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你出過幾次汗?


站樁,你出過幾次汗?

  不久前,我去公園站樁,遇上了先前曾經向我學習過站樁的一位老年婦女。她自從學習站樁後,慢慢明白過去老打盤坐的缺點,站樁也慢慢刻苦起來。現在,每天站樁在四五小時。

  她說:“我有個問題要問。這個問題,問了這裡許多站樁的人,他們都答不出來。”我問:“什麼問題?”她說,“我近來站樁經常出汗,出大汗。全身衣服溼得透了,都不敢到公園站樁了。因為沒有衣服。這樣出汗是怎麼一回事?”

  我一算她的站樁年頭,剛好兩年左右,每天的時間從開始的兩個小時,增加到如今的五個小時,所以,應該出現大汗了。我就說:“你這是治虛反應,一般身體的人,站樁到了一定時候,就一定會出現出汗的狀態。我自己當年,也是這樣過來的,那時汗溼得衣服無法繼續穿,一定要換。而且,一旦有了感冒之時,這種大汗淋漓的反應更重。”


站樁,你出過幾次汗?

  她問:“那要多少時間才能過關?”我說:“因人而異。如果站樁不偷懶,能保持這種時間量,像你,一般要半年左右就慢慢結束。如果身體實在差的人,這種反應時間還要長一些。而且,這種補虛反應,是真切的作用,比服藥還好。如果遇上冬天,你趁機進點補藥,就更好了。”她聽後,十分高興。因為,有幾個女性站樁十幾年了,也沒有這種出汗的現象。我表揚她,超過了那幾個站樁十幾年卻沒有進步的女性,她更加高興。

  為什麼會出汗? 其實,這是通周天後,皮下肌肉層內的一些堵塞物排出去的一種現象——出汗排垃圾。一般站樁者,都有這種階段和現象。只是有的人身體好,出汗的時間少,有的甚至只出一兩次汗,就基本上不再出汗了; 年輕人出汗後,甚至都沒有太多記憶。這種汗是虛汗,如果你細心,就不難發現,這汗表面上是熱汗,其實底下是冷汗。當然,我只能說到這裡,因為這畢竟還只是皮下肌肉層通,補虛反應當然也算表層的。但是,這已經很好了。過了這個階段,一般站樁再也不會有出大汗的情況了, 除非是天氣太熱了。反之,

如果你站樁出汗不止,就說明你還在第一層反應中,而大周天已經開始打通了。而那幾個站樁十幾年都沒有出汗反應的老年婦女,是因為她們每天站樁的時間實在太少了,個把小時而已,有時甚至一忙就不站樁,所以,她們現在可能連大周天都存在時通時閉、半通半閉的狀態。


站樁,你出過幾次汗?

  談及出汗,還要補充說幾句關於正常出汗的內容。我們先前站樁,往往被告知,少消耗、多積蓄,所以,除了站樁,就基本不做其他活動。這種觀念曾經很長時間執著存在於我的腦子裡。後來,發生的許多事情使我慢慢悟到,這種觀念有點形而上學,並非真理。

  我觀察到,光站樁而沒有其他一些必要的活動,沒有正常的出汗(或接近出汗的真正運動後的體熱),體能並不行。如果用於武功,只能打那麼一兩下,就沒有後續之體能了。如果去跑步,也跑不了多遠。所以,河北的司鵬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站樁會使身體鬆軟,這是吸取能量的必需體態,但是,用於真正的對壘武術技擊,就不行了;況且,生產與生活中也經常需要一定的體能,不能整天都保持身體的鬆軟狀態。所以,河北的渾圓養生樁訓練與南方不同的一點,就是他們強調先運動,包括中長跑增強體能,然後再站樁。實踐證明,他們是對的。他們培養的學生可以上擂臺打滿全場。

  從辯證法來看,沒有消耗就沒有吸收,沒有出就沒有進。當然,這種進與出,耗與補,是互相轉化的。體能鍛鍊與能量積蓄也是可以互相促進的。我們強調站樁,就是強調補養大於消耗;但是,不能光強調一方而偏廢另一方。即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連一點正常的體能鍛鍊也否定了。山莊當年建設時,許多在山上勞動的年輕人站樁竟然比山下不勞動的年輕人進步快。王師曾對我說及此現象。但是,山莊並未深入研究此現象。體能鍛鍊,有時會出汗,我們儘可能不出或少出大汗,不能過分消耗能量。我們仍應該以靜站為樁為主。過去,我們說“百動不如一靜”,這沒有錯,只是不要絕對化理解這句話,認為一切動都不要了,自然性的活動是人的自然本性,不能全偏廢了,偏廢了,就違反了道法自然的道理。

  所以,我勸一些站樁者也要多走走,拍打一下身體,也可以練五形動功,甚至可以去打一點時間不長的拳擊。站完樁後,全身還要活動一下。

PS:本平臺收錄的各武術前輩及武友的言論,只為個人學習,因個別圖文資料來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見諒。尊重原創作者版權,期望各友留言點評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