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推行“不見面招商”投資促進不掉線,7個優質項目簽約

疫情嚴控,招商的腳步更是穩健有力。根據濟南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濟陽堅持“兩手抓”,在嚴格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推進招商引資工作,“不見面”招商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日前,深圳丁鼎陶瓷等7個涉及可穿戴設備、5G產品結構件、智能激光裝備機器人、晶閘管及TVS芯片、熱固性粉末塗料新材料、智能家居產品等領域的優質項目通過網絡會籤,順利簽約。

济阳推行“不见面招商”投资促进不掉线,7个优质项目签约

多渠道蒐集項目信息,夯實招商引資基礎

當地抽調專人拓寬渠道完善健全《招商引資項目信息庫》,研究國家和省市產業政策,進一步對接上級產業規劃,充實濟陽產業體系,緊緊圍繞“321”產業體系,共包裝策劃智慧住居、食品飲料、半導體和元器件、生命科技、大數據和互聯網、機械裝備製造和現代物流等7大產業;整理世界500強、國內500強及行業領軍企業的基礎情況、企業發展戰略和拓展計劃,目前已基本完成符合濟陽產業規劃的世界500強、國內500強及民營企業500強信息300餘條,現正根據網上信息通過郵件、電話等方式進行初步對接;依託轄區內企業行業資源,以及近年來彙總的各類參會企業信息,通過以商招商,拓展招商渠道收集有價值信息,近期通過秉恬科技正積極對接一批儀表項目;廣泛收集濟陽在外創業成功人士信息,建立完善濟陽籍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名錄;通過微信宣傳,動員全區各相關部門參加“1+1”招商信息提報活動,每一名工作人員提供一條有價值的招商線索活動,為廣泛捕捉信息提供有力保障;結合當前招商引資形勢,研究制定出臺區裡針對中小微企業、個體民營經濟實體制定全面、具體、可操作性強相關政策,打造優良的營商環境,夯實招商引資基礎。通過近段時間的努力,除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外,已梳理彙總食品飲料類企業30餘家,機械裝備製造類企業60餘家,半導體電子信息類企業30餘家,現已安排專人通過微信、電話、郵件等方式進行分類對接,對有投資意向的30餘家企業正在進行集中攻關。

济阳推行“不见面招商”投资促进不掉线,7个优质项目签约

整合辨析園區優勢,包裝策劃重大招商項目和平臺

該區安排專人以視頻會議、微信溝通等方式認真研究濟南濟北開發區和各鎮街園區的交通區位特點、主導產業。圍繞“321”主導產業和半導體、生命科技、大數據等產業,進一步細化完善產業招商指引、產業招商地圖、產業鏈招商圖譜。同時,分園區研究確定產業門類和配套政策,利用網絡與專業機構和隊伍對接,統一包裝策劃,集中“打包”推介,實現精準招商。目前初步包裝完成山東省(濟北)臺灣工業園、食品飲料產業城、生命科技產業園、少海匯智慧住居科技城、國際聯合智力創新園、達沃智慧產業園、山東數字傳媒產業園、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與運營中心濟陽直屬區等重點產業園項目。同時,下大力氣加大鎮(街道)園區包裝建設及招引力度,濟北智慧家居產業園、濟北商貿流通產業園、濟北聞韶產業園、濟北智慧裝備產業園、濟北創新智慧產業園等5個鎮街園區編制的規劃包裝材料已初步完成。

济阳推行“不见面招商”投资促进不掉线,7个优质项目签约

細化梳理在談項目,紮實推進簽約落地

疫情防控期間,濟陽各招商主體紮實開展“不見面招商”工作。篩選目標人群和重點企業,充分運用微信、釘釘、電子郵件、電話、遠程視頻、多方通話等各種方式,保持與招商企業和客商、項目單位的緊密聯繫,加強信息溝通、政策對接及項目資料的互通交流,確保了在疫情防控期間招商推介、項目洽談、政策對接等方面以靈活可行的方式繼續進行。截至目前,當地共儲備各類重點在談項目20餘個,正在履行正式簽約前的會籤程序,疫情解除後即可舉辦項目集中籤約。經初步統計,一季度有望完成以製造業為主的簽約項目不少於12個。

济阳推行“不见面招商”投资促进不掉线,7个优质项目签约

明確攻堅目標,制定招商引資路線圖

濟陽集中精力做好招商引資目標任務科學化分解,同時把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鎮(街道)、開發區及各承擔招商引資任務部門,層層壓實責任,確保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完善招商引資項目臺帳,把臺賬做為本地招商引資工作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行“紅、黃、綠”管理。三是精心籌備謀劃年內在珠三角、中西部經濟區開展不少於2次的重大招商活動,精選招商項目、精選目標客戶,籌劃有針對性小分隊招商項目20餘個,確保疫情解除後迅速“走出去”、“請進來”開展活動。

济阳推行“不见面招商”投资促进不掉线,7个优质项目签约

強化項目落地督導,經濟服務生與企業同在

當地還對疫情解除後符合開工條件的項目進一步篩查,提前與項目方進行溝通,預想項目開工前可能出現的施工單位、設備、施工材料和資金等問題,協調相關服務部門提前介入,做好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在配套設施建設方面,濟陽在各項目開工前配合項目方對項目地塊進行最終確認,按照協議要求,進一步確定是否符合開工條件,力爭讓符合條件的項目在疫情解除後第一時間進場開工,如果條件允許,適時啟動集中開工儀式,提高疫情解除後項目的開工率,力求項目早建設、早投產、早達效。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可新 通訊員 門波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