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櫧是林農最喜愛的一種樹之一,可以人工種植嗎?

林業無紙筆


苦櫧樹,山毛櫸科(殼鬥科)喬木,在我們這裡很多,並不是一種較直木材,總是那麼彎彎曲曲生長著,但能生長的年份很大,原來村口有一棵實在很大,圍圍起來能撐得十五擔柴,樹莖中間己經空心,空位能擺一張十人坐圓桌,以前有人量過內空直徑一向三米二十,一向三米四十八,其實己經沒有什麼木質部了,只剩下外面一層約二十釐米,依然生長很茂盛,那時每年能一兩百斤苦櫧,都是隊裡炒炒熟,剝去外殼,分苦櫧粉到各戶自己泡食,或做苦櫧豆腐。



後來有幾棵毛竹長入了樹空中,樹里老人說不能將樹中毛竹砍去,那是村口樹,不能提刀砍的,後來苦櫧樹內空還長出許多毛竹,終於沒人進入樹空中乘涼,玩耍了。


記得那年(76年)我讀書都住校了,後來村裡人說,大苦櫧樹裡面住了幾窩馬蜂,使村裡都不得安寧,老人們又不讓點火將馬蜂窩燒去,說會犯忌的。那年暑假回家還享受了馬蜂的恩刺,在我頭上放了兩針,所以記得很清楚,剛回校讀書第一個星期,聽搭菜來的堂哥說,那大苦櫧樹晚上被雷劈了,因大風雨,又是內膛起火,等到風雨停後己經自燒斷了,從此村口那特大苦櫧樹和苦櫧粉與家裡無緣了。

長大後跟別人翻過村後山那邊去賣苦櫧粉,原來那裡己經不是我們的山,走過去山頂往下一去,一直是成片苦櫧林,走到山角那村(汪家村),不知因腳踩上地下成堆的苦櫧種子跌倒過多次,這個村裡家家成千上萬斤的藏著待磨粉的苦櫧,用化肥袋裝了滿滿一袋,那村裡人只收了我一元,只是上坡揹著一袋七,八十斤苦櫧粉也是太辛苦了,還要走幾十裡回家。


到了八十年代,那村裡分山了,我們村也沒愁過苦櫧子了,問一下提袋檢檢二小時,就上百斤,找個平緩地用樹枝帚帚一堆,理去上面樹葉,下面就是幾十斤,帚幾堆就是一袋。那幾年是真的吃怕了苦櫧豆腐,現在看見市場上苦櫧豆腐心裡一直泛酸。

苦櫧樹在南方依然許多,成片成片的,木材並沒多少人要,只有市場裡銷售些苦櫧豆腐,因為還有些澀麻味,實際並非有多俏,多數人吃稍多些易腹瀉,而且一斤苦櫧粉能做出十幾斤苦櫧豆腐,實際上並非提主想的那樣,就是我上文中提到汪家村,每年只要價格還可以能產幾十萬斤,每斤苦櫧粉(乾貨)不到5元,農村人對此沒興趣弄,一天弄不到打工的錢(檢了,要炒,剝殼,還要粉碎),山上的多是浪費了,只是那些老人還會弄些,也不如弄油茶籽,大約這苦櫧只是沒有的地方,才覺緊俏罷了。

苦櫧樹可以人工種植嗎?

苦櫧樹野性十分強大,只要成熟自脫落種子,接觸到土壤它就能自己發芽生長,人工種植可用隨檢苦櫧種子幾粒點播,造木材林可密些,每畝三,四百穴,夾著的櫧樹能夠生長直些,不然生長起來全歪材,用於檢苦櫧子的可稀到每畝一百至二百穴,一般播種後至少得七八年後才生長種子,暫無人去嫁接什麼的,陽光越好,枝葉越開敞,結果越多。


老艾葉


苦櫧可以人工種植,但是要有足夠的心思去照顧苦櫧。我直接說怎麼人工種植苦櫧。

1選種

選擇樹齡在二十年以上,四十年以下的生長優良的苦櫧樹。在苦櫧樹成熟時,採摘個頭大,果仁飽滿,外種皮光滑且亮,沒有病蟲害的堅果作為種子。

2播種

選擇氣候溫暖較為溼潤的時間進行播種,如果鼠害嚴重的,就按照實際情況推遲種植時間。選擇肥沃溼潤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經過耕翻,弄成條形溝,然後以種子的果臍為下放進土壤中,然後將翻出的土堆回去。大概3釐米厚的土層。上面覆蓋一層蘆萁,等待發芽。

3培育幼苗

在種子發芽後,要截除部分主根然後進行移植,促進鬚根生長。出苗整齊後將蘆萁去除,上面覆蓋木棚,蓋上遮光布,有利於幼苗生長。過大概一個半月進行第二次截根處理,使鬚根更加發達。

4水肥管理

在播種之後,施加氮磷鉀複合肥每畝地900斤,然後在幼苗生長整齊後先追肥一次,每隔15天再追肥,每次複合肥每畝地150斤,要與農家肥交替使用,做到少量多次。不能在大雨前施肥。而田地裡面的溝不能有積水,土壤能夠儲水而且要能及時排水,而且疏鬆比較溼潤就可以了。夏天高溫時期,要在溫度下降的傍晚一次性灌足水。

以上就是我知道的方法,大家有要補充的,請在下方留言,謝謝大家。






牧豆人


苦櫧是殼鬥科常綠喬木樹種,在我國長江以南山區分佈非常廣泛,約佔這些地區常綠闊葉樹木三分之一以上,是一種用途很廣泛的用材樹種。

苦櫧樹的價值

苦櫧是個很神奇的樹種,通常劃江而生,在長江以南非常常見,但在長江以北卻難覓蹤跡,儘管理論上長江以北也可以生長。究其原委,可能是大樹難以移植成活,人工培育小苗栽培鮮有人為的原因吧。

苦櫧生長較一般的殼鬥科植物快,它的木材是一種優良的硬雜木,硬度好,抗性強,光滑耐磨,不易裂翹,用途非常多,南方山區的傢俱硬料多為苦櫧,板材則多為杉木。

苦櫧的果實稱之苦櫧籽,皖南又稱“窩株”,形似小錐慄,具堅硬的外殼,種仁富含澱粉,山區農戶通常採集後製作“窩株豆腐”,呈咖啡色,略有澀味,可涼拌,可熱炒,是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美食,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在南方山區很受歡迎。

苦櫧的人工造林發展情況

苦櫧的用途廣泛,但多為自然萌芽更新,或天然有性繁育,很少有人工育苗栽培的先例,因此都是屬於天然林或天然次生林範疇,隨著天然林的全面禁伐,苦櫧的木材將暫時出現空白,市場上將再也難覓苦櫧木材的“身影”。

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現狀,豐富硬雜木木材品種,滿足市場對苦櫧用材的需求,目前很多地方開始了苦櫧人工育苗的嘗試工作,而且已經獲得成功(培育的苦櫧苗木見上圖),2019年春天,安徽省池州市已經有鄉鎮開始試種,相信不久的將來,木材市場會出現純人工林的苦櫧木材,既能豐富市場,又能滿足民眾需求,更好的保護天然苦櫧林分。

因此,苦櫧樹是可以人工種植的,雖然剛剛起步,但只要育苗取得成功,種植應該不是問題,必將獲得成功。


基層林業


這種樹我們那裡叫烏桕樹。小時候我們那裡有很多的烏桕樹。一到秋天,烏桕樹上會結滿很多很多的烏桕,隨著籽粒成熟,烏桕籽會掉落到樹下的地上,密密麻麻的。小時候的我們經常會趴在樹下撿烏桕籽,不用多長時間往往就能撿很多,放進口袋裡拿回家,一般是放在火爐裡燒著吃。隨著嗶嗶啵啵的聲音,烏桕籽會一粒一粒的爆裂開來,香味撲鼻。

聽我們那裡的老人說,他們年輕的時候,一到饑荒,就會將烏桕籽仔細的撿起來,碾成粉,當做糧食吃,以填飽肚子。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日本鬼子分兩路燒殺到我們這邊,附近的人都躲進了密密麻麻的烏桕林中,幾天幾夜都不敢回家……解放後,光景一天天好起來了,烏桕籽就用來冬天打豆腐吃。

現在,烏桕樹幾乎沒有了!











張大獎


苦櫧在我們湖南不多,也不是很受人喜愛。我自已載了一棵,現在直徑有四十公分左右。高有十多米。結果很少,最多能撿幾斤吧!我撿來放土灶裡烤過吃,有點苦免強可以吃得下。至於做成豆腐一樣的東西,只聽老人說過,可能也不見得好吃。所以在我們老家鄉可有可無。要想大面積種植必須經過矮化,品種改良,才能多結果。沒有一定的科研投入根本不現實。


山野農夫65520576


可以人工種植的


海勇大宅門海鮮


可以種植,但是我覺得沒有什麼收益,因為吃這種東西的人畢竟是少數,並且口感真的不是很好。正如苦筍一樣,在市場上拓展不了,苦畢竟沒有甜討人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