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要被隔離”!新冠疫情下,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工作

外甥女今年六歲,這孩子生性膽子小,經常被一點小事給嚇哭了,我姐姐每次都感到很無奈。這不,今天一大早,我姐就打電話給我,詢問我該怎麼辦才好。她說,

“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果果(我外甥女)在家多多少少有所耳聞,她本來就有些害怕,但我和她說只要不出門,在家裡很安全。她半信半疑,看起來還是很焦慮”。

“姐,那你得給果果做下心理疏導才行呀”!

“唉,我本來想著那孩子就是膽小而已,沒多大事的。誰知道,昨晚她爸爸在看晚間新聞,她就湊過去說要陪他爸爸一起看電視。結果看到新聞報道說之前有個小孩染上了病,要被隔離,得和爸爸媽媽分開,這把她嚇得夠嗆。昨晚一整夜都不肯睡覺,然後就說自己好像咳嗽了,老喊著說不要被隔離”。

“果果是咳嗽了嗎?有沒有帶她去看下醫生”?

“她沒咳嗽,她就是心理作祟,被大家說的新冠病毒嚇壞了”!

“媽媽,我不要被隔離”!新冠疫情下,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工作

要讓孩子瞭解新冠病毒,而不是避而不談

不少父母認為孩子年齡小,所以覺得這新冠病毒究竟是什麼,沒必要和孩子講,抱著反正說了孩子也聽不懂、不理解的心態。所以,對此避而不談。

可事實上,只要是年紀稍大一點的孩子,已經完全可以聽懂大人講話了。雖然是天天在家,但大人難免交流,電視新聞更是每天都會報道。

孩子對這個病毒“怪獸”有所耳聞,但總是一知半解,往往在無形中就會導致孩子產生一系列的恐懼感。特別是五六歲的大寶寶,他們想象能力的豐富程度可遠遠超過我們的認識。

所以,為了避免孩子被恐懼籠罩,讓他們正確的認識新冠病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疫情面前,我們要學會幫助孩子應對疑惑和壓力。

“媽媽,我不要被隔離”!新冠疫情下,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工作

在和孩子講述新冠病毒的時候,家長們儘量少用一些太過抽象的語,因為太過深奧,孩子確實很難理解。最好是多用一些具體的比喻。例如把病毒比方成“魔王”、“壞蛋”之類的。而且,要簡單的告訴孩子病毒的有關類型、傳播的途徑,更要教孩子做好居家預防工作,保護好自己。

要知道,孩子對熟知的東西並不害怕,他們焦慮的常常是那些自己未知的、無法判斷的事物。大人也是如此,所以,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有些事情避而不談,不等於孩子不知道。只有讓孩子正確的直面和了解他感到恐懼的事物,他反而才會有安全感。

我在電話裡頭把姐姐說了一番,指出她行為的錯誤性,並讓她趕緊去安撫果果的情緒,跟果果講清楚什麼是新冠病毒,要使孩子有比較明確的理解才行。

“媽媽,我不要被隔離”!新冠疫情下,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工作

教孩子做好健康預防,並加以心理疏導

在孩子對新冠病毒有了明確的認識後,還得順帶給孩子普及更為重要的知識,那就是疫情期間該如何做好居家健康防護。要是孩子有向自己表示內心產生了焦慮和恐懼,更加及時疏導孩子的心理。不可掉以輕心,甚至放任不管。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

1.告訴孩子儘量在家裡待著,不要隨意出門,居家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

2.督促孩子勤洗手,告訴他飯前便後都得保持手部的清潔,自己才不會輕易染上病毒;

3.讓孩子在家裡吃完東西,不要把垃圾隨處亂扔,一定要保持室內乾淨衛生,這樣病毒才不會找上門來;

4.提醒孩子一定要戴上口罩才能出門。要讓他知道,病毒是會通過鼻涕、唾液等傳播的,所以不小心就會被傳染到。

“媽媽,我不要被隔離”!新冠疫情下,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工作

孩子在感到恐懼的時候,是特別需要家長的安撫的。在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教孩子預防病毒的措施,來讓孩子對病毒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也緩解他內心不安的情緒,要讓他知道,把健康預防工作做好了,患病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的。這樣的話,就既給孩子普及的科學知識,也平復了他們的恐懼,“一箭雙鵰”。


【賢思媽媽有話說】

疫情當前,孩子年少無知,在對病毒完全不瞭解的情況下,內心產生極度的恐懼感是很正常的。作為家長,我們首先是要理解孩子的情緒,不要對他因為害怕而做出的一些“幼稚”行為感到不耐煩。要耐心的給孩子普及新冠病毒的科學常識,並教會孩子預防保護自己,疏導孩子不良的心態,這才是與孩子一起居家“抗疫”的正確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