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生大型戰爭,地鐵站可以作為空襲避難場所嗎?

黃書包


現代戰爭,輪到平民去地鐵站躲避,那幾乎等於防空完全失敗了。

(最早的英國地鐵)
地鐵作為戰備工程來考慮,特別是作為平民防空洞來建設,從地鐵誕生那天就已經有這樣的考慮了。比如人類第一條地鐵,倫敦地鐵就曾經作為第一次大戰躲避德國齊柏林飛艇和轟炸機的轟炸,二戰期間更是成為了英國倫敦市民躲避德國空軍空襲重要場所。而莫斯科地鐵也成為了二戰期間躲避德國空軍轟炸的重要場所。

(據說這條是最深的戰備地鐵了)
但是那個年代,精確制導轟炸遠遠沒有開始,即使像美軍一樣的轟炸,也僅僅是利用遠程轟炸機使用重磅炸彈轟炸,遠遠不能炸燬深埋在地下的建築和掩體,這就是給地鐵作為躲避空襲場所的帶來了機會。這類防空地鐵往往深處地下30米以下,有的深度達到了300米,比如平壤地鐵,就是一條常年的戰備地鐵,深入地下300米左右。而現階段中國或者世界範圍建設的地鐵,為了縮短趕工期基本上都沒有考慮戰備,很多都是地下15-30米之內的淺層地鐵。理論上並不具備戰備功能,因為地面爆炸都會影響地鐵的使用。還有很多地鐵乾脆就是在地面上設立,哪些更不具備戰備空襲效果。

(千萬不要小瞧現代鑽地彈!)
就算地下300米的戰備地鐵,在世界空襲武器,精確制導炸彈,鑽地炸彈的精度和鑽地深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基本上世界現在所有的地下地鐵,都在美國空軍的打擊之下,美國MOP炸彈專門炸燬地下深層目標,並且早在 1991年2月13日凌晨4時30分,美軍兩架F-117飛機先後投下兩枚制導炸彈攻擊阿米里亞防空洞,這個防空洞是伊拉克修建的,比地鐵還要堅固和結實地下掩體,結果上千平民被活活憋死和炸死。顯然地鐵向作為戰備工程,在現代空襲中難上加難。

我是“頭條號:無名高地”,長期關注軍事裝備及相關領域,希望我的解答能給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無名高地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中國的地鐵站肯定是不行的,隨便一個溫壓彈扔過去,立馬全站的人變烤豬。

但是,莫斯科和朝鮮的地鐵還是具有一定的防空功能的。

大家有沒有看過科幻電影《時間機器》?電影中,月球發生解體,無數碎片落到地球,形同無數核彈。但最後生存下來的人類,就是躲在紐約地鐵站裡面的。

莫斯科和朝鮮的地鐵,1935年設計之初就考慮防空作用。

全長300多公里的地鐵,有一百八十六個車站。

莫斯科大部分車站深度為50米,有的超過100米。冷戰時期,莫斯科地鐵普遍安裝三防設施。蘇聯認為,莫斯科地鐵可以躲避400萬市民。

即便發生了核大戰,大部分躲避在地鐵內的市民也能倖存下來。

而朝鮮平壤地鐵的防空能力更強。

平壤地鐵修建於60年代,當時冷戰相當熱鬧。而在朝鮮戰爭中,平壤遭受美軍的飽和轟炸,幾乎被炸為平地。

當時彭德懷到平壤的時候,幾乎沒有看到一棟完整建築物。彭德懷感嘆:平壤,我看真是“平” 壤了,完全炸平了。

平壤市民死於轟炸的不計其數。

有了朝鮮戰爭的教訓,平壤修建地鐵時就學習了蘇聯的經驗。

莫斯科的地鐵大部分是50米深,部分為100米深。

而平壤地鐵更厲害,最深處達地下200米,平均深度亦達100米。

正常來說,只要敵人不用特種鑽地彈,普通的轟炸甚至核彈都無法傷及平壤地鐵中的市民。

不過,平壤地鐵的長度不如莫斯科,只有40公里,但隱蔽幾十市民還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薩沙坐過莫斯科和平壤地鐵,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深。

坐電梯下到地鐵站,也要幾分鐘的時間!

放幾張我拍攝的平壤地鐵照片吧。


朝鮮的地鐵工作人員,待遇在朝鮮是很高的,要求也高。

他們都是專業鐵路大學畢業生,或者是復員的軍人。

大部分地鐵工作人員都是女性。

看看,地鐵深不深,真是玩無敵風火輪的好地方。

無處不在的主題思想畫。

平壤地鐵基本山寨莫斯科地鐵,風格也高度接近。

可惜列車土了一些,這是中國生產的老列車。


兩位大叔好!

以上是薩沙拍的照片。


薩沙


先說結論:如果發生大型戰爭,城市地鐵站當然可以作為空襲避難場所使用。但是問題在於,躲進去是一碼事,能不能救得了你的命那就是另一碼事了,大概率得看運氣。

我國的省市一級的城市防空襲工作長期以來是由一個專門的部門統籌安排的(這次改革之後不知道這個部門劃歸到哪去了),那就是人民防空辦公室(簡稱:人防辦)。人防辦的主要職責包括如下幾項:一是主管建設、協調設置防空襲的預定地點;二是對人防設施進行日常管理,對防空襲演練進行組織考評,對防空襲物資進行採購儲備;三是加強組織領導及防範宣傳工作。

按照人防辦的有關規定,現代城市裡建設的大型地下設施,諸如地下停車場、地下商場、人行地下通道、地鐵站等等都應當具備一定程度的防禦空襲的能力,都必須設置防爆、通風和發電設備,都必須預先儲備一定量的藥品、飲用水和應急食品。在戰時城市遭遇空襲時,群眾可以通過牆上的特定標識牌(一般上面有“人防設施”字樣)迅速找到距離自己最近的地下設施,人防設施內的防爆門可以維持最低限度的防禦,通風管與發電機可以維持足夠的氧氣與電力供給,儲備的食品與飲用水可以給群眾提供最低限度的生命保障,保證大量的避險群眾在相對安全的地下捱到空襲過去。

但是,問題在於,現代的大型人防設施儘管在建設、管理與使用上都已經有了很成熟的體制機制,但它畢竟不是軍事設施而是民用設施,在工程強度與抗空襲能力上肯定無法同按照軍用標準施工,有數米甚至數十米的土層/混凝土層加固的軍用地下要塞/山體洞庫相比。實際上,人防設施的主要任務,是為了保證空襲發生時群眾不至於暴露在室外遭到彈片殺傷與火風暴侵襲,如果人防設施不幸被航空炸彈乃至鑽地彈直接命中,那也是大概率要GG的,比如海灣戰爭時期巴格達的民眾防空洞被美軍F-111戰術轟炸機投擲的鑽地彈命中後造成的慘烈殺傷。因此現代城市的防空襲作戰任務,與其說靠人防設施,不如說要靠部署在城市外圍的要地防空導彈與航空兵部隊,這些部隊打的越好,人防設施的避難效果才越好。


軍武次位面


發生大型戰爭,地鐵具備防空作用,可以作為避難場所。

目前世界上鑽地彈技術最先進的就是美國,我們先來看看美國的兩款最具威力的鑽地彈。

GBU-28鑽地彈:可以穿透6米厚的鋼筋水泥工事和30米厚的普通地面。曾應用在伊拉克戰爭中,用於摧毀地下指揮中心。


JDAM鑽地彈:可穿透11米厚的鋼筋水泥工事和40米厚的普通地面。1999年5月,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就是被這款導彈擊中,釀成悲劇。


B-61核航空炸彈:這是一款戰略核炸彈,號稱“炸彈之母”,是目前最先進的一款鑽地彈。

它的最大深度可以達到100米,薩達姆的地堡就是被這款炸彈擊毀。

在二戰時期,為躲避德國空軍的空襲,倫敦地鐵和莫斯科地鐵就曾被作為地下掩體,挽救了很多士兵和百姓的生命。


現在世界上各國的地鐵深度基本都在30米以內,只有少數國家超過了這個深度。比如朝鮮,它是世界上地鐵最深的國家,最深200米,平均深度100米。由前蘇聯設計,中國提供設備和施工。


俄羅斯的地鐵大多修建於前蘇聯時期,也比較深,像莫斯科地鐵最深的地方超過了100米。日本的地鐵一般都超過四十米。

我國目前地鐵的平均深度大概在35米左右,最深的地鐵大多在北京,修建於跟前蘇聯交惡時期。我國的地鐵修建技術在世界處於先地位,基本具備了生物武器防護、化學武器防護、鑽地彈防護功能。


綜上所述,我國的地鐵具備了大型戰爭的避難功能。除非美軍投射B-61核航空炸彈,但我國也是核大國,不懼核威脅。



花木童說史


在我國地鐵站基本屬於人防工程的一部分

在新世紀的情況下只有我國在興建軍民兩用的人防工程,其中人防工程最著名的就應該屬北京地鐵站。

北京地鐵站是中蘇關係惡化的時候蘇聯曾經威脅對我國進行外科手術式核打擊,毛主席當時提出的對策就是深挖洞廣積糧在這個策略的指引下開始了北京市人防工程的建設。

當然新世紀了蘇聯的威脅沒有了我國也將人防工程接入了地鐵系統,這種中國比較早也比較著名的人防工程。

此後我國在新建的城市內都設置了大量的人防工程,包括地鐵站也是重要的人防工程我國的地鐵站戰時可以躲避常規炸彈的襲擊,而且地鐵站設置有多個出口及通風口我國是將地鐵站按照人防工程進行規劃的。

所以地鐵站是可以躲避空襲的,再說了你打仗的時候哪裡近躲哪裡不可能專門跑遠的地方,如果地鐵站都抵抗不了的話你在城市基本也沒什麼地方好躲。


李曉偉


這也得按照具體情況來區分。不是所有的地鐵在建造的時候就考慮到防空的功能,但是部分地鐵是可以作為空襲避難場所的。地鐵挖掘深度必須超過三十米,低於這個數值,很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地面塌陷。當然這也得看具體情況,不是說低於三十米就一定會導致地面塌陷。當地鐵深度超過二十米,是具備防空能力的。

歐美國家的地鐵基本都是建在地下三十米以下的位置,中國地鐵部分也是達到了這個要求的。曾經去過長沙、武漢、南京、杭州等城市,地鐵建在地下幾米的路段也有,幾十米的路段也有,甚至還有在地面上運行的地鐵。中國的部分地鐵是具備防空能力,可以當作空襲避難場所。

那麼特殊情況是什麼呢?普通導彈對於地下數十米的空間是造成不了什麼破壞,但是現在有一款導彈卻可以,那便是鑽地導彈。美國裝備的鑽地導彈最深打擊距離為地下36米,一般的地鐵站是可以輕鬆被擊穿的。還記得那年,咱們國家的南斯拉夫大使館就是遭遇到美軍鑽地彈攻擊,直接從頂層鑽到了地底,造成了咱們大使館幾十人的傷亡。


兵說


這是毫無疑問的,人防工程本來就是地鐵建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地鐵在設計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兼顧這方面的需要了,地鐵是我國人防工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僅承載戰時人員避難功能,還要承載戰時緊急輸送物資的功能,不僅僅是地鐵站,地下停車場、地下商場、隧道等都是上佳的空襲避難所,而且在城市裡有許多看起來獨立存在的地下設施並不是獨立的,它們有相應通道竄通,只不過平時不對公眾開放而已,如果真的發生戰爭,這些地下設施可以承載許多的功能,空襲避難只是其中之一,甚至有考慮長期作戰的需要。

現如今的防空設施已經不像以前純粹孤零零得挖一個防空洞來進行防空,而是將這些設施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如果你稍加留心的話可以發現現如今建造的幾乎所有地下設施都具有相應人防設計,這些要求已經是這些設施設計規範的一部分,這些地方都是上佳的防空地下掩體!像地鐵這種高等級的地下設施並不是所有區域都會對公眾開放,有許多不對外開放的區域除了地鐵運營配套的設施之外,有一部分就是考慮這些方面的需要。

上圖就是某地鐵的人防防爆門,如今設計建造的所有地鐵、地下停車場等地下工程都有這樣的設施,如果真的發動戰爭,這些地方會作為緊急避難所,把防爆門一關裡面就與外面隔絕了,它的內部都設計有獨立的空氣循環系統,甚至可以作為核戰時的避難所。


<strong>


心安理得君


人防工程屬於應急避難場所,像地鐵站、地下停車場這些一般來講也是人防工程的一部分,所以一旦發生了大型戰爭,甚至是世界大戰時,地鐵站就是一個很好的底下掩體,所以是可以當做空襲避難場所的。比如二戰時期的倫敦地鐵、莫斯科地鐵,就在戰爭時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strong>

▲地鐵

大家坐過地鐵的都應該能感受出來,地鐵的深度一般情況下能達到地下十幾米,如果是跨河、跨江的地鐵,深度幾十米也是有的,這種深度在普通的空襲中已經能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了,畢竟普通航彈的威力不可能影響到地下十幾米甚至幾十米的深度,僅僅是深度的話,幾米就頂天了,如果是普通的火炮,那麼對地鐵站的影響會更小,哪怕是155神教也一樣,威力是遠遠不及航彈的,畢竟航彈萬一要是造成地鐵站塌陷,那麼影響就大了。

▲航空炸彈的巨型彈坑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地鐵的防空作用在現代化武器面前面臨的挑戰也會越來越大,畢竟特種彈藥越來越多,比如專門用來打擊地下掩體的鑽地炸彈,像美國的GBU-28激光制導炸彈,就是一種鑽地型武器,能打擊6米深的加固混泥土掩體或者30米深的普通地面掩體,要是使用MOP巨型鑽地彈(被稱為炸彈之祖),那麼打擊深度將會達到60米,不過我們其實不用太擔心,這些武器貴著呢,是用來攻堅的,打擊重要目標才會使用的,美軍還沒豪到用來地毯式轟炸,再說,那貨體積那麼大,想要地毯式轟炸也不行啊。

▲mop巨型鑽地彈

<strong>要是核彈的話,那就自求多福吧,只要不是觸底核爆炸,而且又剛好不在爆心的話,在地鐵站是有很大幾率能躲過第一輪殺傷的,不過能活多久那就靠你的信仰了,核彈打擊城市基本上是空爆,觸地核爆也使用來攻堅的,打擊重要的點狀目標。

<strong><strong><strong>


哨兵ZH


是可以的,我國在大城市建地鐵有這方面想法,如高速公路可做飛機跑道,高鐵在運兵很好。


張樹民147971724


除朝鮮,莫斯科的地鐵有用外,全球的地鐵在鑽地彈(泥土100米,鋼筋混凝土60米)面前不堪一擊。另外入出口一炸,通風,照明跟不上會怎樣?人防工程中,美國夏延山,中國北京,重慶,自貢這些城市人防很好。成都則人防工程及地鐵沒一個有用。好在有青城山,峨眉山,龍泉山脈等周圍眾多高山。尤其是峨眉山半山腰山洞那些,安全絕對。真發生核戰,大山深處,找個山洞安全極致,不找山洞也影響很小或沒影響。而人口眾多的大城市尤其是平原(如華北,華東,華南,成都等)簡直沒抵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