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南方人,發現好多北方人在家裡吃飯都是坐在沙發,菜擺茶几上,為什麼呢?

用戶文小七


我家裡只要不來客人,幾乎都在茶几上吃飯,餐廳飯桌上吃飯,有點為了吃飯而吃飯,沒有客人,在茶几上邊吃邊聊,四個人還舒服自由自在點


衚衕志


因為北方人對吃飯不是太講究。這跟每個地方的飲食有關。

你像在南方的話,每頓飯都要有好幾個菜,甚至也要有湯。我曾經在四川呆過,那裡雖然不是南方,但是那個地方對吃特別講究,即便是條件不怎麼好。每次吃飯也要有幾個菜有湯。給我的感覺是,他們那裡幾乎所有的女人都會做菜。隨便給一條魚,他們可以做成水煮魚,紅燒魚等等,但是在我們北方就不一樣了。北方的女人很多隻能做家常菜。而且北方人吃飯不怎麼講究。好像只要能吃飽都可以。嘴饞了,想吃好吃的,我們腦子裡面的概念就是去飯店就可以了。而南方呢,他們想吃什麼都會自己去菜市場挑選優質的食材。然後自己回家裡面做。最重要的是他們會做。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覺得這跟歷史上的戰亂有關係。中國古代,自古以來戰亂都是由北向南。明代除外。自從西晉以後中國經濟重心就由北向南開始轉移了。從此以後中國歷史上。中原不斷的發生戰亂。百姓流離失所。你想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對飲食會有什麼樣的要求呢?僅僅是吃飽飯而已。而南方相對富庶,對飲食就會講究一些。

回到原題,北方人吃飯比較簡單,有時候甚至只有一碗麵。那只有一碗麵。就沒有必要大家坐在餐桌上吃。都是各吃各的。因為每個人吃到的只有一碗麵而已。而南方呢?他們吃的可能是五六個菜。這時候就需要一張餐桌,還需要幾把凳子。除非你只喜歡吃其中一道菜,你可以撥在碗裡面,放到茶几上去看電視,否則的話,你就要乖乖的坐在餐桌上吃飯。只有這樣你才能夠吃所有的菜。我是這麼理解的。


豫小沁


我是北方人,家裡是坐在桌子上吃飯的,親戚家也是。到了南方發現,這邊很多人家都不用餐桌,吃飯時就把茶几收拾出來,再搬幾把小板凳,再把飯菜擺到茶几上,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這樣坐著吃飯特別難受,茶几和板凳都很低,肚子和腿都得蜷縮著,吃完飯總是打嗝。我覺得這樣的習慣很不好,不能為了貪圖省事兒就忽略了健康。一天要吃三頓飯,沒有餐桌坐下來好好吃飯,實在太不注重生活質量了。


霜染林紅


一個是懶,一個是家裡空間有限,我小時候,我們家除非是過年過節,或者誰過生日,才會把摺疊餐桌拉出來,一般情況下,即使全家人吃飯,也是放在茶几上,即可以看電視也可以省點事,現在就會放在餐桌上,除非就是自己一個人吃飯的時候,也會放在茶几上,邊吃邊看電視


葉子也黃了


我是北方人,我在南方待過十幾年,也到過很多南方家庭做客,我談一下看法。其實這個不分南北,北方家庭,不管城市農村,一般就餐區和客廳是分開的,北方農村的廚房比較大,一般在廚房就餐(東北冷,他們可能習慣在炕頭上),而很多傳統的南方家庭沒有這個區分,一般就是堂屋裡放個大圓桌,大家坐一起吃飯。

而現在不管南北方,房子一般都是兩廳,中青年家庭其實絕大多數都是在餐廳吃飯,一則不想讓孩子養成吃飯看電視的壞習慣,二則在茶几上吃飯弄髒客廳,弄亂沙發,不容易打掃。你說的在茶几吃飯基本屬於以下情況:一,住房小,或結構受限,就一廳,沒餐廳。二,家裡有老人,喜歡看電視,不愛動,全家都遷就老人,圖個熱鬧,尤其年夜飯,得看春晚。


豆豆子竹筒倒豆子


生活要有儀式感。

我家是農村的。雖然父親長年在外工作。吃飯只有母親和我們姐弟四人,吃飯時母親要求我們規規矩矩吃飯,夾菜喝湯都教育:"抬頭看菜,低頭吃飯","吃飯時,眼睛不許瞄著菜碗“,"不允許筷頭長眼睛“,在70年代,晚上只有鹹菜,大家都坐在桌上,一起喝粥。

89年,我分配到建行工作。92年結婚,父母進城和我們住一起,直至現在。

兒子小時候,都是父母照看的。也是唯一的不上桌吃飯的,在我們下班前,兒子已餵飽。

當兒子上桌吃飯了,母親就講我們小時候吃飯的規矩,我兒子潛移默化的懂得了規矩。但我覺得母親還是偏心,沒有嚴格管理我兒子。

週末,母親或愛人打電話給我姐姐和妹妹來我家吃飯,這樣吃飯就得圓桌吃飯。

母親是個電視迷,偶爾吃飯時要追劇。我也提醒她,認真吃飯,吃飯不得看電視。母親也關了電視,坐在桌上和大家一起吃飯。

我申請了有線電視同時申請了網絡電視,告訴母親網絡電視可以追劇,可以暫停,而且沒有廣告。

北方人因習慣在坑上吃飯的緣由,商品房沒有坑,所以在茶几上吃飯。

其實,南方許多人也習慣在茶几上吃飯。因為快節奏的生活,邊吃飯邊聽邊看新聞,沒有更多的時間瞭解外面的資訊和新聞。也許有人反駁,手機可以看啊。當習慣成了自然時,不由自主的圍坐茶几吃飯已成為習慣。

在桌上吃飯也好,在茶几吃飯也罷,幸福則好,開心則好,和睦則好!

祝您擁有美好的生活,開開心心每一天。



顧小兵1


確實如此,北方人確實是喜歡在客廳坐沙發上吃飯,我們家就是這樣的。

仔細想了一下,在很早之前我小時候,那時候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很低,家裡做飯用的是蜂窩爐,那時候我記得我們家吃飯時也是在廚房吃的。那時候的餐桌就是個可以摺疊的黃色圓桌子,一家人圍坐在桌子邊,熬好的玉米稀飯就放在爐子上,媽媽給我們一家人盛好飯,吃上剛烙好的油饃,配著鹹菜或者醬豆(那時候我記得很少炒菜),雖然廚房空間不大,飯菜也很普通,但是那熱氣騰騰的蒸汽夾雜著一家人的家長裡短,讓人感覺溫暖、幸福。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可能是覺得廚房有點狹小,或者是夏天來了不再寒冷,亦或是想看電視📺,總之慢慢的我們家吃飯時就轉到了客廳,一家人坐在沙發上,看著今日說法,新聞聯播或者都市報道,邊看電視邊評論一番,也別有一番滋味。新的習慣形成了,以後也就一直這樣了,圓形的摺疊小黃桌也慢慢的鐵鏽了。

後來在城裡買了房,有獨立的餐廳,高椅子的餐桌,尤其是有小孩後,覺得還是在餐廳吃飯比較好,在客廳吃飯的話,小孩子精力都放在電視上,吃飯拖拖拉拉,還總是掉飯。在餐廳吃的話就沒有這些問題。這可能就是現在新養成的習慣。


太行山下花盛開


我是東北人,我從小吃飯時也不像現在坐在沙發上吃的,那時一般的家庭都是有五六口子以上的人,吃飯當然要全家人圍坐在一張桌子長幼有序的吃,但因隨時代的變遷,家庭人口越來越少,每個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平時也就是三口之家,所以餐桌上的飯菜也就不會花樣繁多,一般的一到三個菜也用不多大地方,而且每道菜量也不是很大,就怎麼方便怎麼來,尤其是孩子出去上了大學又接著在外工作,家裡人口更少了,沒必要放個大餐桌,但是如果和老人一起過日子的家庭還是和從前一樣,一家人圍坐在餐桌上吃飯的,這也是按人口的多少決定的,並沒有其他的什麼原因。

我家現在平時也是喜歡坐在沙發前吃飯,孩子在外地工作,平時很少在家,家裡只有我和老伴一起吃飯,家裡的餐桌換成了能摺疊的餐桌,平時很少用,放在一邊,做的飯菜也不多夠吃就行,特別不喜歡吃剩飯剩菜,所以一個小茶几就夠擺放了,只有孩子回來時或者兄弟姊妹們聚餐時才用大餐桌吃飯。

大多數東北人家裡來了客人時吃飯也是要有儀式感的,餐桌上的菜品琳琅滿目,更講究色香味俱全,一定要讓客人感到熱情實誠,才有面子。眾所周知,東北人豪放,熱情好客,客人來了有好酒。就像歌裡唱的:大碗酒大塊的肉啊,保您樂開懷,哎!咱們就是這麼實在。


明月軒主公


我是南方,我這個地方吃飯倒沒有在茶几上吃的習慣,飯桌是飯桌,家裡就算是兩個人,也至少有兩碗飯,一餐飯還有兩三道菜,還有一些長時間吃的菜,一些調料等等,如果放到茶几上,那麼,茶几的功能就廢了,而飯桌又沒有作用。

所以我做法的時候,炒了一道菜,就端到餐廳的飯桌上,一道一道炒一道一道放,免得放在廚房裡麻煩,灶臺正忙著,沒地方放,洗滌臺放了髒了等下還多了麻煩。

一般說,廚房和餐廳是在兩個相鄰的地方,如果不放在飯桌上,反而要越過較近的餐廳到較遠的客廳(一般沙發是放在客廳裡),這也是不方便。

而且吃完後,抹飯桌也比較方便。

我看到西北的農村覺得有些不習慣,西北的農村房間的功能非常混亂,廚房和臥室也沒有隔開,味道肯定會串的,飯桌和廚房也沒有隔開,我們本地很多年前安排房間就很注意功能的劃分。西北的視頻裡我都沒看到廁所,後來根據介紹,廁所居然在院子裡,我不知道陰雨下雪的天氣會不會變得麻煩,還要晚上也是很麻煩,尤其是女性。

所以,我覺得過些時間,一些地方可能也會逐漸注意到這一點,房子會蓋得更加宜居,而不單單是有一個遮擋風雨的地方。


門前海藍藍


我在視頻,電視上看見有在黑洞洞的屋裡擺上幾塊石頭上面坐個鍋下面點上火就做飯,沒灶臺沒排油煙機,一家就地坐個小板凳一人端個碗就吃飯了。不知道哪的人?再有,這個時候逼逼這些是不是太無聊了?還他媽的南方北方的。有這麼大能耐把武漢的疫情給滅了。別把北方的醫生都搭在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