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格局大的父母,越會在生活上對孩子早早地放手,你做到了嗎?

文|中醫李知行

每一個作為父母的都很疼愛自己的孩子,有時候擔心孩子會累著,不願意讓孩子吃苦,事事都為孩子操心,孩子出門時時記掛,總是希望孩子更夠再自己的身邊。其實,父母更應該放開孩子,讓孩子自己去適應她的生活,對孩子最有利的不是幫她解決一切阻礙,而是教會孩子學會成長,這樣才是格局大的父母應該做的。

越是格局大的父母,越會在生活上對孩子早早地放手,你做到了嗎?

小麗是家裡的獨生女,平時爸爸媽媽十分寵愛,想買什麼東西只要撒撒嬌就到手了,有時候走路不想走了就伸手讓父母抱著。在父母眼裡,她還只是個孩子,也就覺得沒什麼。隨著時間的流逝,她走進幼兒園,第一天就在課堂上哭鬧,讓老師不知所措。哭鬧之時免不了會被同學嘲笑,小麗就衝著同學打去,引發起一場打鬧。

父母太寵愛自己的孩子,不趁早放手讓孩子自己幹活,今後容易給孩子帶來這些困擾:

第一,孩子比較自私,不容易和同學相處

平時孩子在家都是父母寵著,不管是孩子做錯了事情還是怎麼樣,父母都不會責怪孩子。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父母一味地哄著,孩子總要感受到自己滿意就夠了,從未顧及旁人的感受。孩子習慣了他人的退讓,如果孩子在學校和同學們相處的時候,依然保持自己的想法,容易和同學鬧矛盾,難以融入到同齡人中去。

越是格局大的父母,越會在生活上對孩子早早地放手,你做到了嗎?

第二,不喜歡按照別人的意願做事

幼兒園裡每到固定時間,老師就會引導孩子做什麼,什麼時間點上課,應該做什麼事情;到一定時間就要排隊吃飯;到什麼時間就要安靜睡覺。孩子不喜歡這樣有規律、有節奏的生活,但是學校的生活就是如此,沒有規律、節奏,老師將難以帶領一個班甚至一個學校的小朋友。

第三,孩子沒有獨立的意識和獨立的能力

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能夠自己解決自己的事情了嗎?比如上廁所自己擦屁股;自己渴了能夠自己拿杯子去倒水喝;平時自己穿鞋子等等事情。孩子在有能力做這些小事情的時候,父母應該給予鼓勵。一味地幫助孩子完成只會造成一種懶惰,讓孩子遲遲沒有獨立的意識和獨立的能力。

第四,孩子有惰性,不喜歡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也許孩子在學校事事順心的時候,還不會鬧騰,可一旦自己在學校受了委屈,遇到了困難,心裡可能只是希望父母能夠在自己身邊,想依賴在父母身邊,總是不願意長大。只要一次受到委屈,也許孩子就不願意再去學校了,她產生了抗拒的心理。這種情況發生了是很令家長煩惱的,孩子上學是一個必要的途徑。

越是格局大的父母,越會在生活上對孩子早早地放手,你做到了嗎?

作為格避大的父母,應該怎麼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第一,父母要學會對孩子放手

孩子總要離開父母身邊的,然而,一味的嬌寵只會害了自己的孩子,她沒有辦法和他人友好相處,沒有辦法處理自己遇到的難題。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作為父母不應該第一時間幫孩子解決問題,而是看看問題的難度,試著去教孩子怎麼處理這樣的問題。比如說,孩子今天在學校和同學起了衝突,父母應該諮詢孩子此時的想法,瞭解整個事情的過程,去幫助孩子分析,即便是同學做錯了事情,父母要教孩子學會原諒別人,退一步海闊天空,只有適當的退讓才能友好相處。

第二,父母要多給孩子心理上的鼓勵

孩子剛開始可能沒有太大的自信,她能夠嘗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父母應該鼓勵孩子,不管孩子做的好與壞,只有父母鼓勵,孩子才有動力繼續努力。比如,孩子今天在學校作業完成的很出色,得到了老師的認可,回家把事情分享給自己的父母。此時,孩子是希望能夠聽到父母的鼓勵和認可,父母除了多鼓勵自己的孩子,還要讓孩子繼續保持。

越是格局大的父母,越會在生活上對孩子早早地放手,你做到了嗎?

​父母的愛是不可缺少的,希望這種愛沒有變成最終礙。愛護孩子,呵護孩子,在孩子身邊給予她勇氣,讓孩子更向前動力。

父母的放手以及心理上的支持,能夠幫助孩子很快融入到生活中,能夠用孩子自己的方式去和他人相處,用自己的方式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有獨立的意識和能力。在孩子碰壁的時候,父母在心理上的鼓勵會讓孩子重新振作,有動力。所以,父母真的要學會對自己的孩子放手,把對孩子的關心重心轉移到心理上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