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貞觀和吳兆騫之間有怎樣的糾葛事非?顧貞觀為何仕途不順?

抽屜醬


吳兆騫也是當時一位大才子,創辦了交友組織“慎交社”,觀其名“謹慎交友”,這個群不是誰都能加入的。而少年顧貞觀偏偏就給吸收入會了,不僅如此,還和吳兆騫二人結為生死之交,可見兩人意氣相投,引為知己。

1658年吳兆騫很不幸的被捲入科場舞弊案,被判流放寧古塔(今牡丹江寧安)。生活於江南之地的吳兆騫,哪能忍受極北苦寒寧古塔的風霜雨雪,自是深受折磨。

得知好友苦況的顧貞觀,為遭受冤案的吳兆騫四方奔走解救,並立下“必歸季子”的誓言,但因為此案是順治定的,到了康熙時也無意糾正。而顧貞觀寫給吳兆騫的兩首《金縷曲》,極盡安慰鼓勵,成為吳兆騫支撐下來的精神支柱,這兩首至情至性,被世人贊為“贖命詞”。

營救的機會終於來了, 康熙十五年,大學士明珠仰慕顧的才名,聘請他做兒子納蘭性德的老師。文學青年納蘭性德與顧貞觀也是十分對脾氣,兩人結為忘年之交。通過顧貞觀和納蘭性德的努力,明珠從中斡旋搭救,1681年,吳兆騫被釋放,還是交了銀子贖出來的。

被關了二十多年的吳兆騫趕往明珠府上答謝,在明府白壁上見題字:“顧梁汾為松陵才子吳漢槎屈膝處”,方才知道顧貞觀為了營救他盡心竭力(梁汾、漢槎是顧吳兩人的號)。

古時文人對於名節、自尊看的無比之重,顧貞觀甘願為友捨棄這些,可見其人待友之真,用情之重,深具俠氣。

顧貞觀雖有才華見識,但是時運不濟,一生沒能高升,官只做到從七品的內閣中書。說來憋屈,內閣中書掌管撰寫、翻譯、記載等文書工作,是沒能進入翰林院的次一等進士們任職的機構。就這麼個芝麻官,還被同僚排擠,去職歸鄉,自稱“第一飄零詞客”。


用戶一生追逐


顧貞觀是清康熙年間的文學家,因素有才名,與納蘭性德、曹貞吉並列“京華三絕”。

顧貞觀生於書香門第,其祖上是東林書院創始人顧憲成。其父顧樞是東林黨領袖高攀龍的門生,其母也出身詩書世家,從小耳濡目染的顧貞觀,少年時就“飛觴賦詩,才華橫溢”。



顧貞觀與吳兆騫的“一世緣”

吳兆騫也是當時一位大才子,創辦了交友組織“慎交社”,觀其名“謹慎交友”,這個群不是誰都能加入的。而少年顧貞觀偏偏就給吸收入會了,不僅如此,還和吳兆騫二人結為生死之交,可見兩人意氣相投,引為知己。

1658年吳兆騫很不幸的被捲入科場舞弊案,被判流放寧古塔(今牡丹江寧安)。生活於江南之地的吳兆騫,哪能忍受極北苦寒寧古塔的風霜雨雪,自是深受折磨。



得知好友苦況的顧貞觀,為遭受冤案的吳兆騫四方奔走解救,並立下“必歸季子”的誓言,但因為此案是順治定的,到了康熙時也無意糾正。而顧貞觀寫給吳兆騫的兩首《金縷曲》,極盡安慰鼓勵,成為吳兆騫支撐下來的精神支柱,這兩首至情至性,被世人贊為“贖命詞”。

營救的機會終於來了, 康熙十五年,大學士明珠仰慕顧的才名,聘請他做兒子納蘭性德的老師。文學青年納蘭性德與顧貞觀也是十分對脾氣,兩人結為忘年之交。通過顧貞觀和納蘭性德的努力,明珠從中斡旋搭救,1681年,吳兆騫被釋放,還是交了銀子贖出來的。



被關了二十多年的吳兆騫趕往明珠府上答謝,在明府白壁上見題字:“顧梁汾為松陵才子吳漢槎屈膝處”,方才知道顧貞觀為了營救他盡心竭力(梁汾、漢槎是顧吳兩人的號)。

古時文人對於名節、自尊看的無比之重,顧貞觀甘願為友捨棄這些,可見其人待友之真,用情之重,深具俠氣。



顧貞觀的坎坷仕途

顧貞觀雖有才華見識,但是時運不濟,一生沒能高升,官只做到從七品的內閣中書。說來憋屈,內閣中書掌管撰寫、翻譯、記載等文書工作,是沒能進入翰林院的次一等進士們任職的機構。就這麼個芝麻官,還被同僚排擠,去職歸鄉,自稱“第一飄零詞客”。



顧貞觀這麼高的才學,連翰林院都沒能進去,所以諸位也不要有懷才不遇之心了,世事無常,皆以平常心待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