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三國演義》裡,不妨來數一數,諸葛亮到底打了多少場敗戰

先前看二月河先生的帝王系列電視《雍正王朝》,就有一個疑問,既然電視劇叫這個名字,為什麼電視劇前很多集基本跟雍正沒啥關係?

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宅在家裡,重讀《三國演義》無意間發現,諸葛亮作為這部書的絕對主角,該書的前三十五回,連名字都沒被提起過。

一本《三國演義》裡,不妨來數一數,諸葛亮到底打了多少場敗戰


直到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元直走馬薦諸葛》的結尾部分,謀士徐庶因為一封偽造的家書,與劉備灑淚而別,半道又轉回來向劉備推薦臥龍先生,諸葛亮方才正式亮相。

徐庶:“此間有一奇士,只在襄陽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煩元直為備請來相見。”庶曰:“此人不可屈致,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

從此,一個懂神機妙算,會呼風喚雨,能舌戰群儒的英雄形象,慢慢地在讀者眼前清晰起來了。

一本《三國演義》裡,不妨來數一數,諸葛亮到底打了多少場敗戰


其實,諸葛亮早在出山之前,對天下大勢已瞭然於胸,甚至該以怎樣的作戰方案去逐鹿天下,都已經寫在《隆中對》裡了。

荊、益兩州地勢險要,物產富饒,應率先拿下。

(這樣),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這種策略一言以蔽之,就是東西策應,分進合擊。那麼,諸葛亮的這種戰略效果到底如何呢?

一本《三國演義》裡,不妨來數一數,諸葛亮到底打了多少場敗戰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沒錯。喚得來東風,調遣得動周喻,儼然是整個戰役的總指揮。

得益州,取漢中,七擒七縱,有如囊中取物,何其瀟灑。毋庸置疑,這都是諸葛亮的功勞。

但蜀漢的三大災難似乎又印證了,諸葛亮的這種戰略方針存在著巨大弊端。

一本《三國演義》裡,不妨來數一數,諸葛亮到底打了多少場敗戰


關羽大意丟荊州,劉備敗夷陵,馬謖失街亭,這三大毀滅性的災難,可謂一脈相承。更有棄新野、敗當陽和奔夏口大大小小的敗戰不計其數。

其中,最典型的敗戰,莫過於六出祁山伐魏了。這是諸葛亮以傾國的財力和人力,精心策劃的一場時間跨度達八年之久的戰役。

一本《三國演義》裡,不妨來數一數,諸葛亮到底打了多少場敗戰


一出祁山

蜀漢建興5年(27年),諸葛亮率30萬大軍,以趙雲鄧芝為先鋒,一出祁山。彼時,魏主曹丕新喪,曹睿初立,而驃騎大將軍司馬懿又遭人陷害,被削職回鄉,蜀軍因此攻城略地,節節勝利。

未久,大魏皇帝重新啟用司馬懿,司馬懿相機攻佔街亭,截斷蜀軍退路,諸葛亮不得不撤回大軍。

一本《三國演義》裡,不妨來數一數,諸葛亮到底打了多少場敗戰


二出祁山

建興六年,這一次仍是30萬大軍,以魏延為先鋒,先取陳倉道口而不利,於是轉攻祁山大寨。但魏軍採取堅守戰略。

一方勞師遠征,一方以逸待勞。諸葛亮看速戰不成,而糧草難以為繼,只好無功而返。

建興七年,諸葛亮趁魏軍陳蒼守將病重,偷襲陳蒼,三出祁山。不料未久,諸葛亮自己生病無精力指揮作戰,只好悄然撤軍。

一本《三國演義》裡,不妨來數一數,諸葛亮到底打了多少場敗戰


同年魏軍伐蜀,可惜天公不作美,大雨連下月餘,司馬懿只好撤軍。諸葛亮跟蹤追擊,四出祁山。形勢原本大好,只因諸葛亮對一個運糧官懲罰過重,結果中了司馬懿的離間計,誘使劉後主敕令諸葛亮班師回朝。

臣亮五出祁山,未得寸土,負罪非輕!今臣復統全師,再出祁山,誓竭力盡心,剿滅漢賊,恢復中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建興12年,諸葛亮領兵34萬,六出祁山。孰料出師不利,初戰即中埋伏,大敗,損兵折將萬餘人。諸葛亮於是憂悶不寧,至秋八月二十三日,心力衰竭病逝五丈原。

一本《三國演義》裡,不妨來數一數,諸葛亮到底打了多少場敗戰

諸葛亮早期的失敗,主要還是兵力及國家財力不足,以及沒有穩固的後方根據地。在經歷了彝陵之戰後,蜀漢的兵力銳減,但在數量上還是遠勝曹魏的。

按理說,在這樣的情況下伐魏,應該會有所收穫。但是從諸葛亮指揮的,他生命中最後的這場戰役來看,在與司馬懿鬥智鬥法的過程中,諸葛亮屢屢失算,所有優勢化為無形。

一本《三國演義》裡,不妨來數一數,諸葛亮到底打了多少場敗戰


勞師遠征,後勤保障跟不上,急於求成。再加上劉備臨終託孤,諸葛亮報主心切,高估了本國的經濟實力,以及在用人方面,以謹小慎微為原則,像蔣琬、費禕之流,而對像魏延那一類的,有特長有個性的將官不敢重用。

六戰皆敗,導致蜀國的實力從此淪落到只能自保,二十九年之後,蜀國終為曹魏團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