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畫面再好有何用!國產網遊不如國外網遊,瓶頸竟是因為題材?


網遊進入國內已經20餘年,歷經數代更新,成為大部分玩家最喜愛的遊戲模式。但是一直以來,玩家們對國產網遊的認可程度都不如國外網遊,在國內核心網遊玩家聚集的"網絡遊戲"吧中,玩家們日常討論遊戲時對國產網遊大加貶損,對國外網遊推崇備至,也成為一種常態。

技術畫面再好有何用!國產網遊不如國外網遊,瓶頸竟是因為題材?

為什麼國產網遊不受核心玩家"待見"呢?以往玩家總喜歡將原因歸結為環境、資金、技術等原因,但文化這個因素往往會被大家遺漏。近日,有玩家總結稱,讓人產生這種印象的並非技術原因,而是因為遊戲題材!

技術畫面再好有何用!國產網遊不如國外網遊,瓶頸竟是因為題材?

根據這位玩家闡述,目前國內網遊研發其實已經非常出色了,遊戲大廠也願意投入重金開發,傳統判斷遊戲品質的畫面、技術方面已經是國際一流,甚至在突出優勢。但是題材上的限制,讓玩家對遊戲的態度也輕慢上三分。這一言論立即贏得了許多玩家的討論,他們各抒己見,闡述國產網遊到底"輸"在了哪裡。

技術畫面再好有何用!國產網遊不如國外網遊,瓶頸竟是因為題材?

很多玩家也承認,國產網遊在畫面表現上已經非常用心了,但是由於題材願意,讓他們總不能以更加公正的角度來評判遊戲——目前國內一線網遊的選題無一例外,都是傳統文化元素濃厚的武俠網遊,連世界觀都是選擇經典的武俠小說,遊戲在題材上更具普及度的同時,也削弱了一些"想象力"。對比《失落的方舟》、《黑色沙漠》這樣奇幻、魔幻混雜的風格,在想象力元素上必然會有所缺失。

技術畫面再好有何用!國產網遊不如國外網遊,瓶頸竟是因為題材?

另一方面,國內傳統文化的傳承其實不如海外普及——近數十年來,全球文化是掌握在西方國家手裡的,在這場文化的戰爭中,中國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美日各國通過各種影視劇、動漫、遊戲等文化延伸品,影響了整個世界。國內絕大多數玩家接受一款歐美化的遊戲並不會產生文化隔閡,而傳統武俠題材在這些天馬行空的文化類型中,就顯得太過小眾了,甚至有人固執的認為法術、技能出現在國產網遊中就屬於"換皮"大加斥責,對潛心打造的江湖世界觀卻視若無睹。

技術畫面再好有何用!國產網遊不如國外網遊,瓶頸竟是因為題材?

以《逆水寒》為例,這款2018年問世的遊戲目前仍是國內畫面表現最好的網遊,並憑藉極為出色的畫面效果和動作表現震驚世界。但是這款遊戲卻並不受很多玩家的"待見",很大程度上就是大家覺得它的表現即便再好,也不過是一款武俠網遊。

技術畫面再好有何用!國產網遊不如國外網遊,瓶頸竟是因為題材?

有意思的是,在Youtube網站上,一位海外博主試玩《逆水寒》的視頻就獲得了近46萬次播放量和超過11000次點贊好評,很多海外網友還留言稱讚這是一款偉大的網絡遊戲,想要呼籲將這款遊戲引入自己的國家。這種態度,與我國玩家心心念念海外大作如出一轍,讓人啞然失笑。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好"。

技術畫面再好有何用!國產網遊不如國外網遊,瓶頸竟是因為題材?


事實上,"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是一種常態,玩家們似乎習慣了找各種藉口對國產網遊加以批評,在"網絡遊戲"貼吧,《逆水寒》這樣在海外備受好評的遊戲卻是最容易被攻擊指責的"下等公民"。這不禁讓人思考:玩家們習慣性的崇洋媚外,究竟是因為武俠題材確實有瓶頸不如奇幻、魔幻,還是單純因為對自己的文化、自己遊戲的不自信?

技術畫面再好有何用!國產網遊不如國外網遊,瓶頸竟是因為題材?

那麼是不是我們現在的玩家也犯上了這種毛病,覺得國外的月亮更圓,對國內的精品遊戲視而不見呢?那麼你覺得,國產網遊畫面技術再好也沒用,只要是武俠題材就一定不如國外網遊的看法有沒有道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