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何那麼聽狄仁傑的話?因為狄仁傑屬於小鮮肉?甚至想建立後宮?

動漫優品社


題主提的問題,激起了福垊闢謠的慾望。武則天之所以聽狄仁傑的話,就在於他的魅力,而這個魅力就是人品好、能力強,而並非是宰相狄仁傑形象好,氣質佳。

狄仁傑不是小鮮肉而是老骨頭

狄仁傑不帥。關於狄仁傑的相貌《舊唐書》、《新唐書》沒有記載,這就說明歷史上狄仁傑相貌普通。如果狄仁傑長得帥得話,史書上一定會詳細描述的。同樣地,狄仁傑也不醜,如果長得醜或怪的話,歷史上也會記載。

狄仁傑不小。683年唐高宗駕崩,685年武則天寵幸馮小寶,690年武則天稱帝,691年、697年狄仁傑兩次拜相。狄仁傑比武則天小6歲,狄仁傑拜相時都61歲、67歲,可以說完全就是一把老骨頭。怎麼能說他是小鮮肉呢?真正的是小鮮肉是馮小寶、張昌宗(不是張宗昌哦)、張易之。

狄仁傑為什麼受到重用?兩人是什麼關係?

人品好。691年九月,狄仁傑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成為宰相。武則天一天對他說:“愛卿在汝南造福一方,可有人打你的小報告,愛卿想知道是誰呢?”狄仁傑回答說:“陛下若認為臣有錯,臣一定改正。陛下若認為臣沒錯,這是臣的福氣。臣不想知道他是誰,還會把他當做朋友。”武則天對他的這種高風亮節的人品非常敬佩。當然福垊也在想,這會不會是武則天對他的一個試探,看他會不會身居高位,而去報復一個曾經告密自己的小人呢?如果真有人向武則天告密,武則天想必直接說是誰了,而不會問他想不想知道是誰?比如武則天對張德就是直接說是誰告的密。

能力強。任大理寺丞時,一年內解決了一萬七千人的積壓案件,而且處理的公平合理,沒有冤訴。當契丹首領攻陷冀州時,引發河北的恐慌,武則天令狄仁傑為魏州刺史,一改前刺史令百姓拼死抵抗的做法,讓百姓安居樂業。孫萬榮聽聞,隨即撤兵。大概孫萬榮認定狄仁傑有備無患,他的這個空城計還有個人魅力楞是做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

兩人的關係。武則天對狄仁傑的恩寵冠絕當朝,他們君臣的關係非常融洽。因為他是武則天最得力,最可靠的助手,哪些棘手的問題,難以決定的決策,都被他一一處理。其恩寵程度不低於張昌宗。武則天把值千金的翠裘賞給了小鮮肉,狄仁傑剛好來向武則天彙報工作。武則天就讓她的兩個最重要的男人小鮮肉和老骨頭玩雙陸游戲,賭注就是狄仁傑的紫袍和小鮮肉的翠裘。武則天看到老骨頭欺負小鮮肉就說:你的紫袍怎麼能跟翠裘的價值相比?狄仁傑當即懟回:我這紫袍是朝見天子所穿,他不過因為帥才得到翠裘,我這紫袍跟他的翠裘比,還掉價呢。最終靠臉吃飯的小鮮肉因為羞愧而敗於靠本事吃飯的老骨頭。狄仁傑將翠裘賞給了自己的家奴。

武則天的後宮

《舊唐書·張行成傳》載,“天后令選美少年為左右奉宸供奉”,唐高宗去世十五年後即698年,武則天設立控鶴監,後來又改成控鶴府。名義上他們都是皇帝手下的研究學問的青年才俊、文藝青年,實際上全部都是武則天的“後宮佳麗”。狄仁傑勸說武則天:“二張在陛下左右,實在有累皇上的盛名,皇上志在千秋,留此汙點,殊為可惜”意思就是狄仁傑勸諫胡搞一定要低調。武則天立即採納,撤銷控鶴府。但成立了奉宸府,還是以張易之為府令。奉宸府人員都稱為奉宸供奉,比較著名的有李嶠、閻朝隱、薛謖、員半千、宋之問等26人。而武則天其他男寵還有御醫沈南璆(qiú)等人。

奉宸供奉宋之問曾寫《明河篇》向武則天求愛,武則天感覺他太直接,而且說拒絕宋之問是因為他有口臭。當然這件事未必屬實,但宋之問的人品卻非常差勁。


福垊


武則天是個開明的君主,注意人員選拔,所以她做皇帝了以後,就提拔狄仁傑做宰相,這個時候武則天67歲,狄仁傑61歲,狄仁傑想做小鮮肉也是不可能的,雖然他比武則天小了6歲,但是歲數都這麼大了,真的不合適。武則天找的小鮮肉都是張氏兄弟這樣的青年才俊。



至於武則天聽狄仁傑的話,倒是真的。首先說他們倆都是山西老鄉,在朝堂上聽到鄉音,還是比較親切吧,再說狄仁傑無私剛毅,處事公平,這才是讓武則天對他格外信賴的原因。至於之前武則女還沒做皇帝深居內宮的時候,狄仁傑常年在外地任職,估計倆人是沒機會見面的,誰也不認識誰。後來狄仁傑大理寺丞的時候,一年之中判決大量積壓案件,涉案人員多達1萬7千人,卻沒有一個人翻案喊冤,才使得候他名聲大噪,這個時候應該引起了武則天的注意。



狄仁傑為人正直,秉公無私,才深受武則天敬重,並尊稱他為“國老”,這個殺伐決斷的一代女皇,到了狄仁傑面前,確實變得溫順很多,因為狄仁傑是她的知音。


劍膽琴心01


一、狄仁傑是小鮮肉,開國際玩笑

武則天出生於武德七年(624年),狄仁傑出生於貞觀四年(630年),武則天比狄仁傑大了6歲。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登基稱帝,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武則天任狄仁傑地官侍郎,代理尚書事務,並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此時,武則天68歲,狄仁傑62歲,狄仁傑對於武則天而言,早已不是什麼小鮮肉了。在武則天心中也只有張易之、張昌宗這類人算得上小鮮肉了。


二、武則天聽狄仁傑話嗎

從史料看,武則天對這位比自己小六歲的山西老鄉更多的是敬重;同樣狄仁傑對武則天也展示了一位人臣應有的忠誠與智慧。

則天謂曰: “卿在汝南時,甚有善政,欲知譖卿者乎?”仁杰謝曰:“陛下以臣為過,臣當改 之;陛下明臣無過,臣之幸也。臣不知譖者,併為善友,臣請不知。”則天深加嘆異。


天授二年(691年),武則天在任用狄仁傑為宰相時,就問到:“你在汝南為官時有良好的政績,但卻有人在中傷你,你想知道是誰嗎?”狄仁傑答道:“如果陛下認為臣做錯了,臣當改過;如果陛下明白臣並無過錯,這是臣的幸運。至於中傷我的人是誰不想知道,還會把他視為我的朋友。”武則天聽後就非常歎服。

長壽元年(692年),狄仁傑被來俊臣誣陷下獄,面對酷刑,狄仁傑利索的承認了所指控的罪行。在來俊臣放鬆監視的情況下,狄仁傑在獄中偷偷上書武則天訴冤,引起武則天重視,決定親審此案。面對武則天的親自審問,狄仁傑說出當時如果不承認造反,已經死於酷刑了;同時,武則天也查出狄仁傑所謂《謝死表》系偽造。也就赦免了狄仁傑等大臣的死罪,全部貶為地方官,其中狄仁傑為彭澤縣令。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武則天再次啟用狄仁傑,調任幽州都督,獲賜紫袍、龜帶,還在紫袍上題寫了十二個金字,以表彰狄仁傑的忠誠。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傑再次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授銀青光祿大夫。不久,狄仁傑又代理納言之職,兼任右肅政臺御史大夫。“納言”寓有居高位而廣納群言、廣徵賢論之義,由此可見,武則天對狄仁傑的重視。

聖曆元年(698年),武則天任命狄仁傑為河北道行軍元帥,征討突厥,並許以便宜行事之權。狄仁傑也成功替朝廷解決了邊境危機。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內史,隨武則天巡幸三陽宮,恩寵冠絕當朝。同年九月狄仁傑病逝,終年七十一歲。武則天為其廢朝三日,追贈為文昌右相,賜諡號文惠。

文昌右相,即尚書右僕射。文惠,意思是文德恩惠,“文”是封建王朝文臣的第一等諡號,“惠”提現武則天對狄仁傑的重視和肯定。


安定郡小書生


帝王心術豈可用兒女情長來揣度,武則天聽狄仁傑的話,那是因為狄仁傑能力出眾,又擁護武則天的領導,所以武則天才將狄仁傑視為股肱之臣,這好比秦始皇重用李斯一樣。武則天不是秦之趙姬,狄仁傑也不是秦之呂不韋,他們或許有兒女情長,但是仍屬於正常的君臣關係。狄仁傑生於公元630年,武則天生於公元624年,也就是說狄仁傑只比武則天小6歲;武則天60歲當皇帝時狄仁傑已經54歲時,根本不屬於小鮮肉。武則天晚年有許多男寵,比較著名的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 但是名臣狄仁傑不在男寵之列。

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大唐各地地方官,先後當過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公元690年,武則天繼位稱帝;公元691年擢升狄仁傑為宰相,四個月後狄仁傑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後貶為彭澤縣令。如果武則天對狄仁傑有意,那麼也不至於讓狄仁傑去煉獄裡遭梅花內衛毒打;為了保命,狄仁傑承認他有謀反的想法與行動。武則天閱讀了狄仁傑的供詞後,心中雪亮,她知狄仁傑無謀反之意,但是為了敲山震虎,她將狄仁傑的死刑改為罷職為民,平反後僅僅讓狄仁傑當了一個縣令。

狄仁傑當了縣令後,魏王武承嗣多次請求誅殺狄仁傑,但都被武則天拒絕。公元696年契丹首領孫萬榮作亂,攻陷冀州,一時間河北震動;武則天為了穩定局勢,起用狄仁傑為魏州刺史。孫萬榮聞聽狄仁傑被起復,不戰而退;狄仁傑精心治理魏州,百姓們爭相立碑頌德。公元697年狄仁傑再次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授銀青光祿大夫;狄仁傑全力輔助武則天治國,擊退了突厥軍,安撫了河北百姓。公元700年狄仁傑進拜內史,隨武則天巡幸三陽宮;當時,文武百官多隨駕前往,唯有狄仁傑獲賜宅第一所,恩寵冠絕當朝。公元700年九月狄仁傑病逝,終年七十一歲 ;武則天廢朝三日,追贈他為文昌右相,賜諡號文惠。

狄仁傑有一位美麗而能幹的女上司,對這位殺伐果斷而英武不凡的女上司,他是又敬又畏,或者有一點點喜歡之意,但是絕不敢有絲毫表達。晚年武則天縱慾無度,豢養了許多男寵, 狄仁傑曾經委婉的向武則天進諫過要節慾,要注意身體健康,這種建議也只有狄仁傑敢提,武則天聽後大笑之餘十分感動。對於武則天還政李唐,狄仁傑做出的貢獻也是居功至偉,他對武則天說:太宗皇帝櫛風沐雨,親冒矢石,方才平定天下,傳於子孫。先帝將二子託付於陛下,陛下現在卻要把天下移交給外姓嗎?況且,姑侄與母子哪個關係更親近?陛下立兒子為太子,千秋萬歲後可以配享太廟。若立侄子,從沒聽說有將姑姑配享宗廟的?最終武則天聽取狄仁傑的建議,還政李唐。


大秦鐵鷹劍士


武則天對狄仁傑言聽計從嗎?

得益於各種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的傳播,狄仁傑的形象也算是深入人心,不管是後世的虛構,還是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那就是狄仁傑對於武則天來說是相當重要,幾乎可到言聽計從的地步。



有下面兩個比較大的佐證

  • 越王之亂,赦免冤案
公元688年,武則天下詔所有皇室成員限期“入洛陽、會明堂、行大典”,李姓宗親們都擔心、恐懼這是武則天所設下了巨型陷阱,於是有人假造廬陵王李顯的書信串通李唐子孫起兵伐武,豫州刺史越王李貞率先起兵造反。武則天以宰相張光輔為諸軍節使,左金吾大將軍丘神績為行軍主管,率十萬大軍迅速斬殺了李貞,滅九族。同時,為了以絕後患,武則天又趁機殺了很多沒有起兵的李唐後裔。



越王之亂後,武則天為懲治亂黨,定罪六七百家,籍沒五千餘口。司刑使催逼狄仁傑行刑,但狄仁傑認為判決有誤,請求延緩行刑,並密奏武則天,認為一旦按此定罪,將牽連甚廣,何況這些人中有許多是被迫作亂,並非本心所為,請求赦免。後來武則天真的下詔,赦免了他們的死罪,只發配豐州完事。



  • 武曌百年,還政李唐

《新唐書》雲,“會後欲以武三思為太子,以問宰相,眾莫敢對。仁杰曰:‘臣觀天人未厭唐德。比匈奴犯邊,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於市,逾月不及千人。廬陵王(唐中宗李顯被廢后,封廬陵王)代之,不浹日,輒五萬。今欲繼統,非廬陵王莫可。’又說:‘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餘年,又欲以三思為後。且姑侄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廬陵王,則千秋萬歲後常享宗廟;三思立,廟不祔姑。’”

這段話主要講什麼意思呢?

武則天晚年,想立侄子武三思為皇太子,詢問宰相們的意見。其他大臣都不敢說話,只有狄仁傑說:“我看天下人都還思念唐朝恩德,若立太子,非廬陵王(武則天第三子李顯,即唐中宗)不可。”

武則天聞聽狄仁傑說出這話來,大出所料,她原以為狄仁傑會順從,擁立武氏子孫的。連忙問為什麼?

狄仁傑勸道:立後嗣,一是為國家有人承大統,二是為先帝宗廟有人祭祀。一則,姑侄與母子,當然母子關係更親近嘍。再者,陛下立兒子為太子,千秋萬歲後可以配享太廟。可是,如果立了侄子為帝,還從來沒有聽說有將姑姑配享宗廟的。

聽了狄仁傑的話,武則天雖然很不高興,但還是派使者前往房州,將李顯接回了洛陽。



武則天瞧上狄仁傑?

對比一下武則天和狄仁傑的出生年月,就很能理解這個問題了

武則天出生於武德七年(624年),狄仁傑出生於貞觀四年(630年),也就是說,武則天比狄仁傑大了6歲。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登基,天授二年,狄仁傑代理尚書事,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為宰相。

此時,武則天68歲,狄仁傑62歲,眾所周知,武則天喜歡的四大男寵薛懷義,沉南璆,張昌宗,張易之,他們四人,要麼魁梧健壯,要麼是成熟暖男,要麼長得漂亮,精通音律,善彈能唱。



一個60多歲的老頭子,再怎麼著,武則天也瞧不上眼的吧?故而,建立後宮更加談不上。

不過呢,狄仁傑死後,武則天確實悲痛不已,曾經還為此輟朝三日,但是這也是將狄仁傑當作能臣看待,絕對沒有所謂的私情只說。


aTalks


大概是受到影視劇中趙又廷等飾演的狄仁傑的形象影響才會覺得狄仁傑屬於小鮮肉吧?事實上,狄仁傑當然有過小鮮肉的時期,但從武則天開始處理朝政的顯慶五年(660)開始,630年出生此時已是而立之年的狄仁傑就不再是小鮮肉了,到了武則天稱帝的天授元年(690),狄仁傑已經是花甲之年,跟小鮮肉更是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武則天信任重視狄仁傑的很多表現,也都直接間接反映狄仁傑已經年老——武則天稱呼狄仁傑為國老而不叫他的名字;武則天不同意狄仁傑請求退休(以老疾乞骸骨);武則天免除狄仁傑的跪拜之禮,還說:每看見您拜,朕也感到身子疼痛;武則天還免去狄仁傑在宮中宿直(值班)的工作;這些是因為武則天尊敬狄仁傑,也是因為狄仁傑已經年老。

這麼說吧,晚年的武則天固然喜歡小鮮肉,但一代女皇也有對治國理政人才的需求,甚至有對彼此默契的朋友的需求,把武則天聽狄仁傑的話的原因歸到曖昧關係上,實在是有點離譜得過分了。


談古論金


扯吧,狄仁傑生於630年,武則天生於624年。二人只差6歲,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狄仁傑恐怕連老臘肉都算不上了,還小鮮肉呢,也是呵呵了。

政治家的事情不能全拿色情的眼光來看,即使帝王將相,也存在一物降一物或者英雄惜英雄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