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席捲之下,一位剛創業的農業人30天進行的5點深度思考

歡迎關注《作物研究院》,以作物為抓手,構建中國農業新未來;以人為本,挖掘農業人的故事。

1月23日武漢封城,今天2月21日,正好30天。時間不長不短,特殊時期總會有不一樣的思考。從焦慮、彷徨、無所適從到安定沉穩思考、慢慢紮實,作為從去年開始創業的農業人,作物君把自己的從1月23--2月21的思考與大家共同探討。 ----題記


疫情席捲之下,一位剛創業的農業人30天進行的5點深度思考

農曆正月初八,按照往年的習慣,這本是企業正常開始上班,投入工作的日子。然而,2020年的這一天,一切彷彿是被按下了暫停鍵。

2019年11月初,我從一家農業媒體公司辭職進行創業。作為一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農業專業院校畢業的,一直希望在農業領域做出點成就和價值來。初始,懷著信心和勇氣考察了農產品市場、農業領域自媒體、農資行業等,熾熱與躁動的心準備隨時施展拳腳。籌備著,醞釀著,框架和思路理順,公司註冊完畢,等待年後伴隨春的到來,迎接業務正式展開。

現在,有序被打亂了。武漢作家方方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我想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在組織頭上(國家、團體、企業等),更是一座大山。

疫情席捲之下,一位剛創業的農業人30天進行的5點深度思考

過年前,我記得仔細把公司的架構、商業策劃書、農產品的渠道建設等,仔細的回顧、審閱了下。現在,看著它們躺在我的電腦裡,躺在家裡的書桌上,彷彿一拳打在棉花上,有勁使不上。

從武漢封城的第二天起,一開始我的心情是有些沮喪,憤怒等很複雜。2020年,原本是想懷著對農業的美好情懷掄起胳膊大幹一場,但是現在卻變成了能不能活下去的一年。每天每時每刻待在家裡,雖然是自己一個人,但是卻感知著正在發生的變化中蘊含的焦慮。關於已租房子的租金,關於曾經對服務客戶的承諾,關於公司的開支等等,如風雨漂泊的夜裡,雨敲打窗戶,一滴滴敲打著心房。

這種情況持續一週左右,我在想我得讓自己動起來,跳出怪圈。魯迅先生說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既然在身體的行動上進行了限制,但是對於思想始終是束縛不住的,自己要掌管自己的思維。大腦一轉彎,靈魂就開竅,我開始思考結合公司業務思考農業、農資行業、農產品、生鮮電商、新農人等等。

疫情席捲之下,一位剛創業的農業人30天進行的5點深度思考

一 關於農業

做農業的朋友,作物君真真的問大家一句:你還記得你入農業的初心麼?是為情懷,是為了更安全、放心的食品,是為了田園生活的綠色、安逸等等,不管為了什麼,此刻當下所做的是沿著初心的軌跡在走還是已然偏航。作物君認真反思了下,在現在的認知框架內,農業仍舊是不被主流消費群體所真正關注,做農業還是要笨一點(專注、專一、務實)更可能獲取極大的成果。

農業人要“守正”方能“出奇”,這個正就是一份初心,一份對農的愛,守正即守農於心;出奇是破圈,跳出農業看農業,是對新科學技術的探索,是對良種、良法、良品新類型的追求。現在是審視自己從事的農業的階段目標是否達成,達成了就再向一個高地出發,沒達成要挖出偏離規劃路線的原因。

二 關於農資行業

在這之前作物君已有一篇文章來闡述,今天在此強調下。農資行業要動起來了,別再說你比別的行業步伐要滯後從而給自己一個懈怠的理由。時代的風向已經變了,最好的場景,最廣闊的天地,最貼近土地的服務,擁抱到來的數字化革命的變化,打造屬於自己的體系。

疫情席捲之下,一位剛創業的農業人30天進行的5點深度思考

三 關於農產品

這也是作物君和朋友聊天時討論的一個話題。農產品要做大而全還是小而美,一直是爭論卻沒有答案的話題。到底要堅持做大而全還是小而美,作物君建議不要聽從別人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有多大的能耐辦多大的事。大而全可以讓自己的品類更加豐富,服務更多的消費群體,同時也讓生意的觸角有了更多的延展性。小而美可以讓自己找到真正喜歡自己品牌的群體,把服務做精、做深、做透。兩種方式都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妙。萬事萬物要找準平衡關鍵點,大而全裡同樣可以有小而美,而小而美里面其實也可以大而全。大而全裡選出細分品類做小而美,小而美做透可以拓展全世界。農產品的終極追求,作物君認為一定要是能夠被認得出、記得住、信得過、愛得上、賣得好。

四 關於生鮮電商

這次疫情發生,很多人被限制在家裡,可以說廚藝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如果刷抖音視頻,可以觀察到全國人民都在做涼皮等等。宅在家裡的閒,給與了生鮮電商爆發的機會窗口。粗略數據估計,今年生鮮電商的爆發增長應該在3—5倍增長。作物君也體驗了很多,從鄭州本土的蓮菜網到美團、餓了嗎、京東等。增長背後,大家想一想,是真正的需求還是偽需求的特定增長呢。

作物君認為,疫情過後,生鮮電商會回落的很快,甚至會加速淘汰。一句話:站的越高,摔得越狠。疫情過後,當搶菜不會再發生,所有的個體家庭消費者對於生鮮採購的慾望和頻次都會急劇的下降。蔬菜是剛需,水果屬於半剛需,對於生鮮電商來講,在特定的條件下只是得到了用戶的人的單次行為,卻沒有佔據用戶心智去形成慣性教育。

五 關於新農人

所有的農業人都要變成新農人。時代拋棄你,從不會提前說一聲再見。沒有學習力和改變力的農業人,只不過是固步自封,在大變革來臨之際,潮流會清洗一切。直播火爆起來了,私域流量又被重新提及,新的商業場景在構建,一切切的農業正在變化。技術革新的進步給與每一個人參與的門檻。農業人要儘快轉變,從以經驗來辦事,要以新手段、新思維、新技術、新場景去謀劃事情。作物君認為對於新農人,大家要深刻認識到一切產品皆媒體,一切連接皆渠道,一切參與皆體驗。讓產品自帶傳播屬性,讓連接形成通路,讓參與構成互動,讓自己每一刻都發生變化,融入農業新時代。

疫情席捲之下,一位剛創業的農業人30天進行的5點深度思考

你改變或者不改變,時間可是不會等人,一直在走啊走啊不停息。當一個人越思考,越對自己的目標感清晰的時候,會越發的安定。農業啊,一旦選擇了,哪有什麼的猶猶豫豫左右徘徊,等待真的是救不了自己的。通過逐步的調整,作物君也發現自己信心多了一點,做起事情來更果敢了。生活嘛,總是要過的,生活嘛,總是會越來越好的。作物君把這一段記錄下來,一方面讓更多農業人開始要思考解決路徑,一方面願更多在創業的農業人或者已經創業多年的農業人,我們能夠抱團取暖,共同探討農業發展的機會機遇,不負時代,不負自己。如果能夠對你能夠有一點點感觸收穫,在此表示欣慰。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待到疫情過去,加足馬力奔向農業前進路,結交天下新農人,共話疫情之思考,共論農業新藍圖。

歡迎關注《作物研究院》,以作物為抓手,構建中國農業新未來;以人為本,挖掘農業人的故事。

歡迎大家留言或者私信,討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