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三歲看大,有依據嗎?

大可愛笑


這種說法有迷信色彩,關於孩子品行、習性的培養,後期教育很重要,並非天註定的。


趙宇宏


俗話說三歲看大,這句話50%對吧!也不能全面去說這個不對。我從小很內向,不愛說話,也不願意跟人家接觸。但我到初中的時候,就覺得我這樣下去不行,以後到社會很難跟人家接觸。正好撐高中換了一所學校,我就發誓要改變自己,當我在一個新環境沒人認識我的時候,我性格放開了,決定重新開始,要做一個新的自己。從那時起,我就改變了自己的性格。所以說性格可以培養,小時候不愛說話,不代表長大不愛說話,只要自己懂事了,長大了,就可以改變自己。不知道我回答對你有沒有幫助。謝謝


賢惠媽媽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都說三歲看大,有依據嗎?這個問題首先得從人的性格說起。人的性格是由什麼決定的,為什麼人的性格難以改變?這個問題我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都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只是大體上有五種猜想; 1,星座決定人的性格。星座的總數有88個,常用來解釋人物性格的是12個。很顯然,這種說法不夠嚴謹。因為人的性格幾乎是每一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的,不可能用十二種就代替了。 2,生肖決定人的性格。由於生肖用來解釋人物性格的也是12個,所以,這種說法也不夠嚴謹。 3,血型決定人的性格。血型總共是有30餘種,常見的4種。那這種說法能代替性格的就更少,所以,這種說法也不夠嚴謹。 4,價值觀決定人的性格。由於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對於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也會不一樣,而性格相對來說比價值觀更難以改變,所以我認為這種說法也不能夠完全解釋人的性格。 5,遺傳DNA決定人的性格。這種說法相對比較靠譜。因為遺傳DNA同卵雙胞胎的兩個人是一樣的,其餘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每一個人的DNA都是不一樣的,這個和人的性格最接近。 而我個人更偏向於,遺傳DNA加價值觀決定人格這種說法。而三歲看大說的是一個三歲小孩子的日常性格表現就能推測出他長大以後的性格,而遺傳DNA加價值觀決定人格這種說法正好符合這個說法。 這只是我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一點看法,希望我的回答會對您有所幫助。碼字不易,如果可以的話麻煩給個小紅心,有不同意見的網友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探討!謝謝!



孤山單人行


我是一個命理師,就從命理的角度給你說下。一般命理師是不會給寶寶算的,但是寶寶的出生時間是定的,無論是小時候看,還是三四十了再看,命格是已經固定了的,三歲是寶寶基本可以獨立的說或者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他的性格秉性都已經表現出來了,並且是未經修飾的表現出來了,所以這個時間段寶寶所體現出來的特性,就是他醫生的特性。後期可能隨著外界給予的反饋有一些調整,但是根本的不會變。比如三歲的寶寶,你給他一個他不喜歡的玩具,他不開心一下子就扔老遠,孩子脾氣比較暴。等大一些了,經過教導,他可能不會一下把自己不喜歡的扔很遠了,但是他比較暴的脾氣是改不了的,只能說懂事一些了自我剋制,還是會在關鍵時刻爆發出來的。所以三歲看老是有一定命理學依據的


命理育兒說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是民間流傳的一句古老的諺語,它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即指從兒童三週歲時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長大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從出生到三歲被稱為嬰兒期,是兒童生理發展、心理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在這個階段,父母的期望、行為和一些生活標準會被嬰兒內化為自己的期望和規則系統。 三歲前是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這時的兒童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家長應該儘早開發孩子大腦潛能。還有更重要的是,家長在早教時一定要注意言傳身教的作用,自己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而且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種雙向溝通的關係,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見,多些耐心,更多去了解孩子。所以,身為家長,還是要把握好孩子3歲黃金期,我們的孩子才會按照其本身的特點和潛能健康成長。


遠嫁的江西妹子


3歲看大,7歲看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科學研究顯示,3歲之前是一個人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一個人出生時腦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時,嬰兒腦重就已經接近成人腦重的60%;第二年年末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佔成人腦重的75%;到3歲時,嬰兒腦重已接近成人腦重的範圍,以後發育速度就變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後2~3年內,無論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兒刺激對大腦的功能和結構都有重要的影響。

為證實3歲在一個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們進行了一項別具一格的試驗觀察。研究者以當地1000名3歲幼兒為研究對象,進行了一番調查分析。結果無疑是讓我們興奮的。因為這些3歲幼童的言行竟然準確預示了他們成年後的性格,針對這一結果卡斯比教授在2005年專門發表了報告演說,這一報告在國際育兒學術界引起了轟動,為“3歲看大”的說法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除了3歲以後為孩子選擇一個諸如以蒙特梭利教育為教育理念,以培養孩子健全人格為目標的好幼兒園外,下面一些方法家長們不妨試一試:

1、早起鍛鍊

我們都知道早起鍛鍊對身體有好處。不過,有研究表明讓孩子養成早起鍛鍊的習慣會使其擁有一個更健康的成年。最重要的是,這還可以幫助孩子的身體得到充分的發育。在青少年時期,這有助於他們瞭解自己的身體以及身體的感受,而不只是看到身體外表的樣子。

培養好習慣的關鍵在於寓教於樂。對於小寶寶來說,可以帶他們到街上散散步,看看鄰居家養的花,但是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可以讓他們聽聽音樂、玩玩遊戲、在客廳裡隨著歡快的樂曲跳跳舞。如果你的孩子喜歡挑戰,可以讓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繞院子或街區跑一圈。

2、睡前故事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孩子變聰明,就給他們讀一讀童話故事。如果你想讓他們變得非常聰明,那麼就多給他們讀一些童話故事。”這是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告訴我們的。

3、培養感恩之心

許多研究表明,感恩之心與一個人對生活的滿意度有著最密切的關係,不僅對成年人如此,對兒童也是一樣。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呢?考夫曼說:“具體一點。不要問孩子‘你今天過得怎麼樣?’,試著問一下‘你今天遇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嗎?’,或者‘你覺得什麼事情很難辦,但你仍然嘗試去做了嗎?’

”你可以通過一件件小事,告訴孩子你的感激之情。比如對孩子說“我很高興今晚和你共進晚餐”。

4、不被憂慮困擾

自1998年以來,因焦慮而尋求幫助的兒童增加了一倍。我們都有過焦慮的經歷,教孩子一些釋放焦慮的方法,可以讓他們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無論是將擔憂的事情寫下來然後撕掉,還是睡覺時把它們放在一個“煩惱盒子”裡,處理問題的方式都可以做得有趣。

7歲之後,孩子的各種習慣和性格逐漸養成,再想要去改變,就不那麼容易了,作為父母,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千萬不要藉口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教育,掙錢什麼時候都可以,但孩子成長的這幾年錯過了,再難彌補回來。



漁民陳峰


心理學界認為,人的性格基本在三歲到七歲就定型了。正如俗話說,三歲定八十,七歲看老。一個人長大後的性格以及成就,就是在這個年齡段打下的。相關研究指出,3~7歲的兒童的腦部成長可以達到成年人的100%,這個年齡段的小孩,他們的心智、心理和生理發展均處於高峰期。


送貨郎阿才


3歲之前是一個人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一個人出生時腦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時,嬰兒腦重就已經接近成人腦重的60%;第二年年末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佔成人腦重的75%;到3歲時,嬰兒腦重已接近成人腦重的範圍,以後發育速度就變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後2~3年內,無論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兒刺激對大腦的功能和結構都有重要的影響。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d750000d2ffb35fa48f\

米湯小妞


這個確實是這麼說的,有句話說得好,人之初,性本善。其實我們每個人一開始都是很善良的,只是在後天的環境成長中讓我們改變了性格。就比如說家教的問題,一個好的家庭會怎麼去教育孩子,會培養孩子怎麼去分享,怎麼去努力等等。相反的家庭,則會讓孩子變得貪婪自私,這就是為什麼小孩子的教育要在3-6歲左右就得大體上有個塑型,這對孩子成長尤為重要,當然三歲看大這句話也不全有道理,只是我們大部分人看小孩的眼光和要求不同,有些小孩三歲左右確實很聰明也很可愛,有些也是很內向,不愛跟陌生人交流。但這不意味著他們兩種不同的性格以後就一直都是這樣,關鍵在於後天的培養和成長環境。



老泰泰


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可能許多家長會不以為然,覺得這不過是一句俗語而已。但是現在科學研究已經證實了這句話,這絕對不是一個危言聳聽的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3歲之前的生長髮育會影響ta的一生,3歲之前是孩子教育的黃金期,只有抓住了這個時期孩子才會按照其自身的生長髮育特點,發揮出潛能,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