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邢臺市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


2020年邢臺市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


目前我市小麥已經返青恢復生長,為及時掌握小麥越冬後生長情況,精準指導麥田春季管理,市農業農村局組織部分專家及各縣(市、區)農技人員,對當前全市小麥苗情、墒情和病蟲草情進行了監測調查,並根據當前小麥生產形勢,有針對性地提出2020年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

一、當前小麥生產形勢

(一)苗情特點

從考察結果看,今年我市小麥生產形勢總體上屬於近年來比較好的一年,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苗情較為均衡一致,壯苗面積高於常年

全市495.8萬畝小麥,其中一類苗面積271.2萬畝,佔54.7 %,同比增加8.5個百分點;二類苗面積193.6萬畝,佔39.1%,同比減少7.4個百分點;三類苗面積21.5萬畝,佔4.3%,同比減少1.4個百分點;旺苗面積9.5萬畝,佔1.9%,同比增加0.3個百分點。一、二類壯苗面積佔總面積的93.8%,較同期增加1.1個百分點,較越冬期增加3.4個百分點,部分麥田實現轉化升級。苗情總體好於上年,屬於近年來比較好的年份。

2、群體充足,個體健壯

全市麥田平均畝總莖櫱數83.8 萬,較上年同期增4.3萬,比越冬期增6.8萬;畝3葉大櫱數58.4萬,較上年同期增13.2萬;主莖葉齡5.6,較上年同期增0.5,比越冬期增0.3;單株莖櫱數3.4個,較上年同期增0.2個,比越冬期增0.17個;單株次生根4.8條,較上年同期增0.6條,比越冬期增1.2條。越冬期間,小麥斷續生長,個體和群體發育指標均有所增加。

3、小麥越冬狀況較好,無凍害發生

總體看,今年小麥越冬期經歷了一個暖冬,平均溫度為-1.0℃,平均日照時數為270.3h,光溫條件適宜小麥安全越冬。氣象資料顯示,12月份平均氣溫為-0.1℃,與歷年同期相比偏高0.7℃。1月份平均氣溫為-1.3℃,與歷年同期相比偏高1.4℃。2月上旬平均氣溫為1.3℃,與歷年同期相比偏高1.8℃。越冬期間氣溫整體偏高,大部分麥田綠體越冬,基本上沒有凍害發生。

(二)麥田墒情差異較大

10月上旬小麥播種期間,全市平均降雨量21.4毫米,土壤表墒充足,適宜小麥播種和出苗,搶墒播種面積大,造墒播種和澆矇頭水的比例低於常年。10月中旬至11月底,全市平均降雨量僅10mm,較常年偏少6成,大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加之冬前田管措施宣傳得力,澆越冬水的面積達到352.7萬畝,佔全市播種面積的71.1%,較上年增加4%,保障了小麥安全越冬。

小麥越冬期間,全市平均降水量20.6mm,較常年偏多1.6倍。其中,1月5~7日出現全市範圍降雪,降雪量達9.1~22.4毫米,大部分地區降雪量在15毫米以上,南宮、寧晉、隆堯、平鄉、鉅鹿、柏鄉、臨西等縣(市)達到暴雪級別,有效補充了土壤水分。

小麥返青後,大部分麥田墒情較好,不同類型麥田墒情差異較大。據監測,造墒播種或冬前澆凍水的麥田底墒和表墒均較好,0~20cm土層相對含水量在60%以上,對小麥返青後個體生長十分有利;部分播種後始終未澆水、土壤質地偏沙的地塊墒情較差,0~20cm土層相對含水量在45%以下。

(三)返青時間較常年提前

今年小麥返青時間在2月中旬初,比常年平均返青日期早10天左右。

(四)不利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小麥生產也存在著一些不利因素和風險。一是越冬期較常年溫度偏高1.2℃,有利於蟲卵和病菌的越冬存活,易導致春季病蟲害的發生蔓延;二是部分冬前旺苗地塊群體偏大,後期存在倒伏風險;三

早春溫度較常年偏高,植株個體發育較快,春季生育期提前,如果遇到“倒春寒”天氣時,低溫凍害的風險增大。

二、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措施

針對當前的小麥苗情特點,今年小麥春季管理要突出“早”、重在“防”,強化田間分類管理,保壯苗穩健生長,控旺苗預防倒伏,促弱苗轉化升級。具體抓好以下五項關鍵措施的落實:

(一)鎮壓鋤劃,保墒增溫促苗早發

早春麥田要先鎮壓再鋤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滅除越冬雜草,以達到土層上松下實、提墒保墒增溫抗旱的作用。對於吊根苗和田間坷垃較多、秸稈還田質量不高導致土壤暄松的地塊,要在早春土壤化凍後晴天中午前後進行鎮壓,促使土壤下層水分向上移動,起到提墒、保墒、抗旱的作用;對長勢過旺麥田,要在起身期前後鎮壓,可以抑制地上部生長,促進根系下扎,起到控旺轉壯作用。

(二)分類指導,科學運籌肥水管理

針對不同類型的麥田,在小麥春管措施上要精準因地因苗施策。

1、對於土壤表層相對含水量低於45%、旱情較重的麥田,要抓緊搶澆“保命水”,日平均氣溫穩定在5℃時,採取小水或微灌的方式進行灌溉;對於播種晚(畝群體小於45萬)的弱苗,返青後要及早管理。尤其是“一根針”或土裡捂麥田,要通過“早劃鋤、早追肥”等措施促進苗情轉化升級。在返漿期趁墒追施5~10公斤尿素,促根增櫱保穗數。只要墒情尚可,應儘量避免早春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延緩麥苗生長髮育。

2、對群體偏小(返青期畝莖數在60萬以下)或墒情較差的三類麥田,第一次肥水管理要提前到起身期前(3月10~20日,具體時間按實際生育進程掌握,下同)進行,畝施5~8公斤尿素,促中等分櫱成穗,增加畝穗數,到拔節期每畝再追施5~8公斤尿素,促進穗花發育,增加每穗粒數。

3、對於群體適中、墒情適宜的主體麥田,第一次肥水應在起身至拔節期(3月20日~4月5日)進行。對地力水平較高,群體70萬~80萬的麥田,要在小麥拔節中後期追肥澆水;對地力水平一般,群體60萬~70萬的一類麥田,要在小麥拔節初期進行肥水管理;地力水平較高,群體55萬~60萬的二類麥田,在小麥起身以後、拔節以前追肥澆水;地力水平一般,群體45萬~55萬的二類麥田,在小麥起身期進行肥水管理。結合澆水,畝追尿素15~20公斤。

4、對於旺苗麥田,應以控為主。在返青至起身階段及早鎮壓1~2次,應選在晴好天上午霜凍、露水消失後進行,以抑制春季分櫱和基部節間過度伸長。在肥水調控方面,對於有“脫肥”現象的麥田,可在起身期追肥澆水,防止過旺苗轉弱苗。對於沒有出現脫肥現象的過旺麥田,早春不要急於施肥澆水,應在鎮壓的基礎上,將追肥時期推遲到拔節後期,每畝追施尿素12~15千克。

(三)及時測報,綠色防控病蟲草害

以小麥條鏽病、赤黴病、紋枯病、白粉病、莖基腐病和紅蜘蛛、麥蚜等病蟲害為重點,抓住關鍵時期,實行科學防控。加強病蟲草害預測預報,科學制定防治方案,及早準備藥劑藥械,組織開展統防統治,及時做好“一噴三防”。

早春及時化學除草。對冬前沒有進行化學除草的麥田,要抓住小麥返青後至拔節前這一關鍵時期,在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6℃以後,選擇晴好天氣於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及時搞好麥田雜草防治。對闊葉雜草,可用43~46%2甲•雙氟懸乳劑或20%使它隆乳油、75%苯磺隆幹懸浮劑、及與 2甲4氯製劑混配防除。對看麥娘、雀麥等禾本科雜草,可用70%氟唑磺隆(彪虎)水分散粒劑、7.5%啶磺草胺(優先)水分散粒劑、15%炔草酸(麥極)可溼性粉劑防治。節節麥發生地塊,春季不宜再採用化學除治,應採取人工拔除。除治禾本科雜草宜早不宜晚,應在起身前期進行。

(四)重在預防,儘量減輕凍害損失

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對可能出現的“倒春寒”等氣象災害,科學制定防災減災預案,及早做好預防措施及災後補救措施。在寒流來臨前,對缺墒麥田及時進行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減小地面溫度變幅,預防凍害發生。一旦發生凍害,可根據凍害發生程度,採取以下補救措施:一是儘快追施速效化肥,促苗早發,一般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二是及時適量澆水,促進小麥對氮素的吸收,促進受凍小麥儘快恢復生長;三是噴施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可促進中、小分櫱的迅速生長,彌補受凍損失。

(五)多措並舉,及時預防倒伏災害

小麥返青至起身期是預防倒伏的最後關鍵時期。根據整地、播種、苗情長勢等情況,及時採取深中耕、鎮壓、化控等措施,保苗穩健生長,為預防後期倒伏打好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