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一蘊o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意思是講它無處不在,沒有哪個地方沒有它,這是一個哲學概念,現實中並不存在這樣的事物。

小而無內

先說“小而無內”,“小而無內”相當於是從原點說起了,我們說一個東西大,無量無邊,無所不包,這種情況最理想的幾何圖形,就是一個球形,球形從一個點開始,然後向四周延伸,它的半徑伸到哪裡,那麼整個半徑範圍內的空間就全是它的範圍,沒有任何遺漏。


“小而無內”就是針對那個起始點而言的,這個點要足夠小,小到沒有半徑才能,只有這樣,起始點內才不會存在任何不屬於它的盲區。僅從這一點來講,我們就可以知道,現實中根本不會存在這樣一個點。

目前從科學的發展進程來看,最小的微粒我們恐怕還遠沒有發現,就象分子、原子、中子、電子、夸克等一樣,有些微粒,只能說我們目前的技術能力不夠,暫時無法再分,但我們不敢說它絕對是不可以再分,沒有哪個科學家敢這樣講。

大而無外

“小而無內”描述的是小處無盲區,再狹小的空間都在它的範圍內之,“大而無外”是講由這個小到沒有內部盲區的原點開始,向四周擴散,擴散到什麼程度為止呢?一直擴散到沒有外面為止。


也就是說,它的外面已經沒有任何的存在了,所有的一切,都在這個圓球的範圍之內。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是個什麼情況?有一個圓球,它的球心是一個沒有半徑的點,而它的半徑大到沒有盡頭,這樣的一個球,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總結

所以我們講,“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只能是一個哲學概念,現實中不會有這樣的事物,一個事物,只要它有生有滅,就一定會有自己的體量,不可能會大到這種程度。

這個概念,經常來形容一種道理,一種實用範圍極廣的道理,或者說是一種絕對的道理,當然目前科學上還沒有發現這樣的道理,比如象牛頓三定律等等,也只是在地球上適用,出了地球這個範圍就不管用了,這就說明它不是絕對的。

但是從哲學角度講,就未必了,比如中國文化中的“道”,就屬於“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的情況,象《中庸》裡面就講過“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這個意思,就和“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國文化往往是把自己做為對象來加以研究的,這各西方的研究方式有很大的區別,西方研究思路習慣把人當作能研究的主體,而把人以外的其它事物做為所研究的對象,這種理念也是造成中西文化差異的一個主要原因,二者各有優勢,我們應該相互借鑑。


澡雪堂主談國學


摘抄:"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是出自《呂氏春秋•下賢》。

《呂氏春秋•下賢》 原文如下:

以天為法,以德為行,以道為宗。與物變化而無所終窮,精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無望,莫知其始,莫知其終,莫知其門,莫知其端,莫知其源。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此之謂至貴。士有若此者,五帝弗得而友,三王弗得而師,去其帝王之色,則近可得之矣。

他以天為法則,以德為品行,以道為根本。他隨萬物變化而無所終極。他的精氣充滿天地而不衰竭,他的精神覆蓋宇宙而沒有邊界。他所擁有的道,沒有誰知道它何時開始,沒有誰知道它何時終結,沒有誰知道它的門徑在哪兒,沒有誰知道它的開端在哪兒,沒有誰知道它的來源是什麼。

道大至無所不包,小至微乎其微。這就是最珍貴的東西。士人如果有持此大道的,五帝也得不到他們當朋友,三王也得不到他們當老師。如果能夠去掉帝王的尊貴神態,那就差不多能夠和他們交朋友、以他們為老師了。





學習力研習營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描述的其實是中國人很重要的“道”的狀態。而且這個“道”的概念,不僅僅是道家老子所提出的道,而是有著從易經、儒道一直到和佛學哲理結合產生理學的闡述史的過程,這種道的狀態在這些闡述中被不斷地賦予一些概念闡述,包括著名的“元氣”、“太極”等。

簡而言之,其大無外,是指“道”涵蓋包合了整個宇宙萬事萬物,即每一種事物和現象都處在“道”之中;其小無內,是指每一種哪怕最微小的事物和現象都因“道”而如是存在和運行顯現。


也就因為如此,“道”不能是一個簡單對象化的東西,它難以用單一概念去定義和敘述,“道可道,非常道”嘛,故而只能不斷地去闡述其在事物和現象中的呈現狀態來幫助人們理解這個“道”,而“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就是其中一種對道的狀態的描述——再次注意,是描述,不是定義。

故而,今天有人把“道”簡單解釋為事物運行的總規律,這是把“道”的概念太單一化了,簡直是在掩蓋抹殺幾千年來頭腦最優秀的中國人的努力。

比如,老子曾用“樸”、“大”、“微”“其中有象、其中有精”等來描述“道”;孔子曾用“仁”、“中庸”等來描述“道”。

而到了東漢以後直至宋代,佛教傳入中國並結合出了很美妙的漢傳佛教的哲理思想,其中佛理中的“非×非非×”的這種不能用特定概念對象去認知世界的思路,已經漢傳佛法中諸如後來華嚴宗所發展出來的“觀一微塵:可舉法界而全收之,此事事無礙之理”的思想,漸漸地被儒學吸收演說。

於是,到了周敦頤就提出了“太極”的概念,這個太極概念既融合了前人有關“道”的狀態闡述,又吸收了諸如華嚴宗的思想,提出了一套論述世界本源的理論,把“道”的這種廣大精微又進一步收攏到了“太極”的觀念中來。而程頤程顥則在此基礎更進一步,提出了“理”的觀念來取代“太極”。這些觀念中都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狀態闡述在裡面。

更詳細的解析,可以參考張祥龍先生的講座《董仲舒與儒家哲學》。


回答完畢,

一點個人愚見,權作拋磚引玉~

歡迎關注“曲江家學”,共同學習、探討文化的傳承與修習之道。



曲江家學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出自道家典籍

中華文化底蘊深厚,對中國國學的理解,要從欣賞中國國學之美的角度來看待:

大到沒有外,小到沒有內

這種比喻超越了人類思維的想象!

也正是中國語言的文學之美,才能形容出這種既形象、又對仗的辭藻。

出自道家,諸子之列. 八 籌 籌者,物也。 關尹子曰:古之善揲蓍灼龜者,能於今中示古,古中示今,高中示下,下中示高,小中示大,大中示小,一中示多,多中示一,人中示物,物中示人,我中示彼,彼中示我。是道也,其來無今,其往無古,其高無蓋,其低無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其外無物,其內無人,其近無我,其遠無彼。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惟其渾淪,所以為道。

作者簡釋:

因道可道,非常道。道超越了人類可理解的範圍,若一定要形容,一定在人類思維理解程度之外。

故此,一定要以語言文字去表達,只好表達到超越思維邏輯的程度。

若是通讀百家之言對道的表述,不難理解道之精髓。

然古今即使是文人墨客,對道的理解也僅僅局長在思維裡,很少有人真正超越思維侷限去成為道!可見道,知難,行更難!


DivineYoga梵瑜伽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老子思想是我國重要的哲學思想。此語有兩個出處,一是語出《呂氏春秋,下賢》,“以天為法,以德為行,以道為宗。與物變化而無所終窮,精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無望,莫知其始,莫知其終,莫知其門,莫知其端,莫知其源。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此之謂之貴。士有若此者,五帝弗得而友,三王弗得而師,去其帝王之色,則近可得之矣。”這是《呂氏春秋》呂不韋對道的解釋。

二是老子的學生尹喜,八籌(籌者,物也),有這句話。尹喜(關尹子)曰,“古之善揲蓍灼龜者,能於今中示古,古中示今,高中示下,下中示高,小中示大,大中示小,一中示多,多中示一,人中示物,物中示人,我中示彼,彼中是我。是道也,其來無今,其往無古,其高無蓋,其低無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其外無物,其內無人,其近無我,其遠無彼。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惟其渾淪,所以為道。”這是尹喜對道的解釋。

尹喜為函谷關關令。老子駕青牛至。尹喜請老子著書,以惠後世。尹喜潛心研究《道德經》,解其奧妙,釋其么理,又自著九簡,既高深,又廣大,為歷代文人崇拜。尹喜傳播老子《道德經》,在中國乃至世界,哲學,政治,軍事,數學等學術界影響深遠。尹喜貢獻很大。

老子對道的論述很多,高深莫測,充滿了辯證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道的基本作用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的基本規律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句話指的是道。道有兩種解釋,一是指宇宙的實體物質,指宇宙無限大,同時又無限小。從現代科學上講,宇宙做為物質,大到無限無限大,現在還有平行宇宙的說法,無邊無際。同時物質又無限小,直到原子,跨克,還會小到無限小。宇宙無邊無際,無限大,大到無的程度。小到無限小,小到無的程度,大和小都是以無的形式存在。所以,宇宙以無的形式存在,以有的形式運動。這就是宇宙物質的原理,也是宇宙的根本規律。當然,宇宙無限大,無限小,這是哲學概念。如果變成科學概念,尚需要科學不斷研究,但這種宇宙觀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方法論。國外把這種實體存在的東西稱為物質,我國古代則稱為氣,氣生萬物,氣是一切物質存在的形式,而氣則是以無的形式存在。現代大爆炸學說,完全證明中國古代氣生萬物的哲學學說,是正確的。並且,在我們觀察到的宇宙星球中,以氣的形式存在,氣的餛飩物,氣的球體,這樣的恆星是大有存在的。

道的另一種解釋,就是事物的規律。任何事物都是有規律的。大有大的規律,小有小的規律。規律無處不在,任何事物都按自己的規律運行。小規律服從大規律。大規律服從更大的規律系統,直至無限無限大的宇宙。小規律還有更小的規律,直至無限無限的小的規律。所以規律也是,其大無邊,其小無內。 宇宙是一個渾然一體的系統,任何子系統及其更小的子系統,橫的,豎的,都存在 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存在著各種客觀規律,絕沒有孤立的,靜止的事物擺在那裡。

宇宙的實體為氣,宇宙的規律為運動,變動,變化,變化的根本規律就是陰陽變化。中國人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就是從思考這種宇宙的本源和宇宙的變化開始的。中國人從來沒有神創宇宙論,更沒有什麼一神創造靈魂論。中國人在觀察實驗中,得出氣生萬物,陰陽變化,天人合一,五行生剋,這些宇宙自然萬物的根本規律。

還有人把道理解為神明,靈魂,修煉,得道成仙。即使得道成仙,也不過是氣的一種,以氣的形式存在,不過是生物進化的一種形式罷了。並且得到成仙者,也是為人類服務的,比如治病一些小伎倆。筆者認為這都沒有錯,不管靈魂存在不存在,是否能夠修煉成真人,仙人。這都是中國人智慧。如果證明有真人仙人存在,豈不是好事!

但是,中國人認為,宇宙萬物絕不是什麼上帝創造的,人類及靈魂也不是上帝創造的。宇宙沒有什麼天堂,也沒有什麼極樂世界。宇宙只是氣生萬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運行是有規律的。人與天是合一的,人類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尊重大自然。這就是中國人的世界觀。這是我國道家同西方宗教的根本區別,特別是同基督教最本質的區別。絕對不能拿靈魂說事,混為一談,把靈魂歸結為上帝創造,然後讓上帝主宰人類一切。

我國個別學歷史的,學哲學的,自稱什麼什麼家,無論是學術上,還是個人道德品質,竟然墮落到齷齪,卑鄙,無知的水準上,他們把兩者混為一談,向中國人推銷基督教,妄圖全面否定中國文化,讓基督教統治中國。這不是無知嗎?基督教曾經統治西方1000多年,中世紀成為最黑暗,最愚昧,最落後,最野蠻的時代,西方自己早有定論。並且西方都在不斷拋棄基督教,英國只有30%人才相信基督教,美國相信基督教的人逐年減少。科學越來越發達,人類生活越來越好,人類還能回到神統治的時代嗎?乞救上帝保佑自己上天堂嗎?特別是中國,從萬年前到現在,中國從沒有被神統治過,不是照樣強大嗎?怎麼能幻想中國成為神統治國家呢?這只是帝國主義文化侵略,和平演變的幻想而已。那些居心叵測的西方奴才,你們要幹什麼?

2500年前,中國就有這些深刻的哲學思想,博大精深,至今無人超越。兩千年後,黑格爾學習了中國的易經,老子《道德經》等,盜竊中國的古代哲學思想,繼承發展他的辯證法,把中國的陰陽變化改成對立統一,把中國的物極必反,反者,道之動,改成量變質變。他自己都承認這一點。他在《歷史哲學》中說,我的哲學,“每一個命題都要完全按照太極圖正(陽)反(陰)合(中)三維形式,這就是我的三段論解讀法。”黑格爾的著作,都是正反合的規律,用別人不懂的語言,例如把上帝說成絕對精神,故作高深莫測。羅素嘲笑黑格爾,說他的辯證法是從中國搬來的。其實,黑格爾只學了老子的一些皮毛辯證法,老子那些博大精深的人類思想財富,是西方人無法理解的。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黑格爾就不懂。當然,實事求是的說,黑格爾對辯證法是有貢獻的。 但是他這種貢獻,還要得益於馬克思的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對他的學說進行徹底改造,而獲得的結果。是馬克思歸納提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消除毒素,把符合科學規律的東西篩選出來,把不科學,反科學的糟粕剔除出去,黑格爾名氣才大起來,許多中國人認識了他。做為千年第一思想家馬克思,這是西方公認的,也是全世界公認的,他的許多思想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國某些才疏學淺,甚至無知的西方奴才,學不懂馬克思哲學,智商低,於是拋棄馬克思主義哲學,暈頭暈腦的去學西方那些垃圾哲學,那些不科學,反科學的歷史汙垢。有那麼一男一女,學習黑格爾著作,讀了幾十頁也沒有句號。他們當然看不懂,卻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人思維簡單,你看老子就一句,道法自然。可是黑格爾,讀了幾十頁,也沒有句號,西方人思維複雜,複雜呀。中國人不行,中國人愚昧無知。更可笑的,他指導他的學生,用這種複雜的句式去寫作,幾十頁不用句號。我只能說一句,那麼好的學苗,中國未來的精英交給他們,這是在摧殘孩子。你們怎樣對他們的家長負責?對社會負責?培養西方奴才的時代,已經翻過去了。你們該醒悟了。

在全面西化過程中,那些昏頭昏腦的什麼學者,歷史學家,哲學家等等,應該醒悟了,為民族做點事,做民族的脊樑。學一學老祖宗的哲學,老祖宗的文化,還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經過否定之否定,重新認識, 深刻感受到它的科學性,懂得什麼叫哲學。不要再把無知,膚淺的神論,把狗屎當香糖,向中國人民推銷了。


大雪2006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現在還有兩個相近的數學概念:無窮大、無窮小。用字面的意思來解釋:即然無窮,那就感覺不到內外。

嬰兒在子宮內和子宮外是兩種生存狀態。

在人類的歷史上對生命和身體觀測形成兩大體系。

古代對生命的掌握不是依賴眼睛觀測的。那種“精充天地,神履宇宙”的作法和現在這種用顯微鏡觀察精子、用望遠鏡觀測宇宙天體的方法是不同。

前者每個人都可以,後者還需要購買器材,進入實驗室還有門檻等。

從行氣玉佩銘(下圖)來看,古人對生命的掌握已經達到一定程度了。他們那種生命變化讓現在人類覺得像神話。

我覺得內部變化需要外部條件的環境,而外部條件需要內部變化的支持。

那個空間艙就像子宮,但地球外部沒有人類生存的環境。如果人類連地球環境都治理不好,那外面的宇宙探索能走多遠?

在人類浩瀚廣闊的歷程裡,我們這幾千年歷史不過是一瞬,對於末來的精彩,不是現在人可以想象。



頤澤


題主所提之問題是古人看待問題的一種分析態度。其大無外,是對問題外延的展開,比如朝中換了丞相,那麼新丞相所代表的利益集團,會實施的新政,反對派可能做出的一些對抗等等,都是先知先覺,知己知彼的無限延伸,故其大無外,非常重要。其小無內,是對問題根本的探究,日出日落,花謝花開,男人女人,喜怒哀樂,這一切是什麼在主導,是什麼在驅動,為什麼有的人可以不勞而獲,有的人卻多勞不得,這又是什麼在主導?


陽明書童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就是無大小之分、無內外之別。這個無大小內外之分別的東西就是恆常之中道。中道就是通向般若智慧的神聖大道……心靜則恆常無分無別,心動則無常有分有別……


S生命的軍師W


講的你的心!心無大小!


無生無滅無相無為


宇宙再大,宇宙之外還有宇宙;物質再小,在微觀領域永遠能再分。有什麼是遍在而又不可再分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