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快消品龍頭,有多少被外資囚禁,變成了“金絲雀”?

今天偶然翻了一下雀巢公司的網站,嚇了一大跳。沒想到脆脆鯊、太太樂、徐福記、銀鷺、巴黎水、聖培露、五羊、優活、嘉寶、雀巢媽媽、冠能、美極鮮、惠氏媽媽、豪吉、雀巢咖啡等一線品牌,都是雀巢旗下的產品。而太太樂、徐福記、銀鷺、五羊等,原本還是國產龍頭。


中國快消品龍頭,有多少被外資囚禁,變成了“金絲雀”?

實際上,雀巢在中國的資本吞併,一直在進行。


1997年,雀巢收購冰激凌生產企業上海福樂食品。

1998年,雀巢購得國內雞精行業第一品牌上海太太樂80%股權。

1999年,雀巢收購廣東最大冰激凌品牌廣州五羊97%股權。

2001年,雀巢拿下國內第二大雞精生產商四川豪吉60%股權。

2010年,雀巢拿下雲南大山70%的股權。

2011年,銀鷺集團將公司60%的股份,以15億元的價格賣給了雀巢,2017年4月和2018年6月,雀巢又對銀鷺兩次增持,從而100%控股了這家飲料公司,銀鷺徹底成為外資企業。銀鷺被收購時,在全國有7000多家經銷商,其中一級經銷商1300多家,二級經銷商6000多家,同時在全國擁有100多萬銷售終端。

徐福記是中國的糖果界大王,連續17年穩居銷售第一的寶座,曾是國貨中的驕傲,2011年也被雀巢收購,成為了一顆“洋糖果”。

2012年4月,雀巢以118.5億美元,收購輝瑞的嬰幼兒營養品品牌——惠氏奶粉。

雀巢公司創辦於1867年,總部設在瑞士,在全球擁有500多家工廠,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製造商。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佈,雀巢公司排名76位。2019年10月,Interbrand發佈的全球品牌百強榜,雀巢排名60。

中國快消品龍頭,有多少被外資囚禁,變成了“金絲雀”?

很多國產品牌,很難與實力強大的雀巢抗衡,當企業遇到金融危機,在資本面前,被侵吞實屬正常。


一、中國快消品品牌,在全球資本的併購中,被侵吞的案例不勝枚舉。


2000年,作為創始人的何伯權可能覺得經營企業辛苦,就想賣掉樂百氏。於是,法國達能來了,以23.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7億元)收購了樂百氏92%的股份,成為公司真正的控制者。之後,何伯權等創始人團隊相繼退出。

中國快消品龍頭,有多少被外資囚禁,變成了“金絲雀”?

2003年12月,歐萊雅集團在北京宣佈收購“小護士”。2003年,小護士是中國排名第三的護膚品品牌,僅次於玉蘭油(OLAY)和大寶。小護士的品牌認知度高達99%,市場份額達4.6%。

2013年底,金絲猴品牌被北美最大的巧克力製造商好時公司收購。上海金絲猴是全國三大糖果生產廠家之一,金絲猴系列產品市場佔有率在同類產品中為10%以上。

中國快消品龍頭,有多少被外資囚禁,變成了“金絲雀”?

雙彙集團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其被收購前總資產為63億元、員工3萬人,2005年雙彙集團銷售收入突破200億元。2006年雙彙集團被高盛集團和鼎暉中國成長基金以20.1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其100%股權。

1990年大寶推出SOD蜜系列產品,市場份額一度高達15.76%,並連續八年獲得全國市場產銷量第一名。2008年,強生以23億元高價收購大寶。

曾經凝聚“民族力量”的中國電池產業巨頭南孚電池,被摩根士丹利收購後,轉賣給南孚曾經的手下敗將美國吉列。

中華牙膏曾是上海白貓旗下的商標品牌,1994年將“中華”品牌經營權,租賃給聯合利華公司。中華牙膏每年為聯合利華貢獻10億元左右的銷售額,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在15%左右。

2008可口可樂意圖收購匯源案曾引起了強烈反響,國內一片譁然,認為可口可樂有壟斷之嫌。後來我國商務部正式宣佈,根據中國反壟斷法禁止可口可樂收購匯源。然而匯源的真實身份是什麼呢?匯源品牌由匯源香港上市公司擁有,而匯源香港上市公司近60%股份由達能、境外公眾股東和一家美國的私人投資基金擁有。

中國快消品龍頭,有多少被外資囚禁,變成了“金絲雀”?

哈爾濱啤酒創建於1900年,是中國最早的啤酒品牌,至今仍風行於中國各地。2004年百威的母公司安海斯-布希(AB)公司收購哈爾濱啤酒99.66%的股權。

三笑集團是私營企業家韓國平於1989年創辦,2005年12月,高露潔棕欖公司與三笑簽訂合資合同,由高露潔出資2100萬美元買斷“三笑”品牌。至此三笑品牌以1.7億元人民幣出售。

2002年10月,美國AB公司認購青島啤酒可換股債券。行使換股權後,AB公司分三步實現增持青島啤酒股份計劃,先由目前的4.5%增至9%,然後由9%增至20%,最後增持至27%,成為青啤第二大股東。

中國快消品龍頭,有多少被外資囚禁,變成了“金絲雀”?

2006年12月,帝亞吉歐以5.17億元的價格收購了全興集團43%的股份,從而間接持有水井坊16.87%的股份。2008年8月,帝亞吉歐再度出擊,將水井坊公司工會所持有的佔全興集團註冊資本6%的股權購入名下,由此持有全興集團49%的股權,成為水井坊的第二大股東。

西安楊森雖然名字裡有個西安,其實早就百分之百屬於比利時了,中國最常用的緊急避孕藥毓婷原本是北京紫竹的,但現在是瑞士諾華100%控股。

2013年,美國味好美全資收購武漢亞太味業公司,“大橋”雞精淪為外資品牌。

全球食品巨頭從90年代進入中國後,就一直到處尋找獵物,以技術、資金為誘惑,換取市場和股份,最終的結果是一個個的民族品牌衰落消亡,而這些外資巨頭卻在國內發展的順風順水。


二、外資收購中國品牌的契機,基本上是企業資金最困難之時,原因多是品牌營銷不力、投資不力造成。


太太樂被雀巢收購,源於1997年開始的亞洲金融風暴,太太樂的經營出現了問題。他們家的大樓剛蓋到一半,貸款就沒有了。而且,太太樂早已準備在香港上市,關鍵時刻,負責上市項目的投行自己先倒閉了。走投無路的時候,創始人榮耀中差點把自己的別墅賣掉。正是在這個最危急時刻,雀巢趁虛而入。

中國快消品龍頭,有多少被外資囚禁,變成了“金絲雀”?

銀鷺最早是一家國營罐頭廠,1985年才成立了銀鷺食品。憑藉高投入的廣告營銷,銀鷺食品的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公司主打的八寶粥和花生牛奶兩款王牌產品,銷量也是逐年增長,僅僅八寶粥一款產品,就曾經創下過50億元的年營收。巔峰時期,銀鷺食品的年營收已經突破百億元大關,成為國內當之無愧的飲料龍頭企業。然而,除了兩款王牌產品,銀鷺再無大單品勝出,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蒙牛等巨頭相繼推出競品,大幅搶奪其市場份額。銀鷺的發展逐漸顯露疲態,資金的上更是嚴重匱乏,於是在此時,銀鷺想到了出售公司股權。

雙彙集團的前身是漯河市冷倉,於1958年7月成立。2006年,因雙彙集團重資產太多,資金匱乏,漯河市政府將雙彙集團作價10億人民幣掛牌出售全部股份。而後,高盛集團和鼎暉投資合資投資公司羅斯克特以20億人民幣收購全部股份。藍狙公司調取了上市公司雙匯發展的股東股本,可以看到羅特克斯有限公司佔股52.28%。這家公司是一家專門為參與雙彙集團股權轉讓而根據國際慣例在香港新註冊成立的項目公司。其中美國高盛持有羅特克斯51%的股權,鼎暉持有其49%股權。

中國快消品龍頭,有多少被外資囚禁,變成了“金絲雀”?

2008年,金絲猴完成公司改制,準備上市。2009年,新天域資本、中銀國際、北京科橋三傢俬募股權基金為金絲猴注資。2012年,金絲猴上市計劃被擱淺。由於經營不景氣,過去兩年盲目搞投入、出臺了不適合發展的營銷政策,使公司受到鉅額虧損。2012年前後,金絲猴的糖果業務在國產品牌中,落後于徐福記和馬大姐。金絲猴過了黃金期。2007年,金絲猴銷售額15億元,然而到了2012年,金絲猴銷售額已跌至10億元左右,外欠債務高達5.2億。北美的好時就是在這個時候,收購了金絲猴。

如果發展順利,誰會願意賣掉自己辛苦締造的品牌呢?可口可樂差點收購匯源,娃哈哈、光明乳業差點被達能收購,中國當年盛極一時的八大汽水品牌,均被可口可樂、百事收購......


三、外資巨頭,到底看中了國產品牌什麼?


1、看中被收購品牌多年來在中國佈局的銷售網絡。


銀鷺被收購前,在中國擁有120萬個零售終端,在全國擁有完整的經銷網絡。雀巢收購之後,銀鷺食品的加工廠,已經成為雀巢主打產品的代加工廠,銀鷺完善的銷售網絡,也被雀巢用於該公司其他產品的銷售,銀鷺本身的產品,如今的地位十分尷尬。

中國快消品龍頭,有多少被外資囚禁,變成了“金絲雀”?

好時收購金絲猴,是看中了金絲猴在中國三四線城市和城鎮的渠道和市場。2014年,金絲猴公司有超過130家辦事處,4000多家簽約經銷商。2017年營業額更是高達15億。

達能收購樂百氏,憑藉樂百氏全國市場網絡,卻順勢推出自己的脈動飲料。

多數外資巨頭來到中國,謀求更快發展,收購一家成熟性的品牌,合理合法佔有其多年來佈局的銷售網絡,是最快的模式之一。


2、看中優勢的生產資源,通過併購收購,謀求市場的壟斷利潤。


2009年,可口可樂差點收購匯源果汁。2007年上市後,朱新禮大舉燒錢,佈局上游果園和水果加工,佔用大筆資金。然而農業的投入屬於重資產,回報較慢。資金壓力巨大的朱新禮,想到把匯源賣給可口可樂,以緩解在上游造成的資金壓力。可口可樂對中國的果汁市場較為看好,旗下的美汁源果粒橙,已經在橙汁飲料上佔據一定的龍頭地位。匯源在當時,已是中國最大的果汁企業,沒有之一,230億的總市值也曾創下港交所最大的IPO紀錄。匯源在全國各省,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工廠,渠道也遍及全國。可口可樂看中的就是這些優勢的資源,如果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成功,中國的果汁將可能被可口可樂近乎壟斷。也正是這一原因,商務部2009年3月18日宣佈,可口可樂併購匯源果汁未通過反壟斷調查,決定禁止此項經營者集中,因為收購會影響或限制競爭,不利於中國果汁行業的健康發展。

中國快消品龍頭,有多少被外資囚禁,變成了“金絲雀”?

高盛收購雙匯,除了通過分散化投資來降低其海外的投資風險,更核心的還是現實的求利。雙匯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國內的市場佔有率達到35%,在全部肉製品產量中仍然只佔較低的比例。投資具有成長性並在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的雙匯,高盛認為可以獲得長期穩定的利潤。另外,後期對雙匯進行充實和包裝,待股價高起後伺機出售,可以獲得鉅額利潤。

最核心的還是要整合中國肉製品加工業,以求抓住行業的壟斷利潤。高盛在控制雙匯之前,已經參股了雙匯的主要競爭對手雨潤食品,持有其13%股權。雨潤食品在香港上市,為國內大型冷凍肉生產商,是雙匯的最大競爭對手。從這些事件的關聯性不難看出,高盛控股雙匯,完全有整合中國肉製品加工行業的目的,很可能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甚至參股關聯行業公司的股票,最終贏取壟斷性的市場超額利潤。


四、面對資金龐大的外資巨頭,國產品牌只有被吞併收購這一條路嗎?


絕對不然。30年來,中國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一大批優秀的國產品牌,如老乾媽、娃哈哈、農夫山泉、茅臺、涪陵榨菜、海天、十三香、達利集團、同仁堂、伊利、衛龍等,應運而生。

優秀的國產品牌越來越多,更有無數的創新型中小品牌,快速崛起。沃隆堅果、港榮蒸蛋糕、三頓半咖啡、楊掌櫃虎紋面、三隻松鼠等。這些品牌,均有著根基牢固的大單品,有著穩定的全國經銷渠道,紮實的創新實力,品牌的美譽度較高,全是中國快消品市場的骨幹力量。

老乾媽公開表示,絕對不上市,老乾媽已經成為國民女神,在世界多個國家,被譽為調味品中的“奢侈品”。用心做事,不貪不急,賺錢是水到渠成的。華為、娃哈哈等企業,均不考慮上市。資金只要不出現大的問題,市場穩定,外資就鮮有“侵略”的時機。

中國快消品龍頭,有多少被外資囚禁,變成了“金絲雀”?

另外,中國的5G技術領先世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速度讓世界驚訝。中國人口眾多,複雜的人口和地理環境,使得技術的應用要高於世界很多國家。一個在中國生活習慣的外國人,回到自己的祖國,處理一個汽車發單,時間耗費高達半小時,特別期望中國的支付寶能夠普及到他們國家。

2019年中國移動手機的普及人數高達10.8億部。在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下,電商、微商、直播、社區團購、種草帶貨等新興的移動互聯網銷售渠道和方式,正在快速改變中國快消品的營銷模式。從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像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發展如此迅速。在互聯網應用領域,中國已經站在了世界的起點。過去的營銷,憑藉強大的資本就可以輕鬆取勝,但是在移動互聯網面前,這種時代將徹底顛覆。中小創新品牌,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農業龍頭品牌,也因生在移動互聯網的“天堂”,自帶優勢基因,將會創新出更具獨特性的品牌,搶下世界市場。

修煉內功,提升品牌營銷的專業實力,只要我們自己不出問題,外資很難有“侵略”的時機。下一個30年,世界各地,將遍及中國品牌。



藍狙營銷——中國快消品數字化營銷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