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叔哭師》最詭異的是,為啥不是將軍之父百里奚去哭,而是蹇叔


《蹇叔哭師》最詭異的是,為啥不是將軍之父百里奚去哭,而是蹇叔


讀《蹇叔哭師》


來到這篇文章,我們曾經的公子重耳,勢不可擋的晉文公,流亡19年,在位9年,開創晉國強盛勢頭的第一人,已經離開人世了。


他的兒子晉襄公即位。這個晉襄公也是大智大慧的人,人如其名,“歡”,性格溫和從容。


新君即位,穩住國情是頭等大事,雖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需要給政治大換血來建立自己的力量,但是晉襄公卻沿用了晉文公時代的政治班底,沒有在節骨眼上動搖晉國的政治根基。


當然,也是因為晉文公的班底本來就差不多完美了,都是人才嘛。


要知道晉國霸主地位一直被其他強國盯著呢。在晉國國君新喪的敏感薄弱時刻,多少人蠢蠢欲動。接下來就有幾場大戰,要是晉襄公沒有出沿用前朝臣這一招,還真不一定能順利度過即位前期的嚴峻考驗。


晉襄公的性格是難得的溫和賢明,這也是他能夠安定兄弟,駕馭老臣,繼承父權,延續晉國霸主地位的關鍵吧。


不像鄭莊公的二代和齊桓公的二代,把父輩辛苦開創的霸主勢頭,在各種陰謀奪位、內部消耗裡全然浪費掉。


晉襄公很好的繼承了父親的霸主之權,並把它發揚光大。可惜,也只是在位7年。短短7年,這7年恰如父親的那9年。


他們是註定要成就大業的人,雖然掌權時間短,卻做出了最高效的政績。也就晉襄公這種性格的人,才能成就垂拱而治的美名呢。


好了,扯回《蹇叔哭師》吧。


晉國換主,這個時機難得,秦穆公免不了心癢難耐。


這時候,秦穆公在之前《燭之武退秦師》時留下幫忙戍守鄭國的將軍派人來告知:

“現在鄭國的北門是我看管的,主公要是這時秘密發兵,從鄭國北門進,鄭國就是囊中之物了。”


這消息正中秦穆公下懷,他興沖沖地跑去問蹇(撿)叔的意見。這裡就像是女人問你哪件衣服好看一樣,其實答案已經有了,她只是需要你同意她的觀點罷了。


可是蹇叔不同意。


這裡有點奇怪,實際上秦穆公是一起問了百里奚蹇叔的意見,文章裡卻只出現蹇叔的名字。又不是因為百里奚不出名所以可以忽略。


難道是因為之後蹇叔去軍隊裡哭鬧,比較有故事,所以流傳到現在,就索性只剩他的名字了?


蹇叔諫曰:

“第一,對於我國,讓軍隊勞苦跋涉去攻擊遠方的國家,不值得,這是從沒聽說過的道理。

第二,對於鄭國,等我軍長途跋涉到了鄭國,鄭國一定早就能夠知曉並準備好防禦,我軍疲憊不堪而敵軍整軍待發,這恐怕不可以一戰吧?

第三,對於我軍將士,讓將士這麼辛苦去到鄭國戰場,卻打不下鄭國,將士也會有所怨言,從而生出叛逆之心。

第四,我軍大張旗鼓的長時間行軍,還會有誰不知道呢?晉國也會知道的,萬一他們趁機埋伏我們呢?”


也是,你想著人家病著,趁機殺人,人家也不傻,知道自己病著,容易吸引他人侵犯,也會更加防範啊。


秦穆公是一心想要抓住機會打出名堂的,哪裡能夠冷靜聽從蹇叔的分析呢?已經蠢蠢欲動的慾望,怎麼能按耐得住?


秦穆公還是召集將領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準備出兵。


孟明視百里奚的兒子,是蹇叔死黨的孩子。


這一戰是必敗必死之戰,孟明視要領兵出發,蹇叔自然是不捨啊,跑到軍隊裡大哭:

“侄子啊,我見得到你們出發,卻見不到你們回來啊!”


大軍就要出發了,這一鬧可不晦氣嘛!還動搖軍心,大忌啊!蹇叔也是沒辦法,只能用這麼浮誇的方式再次向秦穆公進諫。


面對這麼倒米的行為,秦穆公惡狠狠地派人罵蹇叔:

“你懂什麼啊!如果你早在六七十歲的時候就死去,那麼現在你墳頭的樹都已經粗得需要兩手合抱才圍得住了!”


言下之意,蹇叔你已經太老太老了,不會思考不會審時度勢了!


一個國君,對德高望重的老臣說出這樣不吉利的話,可見秦穆公是利令智昏了。也是對蹇叔的一個死亡威脅吧。


還是那個問題,孟明視也叫百里視,是百里奚的兒子,百里奚也知道此行九死一生,蹇叔都來哭侄子了,他自己不來哭一哭親兒子嗎?或是因為無法阻止所以索性放棄了最後一面?作者直接放棄描述親生父親的表現,總是感覺怪怪的。


蹇叔不僅到軍隊裡哭侄子,還哭兒子。西乞術白乙丙就是他的兒子,這兩個算這次出兵的副將吧。


這裡也奇怪。文章的敘述奇怪。


先寫了“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然後過了許久又寫“蹇叔之子與師”。


西乞和白乙是蹇叔的兒子,之前已經寫明他們被召集到軍隊了,那麼後面為什麼還要再寫一次他們在軍隊裡面呢?


這種寫法讓不知道西乞和白乙就是蹇叔之子的人,以為蹇叔之子另有其人。比如,小文是我弟弟,我已經在開頭寫了“我和小文去吃飯”,那麼後面我就不會再寫一次“弟弟和我一起去吃飯”。


蹇叔哭兒子,還做出了準確的死亡預言:

“晉軍一定會在崤山伏擊你們。崤山有兩座山峰,南邊山頭,是夏朝大王皋的墓地,北邊山頭,是周文王曾經躲避風雨的故地。兩峰之間正是險峻的死亡之地,晉軍必定會在那裡動手,既然國君命令你們出兵,不得不遵循,我就去那裡替你們收屍吧!”


就這樣,蹇叔一哭二鬧,還是沒能讓秦穆公收回命令,軍隊向東出發了。


明知道那是個必死的陷阱,也提前看出來了,還有機會去說明,可就算是這樣,都擋不住人類找死的腳步。當真是心塞啊!蹇叔連晉軍埋伏的地點都猜到了!還是無奈,看著兒子去送死。蹇叔連“要注意崤山”都說明了,那幫二代啊,怎麼還能不多加留心呢!也許是因為崤山實在險峻,蹇叔知道,就算提前留意,也會路過必死。


預言家,能算命,卻不能保命。


我看的版本,是從“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開始的,沒有前面的晉文公出殯的情節。


在這個漏掉的情節裡,還有一個先知的人物,晉國卜官郭偃(演)。鑑於古時候那麼興占卜,還以為卜官是負責占卜的呢,誰知居然是個催眠師……也算是個巫師吧,和靈界神界溝通就靠他了。


在晉文公出殯的時候,突然從棺材裡傳來一聲牛叫聲!卜官馬上“通靈”,說先君那牛一樣的叫聲,是告訴我們日後有敵軍會路過我國國境,我們攻打他們,一定能勝利。


其實通靈未必,但是郭偃消息靈通,頗有軍事判斷力倒是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