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諸葛亮,你會勞民傷財的北伐嗎?

xxhfb


1、不北伐,蜀國會滅亡得更快

2、同時代上到天子百官敵國友邦,下到士族高朋小老百姓,無一不對諸葛亮讚譽有加,反倒是如今正史小說不分,純靠YY讀史的我們左一個“勞民傷財”,右一個“窮兵黷武”,好像只要在網上呼喚愛與和平,小手一揮就能跟著大v建立烏托邦,笑死了。


先說第一點:不北伐,蜀國會滅亡得更快

北伐,是蜀國的政治綱領,是一個國家在一個時期內政治上的奮鬥目標和行動方針。他可以把內部矛盾統一轉化為對外矛盾,是諸葛亮治理魚龍混雜的蜀國內部政權的手段之一。

再者,劉備起兵之初,立下的宏願就是光復漢室,還於舊都。就算執政的不是諸葛亮,只要是一路跟劉備走過來的同僚,依然會將北伐當做蜀國的頭等大事。

其次,偏安一隅在戰時確實可行,但只要中原經濟得到復甦,政權得到統一,蜀國的人才、資源終將耗盡,割據一方的局面遲早會被打破。與其混吃等死,還不如出動出擊,趁著中原一片喪亂為自己找後路。所以諸葛亮北伐的目標,一直是雍涼、隴右,而不是幹翻曹魏。

所以,諸葛亮北伐是“知其必為而為之”。

第二點,諸葛亮北伐沒有勞民傷財

諸葛亮時代,其之下蜀國是怎樣的呢?《三國志》記載:

亮之治蜀,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

哪怕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消息放出,老百姓內心也毫無波瀾

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


確實,九十萬兵養十萬民,這個比例放到古今中外任何一個國家,百姓都是苦不堪言,水深火熱,但你搞清楚北伐的統戰工作了嗎?


一、財力

蜀國的財政來源大頭主要是田租、鹽鐵利入、南中夷貢,其他還包括製造業如蜀錦和茶葉貿易。涉及到軍費方面,《三國志》裡也明確記載了諸葛亮多次南下掠奪南中豪強的財富,包括霍弋、李恢也多次通過南下掠奪充繼軍資。當然,要美曰其名“平叛”。所以,蜀國北伐的經濟負擔很多其實都壓到南中豪強及其部落的肩上,那才叫一個水深火熱。

二、人力

從228年開始,到234年,這六年時間發動的五次北伐,其實基本集中在228-229年,光這一年多時間就發動了三次,規模小且作戰時間短,基本在漢中屯田的糧食吃完了就撤兵了。然後231年發動持續4個月的第四次北伐,234年才再有第五次北伐,不久病死於五丈原。其實遠不如我們印象中的長年征戰。姜維那個時候才真的稱得上窮兵黷武。

三、物力

關於糧食的運輸,雖然木牛流馬的存在仍存疑,考慮到當時的技術基本做不出來如史書吹噓的那般,但諸葛亮為了減少百姓徭役的負擔,還是做了很大努力。且蜀國在漢中長期設有大量屯田,並設“督農”一職。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從益州運糧到前線的工作。

對當時的百姓來說,戰爭不等於勞民傷財,拿現代人的和平人權去揣測亂世的生存方式,就會犯了歷史侷限性的錯誤。我們的和平年代,不也是無數的前人烈士們用鮮血換來的嗎,如今你踩在這些鮮血上,指責這些戰爭都是勞民傷財,窮兵黷武,站著說話不腰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