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路街道在“疫”往無前中奔向美好的明天

“比起家中年幼的閨女,他們更需要我。”

騎了將近40分鐘電動車,到家已經快晚上7點了。

在家門口,丈夫拿著酒精噴壺,從頭頂到鞋底一絲不苟的進行了將近兩分鐘的全方位消毒,這才放行,讓飢腸轆轆 凍得手腳冰涼的徐海燕進了家門。

长江路街道在“疫”往无前中奔向美好的明天

徐海燕摘下臉上丈夫給其特意購買的防護口罩和3M護目鏡,看著在一旁開心玩耍的兩個閨女和眼前這一桌可口的晚餐,再看了一眼一臉關心的丈夫,因疫情防護工作而繃緊的臉頰瞬間融化,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2月16日,星期天。15日的一場大雪,讓騎著電動車的徐海燕,幾乎是“滑”著來到了社區。

到了社區,沒來得及喝口水,社區書記就將其派往多元小商品城,開展企業復工信息摸排、安全防控等工作。徐海燕二話不說,就又騎上電動車“滑”到了多元小商品城。

长江路街道在“疫”往无前中奔向美好的明天

挨個門頭,一個不漏,不厭其煩的詳細瞭解企業採取的防控措施、外來人員等信息,並要求企業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

回到社區,又拿起手中的電話,對自己網格內的外地返青人員進行詳細的摸排,並一項不漏、內容翔實的填寫在表格裡。

长江路街道在“疫”往无前中奔向美好的明天

登記完相關信息後,再將外地返青人員一一加進相關的微信群,督促每日自測兩次體溫並在群內報備,叮囑如有外出必須向居委會和物業報備,並簽署居家隔離承諾書,承諾居家隔離14日……

不知不覺天黑了,過了下班時間。

“比起家中年幼的閨女,他們更需要我,我這個時候不頂上來,我會後悔一輩子的,我閨女知道了,也會怪我的。”徐海燕眼神堅毅道。

“居民逐漸意識到,小區是命運共同體。”

為了化解居家隔離人員“情緒悶得慌、心裡受不了、物資經不住、有事辦不了”等難題,長江路街道齊長城社區充分發揮社會治理網格員“知心人”“貼心人”的網格藍形象,推出了網格藍送信息、送物資、送服務、送醫療“無接觸幫辦”服務模式,孟祥瑞就是其中一員。

长江路街道在“疫”往无前中奔向美好的明天

“你好,幫忙買點雞蛋,洋蔥,大蔥,青椒,包菜和土豆。”齊長城社區居家隔離人員微信說道。

“好的,一會給您送過去。”

不一會,氣喘吁吁的孟祥瑞就將上述物資放在了居民的門外。

长江路街道在“疫”往无前中奔向美好的明天

“他們在屋內居家隔離,這也是在支持我們的工作,也是為戰勝疫情出一份力,我們是在同一戰線不同戰壕的戰友,得讓他們時刻感受到來自門外戰友的牽掛與關懷。”孟祥瑞道。

“你先給我量體溫,我馬上掃碼。”

還未等富春江路社區網格員孫瑩霞開口,剛到小區檢測點的居民就說道。

“聞著居民樓內濃濃的消毒水,我心裡踏實。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宅在家裡,做好防護工作。”

长江路街道在“疫”往无前中奔向美好的明天

在身著藍馬甲,佩戴紅袖標的網格藍們千篇一律,不厭其煩的反覆衝鋒下,在“無疫情小區”這一戰果的萬眾期盼下,越來越多的居民逐漸從不理解到全力配合,再到加入其中,因為他們逐漸意識到,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人人都身處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個人與小區、與社區、與街道命運息息相關。

“哪有什麼一線二線,都是前線火線。”

“喂,您好,您反映的事情已經處理完畢,希望您滿意,祝您闔家身體健康,再見。”長江路街道網格員白雪芹道。

长江路街道在“疫”往无前中奔向美好的明天

一進長江路街道光谷36號樓402辦公室,只見每人手裡一部電話,滿屋子你言我語的打電話聲撲面而來,忙的不可開交。

長江路街道社會中心黨支部在疫情防護人手不夠等情況下,依然安排專人週末無休的戰鬥在“12345公眾投訴熱線”這條特殊的疫情防控戰線上,年後以來,共受理860件疫情投訴,並百分百及時辦結,迅速安撫了群眾焦慮不安的情緒。

街道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以後,社會治理中心黨支部迅速動員,安排專人進駐,專職疫情公眾投訴。

公眾投訴、物資配送、新聞宣傳……哪有什麼一線二線,都是前線火線!這群可愛的網格藍們在各自的陣地上勇毅篤行,在“疫”往無前中同氣連枝,守望相助,共盼春來,奔向美好的明天。

“在“疫”往無前中奔向美好的明天”

小區檢測點旁、居民樓道間、商業網店內、公眾投訴熱線旁、電腦的新聞素材旁……每個人身邊都是一道防線,每個人腳下都是一塊陣地,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藍馬甲”“紅袖標”,長江路街道143名社會治理網格員積極響街道社會治理中心黨支部的號召,與街道各方力量和衷共濟,共克時艱,在各自的網格內織緊織密疫情防控網絡,築起一道道疫情防控堅實的網格屏障,爭取創建“無疫情網格”,勇敢地將城市的“脈絡”一一打通。他們守望相助,在“疫”往無前中同氣連枝,共盼春來,奔向美好的明天。(通訊員 盧嵐清)

[編輯: 董皓] 本文地址:http://xihaian.bandao.cn/news.asp?id=289619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