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2歲孩子的淘氣搗蛋,恨不得一天打800遍該怎麼解?

字強不息


2歲的娃淘氣,你一天想打八百遍還不解氣?

這應該不是娃娃的問題,很有可能是你自已心理有障礙了。

2歲的娃娃懂什麼呢?什麼都還不懂。

人的一生最快樂的時光,應該是2到6歲,這個年齡給塊糖,買個玩俱,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就十分滿足快樂的,最多就是淘個氣,沒有也不懂更多要求。

上學之後就要受管束有作業了,誰都可以指手劃腳,要求人家這樣那樣,雖然有許多要求是無理的。

越長大煩惱越多,快樂越少。

你自己調整一下心態,要懂得欣賞小朋友的可愛之處,也要懂得包容少不更事娃娃的淘氣,你自己也會快樂的。


歲月如歌0898123456


首先我能體會你的感受,我的孩子剛剛三歲,一個女孩,每天都是上躥下跳,把家裡的玩具弄的亂七八糟,而且稍微有點叛逆,每天都跟上前線打仗是的。 其實孩子嘛,本來就好動,不能拿大人的思想去要求孩子這樣那樣,不然每天有多累,孩子也受約束不開心。不觸碰底線的情況下任他玩去吧,他淘氣搗亂那就跟他一起搗亂,他撒潑打滾咱們也地上撒潑打滾,最後他受不了了就消停了,屋裡亂大不了晚上一起收拾,咱們的心態平和了一般的事也都不覺得是事了。堅持一下,孩子和我們膩在一起的時光就短短的三四年,以後求他跟我們玩都少了。嗯,加油,親愛的!


暖媽日常生活記錄


淘氣搗蛋都是孩子的天性,特別是男孩子,這是他們探索世界最直接的方法。在沒有什麼危險的情況下,不建議壓制。就算你發現後,及時改正了他,他也會趁你不注意的時候再去試一次。

我姐姐的女兒剛會走路時,看見雞糞很是好奇,總拿小棍子搗,每次我姐姐都會把她抱走並呵斥她,後來有一次,她趁所有人不注意,把院子外的雞糞都踩了個遍,自己被臭哭了,還被打了一頓,現在她見了雞糞還繞著走。孩子小,他就是想知道個結果而已。

當然啦!打也是要打的,我姐打孩子是按每天吃飯的次數打的,她說孩子吃飽了才扛揍,我個人也覺得,沒捱過打的童年,不是個完整的童年[捂臉][捂臉][捂臉]


蘇少晚


我家娃兒剛過完可怕的兩歲,但一切進行的還算順利。我的戰術就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首先我們得了解兩歲寶寶的行為和心理特徵。這個時期的寶寶就好比一個霸道總裁:人狠話也多。



下面我就總結下寶寶的三大特性以及做家長的如何正確應對。

一,很自我。隨著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這些話經常掛在嘴巴:我想要這個,我想要那個,不行等等。稍微不如意,可能會撒波打滾。家長有時候會很無奈:我這養的不是孩子是祖宗啊。




其實,這個時期的寶寶會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且慢慢有獨立自我意識,我們應該感到高興。

當然,面對寶寶無理的要求,我們不可能會一一滿足他,忍不住想發火時可在牆上貼幾個大字:溫柔而堅定。

比如我家寶寶想吃麵包,我事先跟她約定:寶寶,只能吃這一片哦,因為我們等下就要吃中午飯了。“好”,寶寶爽快答應,然後拿起麵包一旁享用去了。

沒過一會兒,她又跑回來了,剛才的承諾已經風消雲散,用她慣用的招數:連哭帶叫希望我再給一塊。

要麵包是沒有的,但我也不會吼她更不會打她。我會在旁邊陪著她:寶寶,媽媽知道你特別想吃麵包,可你剛才已經吃一塊了哦,剩下的下次再吃好不好。

當然寶寶根本聽不進我的話,而且哭的更厲害,我就靜靜的呆一旁,幾分鐘後,我又說到:來,媽媽抱抱,寶寶有點傷心了。

這時我會抱起她,安慰一翻,如果寶寶繼續哭,我就轉移她注意力:寶寶,不哭啦,媽媽陪你一起玩堆積木的遊戲吧。到這一步,我家寶寶就會停止哭泣跟我一起愉快的玩耍啦。

我始終相信家長的理解和耐心絕對能戰勝寶寶的各種耍賴行為。

二,太好動。兩歲寶寶爬,走,跑,跳無所不能,能到之處,必定狼藉一片。你整理的速度永遠跟不上她破壞的速度。

叫她停止“搗蛋”是不可能的,但我們也不是束手無策。

1,整理出一塊安全的遊戲區域。這樣儘可能的減少破壞範圍😂😂😂。

2,多陪寶寶一起high。在陪伴寶寶的過程中,可以告訴寶寶一些簡單的規則,比如哪些東西不可以碰,玩具玩完後要及時整理等等。

3,家長要“佛系”。有一次我在廚房做飯,客廳好久沒動靜,我趕緊跑出去看,結果人家在陽臺打開水龍頭洗衣服。寶寶看到我,特別興奮:我在幫媽媽洗衣服啊。看著全身溼透的寶寶,我深吸一口氣,擠出笑容:寶寶,你真棒,謝謝你幫媽媽洗衣服。


三,愛模仿。兩歲寶寶對什麼都充滿好奇,看到家長做什麼就要做什麼,簡稱:幫倒忙。

我拖地她也要拖地,我洗衣服她也要洗衣服,我洗菜她也要洗菜。得,不能打擊寶寶熱情。只要破壞程度沒有大到讓我不忍直視,我都會讓她盡情發揮。

當寶媽面對寶寶的各種“作妖”,難免會失控,但失控的結果是:媽媽後悔,寶寶受傷。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多點耐心陪伴寶寶一起度過“可怕的兩歲”。


極簡滴媽


大家好,我是兔兔槽媽媽的的小野媽媽。😊我家寶寶還沒到兩歲,不過我哥哥家小孩在兩歲左右,確實是皮的很,哥哥嫂子都表示很頭疼😂。

一般情況下,寶寶2歲半左右,會經歷一個叛逆期。這個時間點並非絕對,有的孩子早一點有的晚一點。至於叛逆期程度,有的較嚴重些,也有的小孩子比較輕。對於這一個階段沒有一個萬全之策,最好的辦法是耐心的陪伴,有針對性的引導

。我們做家長的必須要做好心理準備,瞭解寶寶可能會有的一些表現,然後幫助自己更從容的去面對這些狀況。

  1. “不”字隨時冒出口。無論家長提什麼樣的要求,寶寶都以不回應,儘管他並不是真的排斥,很快就會主動去做。在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去判斷是不是我們過於想掌控孩子的行為?那這個時候寶寶其實是想要有更多的自主空間。
  2. 需求頻繁變化。寶寶前一分鐘要吃餅乾,家長給抱抱之後他又會扔掉,反而抓起了水果,那這個時候其實可能寶寶自己都沒有想清楚他自己要什麼,才會出現這種頻繁的變化。所以這個時候也是寶寶他在認識自己需求的一個過程,所以我們也需要一些耐心去引導和陪伴。
  3. 猶豫不決優柔寡斷。這個階段的寶寶他其實是有一定的自我意識,但是他可能也不是很清楚自己真正要什麼,所以當家長在給他做選擇題的時候,他會不知所措,摸一摸這個又拿拿那個左右為難。所以同樣的需要家長有耐心的去幫助他做一個選擇。
  4. 情緒躁動不安。很多時候寶寶的需求如果沒有被看見或者沒有被滿足,那麼他就會容易出現這種情緒失控的一些舉動,會讓家長覺得小孩子非常的淘氣。所以這個時候其實都是寶寶正常的一種情緒,那家長需要的是觀察寶寶在出現這種情緒之前發生過一些什麼事情。

在育兒的過程中,寶寶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一些不同的狀態,一定都是從平穩再到突破再到爆發,再到平穩再突破再爆發的一個循環中,然後才能讓寶寶更好的持續成長。

關注 一起吐吐槽,育兒樂無邊。😄


兔兔槽媽媽說


其實小孩子哭鬧是有原因的,2歲是一個過渡期,這個時候的孩子更敏感,更自我,更愛發脾氣了,哭鬧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往往1歲以後寶寶就開始會發脾氣了,直到5歲以後才會控制一點自己的脾氣,但這並不是壞事哦。

2歲的孩子還很小,也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哭鬧更容易引起大人的注意,於是餓了,困了,累了都會發脾氣,對寶寶發脾氣也沒有什麼特效藥,父母注意一下幾點可以好很多。

1.父母平常要多關心孩子,通過溝通交流來引導他,當他想要達到什麼需求時,教孩子通過語言來提出要求,平常和孩子玩的時候父母要多觀察。

2.父母要先冷靜,以暴制暴只會更暴,大人先不能失去理智,否則事倍功半。

3.可以先冷靜處理,當孩子開始鬧情緒時,父母假裝沒有看到,這樣過一會也就過去了,但是不能長時間放著孩子哭不管,這樣會給他造成心理傷害,以為媽媽不要他了會產生恐懼。

4.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2歲的孩子注意力還不能一直注意到一件事情上,父母提出一個他感興趣的新事情,要孩子和我一起做,孩子的注意力馬上就會被帶過去,就會忘記發脾氣這件事情了。

5,平常父母要刻意的去訓練孩子延遲滿足的心理,不能讓孩子覺得我想要什麼立刻就要得到。這樣當孩子偶爾不能滿足的時候就會大發雷霆。

其實兩歲的寶寶沒有那麼可怕,只要父母平常多加引導,耐心教導,心平氣和的溝通,慢慢的都能改正。


生活傳遞手


您該多麼開心呀

您的孩子是正常的.

好動.好奇心強.動手能力強.

喜歡思考和探索.

他不是腦癱孩子.

他不是自閉孩子.

他不是疾病孩子.

他如此健康和正常.

您應該每天笑800次.

下次孩子再淘氣

深呼吸.然後陪她一起淘氣

也享受這一刻



歐陽曼娘


我們家老二現在兩歲半,也是淘氣的很, 打也不行,哄也不行。現在終於找到了她淘氣的原因了,年齡段的事[呲牙],所以打800或者1000次也不會管用的,只會適得其反,越來越叛逆,儘量還是講一些她聽得懂的道理,多多誇誇她,或者讓她幫忙做些事,那樣她有成就感,接著再誇誇她,在我們家現在這個效果不錯,希望能幫到您


如意三寶


2歲的寶寶本身處於懵懂期,一無所知,但對任何的事物又充滿著新奇,因此在家裡翻箱倒櫃、調皮搗蛋都是司空見慣的,對於這樣的情況,打和罵實屬下策,根本解決不了問題,並且長時間的吼罵,會讓寶寶變得畏手畏腳、膽小懦弱,限制了孩子的天性。

對於我們家2歲的寶寶,我是這麼做的:

1、正確的指引,適當的約束。寶寶在家裡翻箱倒櫃,弄得一團糟,不能熟視無睹、放任自由,及時給予制止,告訴他這是不正確的行為,引導他一起收拾好,對於像剪刀、水果刀之類的物品如果不小心有觸碰,嚴厲批評,並且告訴危險性,寶寶會看父母的臉色,肯定會有下一次,需要足夠的耐心和寬容,慢慢他就會懂了。

2、尊重孩子的要求。2歲的寶寶獨立意識十分強烈,不聽父母的話很正常,不要一味的壓制,去要求他順從,耐心的讓寶寶自己做決定,尊重寶寶的要求。比如給爸爸還是給媽媽,讓孩子學習表達自己,而且能讓寶寶自己做主。

這個時期是寶寶反抗心理發展的階段,父母一定要了解,足夠的耐心教導孩子,打罵不建議,畢竟孩子都是父母掌心裡的寶。




雅奕vlog


巧妙處理孩子2歲叛逆期

國外的媽媽們當聽到孩子對自己說“不”的時候會興奮地跳起來,因為,她們認為這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標誌(2歲左右),說明自己的孩子是健康成長的。而孩子唯唯諾諾、百依百順並不是好現象,長大以後他可能會成為“問題”少年,用製造麻煩代替說“不”。

當聽到自己的“小尾巴”對自己說“不”的時候,我們的媽媽不要有受傷或者失敗的想法。

孩子的否定行為表明孩子開始產生自主意識,試圖瞭解周圍的環境,建立自己的好惡觀念,表達個人的需求,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表現為孩子對媽媽的話說“不”。雖然孩子有“自我主張”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如果媽媽處理不好,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一、孩子產生反抗心理的原因

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學習思考問題,開始形成自己處世的觀點,並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這時,身體和動作的發育使他們可以通過動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雖然,獨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記,兩歲左右的孩子還太小,不知道行為的後果,不能預見可能發生的危險。因此,除了保護好孩子的安全外,父母還應教他們學習考慮他人的感受,重要的事情一定得和父母商量。

二、怎樣的反抗表現是“正常”的

在孩子獨立的過程中,你會遇到以下種種事情:

1、拒絕父母的要求;

2、和父母唱反調;

3、不理睬父母;

4、不要父母摟抱,不和父母親熱;

5、不呆在父母身邊,從父母身邊跑開。

從孩子一歲開始,這些事情就時有發生,在兩歲左右更加頻繁和激烈。這是因為他們的語言功能沒有發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執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詞彙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所以,在父母會感覺,孩子是和故意他們對著幹。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又會變得很“乖”,3-5歲的孩子記憶力增加,思維能力增強,他們通過傾聽和使用語言來學習更多的東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三、出現問題後怎麼辦

比如易怒、情緒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現的一種狀態,但孩子如果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就屬於不正常的現象了。因此,當發現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的確發生問題時,最好的方法是及時尋求醫生和專業人士的幫助,千萬不能聽之任之。

四、幫助“反抗”幼兒度過反抗期

父母一定要記住:反抗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只有通過父母的幫助,孩子才能順利度過反抗期:

1、情緒緊張的孩子更易反抗

在孩子疲憊和飢餓的時候,就該讓他們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歡的零食,有助於緩解緊張的情緒,而不是教他學習新東西或做事情。

周圍環境的變換也會讓孩子緊張,反抗心理加重。比如,當孩子生病時,通常他們的情緒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對著幹,這時父母應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時候不妨多寬容他們一些。

2、保護孩子的安全

孩子的危險意識不強,因此,他們會做出一些可能會產生危險後果的行為,發現後,父母應立即制止,然後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溝通,讓他了解自己行為的後果。比如說,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興,但可能被車子撞倒。你要告訴他:“媽媽不能讓你在大街上跑,因為這裡車子很多,如果被車子撞到,會受傷,非常疼。”

3、讓孩子學會與人合作

舉例告訴孩子,詢問與命令產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書拿給我,好嗎?”和“把書拿給我!”。還有,告訴孩子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點,你可以說“輕輕地拿起那個杯子”,不要說“不要把杯子打壞!”

4、父母的要求應合理

對小孩子來說,讓他跟小朋友交換玩具比讓他無償地把自己的玩具給小朋友更容易。讓孩子用語言表達要求,但不能縱容他的不良習慣。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裡大吵大鬧地要蛋糕,不要因為周圍人的目光讓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帶出來,用平靜的語言告訴他:“因為你的表現很差,所以媽媽不能給你買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應該對媽媽說。”慢慢地孩子就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5、做好孩子的榜樣

父母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要讓牴觸情緒控制自己,特別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確實毫無原因地產生抵抗行為,不要因為覺得煩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這樣做對孩子、對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選擇。

寶寶3歲前的五種“天才”跡象

幾乎所有的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是非凡的天才。但事實上究竟是怎麼樣的呢?你的寶寶智力超群嗎?你怎樣才能知道他是否具有天分?你該怎樣培養他與眾不同的技能?讓本文告訴你,怎樣去發現寶寶的真正的天分,測測看,你的寶寶是否真正具備不凡的天分。 你的孩子會是天才嗎?

 對於三歲以內的孩子,母親是最瞭解他們的人。核對下表列舉的徵象,可以估量你的寶寶是否具備成為天才的潛力。

  1. 講話早

  如果他迅速掌握大量詞彙、發音清晰、喜歡刨根問底並具備非凡的理解力,說明他擁有聰明的潛力。

  2. 閱讀早

  關注他識字和識圖的過程。另一個有提示作用的跡象就是他會撿起書本自己閱讀。

  3. 喜歡數字

  他喜歡數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東西如樓梯、來往的車輛嗎?他能記住電話號碼嗎?他認識書本上的數字嗎?他是否很早就開始數數?他能解簡單的數學題嗎?

  4. 善於解決問題

  他玩那些適於比他年長的孩子玩的遊戲嗎?他能自主解決遊戲中的困惑嗎?他是否對細節特別感興趣?

  5. 能夠全神貫注

  如果他能長時間地關注一件事情,自始至終,比如完成拼圖遊戲的時候非常專心有耐心,說明他有成為天才的趨勢。

開發寶寶身體機能的小遊戲

父母和寶寶做一些簡單的遊戲,不僅讓寶寶練習平衡感,還可以讓她的小腦袋瓜思考問題,是一個很好的學前教育。寶寶的身體機能應該儘快得到開發,現在就教父母親一些親子小遊戲,讓你寓教於樂。

 模擬保齡球

  玩法:

  在家裡的走廊弄一個保齡球滾道,然後在一邊放置6個空的水瓶,並且準備一個網球。讓寶寶幫你把所有的水瓶排列成三角形,並且和他一起大聲地數瓶子的數量。

  然後,讓寶寶像打保齡球那樣,把網球推出去,在水瓶倒了之後,就問他:“你弄倒了多少個水瓶啊?”

  然後,和他一起數還在屹立的水瓶,從而得出倒下的水瓶數目。

  就這樣,再和寶寶把水瓶弄起來,擺好,再重新玩一次遊戲。

  寶寶能從中學到的東西:

  在滾網球的時候,寶寶學到了眼睛和手的平衡,並且,在數倒下的瓶子的時候,學到了簡單的加減法。

  選擇心情

  和寶寶一起畫畫,畫下開心的、傷心的、瘋狂的、驚訝的和愚蠢的面部表情。

  製造一個扁豆袋子——可以把幹扁豆放在襪子裡面,然後把襪子口牢牢封好(要小心,因為如果寶寶吞下扁豆,可能會導致窒息)

  然後,把剛剛話的臉蛋的紙鋪在地上。

 隨後,問小朋友:“生日派對上,你的感覺是什麼?”或者“當姐姐拿走你的玩具的時候,你的心情是什麼?”

  讓小朋友把扁豆袋扔在適當的心情上。之後,就讓寶寶問你問題,讓你來選擇心情。

  寶寶能從中學到的東西:

  通過這個遊戲,寶寶能夠把自己的心情和文字畫上等號,另外,扔扁豆袋也訓練了他拋擲的技巧,還有,畫東西也鍛鍊了他的動手能力。

  平衡感

  用長的有顏色的繩子在地上弄成直線、“之”字形線條或者曲線,然後,給寶寶出一些有趣的挑戰,例如:“走直線”“用腳尖走路,走之字的線”“用三大步倒退著走完曲線”

  你可以從中看到寶寶特別的創意。

  寶寶能從中學到的東西:

  這個遊戲雖然簡單,但是,寶寶從中可以學習一心兩用和練習平衡感。一方面,他專注於自己的平衡還有身體協調,另一方面,他的小腦袋瓜也在思考怎樣完成你的複雜提示。這是一個很好的學前教育。

增進親子關係的5個關鍵時刻

一天24小時,你有多少時間和孩子相處,在這段時間裡又有多少時間時間有效增進親子關係?下面我們為大家介紹幾個增進親子關係的“黃金時間”。

  孩子起床前——“薄荷時間”

  迪迪是個公認的“快樂小天使”,媽媽說,她的育兒秘訣中有一條是:一天之計在於晨。

  迪迪媽媽不會像有些媽媽那樣,早上總是急吼吼地把睡眼惺忪的孩子從床上揪起來,她強調,要給孩子一個美好的開始。所以,迪迪早晨起床前會有一系列的“儀式”:新鮮空氣、音樂、擁抱和問候、還有——“畫個夢”。

  要想孩子一天有個好心情,早晨睜開眼睛的那一刻是很重要的。所謂“薄荷時間”就是要讓孩子起床前的時間如薄荷般清新和令人愉悅。

  做法是:

  1、為孩子在睜開眼睛到起床之間預留15分鐘左右的時間。

  2、營造一個適宜環境,讓孩子自然地醒來。比如:打開窗戶,讓新鮮空氣進來;放上令人愉快的輕音樂;輕輕摩挲孩子的頭頂(據證實,這有助於人自然醒來)。

  3、給孩子美好的問候。當孩子睜開眼睛時送上快樂的問候:寶貝,早上好!再給孩子一個擁抱和親吻。

  4、讓孩子畫畫夢。問問孩子睡得好嗎?做了什麼夢?給孩子紙筆把夢畫下來,和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夢。透過孩子畫的夢,媽媽可以瞭解孩子的心思,並做一些引導。

  如此幾步下來,孩子的身和心都已經做好了迎接新的一天的準備。

  從外面回到家時——“奶油時間”

  快下班了,小梅邊收拾東西邊抱怨,想到回家頭就大,一進門看見的就是早上匆匆離家時留下的亂糟糟場面,桌子上是沒收拾的碗筷,衛生間裡是一大堆髒衣服,小傢伙還會纏上來要吃要喝要陪著玩,弄得人心裡直上火。

  聽了小梅的抱怨,一旁的李楠笑了,說,那是因為你家缺少個“奶油時間”。

  “奶油時間”指的是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從外面趕回家後都需要一段時間用來放鬆和調整,這段時間就應該像奶油那樣鬆鬆軟軟,令人舒適自在。

  事實上,每個人在進入房間時,都會敏感到自己是否受到歡迎,這會對人之後的心情產生微秒的影響。

  當孩子回到家時,他不希望迎接他的是連珠炮似的抱怨和批評,“你看你,又把衣服弄得這麼髒!”“今天在幼兒園調皮了沒有?”“快把你的髒手洗乾淨,做作業去。”孩子希望得到的是父母歡快的歡迎,是熱烈的擁抱,是平靜、耐心地聽他說說白天發生的事情。

  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中,父母也需要一段時間來放鬆一下。尤其是出差後風塵僕僕地趕回家,也許很想先衝個澡,喝杯茶,而不希望孩子這會兒問東問西、索要禮物。

  所以,和孩子約定,為每個從外面趕回家的人留一段鬆鬆軟軟的“奶油時間”吧!

  1、送上熱情的歡迎,也許是一句問候、一個擁抱、一雙拖鞋或一杯熱茶。

  2、讓他自己安靜地待一會兒。

 孩子入睡前——“蜜糖時間”

  以前,讓佳佳上床睡覺是讓媽媽很頭疼的事。佳佳要麼沒完沒了地要媽媽講故事,要麼就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喝水地折騰。眼看著時間越來越晚,佳佳還毫無睡意,媽媽就可能忍不住了,大聲“吼”她兩句,結果常是佳佳臉上掛著淚水委屈地入睡。

  後來,媽媽改變了策略。講了事先說好的三個故事後,她就溫柔地摟著佳佳,輕輕地撫摸著她,說,和媽媽聊聊天吧。於是,母女倆就東一句西一句地聊起來了,無論佳佳說什麼,媽媽都很認真地聆聽和回應。有時候,媽媽也會給佳佳做全身按摩,邊按摩邊輕聲細語地說些甜言蜜語:佳佳是媽媽的心肝寶貝,媽媽愛佳佳,佳佳也愛媽媽,佳佳是個快樂的小姑娘……現在,佳佳是臉上掛著滿意的微笑甜甜入睡。

  在很多家庭裡,就寢時間是一段混亂的時間,父母和孩子兩方都會受挫。孩子希望儘可能晚睡,而父母則巴不得孩子儘快睡覺。結果就免不了“戰火紛飛”。

  可是,如果讓入睡前成為一天中的一個特殊時段,在這個時候,孩子可以和媽媽或爸爸“單獨在一起”,說些親密無間的話,那麼孩子就會盼望就寢時間的到來了。

  “蜜糖時間”,正是利用孩子入睡前的時間和孩子“談情說愛”,讓親密的感覺成為調和親子關係的“蜜糖”。

  重要的是,父母應很認真地聆聽孩子說話,這樣,孩子會慢慢學會跟父母分享他的擔憂、希望和心願。而充滿愛意的擁抱、親吻和撫摸緩解了孩子的不安,讓他的身心都放鬆和滿足,平靜地進入甜美的睡夢中。

我和孩子有個約會——“黃金時間”

  6歲的鼕鼕喜歡玩電腦遊戲“古墓麗影”,媽媽也喜歡,但是媽媽平時是不允許鼕鼕玩的。其實,鼕鼕自己一個人也不敢玩,他害怕遊戲中有意營造出的那種陰森恐怖的氣氛。鼕鼕總是盼著週末的到來,因為媽媽和他有個約定,再忙,媽媽都會抽出40分鐘的時間,和兒子相約在電腦旁,並肩作戰,殺它個暢酣淋漓。

  媽媽心裡偷樂,自從有了這樣的“黃金時間”後,鼕鼕和媽媽更親了,也更聽媽媽的話了。

  父母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大家都喜歡的活動,的確是非常能夠增進親子感情的。那麼,“黃金時間”怎麼安排呢?

  1、挑選活動:儘可能列出父母與孩子喜歡一起做的事情,越多越好。這些活動必須能夠在30~40分鐘內做完,而且不需要花多少錢。由孩子挑選出其中他最喜歡的10~12項。比如:

  去公園散步、一起騎車去兜風(爸爸媽媽騎自行車,孩子騎童車)、放風箏、拼圖、下棋、玩電腦遊戲、做蛋糕等等。

  2、 訂下“約會”

  雙方預約好每次“黃金時間”的日子、時間(每週應有1次以上),在日曆上標示清楚。家長要認真對待和孩子的約會,不可隨意失約。當然如有緊急情況,可以向孩子說明,改期進行。

3、做半小時完美家長

  平時,我們很難做到對孩子說的每句話都是恰當的,對孩子做的每件事都是正確的,粗心、急躁甚至發火總是難免。在每週一兩次的“黃金時間”裡,我們不妨要求自己儘量做到100分。

  多肯定和讚美孩子:“我看得出你很細心”“呵,你的腿越來越有勁了”“你真會動腦筋”。

  多保持身體的親近,擁抱孩子、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頭、握住孩子的手、親吻孩子的臉。

  儘量避免質問、命令和批評。比如,“你可不可以走得快一點”“去把你的玩具收拾好”“你怎麼又把它扔在地上了”。

  親子關係亮紅燈了——“太空時間”

  上個星期天,調皮的當當不小心弄斷了爸爸手機上的天線,爸爸那幾天正為工作上的事心煩,當時就控制不住火氣,狠狠地打了當當的小屁股。從那以後,爸爸就發現噹噹開始躲著他了,在他面前總顯得畏縮、生分。爸爸真懷念以前回到家時,噹噹像只歡快的小狗一樣迎上來的可愛模樣。他心裡明白,是那頓打傷了噹噹的心。怎麼辦呢?

  琢磨了幾天後,爸爸想出了一個辦法。這天他回家時帶回了一大一小兩個頭盔,有些像航天員戴的那種。“小太空迷”噹噹立刻眼睛發亮,爸爸趁機說,噹噹,我們玩“上太空”的遊戲吧。到底是小孩子,抵抗不了這個誘惑。於是,爸爸給自己和噹噹都戴上了頭盔,然後在沙發上(權當航天火箭)坐好,說,5、4、3、2、1,點火!火箭升空了,往下看,地球變得越來越小了,把所有不高興的事情都留在地球上吧……現在我們在高高的太空上,我們看到下面有一個小孩子和他的爸爸(噹噹爸爸把那天發生的事情描述了出來,鼓勵噹噹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他則儘可能毫無保留地表達關懷、支持和愛)……這次遊戲後,噹噹和爸爸的關係又恢復到以前那樣親密了。

  “太空時間”利用的是心理學中的一種“抽離法”,讓家長和孩子在這段時間裡把所有不愉快的記憶或情緒都拋開,就像坐火箭去了太空,可以毫無拘束地說出心裡的話。

  在“太空時間”裡,親子雙方都要遵守一些規則:不說氣人的話、不翻老帳,而要坦誠地說出內心的情感需要,說說大家在一起時的快樂,一起做過的開心事。

  這個時間魔法在挽救危機關係時很有效,夫妻之間也可以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