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到底怕不怕“心眼多”?

愛情到底怕不怕“心眼多”?


01

朋友小敏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有一次,小敏打電話給說:“自己帶男友回家見父母,但一向善解人意的母親投了反對票。”

在小敏的印象裡,男友陳峰是個雙商很高的人,在待人接物方面處處顯得沉穩老練,他們是大學同學,在雙方還未談戀愛的時候,小敏的媽媽就覺得陳峰人很不錯。但當他們墜入愛河時,老人又出來反對他們,實在奇怪。

我問:“媽媽反對的理由是什麼?”小敏說:“我媽說陳峰這個人讓她覺得心眼太多,絕對不能嫁給他。現在,雙方還沒怎麼樣,陳峰已經對小敏的家庭情況瞭如指掌,父母的工作、家庭背景、海外親屬關係、幾套房等一切。又反問小敏,你知道陳峰的家裡情況嗎?”

愛情到底怕不怕“心眼多”?

小敏猶豫了一下,隱約記得陳峰說父母離婚了,和奶奶住在一起生活。後來,考上了大學,認識了自己。

家庭破裂是陳峰的一生的傷痛,平時善良單純的小敏怎麼能一步步逼著問?於是,小敏的母親得出結論:“陳峰心眼太多,言語中總是閃爍其詞,必須分手”。但小敏堅持認為,不管發生什麼,都是過去式了。陳峰為人勤奮踏實,如果自己和他結婚一定會有一個很好的未來。

小敏說完後,問我說:“你覺得我該怎麼辦?”我想人這輩子最愛我們的是就是自己的父母。他們的愛,首先體現出來的就是保護好自己的孩子。當我們從出生起就一直在照顧我們,一開始,擔心我們吃不飽穿不暖。後來,害怕我們長大之後不能學好。當我們漸漸成年了,又為我們擔心工作、婚姻、家庭等問題。

愛情到底怕不怕“心眼多”?

02

如今,嫁得好可不是隻有一條標準。

如果自己的孩子嫁給一個有錢人,若是吃虧受氣,還不如找個本本分分的小康之家,讓閨女一輩子腰桿直、底氣足。但這個好女婿的標準似乎是雙重的。陳峰聰明、成熟、睿智,做朋友是最好的選擇。但若進了自己的家,似乎就成了一種說不出的隱患,引起了老人的擔憂。

首先,沒有結婚,那就是兩家人。現在很多家庭都講究門當戶對,這不僅僅意味著經濟財力,還意味著智力和情商不相上下。小敏從小就很單純。當她遇到每個人時,她會毫不警惕地掏心挖肺沒半點兒戒心。如今,還未到談婚論嫁,陳峰對小敏的家庭情況便了如指掌。如果這真的是別有用心的婚姻,難道不是等著吃虧上當嗎?

其次,即使陳峰沒有外心,和小敏也如願以償地結婚,但這漫長的人生中,誰也不能保證,在未來,陳峰的事業會隨著他出色的能力讓他一飛沖天,取得巨大成功。若陳峰犯了全世界男人都可能犯的錯誤。到時,他的聰明睿智、洞若觀火就是傷害小敏,破壞婚姻的第一利器。這樣想來,兩位老人寢食難安也確實有幾分道理。

愛情到底怕不怕“心眼多”?

03

仔細想想,不要說一輩子的伴侶,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真的能和那些聰明的人親密無間、推心置腹嗎?

記得我剛畢業到單位報到時,人事部總是給新員工叮囑幾句話:單位裡魚龍混雜,應該特別注意那些心眼兒多、特別精的人。不要輕易去招惹他們,但也不要讓自己吃虧。

於是我試著觀察了幾個月。的確,有些人工作總是很巧。領導在的時候,她很忙;領導不在的時候,她就鬆懈,遲到早退。她認為自己很聰明,大家都看不見。也有一些情商很高的人,八面玲瓏、左右逢源、見什麼人說設麼話,看起來很受歡迎,但在關鍵時刻,沒人敢把她當自己人。

人有時有了絕交才有至交,和誰都刻意奉承攀附,不僅降低了自己的身份,而且失去了真正的尊重。

舉這些例子並不意味著我是一個反智人士,希望每個人都憨愚。生活之中有太多事情因為智商著急,,而讓人哭笑不得。為了怕引起別人的提防,而裝傻充愣更不是上策。

這裡有一個友情提示:當你與聰明人打交道時,不要急於打退堂鼓。首先,你必須區分這所謂的聰明是小計謀還是大智慧。左右逢源若是用得好,就是情商優秀的職場精英;若用得不好,就是牆頭爛草。體貼入微若是用得好,就是情場中得意的超級暖男,若用得不好,就是遇誰暖誰的中央空調。

愛情到底怕不怕“心眼多”?

04

心眼多代表著心思縝密,精明能幹。這不僅是你開疆拓土的利劍,也可能是一把可能害你功敗垂成的暗器。

若是言語行為的功利性太明顯,所謂的聰明就是最末流的把戲,只能讓人避之唯恐不及。

真正的高明應是大智若愚,耳聰目明卻慈悲為懷,明察秋毫卻敦厚崇禮。一個人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對待親朋好友時,都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即使不被別人理解,也能堅守自我,不忘初心。

小敏的問題,我建議她和陳峰好好談談。如果要婚姻,首先要真心打消父母的疑慮讓父母放心。兩個家庭的結合,就像奔流入海的交融。你的傷口便是我的傷口,你的擔心便是我的擔心。坦誠相待,互相信任,是建立牢固婚姻的唯一途徑。

愛情到底怕不怕“心眼多”?

愛情怕不怕心眼多?怕,因為任何人或事怕的是計較得多,算計得多。

如若一個人還未耕耘就想收穫,還未付出就害怕失去,心裡總有一個小算盤,來衡量性價比和回報率。那麼這種心眼多的人,我們能躲則躲,能避則避。

但如果我們只是對高情商者的擔憂和防備,把睿智的智慧認為是心眼多,這大可不必。因為智慧不等於心眼多,真正聰明的人不會用短視的目光去自掘墳墓。在人際交往中,聰明伶俐是其次,我們應該先看看彼此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