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中醫,該如何入手?

水冰雪汽


咋起步?買幾本中醫書籍看就完了唄!耐心看,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按書上交代,由潛如深慢慢體會!結合名家講談!一樣樣落實驗證!勤學苦練必成正果!要有決心毅力!


田智勇826


學醫開始,以前人習慣:藥房3年,先學認中藥、炮製中藥(也有人說是抄方3年)但是抄方3年基本也是在藥房。 伺候先生3年(就是在老師旁邊幫忙磨墨水、端茶水),這個3年其實就是在老師旁邊學習怎麼看病。抄書3年(抄先生的書籍),這個時候,可以在先生的授意許可下,接診一些患者,並擬方,方擬好後再給先生過目(這個時候也叫牛犢3年)。

如果沒有一點中醫基礎,而先讀傷寒論,未必能理解。(傷寒論不但辨證深奧,就連藥物炮製都嚴格。很多方都有說法,如“杏仁去皮尖”等…這些就關係到中藥學)因此,我個人認為還是循循漸進,先學中醫基礎、診斷、中藥學、方劑學……這樣比較好。

中醫的學習有兩種方法:一是:由簡入深;一是:經典入手。

由簡入深是說先看一些淺顯得中醫入門的書。如秦伯未的《

中醫入門 》,陳修圓的《醫學三字經》等等。

經典入手是說:初學中醫即看〈黃帝內經〉;〈傷寒論〉;

〈金貴要略〉;〈神農本草經〉;〈溫病條辯〉,等等。

自學中醫最好有人指點。

很重要得是要分析自己是不是合適學中醫!

建議最好先看一些中醫入門的書,比如清代程國彭《醫學心悟》增加對中醫的信心和興趣,然後精讀四大經典(可參閱一些註解的書),多讀幾遍,有些基礎後再瀏覽以下後世的醫書(包括醫案醫話)。幾年下來,可以學一些真正的中醫知識。


健康運動中心馮春雷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想學中醫,往往無法入門,君不見大學5年畢業,還是門外漢?

無法入門的真正原因,是你對中醫的理論,其實不感興趣,你只希望吃到中醫的果實。這就沒辦法了。那些對中醫感興趣的人,都是利益的驅動。中醫的具體理論,與其個人利益相關,甚至生死攸關。

最常見的,就是自己或者親屬,得了病,醫生治不好,不得已,只好自己學醫,救自己。無利不起早,如果沒有重大利害關係,誰有興趣學中醫?中醫理論,毫無趣味,既不能入我法眼,更無法打動人心。

中醫根本不是傳說的那麼神奇,都是一些極為簡單的道理。每一個人,天生就懂中醫。只是一般人,不願花心思在中醫上面。

中醫入門,只講緣分,沒有方法。君不見,中醫高手,大多出自病人?


醫學站票


學習中醫,自學10年,不如明師一點,,,不贊成自學,自學不成,浪費時間,等於慢性自殺,,,最好拜師學醫,隨師跟診,高效速成。拜師也有講究,我拜師學醫,不迷信所謂的國醫大師,和名老中醫,

布氣333


中醫面臨失傳的嚴峻形勢。是關乎興衰成敗的大問題。因為經典中醫從唐代開始就不是主流了,幾乎被各種雜說所淹沒!黃帝內經傷寒金匱等如同日月光輝的大作被曲解糟蹋或者拋棄。而各種雜說對人體疾病的解釋五花八門,嚴重的脫離真相,導致中醫治療效果很不理想。這也為反對中醫者提供了口實。仲景之後,能全面繼承中醫經典思想且著作頗豐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清代乾隆時御醫黃元御。他繼承了黃帝扁鵲張仲景等人的思想核心,詳解了內經傷寒金匱,甚至經典中醫的哲學基礎易經道德經等著作也做了解釋。學習他的著作可以使我們進入很高的境界,臨床效果出奇。建議從學習他的四聖心源開始進入佳境。可以聽喜馬拉雅於忠超大夫四聖心源導讀。


於忠超大夫


先去找一本中醫藥知識的書看,然後花兩三年時間慢慢的背熟記透,大概入門了,至於那些藥方,嘿嘿沒有三.五年功夫,剛剛才接觸些皮毛,千萬別亂來。當然,拿自己來做實驗是沒有問題。但是一定要記得份量要減哦,古人說久病成醫,就是這意思。想做懸壺濟世的醫生,還是老老實實去拜師傅吧。其實學中醫也要講究一個緣字,箇中滋味慢慢悟吧。


蛋糕麵包奶茶


中醫中藥都是以人為本。人作為第一被試驗品的。所以你要親力親為。多讀醫書。自己拿自己做實驗。

然後自己體會總結。然後拿身邊人做實驗。再總結。參考讀書。記錄。不但讀中醫書。也可以讀西醫書。黃帝內經,金鑎藥略,醫便,本草綱目。可重點讀。選讀。如果正規全面去讀,你幾輩子也讀不完。

中醫藥一般都很人性。藥性較緩。對症治療一般沒有危險。比如扎扎針灸,吃些活血化瘀的藥沒問題。不過要明白十八反,毒藥不可隨便用。


無際42


學習中醫,首先得感興趣,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最好從中醫的經典著作開始學習,有可能會比較晦澀難懂,但這是源頭,正本清源,其他書籍都是流派分支,現在有了很工具,不懂可以查,可以百度,經典的書籍可以反覆看,慢慢理解。

再就是可以學習一些老中醫的講座,我聽胡悉恕講傷寒論、金匱錄音講座,前後好幾十遍了,每次聽都能有收穫。

再就是多結合實際,增加臨床看病的經驗,可以從自己、身邊的人看起,辨病施治,從簡單的有把握的病看起,逐漸由淺入深,不斷增加經驗。



建議你:

一.先讀秦伯末著《中醫入門》(現代)。

二.再讀成無己著《註解傷寒論》(古文)。

三最後再翻閱《黃帝內經》。

當然,讀古文需要首先有古文基礎。不妨先選讀《古文觀止》(有現代註解的)其中感興趣的篇幅。還有如《洛神賦》、《岳陽樓記》、《滕王閣序》、《醉翁亭記》、《前、後赤壁賦》、《阿房宮》、《答李陵書》等。《聊齋志異》故事有趣,也不妨一睹。


YangliyingDTT


古代的人是從學周易開始的,那時候的讀書人,一讀醫書就全通。但是現在沒那麼麻煩,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現在已經有了新的體系,比如中醫研究院和中醫藥大學的老師教授們把自己的學問和行醫經驗總結起來,把古醫書的艱澀部分解釋出來,然後教給學生。所以,你可以先從現代體系開始,然後你再學周易、古代醫書,這樣更容易些。

中國大學MOOC(慕課)上,有北京中醫藥大學的課程,你可以去學學。首先學中醫基礎理論,然後是中醫診斷學。學完這兩個以後,是中醫藥學,瞭解各種藥性和配藥。再之後,會有一個分類,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學,比如脾胃科、婦科、兒科、推拿按摩、針灸什麼的。你可以學著試試。現在的醫學生,即使學完大學課程也不是能單獨行醫的,因為經驗太少,中醫是需要師傅手把手教的,但也有例外,古代也有一些自學成才的。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