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後庭花,指的是什麼?

用戶69701497446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泊秦淮》,他描繪的是陳後主(陳叔寶)在亡國前追求淫樂的那段歷史。

因此,“後庭花”的真實含義也就非常明顯了:陳後主創作的《玉樹後庭花》曲。

歷史上的陳後主經常在宮廷召開遊宴,宴上經常演奏各種自己創制的淫詞豔曲,其中就包括了《玉樹後庭花》這樣的靡靡之音。

例如,在《隋書樂志》中就有如下記載:

陳後主於清樂中造《黃驪留》及《玉樹後庭花》、《金釵兩髩垂》等曲,與倖臣等制其歌詞,綺豔相髙,極於輕蕩,男女唱和其音甚哀。

由此可見,杜牧詩中的“後庭花”的真實指向是一首豔曲,這點是沒什麼問題的。

當然,這首《玉樹後庭花》的原曲早已失傳。不過,在後世編纂的《樂府詩集》中,我們仍然能見到其詞,原文是這樣寫的: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籹艶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在這首曲子中的“後庭”,顯然是指宮廷內院。所謂前朝後寢,寢宮區域中的庭院,自然也就是後庭。

經過長時期的演變,後庭花這個詞也算是汙了。

由於字面意思是後面庭院的花,逐漸也就擁有“後門”、“菊花”這樣的含義了。


HuiNanHistory


文物小奇談:我看了50個回答,居然沒人解釋“後庭花”是什麼花,悲哀

如題,明明人家題主問的是“後庭花到底是指的什麼花?”歷史上有沒有一種花被稱為“後庭花”?可是翻了好半天,發現居然大家都在東拉西扯,從頭到尾沒講過什麼才是“後庭花”?

普及陳後主是誰?普及唐代大詩人杜牧的故事?講述這首詞的歷史背景?拜託能不能看清楚題目再來胡說八道。

真相是:當時的確有一種花就叫做“後庭花”,也就是雞冠花。

唐代詩人杜牧在夜泊秦淮時,聽到對岸酒家的歌女聲樂,於是寫下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來呼應隋煬帝的“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溫後庭花”的詩句。

北宋年間,大文學家蘇轍在《寓居六詠》中標註:“或(有的人)言,矮雞冠即玉樹後庭花”,這是關於此花最早的解釋。

此後,王灼在《碧雞漫志》中也提到:“吳蜀雞冠花有一種小者,高不過五六尺,或紅或白,世人曰後庭花”。

也就是說,自大北宋年間起,雞冠花的一種就被稱為“後庭花”了,這才是真相。

亦文亦物,行程數萬,撰文百萬字,一分鐘簡單幹脆,解讀古建築的精彩


亦文亦物


這句詩是出自唐朝詩人杜牧的《夜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紗,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詩詞的大致意思是:浩渺寒江之上瀰漫著迷濛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的砂礫之上。傍晚,我把小船停靠在秦淮河畔,一個靠近酒店的地方。金陵賣唱的歌女似乎就像不知道亡國之痛的黍離之悲,竟然肆無忌憚的在對岸高唱著著流行歌曲《玉樹後庭花》。

詩詞的前兩句自然不必多說,主要是為了引出後面的“近酒家”“商女”、“亡國恨”以及“後庭花”。也是由此才觸動了詩人的情懷,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近酒家”這三個字就像是啟動了一道閘門,那滔滔江水汩汩而出。

其實,很明顯,全詩就是要借古諷今,主要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當然更重要的是間接反映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彌補他們腐朽空虛的靈魂,他們可能忘了南朝荒淫 誤國的陳後主因為荒淫無度,最終使陳家王朝壽終正寢了。

據我考證,後庭花是一種類似雞冠花的花,又引喻為陳後主的詩,還暗指亡國之音。

杜牧是晚唐詩人,他所在的時代,唐朝已經開始衰敗,很多藩鎮擁兵自重。

當年杜牧也是這種感覺,雖說南京(當時叫建康)不是首都,但是也是比較繁華的,前面兩句描寫的是秦淮河的夜景,後面緊接著就出現了伺候達官貴人的商女,她們並不知道亡國的滋味,還沉醉於在歌舞。

“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句話則是飽含深深的憂慮,關於“玉樹後庭花”一句的由來是在陳後主寫的詩裡。

這首詩被稱為亡國之音,它的作者是南朝亡國之君陳後主,陳後主的詩裡有句“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杜牧借陳後主這句詩和陳後主的事蹟諷刺當今的社會,如果再這也荒淫無度下去,唐朝離滅國不遠了。這個後庭花,主要種在後庭的,花開的冠子很大,很漂亮,就是盛開的時間不長。這裡也成了形容陳後主的小朝廷也沒有長久。

陳後主的事蹟,到了後來,人們經常拿他的事蹟作反面教材,比如李商隱就曾寫過《隋宮》,裡面有一句是的:“地下若聞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意思就是,昏君楊廣要是死後在地下碰見了陳叔寶,兩個人估計一起在唱《玉樹後庭花》。真是絕妙的諷刺,一針見血。





易可85635859


先來了解一下這句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尤唱後庭花。”意思是:賣唱的歌女不懂什麼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高唱著玉樹後庭花。

《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南朝陳後主所作樂曲,這靡靡之音導致了南朝的土崩瓦解。如今戰亂紛爭,人們不以國事為懷,反用這種亡國之音來尋歡作樂,詩人對國家安全產生了極大的隱憂。

”後庭花“原本是一種花,因多在江南大戶人家庭院中栽培,故稱”後庭花“。後庭花觀賞性強,有紅白兩色,白花盛開時,滿樹皆花,樹冠像白玉一般美麗,故又有”玉樹後庭花“之稱,又因花色美麗,被民間作為樂府民歌中一首情歌的曲名。

詩人看到都亡國了,秦淮河才子佳人還在聽陳後主所作《玉樹後庭花》之曲。故感慨萬分,諷刺當時的達官貴人不在乎國家存亡,猶在夜夜笙歌,各自享受!





東嶽隱仕


杜牧詩中的“後庭花”,不是花。

解釋這個問題,得先從南朝陳後主的一句詩講起:“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在陳後主的詩中,“後庭”是“後庭花”之省。由於歷史上陳後主驕奢淫逸,導致亡國,所以他所作的這首《玉樹後庭花》也被視為亡國之音。

那麼,為何又將一首詩稱作“音”呢?

因為古代的詩、詞是配合樂律吟唱的,有自己的音律,也算是當時是“流行歌曲”。所以,《玉樹後庭花》被稱作“音”,而且是亡國之音。

到唐代時,杜牧在《泊秦淮》中,寫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一句。此詩諷刺意味很濃,將秦淮河上的靡靡之音視為亡國之兆,故將其吟唱的小曲稱之為“後庭花”,也可直接理解為所唱為陳後主所作的《玉樹後庭花》。

南朝陳後主詩中的“後庭”,所指為“後庭花”,但杜牧詩中的“後庭花”,卻已不再是花,而是指淫糜的亡國之音。至於有人考證推測,說陳後主的後庭到底栽的是什麼花,雖然有趣,但卻並沒什麼必要了。

不過,既然題主提及,倒也不妨提供一個比較貼切的答案,以便大家瞭解下“後庭花”到底是何種植物。

翻閱徐光啟《農政全書》,在第五十九卷中曾引《救荒本草》,稱“後庭花,一名雁來紅,人家園圃多種之”。

那麼,雁來紅又是什麼樣的呢?書中另有記載,稱“其眾葉攢聚,狀如花朵,其色嬌紅可愛”。只是,這樣的解釋未免太過抽象。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多人都曾見過,甚至家中還曾種過,下面這張圖片,便是雁來紅的一種:

再次歸納這個問題的答案:杜牧詩中的“後庭花”,意在諷諭秦淮河淫糜之風,化用了南朝陳後主《玉樹後庭花》中的“後庭”,但所指已不是花,而是亡國之音,亦可直接理解為陳後主所作的《玉樹後庭花》。


夕陽下的晚楓


這句廣為流傳的千古名句,因了猶唱兩個字而飽受詬病,也因了商女這個敏感詞彙而遭致口誅筆伐。

這是採自唐詩的一句話,也說出了一個幾乎盡人皆知的著名典故。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宰相杜佑之孫。杜牧的詩歌以七絕著稱,大多以詠史抒懷為主,當然也有類似於“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一類的近於輕薄的句子。他的七絕尤其厚重,詩風雄奇,俊朗,與另一個大詩人李商隱齊名,後世並稱為“小李杜”。後人評他的詩曰: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七絕龍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我們應該十分熟悉杜牧這個人,因為在小學就開始接觸到了杜牧這個大詩人的作品。比如我們十分熟知的《山行》,《江南春》,還有《赤壁》、《秋夕》、《遣懷》等等。

而這句詩就出自他特別有名的一首七絕《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詩人這裡的“後庭花”,其實就是我們熟稱的“雞冠花”。而這個花卉被賦予了詞曲的內容,是在唐代,當時的教坊採用為詞牌名。後經陳後主(陳叔寶,553年11月-604年11月,字元秀,小字黃奴,南北朝時期陳朝最後一位皇帝)改良編曲,成為了當時宮內盛行的一種曲藝演繹形式。

陳後主和李後主都是亡國之君,兩個人也多有相似之處。兩個人於治國理政上都是糊里糊塗差強人意,卻在文學、音律方面造詣尤高,並多有建樹。別看他們治理國家一無是處,但是其宮內卻是一派鶯歌燕舞,歌舞昇平景象。

陳後主在大隋兵馬已然飲馬長江直搗黃龍的時候,還在眈眈自樂,被一群亡國之奴簇擁著兀自欣賞著他自己的傑作《玉樹後庭花》。被擒之時,依然還不相信韓擒虎等一干猛將可以越過長江天險而直抵府下,可見這個陳後主多麼耽淫享樂而不曉政體國事。

詩人在這裡沒有直接對於陳後主痛批痛陳,而是借用了商女的比喻,使得陳後主的荒淫無度更加形象化、腐朽化,可見被執被擒亡國滅種也是咎由自取,自惹禍端。

元朝詩人張可久在一首《湘妃怨·次韻金陵懷古》中,對陳後主這種驕奢淫逸、放浪形骸而不顧國體政事的舉動極盡諷刺,也寫出了陳後主終至亡黨亡國的原因所在:

朝朝瓊樹後庭花,步步金蓮潘麗華,龍蟠虎踞山如畫。傷心詩句多,危城落日寒鴉。鳳不至空臺上,燕飛來百姓家,恨滿天涯。

杜牧生活在晚唐時期,那個時期的唐王朝,已然千瘡百孔風雨飄搖,大廈之將傾,非一木可獨支。眼看著行將就木的曾經輝煌王朝,杜牧在心裡有一種槌心之痛,痛感時不我與,更感喟上層社會的那些所謂名流、卿相只知道一味的貪圖安逸、快樂,反而是不問國事不修政績,那種腐化墮落已然到了瞬間轟然坍塌的境地,杜牧雖有報國之心,奈何無有報國之門,只能眼看著這個曾經的龐然大物搖搖欲墜。作者借用前朝往事來譏諷當時的社會最高層,也是一種憂國憂民的真情體味,可惜也不過是一時擔憂,於國於家都無法傾力挽回。

所以,這種擔憂和憂憤只能憑藉紙上的詩句來傳達表述,這也是大詩人留給我們的最能引發追思感慨的巨篇宏文,就像他的那篇《阿房宮賦》一樣,都是作者在用一個朝代的滅亡來昭告世人,當局的統治者們,再如此沉溺於靡靡之音不問政體,陳後主就是前車之鑑,所謂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龍吟148119260


“後庭花”被如今某些想法邪惡的人給玩壞了,同樣被玩壞的還有“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這句經典詩詞。

《後庭花》全名《玉樹後庭花》,是南朝陳後主陳叔寶最喜歡聽的曲子,因為陳叔寶當了亡國之君,因此《玉樹後庭花》後來成了亡國之曲的象徵,說起後庭花,就代表了亡國之音。

“後庭花”原本是一種花,因多在江南大戶人家庭院中栽培,故稱“後庭花”。

後庭花觀賞性強,有紅白兩色,白花盛開時,滿樹傑花,樹冠像白玉一般美麗,故又有“玉樹後庭花”之稱;又因花色美麗,被民間作為樂府民歌中一首情歌的曲名。

帝陳叔寶(陳後主)喜歡聲樂,擅長創作,他給這個曲子填上了新詞,詞的內容為: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這是一首豔麗的宮詞,典型的花間派風格,再經女樂唱出,就是靡靡之音。

陳叔寶的最愛便是與兩大寵妃張麗華和孔貴嬪玩樂,一邊玩一邊欣賞《玉樹後庭花》,因而不理國政,國力衰弱,最後被隋朝所滅,恥辱亡國。據說隋軍殺入陳朝後宮時,陳後主正抱著張麗華、孔貴嬪三人,躲在一口井裡瑟瑟發抖,於是陳叔寶一下出了名,成了亡國之君的典型代表。

唐代大詩人杜牧有一次夜泊秦淮河,欣賞著秦淮夜景,聽著女妓唱著《玉樹後庭花》,回憶起陳叔寶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故事,不禁感慨萬千,寫就了名詩《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知道了“後庭花”的歷史淵源,希望以後直男們看到“後庭花”就不想想歪了;至於被著名大導演王晶玩兒壞的“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更是“詩聖”杜甫的名作名句,大家一定不能再玩了。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指陳朝最後一位皇帝陳叔寶的《玉樹後庭花》,《玉樹後庭花》為宮體詩,被稱為亡國之音,作者南朝亡國之君陳後主陳叔寶,是南朝陳的最後一個昏庸皇帝。傳說陳滅亡的時候,陳後主正在宮中與愛姬妾孔貴嬪、張麗華等眾人玩樂。王朝滅亡的過程也正是此詩在宮中盛行的過程。

玉樹後庭花 陳叔寶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白話譯文為:

樓殿高閣前有芳林花草競相爭春,妃子們本就貌美如花,再加上盛裝打扮,更加顯出傾城之貌。

妃子起初掩映著窗子,外面春光的嬌美之景無法進入她們的芳閣。但妃子一出閨閣,萬般春日麗景都失去了顏色。妃子笑容可掬,盈盈走出門戶。

她們的臉就像帶著晶瑩雨露的鮮花,她們的美態就如玉樹那樣秀麗,流光溢彩,清雅別緻。

花兒從開放時的爭奇鬥豔到枯萎的凋零是很短暫的時光,到花瓣都落光的時候一切又都歸於了平凡。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詩的開頭概括了宮中環境,並化用漢朝李延年的"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詩句,來映襯美人美麗。華麗的殿宇,花木繁盛的花園,沒人居住的高閣就在這殿宇的對面,在花叢的環繞之中。美人生就的美麗,在經刻意妝點,姿色更加豔麗無比。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應。"寫美人們應召見駕時的情態。儀態萬千,風情萬種。無論是應召時的"乍不進",還是接駕時的"笑相迎",都討得後主的無比歡欣。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詩的結尾處與開頭相呼應,重點描繪了宮中美人的"傾國傾城之貌",也成了陳後主留戀後宮,貪戀美人的最好註解。


耕讀小棧


南朝時期的陳後主,寵幸貴妃張麗華,曾經為她寫過一首《玉樹後庭花》,供其吟唱取樂。陳後主不理政事,寵溺張麗華,放任國勢衰微,終被楊堅所滅。因此,人們將這首“其辭輕蕩、其音甚哀”的《玉樹後庭花》看做是亡國的靡靡之音。


所以,杜牧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來暗諷唐末朝廷之腐朽。那麼,“後庭花”,究竟是一種什麼花呢?

1、一種雞冠花

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弟弟蘇轍,曾經在《寓居六詠》中說:“或言矮雞冠即玉樹後庭花”,這是後庭花花名的最早記載。稍後有個叫王灼的人在《碧雞漫志》中說:“吳蜀雞冠花有一種小者,或紅、或淺紅、或白、或淺白,世人曰後庭花。”也就是說,後庭花是一種雞冠花。

明末時,一個叫陳仁錫的人說:“壽星雞冠即矮腳雞冠,有紅、白二色,即後庭花也。”他說,“壽星雞冠花”,就是後庭花。


2、一種詞牌名或曲牌名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玉樹後庭花”跟“雨霖鈴”、“如夢令”、“烏夜啼”等一樣,只是一個詞牌名,代表了一種韻律而已。

3、肛門的雅稱

這種解釋就比較“汙”了,出自《金瓶梅》,但此書乃明朝人所寫,貌似只有明朝時才有這種解釋,所以這只是一說,未必成立。詳情有興趣的朋友自行在搜索引擎查詢一下。

如您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贊、留言、轉發,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一下哦!


深夜聊齋


唐代詩人做《夜泊秦淮》一首,其中寫道,“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意思是說那些美貌又有才華的樂伎女子在唱著陳後主所作的《玉樹後庭花》名曲而不知道隔江的隋朝軍隊已經逼近所帶來的亡國之危。

《南史》記載說陳後主每引賓客與貴妃張麗華等遊宴,然後共賦新詩,互相贈答。“採其尤豔麗者,以為曲調,被以新聲”,將這些詩裡寫得辭情濃麗的作為歌詞譜曲傳唱,“其曲有《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也就是說,“玉樹後庭花”南北朝末期江南陳朝宮中所傳唱的穠辭豔曲。從這個角度來講,“玉樹後庭花”不是專指哪一首詞曲,只是形容穠辭豔曲的那一個種類的曲子。

《隋書》則說“後主所作新歌,詞甚哀怨,令後宮美人習而歌之。”因為後主所作新歌裡有“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這一句,所以取其一句為曲名。如果是按照《隋書》的記載,應該是陳後主首倡新調,而後那些學士們紛紛效仿,所以“玉樹後庭花”就成了一個曲類。到唐代教坊曲還有“後庭花”,後來“後庭花”成了一個詞牌名,北宋的著名詞人張先也寫過以“玉樹後庭花”為詞牌名的詞。

因為陳後主所作的那首《玉樹後庭花》開頭一句就說“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所以被視為不吉利的亡國之音。

“後庭花”有人認為是指海棠花,也有人認為是指雞冠花。“玉樹”有人認為是指槐樹。也有可能根本都沒有確指,只是形容長在庭院中的花木,形容其美麗而已。或者“玉樹”、“後庭花”指的就是那些遊宴中的男女學士、賓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