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勤勞,才能生活幸福;唯有謙卑,才能事事順意

生無所息,學無止境。唯有不斷努力,才能與時俱進。人生往高處走,若明白這三個道理,自然事事順心,步步高昇。

唯有勤勞,才能生活幸福;唯有謙卑,才能事事順意


人敗皆因懶

土地荒蕪,便雜草叢生。房屋閒置,便佈滿灰塵。人若懶惰,便一事無成。

網上流傳很廣的“三和大神”,他們有一句座右銘:做一天耍三天。

事實上,有時他們連一天都懶得做,甚至連身份證都賣了。實在沒轍的時候,就去翻垃圾箱。在他們看來,奮鬥實在太苦太累,不如混吃等死。

其實,他們都算不上“混吃等死”,畢竟大多數時候連吃的都沒有。

他們中大多數都是年輕人,本該朝氣蓬勃,卻自甘墮落。混跡於三和一帶,懶於做事,消磨意志。

《孔子家語》中說:“怠惰者,時之所以後也。”

成功的人,總是懂得勤奮努力。因為他們知道,一旦偷懶懈怠,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了安逸,也就錯過了成就事業最好的時機。

《圍城》裡的主人公方鴻漸,出國留學卻不學無術,最後買個假的學位回國。逃避了學習的苦,卻只能在生活和職場處處碰壁。

常言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人生路上,從不怕困難太多,只怕好吃懶做。好吃懶做的人,給座金山銀山也是坐吃空山。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童第周勤奮學習才突破實驗,南仁東殫精竭慮才建成“天眼”,屠呦呦刻苦攻堅才獲得諾獎。

人若懶,諸事皆難;人若勤,萬事皆易。

唯有勤勞,才能生活幸福;唯有謙卑,才能事事順意


事敗皆因傲

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人:

本事不大,脾氣不小,取得一點微小的成績,就得意忘形,四處炫耀。

古人說:滿招損,謙受益

驕傲自滿必然導致損失慘重,謙卑虛心才能讓自己受益匪淺。

現實中,很多人明白這個道理,卻難以付諸行動。做事的時候,經常會被驕傲衝昏頭腦。

有則關於蔡元培先生的趣事。

一次,倫敦將舉行中國名畫展,組委會派人去上海和南京選取博物院的名畫,蔡元培和林語堂都參與其中。

在巡行遊覽時,有個法國漢學家伯希和,自認為是中國通。主動給蔡先生介紹名畫歷史,滔滔不絕,不能自已。

林語堂仔細觀察蔡元培先生,卻發現他沒有發表任何意見,十分平淡冷靜。伯希和若有所悟,閉口不言。

後來,林語堂感嘆到:“這真是一幅體現中國人的謙虛與涵養,反映外國人賣弄與淺薄的絕妙圖畫。”

一旦驕傲,就容易狂妄自大,忽視掉隱藏的危機。事露敗相時,即使有再大的能力,也難以挽救。

馬謖在諸葛亮身邊待過一段時間,就自認為自己能力出眾,傲慢偏執,不聽王平勸阻。結果街亭失守,害得諸葛亮不得不用上“空城計”。

那麼,一個人如何才能改掉驕傲的毛病呢?

《論語》給出了答案,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一個人聰明又好學,即使別人比自己的身份低,也能謙卑的請教。這樣的人才能獲得幫助,成就一番事業。

《易經》六十四卦裡,再吉的卦也有不吉的爻,唯有“謙”卦六爻皆吉。

這是為什麼呢?

《周易•謙卦》對此有一個精妙的闡釋:“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直白的說就是:謙卑的人,是無敵的。

唯有勤勞,才能生活幸福;唯有謙卑,才能事事順意


家敗皆因奢

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後,有些家庭常常無節制地消費。

從來不知存錢,也不懂得教育子孫要勤儉。一旦遭遇變故,就很難東山再起。

還有一些富二代,過慣了奢華的生活,自己卻沒有賺錢的能力,家道衰敗也是早晚的事。

青島一富豪為防止子女敗家,簽下10億的天價保單。

李商隱在詩中說:“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出身貧寒的人,通過勤儉節約,慢慢積累財富,家族也會不斷興旺發達。

出身富貴的人,若是生活奢侈,大肆鋪張浪費,再多的家產也會被敗光。
塗磊主持的節目《謝謝你來了》,有一期叫愛的呼喚,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這個家庭,父母原本清貧,辛辛苦苦開傢俱公司賺錢。數十年日積月累起來的千萬財富,卻被花錢大手大腳的兒子迅速敗光。

奢侈是美味的毒藥,使人在甜蜜中落敗,勤儉是苦口的良藥,使人在苦澀中成長。

《左傳》中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小到個人,大到國家,生存與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家庭興盛之本。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懂得珍惜,方能長久。

唯有勤勞,才能生活幸福;唯有謙卑,才能事事順意;唯有節儉,才能家業興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