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正朔?日本在朝貢的邊緣反覆橫條,古代日本究竟是不是朝貢國

所謂阿Q精神,就是一種自我麻痺、自我感動、自我陶醉,在明明比不過外人的情況下,在外人看不見、聽不見、不知道的時候,在自己柔弱的內心狠狠的嘲諷一通外人,最終實現自己精神世界自以為是的勝利。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看日本,古代日本究竟是不是中國的朝貢國呢?日本史書上是堅決不承認,反而寫的是中國是日本的藩國、朝貢國,日本這阿Q精神可謂爐火純青了。


奉正朔?日本在朝貢的邊緣反覆橫條,古代日本究竟是不是朝貢國

阿Q

一、何為奉正朔

古代東亞農業是本業,根據時令進行農事,所以曆法就顯得特別重要。中國是東亞世界最早發明曆法的國家,周邊藩國都是根據天朝的恩賜得到曆法,一方面是藩國無能力製作曆法(日本17世紀才出現第一部倭曆法——貞享歷),另一方面古代是天人感應的世界,曆法是王朝天命正統的體現。


奉正朔?日本在朝貢的邊緣反覆橫條,古代日本究竟是不是朝貢國

朝貢圖

古代東亞世界,藩國對中國除了封、貢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奉正朔,即新王朝建立,為了區別舊王朝、顯示自己天命所歸,一般會頒佈新的歷法(同一個朝代為了適應時令也會頒佈新的歷法)。以此曆法分賜朝貢藩國,藩國接受,而且藩國給天朝的國書落款上必須使用天朝年號,此即奉正朔。

二、日本的歷法

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一直認同中國的太陰曆。當然因為日本極度落後,到七世紀初才開始使用中國五世紀劉宋時期的《元嘉歷》;690年又接受了新傳來的《麟德歷》(日稱《儀鳳歷》),兩歷並用;697年拋棄《元嘉歷》只用《麟德歷》;764年使用新的唐玄宗時期的《大衍曆》;858年用《五紀曆》;862年用《宣明歷》。這五歷以下統稱“漢五歷”。


奉正朔?日本在朝貢的邊緣反覆橫條,古代日本究竟是不是朝貢國

李淳風做《麟德歷》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五個曆法都是被日本統治者推廣到民間而被普及的歷法,日本在多次朝貢中國的時候,皇帝都會賜給倭國曆法,比如建文帝賜給足利義滿的《大統歷》,但沒在日本普及,所以本文僅談“漢五歷”。862年以後真正被日本老百姓使用的一直是《宣明歷》,直到1685年保井春海製作了日本第一部倭歷《貞享歷》。

既然用中國的歷法,那就是奉中國正朔,所以就產生了今人認為的日本就是中國的藩國。但我們拋開以中華為中心,做到相對客觀一些,日本真的在奉正朔嗎?

三、“奉正朔”的真實目的

我們先來做一個表格:


奉正朔?日本在朝貢的邊緣反覆橫條,古代日本究竟是不是朝貢國

上表清楚顯示中國曆法頒佈推行的時間和日本推行曆法的時間產生了差距,日本沒有接受即時的歷法,更有甚者822年就在唐朝產生的歷法,日本居然用到了1685年,可見日本對中國曆法奉正朔的政治意義好像不是很大。

我們再考察一下“漢五歷”傳播日本的途徑和日本對“漢五歷”的態度。

第一,“漢五歷”沒有一次是日本主動在朝貢時為了顯示臣服而求賜,都是中原王朝主動賜給日本的。而日本朝貢使在中原的時候接受“漢五歷”,但是回到日本後卻將中原的歷法冷藏,到“合適”的時間才廣而告之。換句話說,日本官方是即時接受曆法的,但是沒用使用。


奉正朔?日本在朝貢的邊緣反覆橫條,古代日本究竟是不是朝貢國

李淳風、袁天罡

第二,需要指明,《宣明歷》傳入日本是858年,只有《宣明歷》僅僅傳入4年就被推行,別的四部曆法和中國實行的時間差太大。日本使用曆法的緩慢期間固然有中日之間路途遙遠、日本生產力落後、日本朝貢使難以方便到達大陸的原因,但這也說明日本是不慕王化的蠻夷之地,所謂“夷蠻要服,戎翟荒服”(《史記·周本紀》)從而方便了日本遊離於中國朝貢體系的邊緣。日本並沒有把曆法的使用與向中國稱臣聯繫起來。

第三,日本對“漢五歷”重的是實用而非“漢五歷”背後的政治意味。日本古代極度落後,到1685年才有了第一部日本人制作的倭歷。自己沒有技術只能寄人籬下了。日本恰恰是個極重實際利益的國家,唐代白江之戰後可以馬上虛心學習中國;近代可以毫不猶豫的學習西方;侵略戰爭失敗後,法西斯制度崩潰,半推半就在他美國爸爸指揮下又搞起了英美民主,這都是日本民族重實際的表現。

所以為了農耕的保證,日本很肯能會“委屈”接受漢歷。


奉正朔?日本在朝貢的邊緣反覆橫條,古代日本究竟是不是朝貢國

白江之戰

四、關起門來稱孤道寡的阿Q日本

通過日本對奉正朔的不熱衷,我們可以看到,日本遊走於中國朝貢體系的邊緣,但是絕不是日本歷史學家宣傳的日本和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平等關係,這種觀點嚴重不符合史實,這是近代日本人出於輕華、辱華原因編造出來的違背歷史的結論。

日本到底是不是中國的朝貢國呢?準確定義來看,六朝的劉宋之後,日本就遊走在中國朝貢體系的邊緣。從《宋書》上看,劉宋時期日本是“倭五王”時代,“倭五王”都上書,向當時的南朝求封,最著名的就是宋順帝承認倭王武的“使持節、都督倭、新羅、任那、加羅、秦韓、慕韓六國諸軍事、安東大將軍、倭王”(《宋書·蠻夷傳》),求得封號之後,日本形勢上確立了對朝鮮的政治優勢,此後的南方齊、梁、陳三朝日本再無朝貢,雖然三朝史書上有倭人的記載,但那是南朝為了營造正統、萬邦來朝的假象,三朝史書關於倭人朝貢的記載多沿襲《宋書》。

日本何時又回到中華體系中的呢,隋唐,著名的“東天子、西天子”事件(東天皇事件經復旦大學韓升教授考證認為為日偽造的事件)。但是我們發現隋唐時期日本“朝貢”完全不一樣。其實所謂“遣唐使”這個名字就很不準確,這是日本的自稱,唐朝對這些人的稱呼應為“遣唐朝貢使”,日本故意略去了“朝貢”二字,而留下的“遣唐使”,日本就可以解釋為中日地位平等、對等的交流。日本史學家坂本太郎就充分利用了這一文字遊戲,從而提高日本地位。日本一大批史學家也因此推導出日本不是中國朝貢國的結論。

但不論日本怎麼給自己精神勝利,現實中還是得低頭。白江一戰日本慘敗,又怕王師討伐倭島,所以日本就積極遣唐朝貢,但我們發現即便是派出遣唐使的日本,日本也沒像劉宋時期那樣請求冊封。


奉正朔?日本在朝貢的邊緣反覆橫條,古代日本究竟是不是朝貢國

朝貢圖

五、中國都成日本的朝貢國了?

關於敢和中國叫板一事,明清鼎革,朝鮮只敢自稱小中華,絕不敢把上國大清說成是朝鮮的朝貢國,但是日本卻大不相同,在日本的話語體系中,不僅明確稱自己是華,反而把中國改成了夷、藩,是日本的朝貢國。

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衰弱。至唐末,日本斷絕遣唐使後,其野心終於膨脹,日本關起門來,開始稱孤道寡了 。日本平安朝頒佈的史書中終於把天朝稱為“藩部”,從此中國就是日本人認為的“朝貢國”了。但是因日本實力嚴重不足,不敢公然和中國開戰,所以此時只敢在日本朝廷內部宣傳一下這種中國是藩國的精神。

1610年本多正純在給明朝督撫的信中稱朝鮮、琉球向日本稱臣納貢,安南、占城等南洋、西洋的蠻夷也都“上書稱臣納貢”。本多的信主要目的是通商,瞄準明朝內憂外患之際,趁機揩油。但這只是表明自己和中國平起平坐的一次嘗試,而明朝督撫自然不會接納蠻夷書信的無禮,所以日本哪個目的也沒達到。

當時的東亞世界沒一個國家認日本天皇這個稱號的,也沒人認同日本是東亞世界中心的地位。此時的日本仍是心理自我陶醉上的優越、關起門來(日本朝廷內部)稱孤道寡的酸爽,而軍事、經濟、制度、文化上都不敢公開和中國叫板。


奉正朔?日本在朝貢的邊緣反覆橫條,古代日本究竟是不是朝貢國

清軍入關

至明清鼎革日本終於等來了天賜良機,日本敢公開叫板了。日本將明清鼎革稱為“華夷變態”,認為中國由夏變夷了,而華夏文明東流,保存在日本,日本本為東夷,接受華夏文化,所以由夷變夏,所以日本是東亞世界的中心。但日本實際上沒有脫離中國的影響,中國的制度、思想、文化日本無不效仿。到了明治維新,日本找到能徹底解構中國影響的東西——西方文化,然後就是大談脫亞入歐,最終發展成了二戰結束前日本史學家宣傳的“皇國”不曾朝貢外夷。這些為日本侵略者搖旗吶喊的專家無視歷史事實,可笑!

文史君說:

文章中,筆者反覆強調的是日本遊離於中國朝貢體系的邊緣。什麼意思呢,朝貢對日本有利,日本會義無反顧的朝貢,比如足利義滿,足利沒辦法了,只能朝貢明朝獲利維持統治,他給明朝的國書不乏哭窮求天朝大皇帝賜銅錢“永樂錢”的事。但是一旦日本能自給自足,他就會完全拋棄中原王朝,如南朝蕭齊取代劉宋之際,日本就瞄準了大陸混亂無暇東顧,不僅不朝貢反而侵略朝鮮,但這背後是三島倭奴統治相對平穩、可以維持基本生存、不需要朝貢獲利。當然日本能成功做到在朝貢邊界左右橫跳的原因就是古代交通不發達,日本的島國優勢。


奉正朔?日本在朝貢的邊緣反覆橫條,古代日本究竟是不是朝貢國

明清鼎革

而日本所謂的華夷變態,日本是華,中國是夷的思想下,江戶時期日本閉關鎖國,對外實行新牌貿易,即明代對日勘合朝貢制度的日本版。日本幕府發給來日商人信牌,上面刻著日本年號,當時的中國商人不知道上面刻的字是什麼意思,以為只是符號所以也就用了。中國商人出於賄賂日本“海關”的目的也會帶去中原特產,什麼帶頭羊、帶只雞,這都被日本視為“朝貢”!用了日本的年號就是奉日本為正朔,還給日本官員“朝貢”,而來日商人=清朝人=中國人,所以中國就是奉了日本為正朔、是日本的藩國,這就是日本人對江戶時期中國奉日本正朔的理解。


奉正朔?日本在朝貢的邊緣反覆橫條,古代日本究竟是不是朝貢國

清朝入關

對朝鮮,日本想的更簡單了。本來日本的對馬島是明確給朝鮮稱臣納貢的,後來幕府把對馬外交權收回,由江戶包辦對朝交往,朝日是平等的交往,但是日本人的理解:朝鮮王交往的對象是將軍,而將軍是天皇的臣下,所以日本官員就在所有朝鮮人、日本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將朝鮮王也變成了天皇的臣下,即朝鮮王=將軍=天皇臣下,然後朝鮮就是日本的藩國。

可見日本這阿Q精神運用的爐火純青啊。

參考文獻:

1. 喬柯《試析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思想源流》中國外交學院2018年碩士論文

2. 姜秀玉《略論唐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朝鮮、日本的傳播》《朝鮮·韓國曆史研究》2011年6月

3. 李卓《日本古代“奉正朔”的虛與實》,《外國問題研究》2018年第1期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