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讀老舍的《月牙兒》,給我的3次不同感受

老舍,原名舒慶春,生於1899年,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作家,創作有《駱駝祥子》《貓城記》《四世同堂》《老張的哲學》《二馬》《離婚》《月牙兒》等多篇大作,其中《月牙兒》是老舍的一部中篇小說,原載於1935年的《國聞週報》上面,這部小說講的是舊社會的一對母女為了生活為了生存而被迫淪落為娼的故事。


3讀老舍的《月牙兒》,給我的3次不同感受


初次讀這部小說是在很早很早以前,大概是高中階段吧,初次讀《月牙兒》,既覺得這對母女命運悲慘,同時又對她們母女倆有點兒討厭有點兒失望甚至於有點兒鄙視,那時候總覺得一個人為了生存將日子過成如此般模樣也是夠了,心想一個人將生活過成這樣子,這樣子的生活又有什麼意義呢,甚至於覺得這樣子的生活不如不要的好。那時與社會接觸不多,也不能夠體會她們母女的那種辛酸,更多的大概就是失望了吧。


3讀老舍的《月牙兒》,給我的3次不同感受


再次讀《月牙兒》這篇小說,是在讀大學的時候,那時候自己再次長大了一些,對於生活社會又有了更多的理解,對別人的要求也相對寬鬆了一些,更能夠從別人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了。而對她們母女兩人更多的是同情是心痛辛酸。只是不明白的是怎麼會有人將生活過成了如此這般模樣。


3讀老舍的《月牙兒》,給我的3次不同感受


第三次讀《月牙兒》這篇小說,我已經畢業從象牙塔走入社會參加工作了,讓我久久不能平靜,而且深深地觸動了內心。尤其是想到後來女兒也為了生活開始出賣自己身體的時候,那種複雜的滋味難以用任何一種語言一種詞語來形容。我還記得第三次讀這篇小說是在實體書店讀的,讀完之後走出書店,腦子裡一直迴旋的就是她們母女倆悲慘的生活情景、一步一步走向墮落的情景,心情很是沉重。


3讀老舍的《月牙兒》,給我的3次不同感受


那時候的我已經參加工作,工作也不甚令我滿意,漸漸地也感覺到了生活的艱難,而在這種情況下當我再次讀到這篇小說的時候,我覺得老舍寫的可不只是她們母女兩人,而是寫的是一類人,而這類人在當今社會也是很多很多的,每天在地鐵上、在公交車上、在十字路口紅綠燈前的千千萬萬的人中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人,只不過和作品中不同的是作品中的母女兩人是從事的一種特殊職業,老舍把她們放在了一種比較特殊的職業中,拋開這種職業的特殊性不談,放在常規職業上,日常生活中我們許多人又何嘗不是她們母女兩人,為了生活為了生存,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夢想,我們不敢做夢,又或者連做夢的資格也沒有,苟且偷生的活著,特羅耶波爾斯基說:“沒有了希望,絕望就會把生命毀掉。”夢想就像是我們的希望,而人沒有了夢想沒有了希望又該如何繼續下去呢?


3讀老舍的《月牙兒》,給我的3次不同感受


3讀老舍的《月牙兒》,給我的3次不同感受


在《月牙兒》的結尾,女兒被巡警抓進了監獄,而女兒的想法令人心不禁被抽了一樣猛地一痛,她說進去之後她就不想再出去了,因為外面的世界並不比裡面的好。一個人是有多失望有多絕望過著怎樣的生活才會說出這樣子的話啊。生活將來又會變得怎樣,會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