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不服從乾隆臨終囑咐,抄家和珅,為何15年後追悔莫及?

園園熊


說起和珅這個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清朝第一大貪官,甚至是古代第一大貪官。


和珅到底貪了多少錢呢?民間流傳最廣的一個說法是,和珅一人聚斂的錢款,總數可以抵得上當時清廷15年的財政收入。嘉慶年間,清廷每年的財政收入大概在7000萬兩上下,這樣算來和珅貪汙的數目摺合成白銀,豈不是達到了10.5億兩!

怪不得乾隆剛剛去世,嘉慶便急不可待地把和珅處死,並且抄沒所有家產。以至於民間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俗語流傳。

按慣例來說,政治鬥爭中落敗的一方,往往要被官方的宣傳黑化,更何況當年是嘉慶親自處理的和珅。

但奇怪的是,在處死和珅後的15年後,嘉慶本人居然為和珅“說起話來”。

當時負責記載史料的史官,為了迎合嘉慶,把和珅的經歷和為人黑化得很不堪,嘉慶在看了以後很是不高興,在上面批示“和珅並不是一無是處,他是一個精明敏捷,會辦事的人”。

這下可就讓滿朝文武大臣,摸不準嘉慶的心思了。和珅是你殺的,罪狀也是你批的,怎麼現在反而為和珅說話呢?

可見,在嘉慶內心深處,對和珅的評價還是挺客觀的。他只是對和珅貪腐的舉動心懷不滿,而並非不認可和珅精明能幹的辦事能力。大臣們痛打落水狗的舉動,顯然沒對嘉慶的心思。

眾所周知,乾隆好大喜功,光六下江南就耗資數千萬,更別提還有平定天山南北、徵大小金川等“十全武功”了。可以說,乾隆花光了清朝康雍乾整整三代的積蓄。

再加上乾隆晚年疏於朝政,對手底下過度放縱導致貪腐之風盛行,所以他留給嘉慶的,是一片吏治腐敗、軍備鬆弛、各地起義不斷的爛攤子,處處都需要補漏。

繼位後的嘉慶想要發憤圖強,中興清王朝的國勢,這就少不得需要一個清廉高效的官僚班子。

協助嘉慶的,有朱珪、王傑、劉墉等人,但這批人大多是乾隆時代留下的官員,年紀老邁。且清朝中期的官員,大多奉行圓滑、不得罪人的官場法則,和珅的死就被他們看成是“槍打出頭鳥”的典型,還怎麼指望他們跳出來進行大刀闊斧的整頓?

“國難思良將,家貧思賢妻”,嘉慶也刻意提拔扶植了周廷棟、廣興、勒保等年輕官員,但隨後的結果卻令嘉慶痛心疾首。

與“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流言如出一轍,嘉慶後期也出現了“周全天下事,廣積天下財”的說法,貪汙受賄的周廷棟和廣興當真是和珅的1.20e版本。

至於勒保,嘉慶乾脆玩起了和乾隆一樣的把戲,直接將他留給兒子道光,讓道光通過處置勒保樹立新君的威信,並且用勒保貪汙而來的家產充實虧空的國庫。道光呢?也是有樣學樣,給咸豐留下個穆章阿。

終嘉慶一朝,清政府都未能扭轉吏治敗壞的局面,而且更要命的是,嘉慶朝的政局呈現出極度惡化的景象。

嘉慶八年,嘉慶在經神武門進宮時,遭遇無業遊民陳德刺殺的事件;嘉慶十八年,更是天理教徒100多人,居然在太監的策應下攻入了紫禁城!其它如嘉慶二十五年,兵部大印丟失的案件,兵部官員居然集體隱瞞一年多,直到嘉慶用到時才被曝光出來。

這些令人難以想象的事情,擱在乾隆年間可都是沒有發生過的。

可見,儘管乾隆晚年官僚貪汙成風已成官場積習,畢竟還有一個和珅在上上下下維持著朝廷的運轉,但嘉慶朝的情形卻是官員守著圓滑世故的潛規則混日子,視用集體沉默矇蔽皇帝為官場智慧。這就難怪嘉慶會期待出現一個和珅那樣能辦事的人。


劇透歷史


公元1799元正月,88歲的乾隆皇帝走到了人生的盡頭,臨死以前,他一直在叮囑兒子嘉慶,不要為難和珅,更不能要去殺他。


當時已經做了四年皇帝的嘉慶對父親臨死之前的叮囑很不以為然,表面上應付著,實際上已經有了殺和珅的具體計劃。

他在當太子時,就已經知道這個和珅是個貪得無厭的小人,家中貪汙的金錢難以計數。他不明白為什麼父親一直寵著他,對這樣一個大清國的蛀蟲聽之任之。

以前他是太子,管不了和珅,但是現在不同了,他已經是大清國的嘉慶皇帝了,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他殺和珅了。


於是和珅人頭落地,家產被抄,抄出的家產相當於當時大清國幾年的財政收入的總和。和珅一跌倒,嘉慶就吃了個飽,民間很快就有這樣的說法。

但是很快嘉慶就開始後悔了,也很快明白了當年父親為什麼堅決要求自己不要殺掉和珅。因為自己只看到了和珅貪的一面,卻沒有看到和珅在朝堂之上“活”的一面。

嚴格來說,和珅屬於人才呀,乾隆皇帝視其為左膀右臂,得力干將。和珅能夠幫助皇上把天下最難辦的事情打理得妥妥帖帖,能夠解決最棘手的事情,能夠在朝堂之上左右逢源,幫皇帝左擋右突。


並且,乾隆皇帝數下江南,工程何其浩大,花費的錢財無數,所有這些都是和珅一手打理的,井井有條,讓乾隆皇帝十分滿意。

而在嘉慶朝,他幾乎沒有出過遠門,為什麼呢?一是大臣反對,但是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沒有人替他安排這麼龐大的系統工程。

現在好了,和珅不在了,嘉慶突然發現自己手底下這幫官員太難管了,自己缺少一個能夠獨擋一面的心腹大臣。所有的大臣都是趨炎附勢,面對著日新月異變化著的形勢束手無策。

因此,也就是從嘉慶朝開始,清朝開始走了下坡路,這個時候,他開始懷念起和珅來。覺得自己當時殺和珅還是有些太草率了,至少應該等到自己找到一個合適的接班人之後再動手也不遲。

但是人已經死了,再後悔也沒有用了,那些抄來的錢雖然多,但是很快也就花了個精光。


其實,嘉慶還是年輕,他在父親剛剛去世幾個月就想迅速處理掉和珅,一方面是因為和珅的鉅額財富,而他的國庫裡卻是空空如也。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和珅的權力有些太大了,已經影響到到了他的統治地位,所以他作為皇帝來說,必須迅速解決掉眼前的麻煩,至於今後怎麼樣,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所以說,乾隆不是一個糊塗的皇帝,當年和珅的所作所為,他能不知道嗎?不過是相互利用,他需要和珅的才幹替他來處理一些棘手的事情。他手握著和珅的把柄讓他甘心為自己效死命,他知道打江山易而守江山則難,光靠自己一個人不行,還需要得到的助手,而和珅就是這樣一個得力助手。


這樣乾隆和和珅共同組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體,維持著大清江山的穩固。但是這個道理乾隆知道,嘉慶不知道,直到十五年以後,國內矛盾頻出的時候,嘉慶才想起父親的金玉良言,多少有些晚了。


小小嬴政


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一死,嘉慶皇帝便開始著手計劃對和珅下手,僅僅過了半個月,嘉慶便迫不及待地賜死了和珅

可見,對於剷除和珅這個毒瘤,嘉慶皇帝確實很急。

可是,嘉慶真的會在15年之後,對處死和珅、抄了和珅的家這件事追悔莫及?顯然不會,他只是用了很長一段的時間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嘉慶皇帝為什麼會這麼急迫地對和珅下手,不僅處死了和珅,還抄了和珅的家呢?

這事說起來還得怪乾隆皇帝,乾隆六十年,他突然宣佈立時為嘉親王的嘉慶為皇太子,隨後又迅速禪位給嘉慶。

不過,乾隆是讓位不讓權,也就是說,皇帝這個位置可以提前讓給嘉慶來坐,但是皇權卻不能提前交給嘉慶,還得繼續掌握在乾隆自己的手裡,為此他還專門在乾隆十六年十二月發佈了一條命令:“朕在明年雖然會歸政於永琰,可是,今後所有的軍國政事,你們仍然上奏於朕,你們在奏疏中稱朕為太上皇即可!”

這也就造成了嘉慶雖然當了皇帝,但是卻沒有皇權,仍得事事聽從乾隆這個太上皇,這和“傀儡”何異?

更重要的是,乾隆這個太上皇一當就是三年,嘉慶這個“傀儡皇帝”也是一當就是三年,這三年時間裡,他還不如一個和珅威風呢!

所以,乾隆一死,嘉慶想要順利地接手皇權,想要坐穩皇位,他就必須得要立威,告訴所有人,乾隆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我嘉慶掌權的時代了,從今以後,你們都得乖乖地聽我的話。

嘉慶選擇誰來作為自己的立威對象呢?毋庸置疑是和珅。

和珅在乾隆時代不僅扮演著一個寵臣的形象,更扮演著一個貪官、佞臣的形象,拿他來立威顯然最合適不過。

和珅一死,還有誰敢跳出來找嘉慶的難堪?這讓嘉慶一舉鞏固了皇權。

除了立威之外,嘉慶處死和珅,抄了和珅的家,當然還是因為和珅太有錢了,嘉慶想著抄了和珅的家產,發一筆橫財,雖然人們總說“和珅倒,嘉慶飽”,可實際上這筆橫財並沒有支撐多久,很快就花完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康熙、雍正兩代人的積累,幾乎已經被當了六十年皇帝的乾隆給揮霍一空了,嘉慶接手清朝的時候,經濟已經下滑,又戰亂不斷,他又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能夠賺到更多的錢,所以只能抄了和珅的家應應急了。

據說和珅的家產能抵得上當時清朝的十年財政收入,這個數據不得不說很嚇人,這恐怕也是嘉慶惦記和珅家產的原因。

當然,嘉慶的吃相還不算難看,處死了和珅,又抄了和珅的家之後,還有人建議他連和珅隱匿不報的家產給一塊抄了,但他念及和珅畢竟侍奉了乾隆幾十年,所以沒有做得太絕。

那麼,嘉慶皇帝后來究竟明白了一個怎樣的道理呢?

說實話,嘉慶不可能會後悔處死和珅,對於嘉慶而言,和珅也絕對是一個不得不殺的人,當時直隸布政使熊光對嘉慶說了一句話:“不速治其罪,無識之徒觀望夤緣,別滋事端。發之速,是義之盡;收之速,是仁之至。”

熊光的意思就是告訴嘉慶,趕緊對和珅下手,並且越快越好,這樣不僅能讓和珅來不及反應,也能讓觀望局勢的牆頭草看清時勢,讓他們不敢生事。

和珅既是戶部尚書,又是吏部尚書,左手掌控清朝的財權,右手掌控清朝官員的任免權,這樣的人如果讓他拉攏了幾個軍中實權將領的話那還了得?

所以,和珅必須得死。

所以,嘉慶是不可能會後悔處死和珅的,那麼他所想明白的道理又是什麼呢?說白了就是四個字——御下之道!

和珅在乾隆時代能得寵幾十年而不衰,憑藉的可不是一個“貪”,而是他能辦事,會辦事,幹拌是,能為乾隆皇帝排憂解難。

清官,不一定是能吏。

貪官,也不一定只會貪。

和珅雖然貪,但是能力確實還是有的,更重要的他能夠讓朝堂上的各方勢力維持一個微妙的平衡,皇帝要做的是什麼?不是事事躬親,而是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然後還不能讓他們所有人抱成一團,至少也得分成兩個派系。

和珅正好處於這個平衡的核心之處,也就是說他是一個挑大樑的人物。

可是,嘉慶時期卻沒有這樣一個能夠為他挑大樑、為他排憂解難的人,看似有一個劉墉,還有朱珪、王傑,但是劉、朱、王二人不僅是乾隆朝舊臣,還是年邁之人,嘉慶即便再倚重他們也用不了幾年。

嘉慶皇帝自己又是一個平庸之人,如果沒有一個能夠為他挑大樑的人的話,憑他自己是很難做出什麼成績來的。

劉、朱、王俱去之後,嘉慶才發覺自己這麼缺人,缺什麼人?自然是挑大樑的人,為什麼十多年過去了還是沒有培養出一個能夠挑起大梁的人?說白了,就是嘉慶這個人御下之道不行,不會識人用人。

所以,嘉慶只能當一個守成之君,乾隆給他留下來的一畝三分地,他能夠守住一畝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寧糊塗


歷史悄悄話悄悄給您講歷史!

太上皇乾隆駕崩後嘉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宣佈了和珅的20條罪狀,直接將和珅滿門抄斬;而在十五年後史官為迎合嘉慶,將和珅傳記寫的一無是處之時,嘉慶卻大動肝火的為和珅正名:“和珅並非一無是處”!


那麼嘉慶皇帝為什麼會從開始的滅和珅滿門到後來的追悔莫及呢?

嘉慶、和珅間的恩恩怨怨

在嘉慶還是太子時,和珅的所作所為就開始得罪了太子。

和珅依仗乾隆的喜歡和容忍可以說是要風得風、要水得水。銀子存了好幾個地窖,珍玩藏了好幾屋子。和珅深知自己的所有都來自於乾隆,自然不想乾隆把皇位傳給太子,這也是他無意中得罪嘉慶的根源。

有一次乾隆在朝堂之上跟大家說自己年紀大了,想退位不幹了,太子嘉慶聽了心裡好不激動。可是和珅卻急眼了,立馬就拍上了馬屁,皇帝您正值壯年,還能幹十幾年呢……乾隆高興極了,可是嘉慶卻從心裡恨上了這個多嘴的和珅。


嘉慶當了太子,自然開始有自己的小班子,小班子中一個叫洪亮吉的人去做科舉考試的考官,而和珅在科考這塊收取賄賂多年,自然不想受到他人的影響。所以就明查暗訪,找出了幾篇洪亮吉的不敬詩歌,於是和珅就把洪亮吉寫“反詩”的事告到了乾隆那裡……嘉慶覺得這和珅眼裡看來是沒有自己這個太子了。

嘉慶的恩師叫朱珪,兩人之間私交甚秘。嘉慶當了太子自然需要一個出謀劃策之人,於是一番運作想將在外任職的老師調回京城。和珅知道後,害怕師徒合力搞自己,於是到乾隆那裡告狀說嘉慶籠絡人心,想搞小圈子……於是朱珪被貶。

此外,和珅擔心嘉慶對自己不利,還排了人手監視嘉慶的一舉一動,嘉慶心知肚明,但知道搬不倒和珅,只好暗中調查,積蓄力量。


嘉慶登基,出口窩囊氣

嘉慶熬來熬去終於熬到了太上皇乾隆去世,當了皇帝。雖然乾隆臨死前特意囑咐嘉慶不要殺和珅。但是嘉慶為了這一天已經準備了好幾年,成了一言九鼎的皇帝后豈能善罷甘休。

群臣見風使舵,彈劾和珅的奏摺是一封接著一封。嘉慶一番操作,公佈了和珅洩露機密、不敬聖上、延誤軍機等20條大罪,將和珅全家抄斬了。

朕於乾隆60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冊封皇太子,尚未宣佈諭旨,而和珅於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遞如意,漏洩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其大罪一。上年正月,皇考在圓明園召見和珅,伊竟騎馬直進左門,過正大光明殿,至壽山口,無父無君,莫此為甚,其大罪二。 又因腿疾,乘坐椅轎抬入大內,肩輿出入神武門,眾目共睹,毫無忌憚,其大罪三。並將出宮女子娶為次妻,罔顧廉恥,其大罪四。自剿辦教匪以來,皇考盼望軍書,刻縈宵旰,乃和珅於各路軍營遞到奏報,任意延擱,有心欺瞞,以至軍務日久未竣,其大罪五。

從歷史政治分析和罪狀羅列順序來看,和珅倒臺的根本原因是嘉慶覺得他對自己造成了威脅,而不是他的貪婪腐敗。當然他所貪汙的財物也無比龐大,竟然超過了清政府十五年的財政總和。



和珅的工作無人替代

和珅其擔任了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

可以這麼說和珅是清政府的總理,基本上可以玩轉整個清政府的整個管理系統,比乾隆懂的多多了,乾隆能夠樂的清閒離不開和珅在背後的操持。史料表明和珅確實也是一個十分精明能幹的人。

乾隆囑咐嘉慶不要殺掉和珅考慮的也是這個方面,沒了和珅清政府的正常運轉容易卡殼啊!

嘉慶眼裡只看到了權利,看到的只是和珅對自己的威脅。所以他沒做多想就把和珅給辦了,和珅死後百官無首,什麼內政、軍事亂七八糟的事一股腦的湧來,嘉慶一時也摸不清其中頭緒,忙了個手忙腳亂。

縱觀嘉慶在位時可以說是忙的焦頭爛額,各種內地農民起義、天理起義、南海蔡牽起義……還得禁止鴉片傳播。

嘉慶忙來忙去終於也明白了當時和珅的工作壓力有多大,同時也明白了和珅根本沒有結黨營私,發展自己的勢力,更不會對他、對清政府統治造成威脅!

也終於明白了老爹臨死時話的意思,留著和珅,自己得省多少事啊,少掉多少頭髮啊,多生多少孩子啊。但為時已晚,只剩下內心的悔意。

因此,當史官把將和珅完全黑化的史書送到嘉慶面前時,嘉慶說出了心裡話:和珅並非一無是處!


以史勵人


嘉慶殺了和珅後悔了,不知道這是誰說的。事實上可以這麼說,自從嘉慶殺了和珅之後,他才敢睡個安穩覺。

要知道乾隆去世的時候,若是他不殺和珅,他這個皇帝就會當的不安生。因為那時候的和珅太囂張跋扈了,朝廷裡的官員,都知道和珅不知道嘉慶。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結果呢?

原因還是乾隆造成的,不是乾隆當了六十年皇帝之後,他就開始禪位了嘛,他說自己當皇帝的時間,不能超過爺爺康熙。

所以,他就把皇位傳給了嘉慶。

可是,實際上乾隆對嘉慶一點也不放心。畢竟歷史上當太上皇的沒有幾個有好下場的。所以乾隆也就是把名義上的皇位讓給了嘉慶,自己還是軍政大權一把抓。

那時候和珅對乾隆絕對的忠心,可以說所有的大事,都是和珅在提乾隆皇帝辦理的。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和珅的權利,就壓過了嘉慶。

老皇帝乾隆已經八十多歲了,這麼大的年齡,當然了不能親自辦公了。正是因為乾隆代替了和珅。

所以,所有的朝中大臣,他們都把和珅當做了最高發號施令者。和珅在他們眼裡,行使的權利,也就如同皇帝下達的命令一般。

對於這種現狀,嘉慶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但是,他又不能做什麼。因為他若是干預的話,乾隆就會加大對他的猜疑心,這樣對他是不利的。說不定乾隆皇帝,會把他的皇位給廢除。

所以,他只能聽之任之,當個傀儡皇帝。因此,他和和珅的矛盾,也就不可調節了。

在乾隆活著的時候,嘉慶有氣也沒地方發,所以,他就暗自下了決心,自己一定要把和珅給除去,否則,那裡還有他的出頭之地。

這不是在乾隆去世之後,嘉慶在乾隆的葬禮上,就急不可耐的把和珅給除去了。正是因為他除去了和珅,然後警醒了當朝的所有大小官員。你們一定要知道,當今的皇帝是我嘉慶,所有的事情都必須要聽我的,不聽我的話,就是死路一條。正如現在和珅的下場。

所以,這才是嘉慶除去和珅的最大的理由,殺了這樣的和珅,給自己清理了最大的障礙,嘉慶怎麼可能後悔呢?

更加讓嘉慶意想不到的驚喜是,在抄和珅的家的時候,沒想到和珅家裡有那麼的金銀財寶,這一下嘉慶把和珅的東西歸為國有,也就充實了自己的國庫。他的收入增加了很多,這是多麼大的收穫呀。

所以說於公於私來說嘉慶殺掉和珅,他從來都沒有後悔過。因此題目裡說嘉慶殺和珅後,十五年就後悔了,這絕對是無稽之談。

嘉慶殺和珅一直都是有必要的也是十分正確的事情。


不才講史


網絡上的謠傳是這樣描述的,在和珅死後,嘉慶帝雖然獲得了8億兩白銀國庫頓時充盈,然而不久後他驚奇的發現,朝中竟然無人可用,看著逐漸枯竭的國庫,嘉慶帝不禁唏噓,再也沒有和珅這樣辦事能力高、能撈錢供給皇帝的人在了。

其實如果十五年後想起和珅的話,嘉慶帝只會後悔沒碎剮了和珅,積重難返之勢少不了和珅的“功勞”。

首先,和珅貪汙不過二千多萬兩銀子,八億純屬胡扯,這都是有據可查的,照這麼個傳法,估計到了2050年和珅的貪汙數目能到50個億。

其次,嘉慶帝抄沒和珅的家產,戶部是一個銅錢都沒見到,還有人說是用於清剿白蓮教,那也是胡扯,所有錢都進了內庫,用於皇帝私人花銷。

至於和珅的宅子,並不是完全給了老十七永璘,只給了他一半,另一半還歸固倫和孝公主和豐紳殷德繼續居住,相對來說,嘉慶是個非常看重親情的皇帝。

這類文章只有一點沒有說錯,和珅還是有些本事的,並非一無是處。

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嘉慶帝也並沒有傳說中無能到那種程度,他是被官員們活活的把脾氣和熱情磨滅了,滿清積重難返,也並非他一個人的過錯,他也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

早在顒琰還只是個皇子的時候,他就知道政務中某些關節所在,尤其是吏治敗壞方面,殺和珅並非只是為了洩憤,主要是殺一儆百給朝堂所有官員看的。在當時,京官們聚斂成風,而外放的大員們貪腐成性,這兩股勢力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

貪腐營私方面,和珅是榜樣。

京官們缺錢就暗示各地方官員送,或者說做為“例錢”,即便領導不要,下級官員也得主動送上去,而各地方官員不但要孝敬京官,自己也要貪汙一部分,有的做為公用支出,有的則落入自己的錢袋,這些事顒琰早知道,康熙朝就這樣,雍正整飭吏治後好了些年,到了乾隆就全荒廢了。

嘉慶帝繼位後,雖然還是乾隆處理政務,但是嘉慶帝也向乾隆帝提出過切實、中肯的意見,比如三節就不要再接受大臣們的供奉了。

因為這些官員,他們自身沒有造錢的本事,同時也不會用自己的本就不多的工資去買禮物,所有上供的財物還不是全部來自於民間,加重了當時百姓的負擔,所以嘉慶對乾隆帝建議,免除一切供奉,但是乾隆沒有同意,他總覺得一切盡在掌握。

不但如此,嘉慶皇帝還明白,所謂的川楚教亂,實際上也是因為吏治的敗壞,由地方官逼迫才發生的。

當時的吏治敗壞程度已經相當嚴重,貪汙腐敗,激起民變,這只是其中一部分,就以川楚教亂為例,歷時三年,沒能剿滅。而國庫的專項資金則用去了7000萬兩,這說明地方上的具體情況,地方官員並沒有如實彙報。對此,嘉慶皇帝想聽真話的心情十分迫切。

欺上瞞下這方面,誰是榜樣呢?還是和珅。

論罪和珅的第5款,就是針對和珅有意欺瞞乾隆,隱瞞地方軍政要務。

在剿滅川楚教匪的過程中,乾隆非常擔心,總盼著前線的軍情文書能到,他好了解下戰況,而和珅把各路軍營的奏報,有意的推遲甚至壓下,和珅也有善意的一面,當時的乾隆確實不行了,怕聽了壞消息氣急攻心直接死過去,但毫無疑問,無論怎樣這都是欺瞞皇帝,這導致軍務處理速度大受影響,同時也造成了剿滅行動曠日持久,靡費無數。

所以,賜死和珅這件事中,個人私怨僅僅佔了很少的一部分,主要還是要表達了嘉慶帝整飭吏治的決心,殺雞儆猴。也就是說,和珅是整飭吏治之前的祭旗行為。

嘉慶特地解釋過和珅的第五款罪狀後,還做了相應的解釋:之所以從重從快弄死和珅,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貽誤軍國要務,至於貪汙腐敗,追逐私利,這些都是小罪而已。(反過來講就是,如果單單只是貪腐,和珅不會死。)

嘉慶的大致分析是:教匪滋事以來,至今已經三年,為什麼教匪還能這麼歡實呢?究其原因,都是和珅隨意耽擱軍務,擅權、專權對軍務多有掣肘造成的,以至於各路軍營不敢以實情奏報朝廷,你說實話沒人愛聽,直接就被扣住了,那還寫個什麼勁呢。所以各路官員都在觀望,但是現在和珅業已伏法,此後斷無從中掣肘之人,朕可力保。

嘉慶發佈上諭的目的是希望能夠通過和珅伏法,把他樹立為反面典型,有鑑於此,今後各級官員要據實奏報,不要再學和珅這個壞痞了。

嘉慶帝發佈諭旨,一應文件都應該直接歸攏到我這裡來,如果還沒到我這裡就經過他人拆閱,我怎麼知道里面有沒有重要事件,我怎麼知道有沒有瞞報,他同時也擔心,比如說有人要告各地的總督巡撫,而這些“罪臣”們在內閣或其他衙門有自己熟識的朋友,督撫的朋友們就會把這些奏報隱匿起來,用嘉慶帝的話說,如果這樣的話,那不就又成了和珅的延續了嗎?歌功頌德,報喜不報憂的是誰呢?還是和珅,堪稱榜樣。

嘉慶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作為君主誰不知道堯舜禹湯是要效仿的?誰不知道桀紂幽厲是要引以為鑑的?如果有人稱頌皇帝堯舜禹湯,這個皇帝肯定高興,但如果斥責皇帝像極了桀紂幽厲,那麼皇帝肯定會震怒。

但是,但是,但是呢?愛聽的堯舜禹湯,他不去效仿。而桀紂幽厲,他又不吸取教訓,這是一種什麼心態呢?歷史上的那些亡國之君,誰也不願意做這個亡國之君,但是他們卻不能自我覺悟,實在是非常可惜可憐。

這也是說和珅,天天拍馬屁,拍得乾隆雲山霧罩,實際上這種麻痺思想就是禍國殃民。

“三年無改”?嘉慶做不到,但又不想擔“罪責”,所以只能“群策群力”了。

和珅受乾隆皇帝簡拔、重用20年。尚在大喪期間,嘉慶就迫不及待地賜死和珅,在孝道有所違背,輿情上也不好控制,主要還是三年無改的慣例,而嘉慶又不想被冠於這種惡名,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借用輿論,借用言官群起而攻之,自己才能撇清責任。

藉機廣開言路,這也是歷代皇帝繼位後的慣用措施,以顯聖君賢明。至乾隆中期以後,大清已經有了積重難之勢。如果想有效的扭轉這種局面,也必須靠君臣群策群力,這首先要保證君臣信息渠道通暢,嘉慶皇帝曾經自言,類似於白蓮教這種武裝反抗行為,尤其是嚴重到這種程度的民變,自大清開國,絕無僅有,這已經撼動了大清的統治根基,如果不能加以重視,如此演變下去,真的就會面臨滅國問題。

和珅已死,不要再學他呦~

為了整飭吏治,嘉慶必先撥亂反正,所以兩位官員被平反,並公開表揚,其中一個就是已經去世的御史曹錫寶,還有就是被降職的原內閣學士尹壯圖。

曹錫寶曾於乾隆51年狀告和珅的管家劉全仗勢營私。家中房產、車馬全部逾制。可惜在彈劾之前,卻被巴結和珅的官員密報和珅,和珅命令劉全毀滅一切罪證,等到查證的時候,實據早已消失,曹錫寶因此革職,憂鬱成疾,含冤去世。

內閣學士尹壯圖,上書直言,各地督撫違法亂紀不能都以議罪銀處理,總這樣劍走偏鋒律法還有什麼用,反正又不用死,他還指出各省虧空的問題,乾隆很不高興指派官員去各地詳查。

核查官員到了地方天天吃喝玩樂,然後再去檢查倉庫,各地早已經收到消息,從容佈置,查不出任何實證,所以尹壯圖被刑部治罪,最後降職了事,朝堂上就只剩下一片讚揚之聲了。

賜死和珅肯定有私人恩怨的成分,但是也有借用和珅當反面教材的意思,還可以通過一一剖析罪名,用和珅的死來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

嘉慶早就看出來大清統治根基已經漸漸被腐蝕,繼位後敗落之象漸漸浮出水面,他看在眼裡急在心中。

我們當然不能說嘉慶皇帝的執政能力優秀,但是也不能說完全是因為他的庸庸碌碌使大清徹底走向末路。

作為守成之君,他能力確實有限,加上其間天災人禍,嚴重程度方面已經超過了晚明。人口的暴增,各地已經無地可開,以供種植,個別地區連山頂上都種上了糧食,更有人跑進了燕山山脈,或者跑進了雲貴偏僻之地開山種田,這同時也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河道堰塞,夏季降雨一時決口氾濫成災,說是天災,其實也是人禍,這不是什麼高科技,古人也知道,嘉慶和大臣也都知道,但是沒法管,讓人都別種地了,都坐等餓死?

再比如人口和土地問題,乾隆帝執政時已經清晰的瞭解了脈絡,但無法解決。以前所謂的龍興之地是受保護的,而到了乾隆中期這種保護力度越來越低,百姓要吃飯又無地可種,土地兼併又這麼嚴重,已有官逼民反之勢,如果再行阻攔,必定會造成民變,一發不可收拾。

新疆雖大,但可耕種面積卻相對較小,不能滿足大量農民的種植需要,裡裡外外這些問題都不是嘉慶能解決的。幾近四萬萬之數,乾隆那代就知道,怎麼解決?你讓他一下少2億這不可能,沒有什麼有效的方式來控制人口,土地呢,已經被開墾光了,沒了就是沒了,地就這麼多,咋整呢。

糧食產出幾乎恆定,但人口卻在不停增長,這就造成物價也跟著飛漲。至乾隆中期以後,物價大規模上漲,官員中驕奢淫逸之風瀰漫,俸祿和養廉銀卻沒有多大變動,於是,雍正帝時期倡導的養廉銀製度,形同虛設,官員們不貪汙不成活。

嘉慶也明白,全栽贓給和珅也不合適,但也沒辦法,他總不能說自己爹不好吧,包括乾隆本人,也是奢侈靡費,所謂上行下效,上樑不正下樑歪,皇帝如此,官員們也是如此,和珅就是個倒黴蛋罷了。

.


古今通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好吧,瞅著這題目,給人的感覺,這和珅除了貪點財貨,那就是個救世能臣啊。離開了人家和珅,滿清這就是玩完的節奏啊!

俺送一句,這真叫好不要臉啊!您這臉可夠大的,就這天地,上嘴唇碰天,下嘴唇碰地,好大一張臉啊!都沒臉了。

弄臣就是弄臣,別誇那沒邊的,現如今大傢伙總是被一些歪理往溝裡代。

好像這個世界上貪點財貨,那就是應該的一樣。和珅被嘉慶辦了,那是應該的,沒跑,這世界是公平的,拿了不屬於你的東西,你就應該受到懲罰。

而嘉慶你沒有把滿清從那溝裡帶出來,只能說明你的工作壓根就不合格而已。

難道這個世界上,堪堪到你手裡邊,就沒有可用的人才啦!大華夏這麼大的地界,多少人口,扒拉也能扒拉出三瓜倆棗的供你使喚的,你沒那眼珠子而已。

不然這老人也不會搗鼓這麼一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不是!

咱回到正題。

和珅這人聰明,咱不能否認,但他這也是小人的聰明,只能撐的了一時,而撐不得一世,他和這能臣差老鼻子遠了。

比方說,那比較流行的說法,說這和珅去救災,瞅見粥棚舍粥,因為滿清那貪汙實在是太過嚴重。

足額的銀子下來,劃拉點糧食下來,結果缺口差了一大截,您問這糧食哪去了,被各級官員貪了唄。

好吧,和珅到是挺聰明,用手裡一半的糧食換了糠,這一傢伙就把不足的缺口給堵上了。後來有哪不是災民主冒領粥,他就擱粥裡邊放了沙子,把這冒領的貨自動剔除了。

咱要是擱表面上瞅這事,似乎這和珅高明啊!

要俺看,高啥高。他這麼幹,只能讓那幫子貪官更加的肆無忌憚,他們知道就算是把天捅漏了,還有那個大的頂著呢,不操心。

結果下回他們能把所有的糧食都給你貪了,他們就敢給你熬沙子給災民吃,你信不。這就是指標不治本。

您要是來個像田文鏡一樣的人,來,你伸個手拿一粒糧食出來,他能把你腦瓜子給揪了,你信不信!

你敢冒領,你信不信,田文鏡會直接跑他家裡,把他家給拆了,讓他當真真的難民。

下回再來舍粥,您自己想想誰還敢伸手,不要命了,嫌腦殼長的多了是咋的?

這就是能臣和弄臣的區別。

俺沒聽說過一個王朝因為使用了能臣,就垮的啥也不剩了,國庫窮的能餓死耗子。回頭您看看和珅這弄臣,一味的迎合,結果呢?

滿清就是打乾隆手裡走下坡路的。

弄臣誤國呀!您自己個想想,這歷朝歷代,那個弄臣不貪,他們的貪婪那一次不對王朝造成了根基性的打擊?

那個弄臣不聰明,整的都是些歪招,治標不治本的歪招而已,糊弄上位者開心而已,這次渡過了這個坎,那麼下次迎接相同的砍,只能是更大,更難的。

親賢臣,遠小人,這可是古訓啊!

您到好,把和珅的地位這就往上捧,嘉慶留著和珅,就等著哭去吧!

也許滿清的統治也用不了小三百年了,二百年這也就到頭了。嘉慶表示這鍋他不背。

您說是不是這個理。

接著往下說

話說,能君啥臭牌他都給你打糊了!可惜嘉慶不是,所以有人就替他可惜這,可惜那的,其實這真不用可惜

功夫不行,別賴師傅不好,是你沒用心學而已。

當年朱元璋起家的時候,他有啥?乞丐外加和尚,他的牌就好嗎?要錢沒錢要人沒人的。

就算後來有了一些資本,和人傢俬鹽販子張士誠,還有那凶神惡煞一般的陳友諒比起來,那就是一小蘿蔔頭,兩人合起來吹口氣的功夫就能把老朱吹到長江裡餵魚去。

最後咋樣?愣是創造了一個大一統王朝。

所以你只要腦殼上戴上皇帝的帽子,想要幹好這差事,別整那些沒有的,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也可惜,那也可惜的。

比起他爺爺雍正,嘉慶的環境好多了。

雍正那是和整個滿人貴族對著幹,嘉慶有這骨氣?雍正敢重用漢人,嘉慶呢?就你那滿人堆裡找,你能找幾個治世能臣?他們自己個貪汙都貪不夠,還給你治理,這想多了吧!

當然,您要是啥也不想做,就想玩,就當俺沒說。

所以這問題說道根子上,這嘉慶要真是後悔幹掉和珅,只能說明嘉慶壓根就不合格,滿分一百,連五十分都打不了。

洗洗睡吧,這世界不合適你,對於你嘉慶來說太殘酷了。

最後插一段

嘉慶朝出現的各種問題,你以為是嘉慶手上出的問題?

其實根子上,還是乾隆朝留下的後遺症,只是到了嘉慶手裡邊這膿水還沒等他下手,就自己個流出來了。

終其一朝,最為明顯的就是貪腐問題,嘉慶壓根就沒有處理。這要是加上和珅給攪和,嘉慶只能雪上加霜。

而就是因為這貪汙問題不斷,才有了白蓮教之亂。您要是沒有貪腐,這老百姓能吃不飽?他要是吃飽了,能有這白蓮教之亂?

還有這八旗生計問題,咱說錢這東西這得開源節流,您有貪腐問題,到哪裡開源?到哪裡節流?所以最終的結果八旗的生計問題只能加重,不能緩解。

你內部問題如此的繁重,如何抵禦地球這小破村子一天一個樣的工業革命?

你的懦弱,只能讓一無是處的鴉片流入大華夏的地頭。

就這些問題是一個和珅能解決的了的嗎?咱也剛剛說了,像和珅這樣的弄臣,其結果只能把問題拖延,而得不到根本性的解決。

問題一旦拖延,解決不了,一下次爆發同樣的問題,只能是更加的嚴重,直到無法解決,最終就是王朝崩裂。

所以有題主這樣想法的人,您得把這想法扔掉,要不得。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新年的喜慶猶在,卻傳來了太上皇乾隆駕崩於養心殿的消息。

這意味著大清王朝正式進入了嘉慶時代。

做了三年傀儡的嘉慶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為了一洩自己心中對乾隆戀棧權力的不滿,也為了向天下證明自己有為之君的鐵腕,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乾隆最寵信的和坤開刀。

於是便有了"和坤跌倒,嘉慶吃飽"的傳說。

十五年後,嘉慶看到了一本由史官編撰的巜和坤列傳》,卻沉默良久,感慨道:"我殺和坤殺得太急了!"

因為他終於明白,和坤固然以貪腐名揚天下,但他理財的能力亦是舉世無雙,而且懂外交,知權衡,實在是大清國不可多得的幹練能臣。

乾隆在世之時,曾經六下江南,揮霍無度,以致國庫空虛。是和坤另闢蹊徑,首創了"議罪銀製度",為乾隆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

那麼,什麼是"議罪銀製度"呢?

簡言之,就是各地官員觸犯大清律例,可根據罪行大小輕重來用銀兩抵衝。這項制度雖然受人非議,卻得到乾隆和各級官員的一致好評。

對於乾隆來說,這是一條財路;而對官員們來說,卻降低了他們貪腐犯罪的風險和成本。它最終導致了大清吏治的進一步敗壞,但從理財思路上來說,它又是一個不錯的創新。

有關和坤理財的故事還有很多,他的能力和本事也不僅限於此。事實上,最先發現西方列強的狼子野心並向乾隆進言的,和坤是第一人。

公元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華為乾隆祝壽,在覲見禮儀上出現分岐。清廷要求馬戛爾尼必須行拜三跪九叩大禮,以示臣服之心,卻遭到英方強烈反對。雙方為此僵持不下。

於是乾隆便派和坤來和英方進行正式蹉商。和坤在瞭解了英國國情,並摸清對方實質是想和大清通商,開展雙邊貿易之後,採取了靈活多變的手段,最終達成了英國使團行使單膝下跪禮節的協議。

對此馬戛爾尼曾有評價,認為和坤"白皙而英俊,舉止瀟灑,談笑風生,真具有大國宰相之風度"。

但和坤並沒有被這一通馬屁拍暈,卻清醒地看到了英國的強大和它藏在背後的野心,向乾隆上書進言道:"此夷不可不防"。

事實證明了和坤確有卓識的遠見。數十年後,正是這幫英國人坐著它們的鐵甲軍艦,用著它們的洋槍火炮,砸開了中國的大門。

以上種種,都說明了乾隆重用和坤,並非是不知其貪,而是看重其辦事的能力和出類拔萃的才華。所謂"水至清則無魚",在無可替代的情況下,身為帝君的取捨決定了和坤的命運。

嘉慶在這一點上顯然不能和乾隆相比,也完全沒有體會到乾隆將和坤留給自己的用意所在,一殺了之,快意恩仇。

和坤的死,並沒有起到殺一儆百的警示作用,大清官場依舊貪腐成風。同時間,嘉慶朝內患不斷,戰火紛起,卻再沒有人可以為嘉慶來分擔這些繁重國事,嘉慶心力交瘁之下,想到了和坤當年的好,由此追悔莫及。


煮茶道史


說起和珅,大家再熟悉不過了,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貪官。那他到底有多貪呢?有個詞形容的非常好,叫做“富可敵國”。據記載,和珅的財產超過了當時清朝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以至於他被嘉慶皇帝賜死之後,還流傳著一句“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俗語。

但是嘉慶皇帝在賜死和珅十五年後,為什麼又會後悔莫及呢?讓我們一步步來了解……

和珅和嘉慶皇帝的恩怨糾葛

我們都知道和珅是乾隆皇帝身邊的大紅人,經常待在乾隆的身邊,也就能經常在皇帝面前說上話。

乾隆皇帝也不知道怎麼的有個魔咒一樣,只要被他立為未來儲君的阿哥們,都難逃一死。乾隆皇帝只好將太子人選密封,而人選正是永琰(嘉慶皇帝)。

既然選定了人選肯定就要有一個好老師教導一下,乾隆皇帝就想到了朱珪,朱珪精明能幹,而且學識淵博。於是朱珪就成了永琰的老師。

有一次,和珅又收到一筆賄賂,保舉小吏安明出任司務之職。結果,被人查出來了是通過賄賂換來的官,而且賄賂的人就是和珅。御史知道和珅權傾朝野不好得罪,只能先把消息告訴朱珪,朱珪品行高尚,聽說了這件事之後就向乾隆皇帝參了和珅一本。於是乾隆將安明處死,和珅被降三級,這個怨也就結下了。

其後和珅經常打壓永琰的勢力,把這位太子身邊的能臣干將算計的明明白白,更大的激化了他們之間的矛盾。而後更是把永琰的老師朱珪給算計了,於是朱珪被貶。

和珅依靠乾隆的喜愛,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將這位未來的皇帝完全得罪了。

後來嘉慶雖然做了皇帝,但是太上皇乾隆是極其看中權力的,所以即便嘉慶已經是皇帝了,但還是乾隆說了算。

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終於熬到了太上皇乾隆去世,才真正把控朝政。雖然乾隆臨死前特意囑咐嘉慶不要殺和珅。但是嘉慶為了這一天已經準備了好幾年,好不容易能自己說了算了豈能輕易放過和珅。於是將自己的老師朱珪召回京城,幫助自己想辦法把和珅辦了。

大臣深知嘉慶已經真正擁有了權力,紛紛見風使舵,彈劾和珅的奏摺是一封接著一封。嘉慶一番操作,公佈了和珅20條大罪,將和珅抄家滅族了。

和珅雖然貪婪,但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才

讓我們先看看和珅擔任了什麼職位

和珅被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其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正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

看到這些職務,我真的不得不服了!說實話,有這些職務,想不貪都難。但這也表明和珅確實是一個十分精明能幹的人。正因為和珅身居多個要職,對朝廷的事務管理非常在行,可以幫助皇帝處理很多麻煩事。所以乾隆囑咐嘉慶不要殺掉和珅考慮的也是這個方面,沒了和珅清政府的正常運轉會很困難。

但嘉慶只是覺得和珅位高權重,對自己的威脅極大。所以當太上皇乾隆死後,他急切的就把和珅給辦了,和珅死後,和珅負責的軍事、內政、經濟等朝廷事務沒有交接好。以至於嘉慶皇帝匆匆忙忙,處理起來非常困難。可以說是天天忙的焦頭爛額。而且還有農民起義、白蓮教亂等等還得禁止鴉片傳播。

嘉慶真正處理過這些事務之後,才明白乾隆去世前的囑咐,正因為和珅的才幹能夠把朝廷事務處理的井井有條,乾隆才會那麼縱容和珅,如果不是有和珅打理好這些事務,乾隆又怎麼能經常到處旅遊,活的那麼久,累都會累死了。就像嘉慶自己現在這樣,忙的焦頭爛額。但殺都已經殺了,悔之晚矣。

因此,當史官為了迎合嘉慶皇帝,而刻意將和珅黑化的史書送到嘉慶面前時,嘉慶說出了心裡話:和珅並非一無是處!

眾所周知,嘉慶在位期間朝廷經濟其實並不太好,儘管嘉慶沒收了和珅所有家產,還是填不滿國庫這個無底洞。所謂的“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嘉慶皇帝好像沒怎麼吃飽,日子過得緊巴巴。

其實嘉慶處理和珅是必然的,只可惜嘉慶沒有考慮清楚就把和珅給辦了。而當時正是用人之際,沒有等到把和珅負責的工作交接好,是嘉慶皇帝后悔原因之一吧!


子夏君


嘉慶不服從乾隆皇帝臨終囑咐,抄家和珅,為何15年後追悔莫及?

這個問題應該是有問題!在乾隆皇帝執政時期,和坤位極人臣,權傾朝野,結黨營私,貪汙受賄,就是乾隆皇帝當了六十年皇上禪位給嘉慶後,嘉慶沒有實權,全部是和珅操控。嘉慶四年,也就是公元1799年,乾隆駕崩,在料理完喪事後,嘉慶列出和珅二十條大罪,直接下旨鎖拿和坤入獄,抄沒和坤全部家產,數量達白銀八億兩之巨,幾乎是朝廷十五年的財政收入!面對這一筆從天而降的鉅款,嘉慶高興還來不及,怎麼會追悔莫及呢?



一,和珅的利慾薰心,讓嘉慶忍無可忍!

和珅初初進宮時,不但為官正直也辦事非常的有能力。

隨著乾隆皇帝的重用,和珅的聰位越來越高,也就更加得到了乾隆皇帝的依重。幾乎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步。

這樣巴結和珅的官員越來越多,送錢送物也越來越多,和珅一改往日之派,大肆收受財銀,甚至是挖空心思想方設法去搜刮,貪婪至極。

特別是乾隆皇帝做了六十年皇位後,禪位給嘉慶時,嘉慶雖然是皇上,但實權還在乾隆手中,還是通過和珅的轉述,傳達旨意!這樣讓已是皇上的嘉慶非常的不爽。嘉慶多次想尋機會殺掉和珅。



二,隨著乾隆駕崩,和珅死期也到了!

當乾隆皇帝一駕崩,早就磨刀霍霍的嘉慶迫不及待舉起手中的屠刀。

隨著二十條罪狀己定,和珅已是嘉慶案几上的魚肉。抄滅家產,竟然有白銀達8億兩之巨。

這等於是大清朝連續十五年財政收入!這讓國庫財政吃緊的拮据窘境,一下子全面改觀。這一大筆從天而降的鉅款,讓嘉慶既解恨又解氣。

所以說,嘉慶下旨抄家和珅,是高興來不及,哪裡是後悔莫及。



由此可見:和坤的失勢和家產沒收,對於嘉慶來說是收穫多多,驚喜連連。

【古今多少事,都在歷史中!歡迎關注。我是媚之夭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