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害怕死亡嗎?

霹靂小雷神



宇澤178144287


分享一下我的一個親身經歷:

我爸爸去年癌症走了,不過在他最後一個星期,他才知道自己得了這種絕症。當你最後告訴他,他得的是絕症的時候,他的那個眼神我至今都忘不了[流淚][流淚][流淚]。那一刻我才明白了,原來在我心裡這麼堅強的父親,流漏出的那種恐懼害怕的表情,是人都怕死。不論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在死亡面前都一樣的。


喜歡科比的奶茶店主


不害怕死亡,我害怕死又不死活又不活,得個痛得嗷嗷叫的怪病。我又害怕那個醫生的眼睛和皮笑肉不笑的鬼臉。醫生坐在辦公室裡眼睛瞄著窗外,看見有病人進來馬上臉帶暗笑上前接著左右觀看,象看怪物一個樣。你要是沒帶錢回家吧他就灰心喪氣,兩手對後屁一揹回他的安樂椅去了。


水王龍子


老人害怕死亡嗎?

我的答案是,絕大多數老人,面對死亡都是會害怕的,只是不同的人處在面對死亡的不同階段。一般而言,人們在面對死亡會有以下階段反應:

第一個階段的反應是震驚。病人對聽到“死亡宣判的”的普遍第一個反應是“不可能”。

第二個階段病人開始拒絕這個事實。常常會聽到“這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這樣的陳述。

第三個階段就是氣憤。這種氣氛往往是針對上帝、大自然、老天爺或者運氣等。這個時候家屬要理解,因為這個時候的憤怒也往往會因為某一問題發洩在家屬身上。

第四個階段是討價還價。病人往往希望上帝能夠延長他們的生命週期,常常許願以改變某種行為為代價。

第五個階段是感到悲傷。這個時期經歷的時間最長。這個時候的病人主要特徵是深度的沮喪、抑鬱和脾氣改變。這個時期延續的時間最長。

最後一個階段就是接受。一旦這個階段到達,病人往往儘可能的完成未達成的夙願。在心理上他們已經平靜,並且不再恐懼死亡。





叩扉


  • 世間萬物有生既有死,自然的規律,生命的法則。說到對死亡的理解,也是因人而異。
  • 人世間的生物對生命都很珍惜,就連螻蟻尚且貪生 ,何況我們人類呢!而老人們面對死亡的態度,確是由他本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對客觀事物的認知理解能力和心態所決定的。
  • 我國著名的女學者楊絳先生,在百歲時擬文:“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汙穢回家……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
    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先生知識淵博,面對人生的結局如回家般的淡定與從容,何懼之有!
  • 我們常人,沒有大先生那般的睿智,自認為生活在幸福快樂的物慾中,就捨不得丟棄這一切,渴望自己還要持續享受這美好人生,所以對死亡既會產生莫名的恐懼。祈求長命百歲,可又談何容易!
  • 而老人有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的,也會對死亡毫不畏懼。病榻之中所承受的痛苦、孤寂、無奈等等,會使老人產生渴望“回家”的想法,希望早日得到解脫。可有時卻不是如心所願的。
  • 人生本是一場空,來時一絲不掛,去時一縷青煙,看淡人生,才會看淡名利,看淡名利,才知道人生該珍惜什麼!

羊撥絃


人都會害怕死亡的,不管是青年人還是老年人。

我們從生出來的那天開始,就在一步步朝著死亡前進。這是規律,任何人無法抗拒和逆轉。

但是,這個是道理。道理的部分大家都知道,理智上也都接受。只是,人的潛意識可不是這樣。在人的潛意識中,對於未知的世界,總會有很大的恐懼。死亡,是所有人所不知道的領域。所以,每個人到了某個年齡,理智上知道日子不多了,就會逐漸產生一些恐懼,哪怕理智上完全知道這是無法避免的。

所以,面對死亡,恐懼是所有人的共性,而不僅僅是老年人所獨有。


合一教育吳鋒老師


怕不怕死,我覺得跟年齡也沒有絕對的關係!關鍵是有沒有活明白,我們真應該問問自己,我還是我自己嗎?是不是早已活成別人眼中和嘴裡的你了呢?湖南衛視支持人汪涵曾經採訪過作家韓寒,他說你這麼年輕就是一位優秀的作家,我非常敬佩你,韓寒笑了笑說,我的職業是賽車手,寫作只是我的愛好,汪涵說你從事這麼危險的職業,你難道不怕出事嗎?韓寒笑了笑說,我從來不做別人認為應該做的事,我只追求我的生命無憾的活著!我們問一問自己,到今天為止還有多少的遺憾沒有完成?有多少遺憾就有多怕死!


青少年心智領域創作者






貓科好美


每個人都怕死亡,恐懼死亡。但人總要離開,那麼以怎麼樣的心態離開,是後半生所要探索的問題之一。

你若痴迷這世間的美好,你就會狠狠的抓著生命苟延殘喘,無奈而去。

你若看透真相淡泊名利,來去由他瀟灑自如,自在隨緣,含笑九泉。

回到問題,人對死亡所恐懼的根源,就是不知道離去的方向和目的地。一切空落落,就導致內心極度不安。如果人要是知道去向何方呢?那麼就坦然多了。這就涉及到宗教信仰的問題了,有興趣可以瞭解一下信仰,在這裡不多說了。


春秋系


害怕死亡可以細分為害怕死亡時的疼痛,害怕死亡後的孤單等許多原因。

其實人是不可能對於死亡這件事產生害怕的情緒。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是因為被蛇咬後有疼痛感,而疼痛是人所不喜歡的感覺。

那麼,從來沒有被蛇咬過的人也怕蛇,這是為什麼。這是前人的講述引發了他對於疼痛感覺的認知。為何初生牛犢不怕虎,這是因為牛犢對於老虎沒有概念。

那麼如何讓老人不怕死亡,我們可以對死亡有很多舒適的感覺講給老人聽,一旦老人聽到更多人認為死亡是舒適的,他就不會害怕死亡了。人會相信那百分之51而不相信百分之49。

死亡對於社會來說是一件不好的事,因為人死了,社會生產力少了,社會如何繼續發展,所以我們都會宣傳死亡是壞的,是不舒適的。

如果家裡老人害怕死亡,可以適度的降低他對死亡的害怕度,講一些死亡好的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