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楊利偉回到地面後, 幾十年不再上天?

史海閒聊


眾所周知,人類自古以來就有飛上藍天的夢想,如今我國也可以稱得上是航天大國了,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我們航天事業的發展和英雄的航天人。

當我們的第一個人飛向太空的時候,全國都沸騰了。想必大家對這個人也不陌生吧?沒錯,他就是我們偉大的航天英雄楊利偉。

他搭載航空飛船神舟五號衝向了太空,從他飛走和回來的那一刻起,它就成為了我們中國歷史上航天事業里程碑的重要一人。大家都非常的嚮往宇航員這個工作,但事實上宇航員是非常危險的工作。如果宇宙飛船出了什麼問題,那麼他有可能會被困,甚至在還沒有脫離我們星球的時候就已經屍骨無存了。

所以,楊利偉的勇氣是值得人們敬佩的。可是在他回到地面之後幾十年裡,這位英雄再也沒有飛上過太空,這又是為什麼呢?

楊利偉曾說過,在神五飛船飛回地球的時候,工作人員們第一時間衝上來檢查他的身體狀況。當時他滿臉都是鮮血,可是這個事件卻並沒有在直播中體現,這是由於當時工作人員們迅速清理的鮮血,然後剪輯播出的,畢竟在這樣大喜的日子裡,誰也不希望看到受傷的宇航員吧。

他也回答了這流血的原因,當時飛船起飛的時候,本來還是挺平穩的,可是經過加速,飛船的搖晃等,一切都讓他感到十分的不適,鮮血已經從他的臉上滾滾的流出了,但是在當一切都平穩下來之後,他的不適感也消失了。

畢竟,無論再有經驗的飛行員在太空,也都是頭一回的。當他開始產生不適感的時候,楊利偉的心中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萬幸的是一切都平安,這讓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在楊利偉迴歸地球之後,他決定功成身退,退居到幕後來繼續進行航天工作。畢竟,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上他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想要再一次飛上太空,但是客觀條件也不能夠允許了,雖然他心中也有那麼一絲絲的遺憾,不過他仍然奔走在航天事業的第一線。

神舟五號是我國第一架載人航天飛船,他的成就是後來所有飛船都無法比擬的,畢竟他是第一個送人上太空的飛船,是我國值得驕傲的第一步,因此我們應該牢記這位航天英雄不應該因為他不在飛上太空,就將他遺忘。我們要向這位偉大的英雄致敬!


史海閒聊


很多人說是身體的原因,但以楊利偉後來的身體情況來看,他再執行一到兩次航天任務是沒問題的,那麼他退役的真正原因,應該是國家為了保護他。

國際上有一個不成文的慣例,凡是執行過重大航天任務的宇航員,基本上都不會再執行新的航天任務,典型的例子就是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阿姆斯特朗從月球返回之後,很快就宣佈退役並且辭職。

當時的阿姆斯特朗也才剛剛40歲,這個年紀正是宇航員的黃金期,而且阿姆斯特朗已經去過月球,如果再執行下一次登月任務,他肯定是最合適的人選之一。

但美國政府沒有這麼做,因為阿姆斯特朗的意義太大了,它作為人類登月第一人,萬一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發生意外,對美國的打擊和影響是非常大的。

到時候面對洶洶而來的民意,美國政府會很難處理,所以阿姆斯特朗必須退役,哪怕他本人強烈反對都不行。

楊利偉應該也是一樣的,他作為我國航天史上開天闢地的人物,已經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即便他可以繼續執行下一次人物,但國家不允許任何意外發生,畢竟載人航天是極具風險性的。

所以楊利偉不再上天,我認為是非常正確的,他的意義不僅僅只是一個宇航員,而是一面光輝的旗幟......


種植恆星


楊利偉是我國第一位航天英雄,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屬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面臨著未知的挑戰,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在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順利升空,楊利偉乘坐飛船繞地球運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在10月16日6時安全返回地面。神舟五號的成功意味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可以獨立開展載人航天的國家。

楊利偉的這次經歷就是我國載人航天最寶貴的經驗,在後續進行的載人航天任務中楊利偉沒有繼續選擇進入太空,而是開始了其他工作。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1、首先就是楊利偉載人航天中受傷了

當時神州五號返回地球,楊利偉出艙的畫面是電視直播的,很清晰的可以看到楊利偉臉色蒼白,並且嘴角有血跡。在他的自傳《天地九重》中就有過介紹,飛船起飛的過程中飛行到大約30公里高的位置,這個時候氣流讓高速運動的火箭也震動起來,而頻率正好和人體的固有器官相同。楊利偉在忍受6倍重力的情況下,還要扛著共振帶來的傷害。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就是:五臟六腑快要碎了,感覺自己要犧牲了。疼痛難以忍受,在他心裡最初的感覺可能是自己快不行了,但當時楊利偉竭力保持了清醒的狀態,事後楊利偉才知道飛船起飛階段的共振並非是正常現象。這一點在楊利偉後來的反饋中,技術專家們已經修整了後續的載人飛船,其他宇航員不用再經受這樣的痛苦了。

2.航天人才梯隊的培養

這一點很容易理解,在大部分的行業裡都是如此,一個公司要想長久穩定的發展,那麼就要有合適的人才梯隊,老中青三代都要有,並且存在著老帶新的傳承過程。那麼在航天上也是如此,我國預備的航天員也有很多,在神舟五號之後還有很多的載人航天任務需要執行,正好藉此機會把更多新的宇航員送上太空。

而在後續的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的載人航天中,楊利偉都提出了非常寶貴的意見,雖然不會再進入太空,但是楊利偉依然在以其它方式為我國航天事業做貢獻。

3.國家對於航天英雄的保護

楊利偉是我國第一位航天英雄,有著很重要的代表意義。第一次載人航天雖然之前已經做過了很多的試驗,並且也用假人代替過進行載人航天,但是真正的載人終歸是第一次,因此可能會有很多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改進的地方。

而楊利偉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進入太空,當然也不負眾望完美的完成了航天任務,帶回了大量的經驗。由於年齡和身體的原因國家也不可能再讓楊利偉進入太空,這個時候在地面上輸出自己的經驗比直接上太空意義更大。

未開我國海洋進行月球探測,建造空間站以及探索火星,我國航天事業正在迅猛前進。



科學黑洞


按照後期公開的說法,飛船飛行途中,楊利偉身體與飛船發生了共振,估計對身體造成比較大的損傷,不能冒險再上去了...


東茆橋頭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成了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1961年5月5日美國宇航員謝潑德成了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美國人


1971年2月9日謝潑德乘坐阿波羅14號飛船登上月球,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五個踏上月球土地的人類,而且他還在月球打了兩杆高爾夫,此時謝潑德已經47歲了,而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在1968年3月27日因為飛機失事而犧牲,年僅34歲。

我國第一位太空人是2003年乘坐神州五號進入太空的楊利偉,雖然此前歷次神州飛船任務都獲得了成功,但楊利偉畢竟是第一個“神州飛船乘客”,因此當時的他完全是在賭命,好在他賭贏了。

活著回來的楊利偉在後來的自傳《天地九重》裡披露了自己“並不太平”的太空之旅

首先就是在上升到40公里高度時飛船發生了劇烈抖動,而以往的航天員訓練中只考慮到了加速度帶來的高壓。船體的劇烈抖動和緊繃狀態下的楊利偉產生了共振,五臟六腑快要碎裂的感覺讓楊利偉“以為自己就要犧牲了”,好在這段共振只持續了26秒。

雖然在太空飛行期間還有過“類似敲門聲音”,但那只是飛船熱脹冷縮帶來的。

10月16日指揮中心下達了飛船返回地球的命令,高速下降的返回艙在小型發動機的幫助下不斷調整軌道以使得其靠近位於內蒙古四王子旗的預訂降落點,當天6點23分返回艙成功著陸,但楊利偉的嘴角在下降過程中被耳麥劃破了,所以在後來的照片中我們能看到英雄嘴角滲出的血。




九死一生回來的楊利偉已經成了中國載人航天的象徵,一面活著的旗幟,因此國家不會再運行英雄上天


宇宙觀察記錄


你知道為什麼楊利偉不上天了麼?因為太空有外星人,國家為了楊利偉的生命安全,就不讓楊利偉上太空了,要知道培育一個航天員可不容易


反槓的ump45衝峰搶


自古以來,人類對於未知領域的探索傳聞是不間斷的,無論是上天下地,我們都在瘋狂地探索這個世界。在古代社會沒有更多的科學技術的幫忙住下,這都很難成為現實,但是隨著時代在不斷進步,科技手段越來越先進,很多領域的探索都成為了現實,當然這是需要莫大勇氣的。現在在地球上的絕大多數領域,已經被人類所探測清楚瞭解的也更多,於是人們就將目光放到了星空之外,而宇航員這樣的人物,正是人類探索星空的先驅者。

楊利偉是中國的第一代航天員,他也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航天員。這在中國的歷史上,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應該被歷史銘記名垂千古。我現在都記得當時看著神舟5號飛船帶著楊利偉快速升空的場景,相信當時也有無數中國人在電視前看著這一幕,他的一舉一動都在牽扯著無數中國人的心。好在國家的科技力量和楊利偉過硬的技術,讓他最後成功返回地面。

作為這樣一個功勳航天員,可能很多人就會問,為什麼他在第一次進入太空並且成功返回地面之後,就不再參與任何的升空任務呢?截至目前為止,中國已經產生了11位航天員,他們都成功進入太空並且順利返回,這當中有男的有女的,其中景海鵬更是中國第一位三次上太空的航天員。所以,有人可能就會奇怪為什麼楊立偉就不再執行任務了呢,以他這樣一位功勳航天員的個人能力,完全可以有更多的經驗去應對在任務中可能會出現的技術性問題和風險。

事實確實如此,很多國家都會遵循航天員重複安排使用的做法,會安排有經驗的航天員多次進入太空,這樣就能夠讓國家在培養航天員方面,可以省下更多的精力,同時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也能儘可能地減少差錯的出現,而楊利偉之所以只升空一次,就不再安排他執行升空任務是有一定原因的,這也充分體現了國家在照顧人才方面更加的人性化,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呢?

我們當初在看直播畫面的時候,楊立偉從座艙中出來這個畫面,是經過特殊處理的,有一段畫面是被剪掉的。在艙門被打開後,楊利偉被發現滿嘴是血,後來是把血跡擦乾之後才重新拍的出艙畫面。而楊利偉後來不再被安排升空任務,主要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當時返回艙在進入大氣層的時候,由於艙體和大氣之間產生了劇烈的摩擦,飛船的飛行速度太快,讓楊立偉本身承受了較大的過載,對身體的壓迫感非常強烈。以至於飛船真正接觸地面的時候,左邊和右邊的懸窗都已經出現了裂紋,連懸窗表面的防燒塗層都被燒掉了。試想想,看坐在返回艙內的楊利偉,內心需要承受多麼大的恐懼和壓力?

楊利偉是中國載人航天實驗的首次嘗試,在很多方面並沒有充分的準備,這一次的升空任務,給楊利偉的身體帶來一定程度的傷害,如果再次升空,很有可能會造成較大的危險,考慮到人員的安全性,所以才不會再安排他執行升空任務。而且楊利偉在地面進行了教學工作都處理得相當好,正是由於他的經驗傳授,讓中國的航天員有更多的學習機會,才能在試驗中一點點的完善,也才有了後來的載人航天任務,都完成得非常順利。總而言之,楊利偉雖然只執行了一次進入太空的任務,但是他對於中國載人航天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可以這麼說,稱呼他為民族英雄都毫不過分。


小芊芊愛歷史


這個問題問的特別奇怪!

外太空是楊利偉的家麼?沒事就回去一次?

去一次成本有多高你知道麼!

而且有那麼多人投身於航天事業,不能給別人留點機會麼????


鹿哥吼吼吼


能不能別可著一個人坑?宇航員上天對身體是有危害的,如宇宙射線等等,而且宇航員的年齡、身體素質也會有嚴格要求


終典


這麼高危的事情,不能緊著一個人呀,不公平,並且也有需要鍛鍊和實踐的人,不能以後上天就他一個人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