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行,不用拉人際關係、不用討好領導,你工作沒多大壓力,相對來說比較清閒。

2.差供事業單位。公立醫院的醫生、護士雖然工資較高,但是他們也非常忙呀,尤其是護士要上夜班熬夜,不是一般的辛苦,很多20多歲的小姑娘幹幾年護士以後皮膚嚴重衰老,而且最近幾年醫患關係有點緊張,護士如果照顧病人的時候哪點做的不到位被投訴了,那你估計還要受處分;像城投公司下屬的公共工程建設中心工作壓力也不小,工程建設前期一般都沒多少資金,但是你還不能耽誤工期,耽誤工期問責你,工程環保措施沒做好也問責你,工程出現質量問題更問責你。所以,相對來說,差供事業單位工作壓力較大一些。


公職人員那些事兒


我國事業單位構成複雜,包括有學校、醫院、科研院所、新聞出版等諸多方面的單位,在職人數大約有3000多萬人。這次國務院法制辦公佈了《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擬對事業單位實行統一工資制度,並正在徵求意見。此前,國家還有事業單位進行分類改革的意見,相關工作實際上早已開始。即一部分將轉向企業,一部分回到機關序列。改革後仍為事業單位的,執行統一工資制度。

仍為事業單位的,其工資和經費來源,估計會有三種情況:

一是仍由財政全額撥款的;二是由財政差額撥款的(即財政撥款一部分,單位創收一部分);三是基本上由單位創收。其所以有這種情況,是有一部分單位沒有創收來源,比如有的社科院、承擔一些基礎研究的研究單位等,而有的單位既有撥款,也有創收來源,如醫院、電視臺等,甚至創收來源部分完全可支付開支,鑑於其所佔資源的特殊性,仍需納入統一管理。

在這些事業單位內部,用工情況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按老編制進入的,這部分人的工資,佔財政撥款,一部分實行聘用制,聘用制大約從本世紀初開始的,從那時起,新進人員實行了聘用制,工資收入等一般由創收部分解決,同時交納社會養老醫療保險。這就是事業單位內部所說的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另外還有一部分合同工。所以在相當一部分事業單位內部,一部分人吃財政飯,一部分人吃的創收飯。但在工資支付時,不一定將兩塊區分出現,是混用的,但工資總額由這兩部分組成。

事情還不僅如此,由於相當一部分事業單位效益好,拿出來參與分配的就多,而且還會以這樣那樣的名目,發放這樣獎金那樣錢。因此一些事業單位內部的分配比較亂,事業單位之間職工的收入也不平衡。老人老辦法的部分,退休金仍由單位發,新人新辦法部分,則參加社會養老統籌。

還有問題,事業單位職工的工資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組成,現在一般事業單位都實行了這個辦法。而公務員的工資由基本工資、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地方津貼補貼組成,有些崗位還有特殊崗位津貼。我的印象中,事業單位的績效工資,不進入退休金基數計算,即使是老人老辦法部分,如果單位不能另給點補貼,退休金就不如公務員多,這也帶來了這部分人員的不滿意。這次公佈的徵求意見稿中,只說到退休退職人員,享受相應待遇, 國家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其在年老等情況下,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沒有進一步的說法。

說了上面這些,要回答此問題就比較容易了。擬實行的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意味著:

一、財政負擔會減輕,如前段時間,相當一部分出版社與原所屬的部委脫鉤,企業化了,其工資經費來源不再有財政撥款。這次會有相當一部分單位不再有財政撥款,要靠自己創收。

二、納入機關工資序列的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收入將被進一步規範,暗的將由暗轉明。有創收的或創收很高的事業單位,可能進一步實行收支兩條線,便於上級部門監管。

這只是依據我所知道的一些情況,看了一下新的事業單位進行分類改革徵求意見稿,所作的一點分析,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的一些配套措施。僅從徵求意見稿看,著眼點在規範工資發放、競聘上崗、如何考核等。

許多千差萬別的情況可能將仍然存在。其一、一個創收很好的單位和沒有創收的單位,職工收入上的差別仍可能存在。事業單位有不少專業人員,如果這個單位能創收,作了突出貢獻的專業人員,在獎金上會有所體現,如果把錢都收走了,一點不讓發,有本事的專業人員可能就會呈規模性的流出,單位就無法支撐了。其二、還有老人老辦法的那部分人員,現在有不少,退休金部分,不如公務員多,如果交社會養老統籌,能增加還好說,如不能增加,甚至減少,也會帶來新的麻煩和問題。問題可能還不止這些。

工資制度改革,其實近幾十年來,已進行過多次。每一次,都是從一個新的平衡點出發,試圖達到一個比較合理的結果,每一次又都會產生新的不平衡和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還應該有利於提高工作水平,如教學質量、醫療服務水平,促進多出科研成果等。這一次,會怎麼樣,畢竟還在徵求意見階段,不好多加評說。不過,這樣的改革,見得多了,在現行體制的種種制約下,哪怕出發點再好,對其希望產生的積極作用,我從來就不敢有高的評價。


愛做ppt


目前來說還是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比較好。因為就目前的市場經濟情況,大部分差額撥款或者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將會企業化改革。而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目前情況下比較穩定,旱澇保收。就我目前在上海的情況,每個月11000多左右,到手也有也有9000多,加上年底獎金和績效接近兩萬。一年到手13萬左右。當然上海的情況不能代表全國,但整體來說,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薪資,福利待遇較好。


體育人1st


無論是全供還是差供,裡面自自支的佔百分之九十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