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對中晚唐時期的危害有多大?

調侃歷史


結論:

宦官專權、藩鎮割據、臣僚黨爭三個方面的因素,導致了唐朝最終的滅亡。而這三面,在小編看來,宦官專權所產生的負面影響,要大於其他兩方面。

引言:

宦官專權困擾了很多朝代。漢朝、唐朝、明朝的最終滅亡都與宦官專權脫不開關係。唐朝自唐玄宗開始,宦官逐漸走上歷史舞臺。安史之亂後他們成為了一股左右朝政的政治力量,一步步的把李唐王朝推向了深淵。


分析:

  • 宦官之所以能夠成為一股政治力量,是因為皇帝信任

宦官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是距離皇帝最近的人。與臣僚相比,皇帝更信任這些身邊的人。於是,宦官就成為了皇帝用來制衡大臣的一股力量。那宦官為什麼可以如此受到皇帝的信任呢?

1、同大臣相比,宦官從小就陪伴在皇帝的身邊。在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們就伴隨著皇帝的成長。這種從小到大的接觸,讓他們比大臣們要顯得親近。就拿明朝的王振來說:

王振,蔚州人。少選入內書堂。侍英宗東宮,為局郎。

從明英宗還是東宮太子的時候,他就侍奉英宗。這種親密關係是很難被替代的。

2、與大臣不同,宦官更喜歡迎合皇帝。很多忠誠耿介的大臣會指出皇帝的錯誤,這也是一個王朝能延續發展所必須的。可這樣一來,那些不明事理的皇帝自然就會怨恨大臣。宦官不同,很少有宦官去指出皇帝的問題,他們做的更多的事情是放任皇帝的錯誤,陪著皇帝一起犯錯。所以皇帝也更願意接近他們

3、官宦的身體缺陷加強皇帝對他們的信任。在皇帝看來,宦官連生育能力都沒有,即便有了很大的權力也無法傳承。既然如此,他們就不會有太大的權力慾望。可是皇帝想錯了,很多宦官的權力慾望大到無法想象,他們不僅想掌權,甚至還想把皇帝取而代之。

  • 宦官在政治上中所承擔的角色

宦官因為身份的特殊性,他們在不同時代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那他們在正常情況下又以什麼樣的角色出現呢?

1、信息的傳遞者是宦官所承擔的重要角色之一。這種信息的傳遞者分為兩種,一種是代替皇帝向外傳遞消息,另一種就是當做外臣的內應,把宮中的消息傳遞出去。宋太宗之所以能夠在宋太祖死後及時知道消息,立即趕到宮中繼位,就是因為他與宦官相互勾結:

繼恩初事太祖,特承恩顧。及崩夕,太宗在南府,繼恩中夜馳詣府邸,請太宗入,太宗忠之,自是寵遇莫比。

2、宦官除了是信息的傳遞者,很多時候他們還充當皇帝的耳目。皇帝利用太監來監視臣僚,以便了解到臣屬們的動向。明成祖朱棣所建立的東廠,就是由太監擔任廠公。他們只對皇帝負責,可以肆意的捉拿臣民,有著極大的權柄。

3、還有一種比傳遞信息,充當耳目,更牛的宦官。那就是直接擔任重要的朝廷官職。這些宦官擁有著與大臣們平起平坐的身份。唐朝後期,在平定黃巢起義中立有大功的楊復恭就擔任過樞密使一職:

楊復恭,字子恪,本林氏子,楊復光從兄也。宦父玄翼,鹹通中領樞密,世為權家。復恭略涉學術,監諸鎮兵。龐勳亂,戰有功,自河陽監軍入拜宣徽使,擢樞密使。

  • 唐朝宦官的發展軌跡

任何一個現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宦官專權自然也不可能。他們也要經歷一個發展階段,才能達到自己的人生巔峰。

1、從唐中宗開始,宦官迎來了自己發展的春天。唐中宗時代宦官的人員得到了擴充,一直髮展到3000人。但這個時候他們還沒有走向政治舞臺。到了唐玄宗的時候,宦官開始走向政治舞臺:

楊思勖,羅州石城人,本蘇氏,冒所養姓。少給事內侍省,從玄宗討內難,擢左監門衛將軍,帝倚為爪牙。

這個楊思勖應該是唐朝第一批走向政治舞臺的宦官。

2、安史之亂後,太監開始擁有重要的政治地位。這個時候開始,太監已經不再安心只做一個皇帝的侍從。他們開始干預政治,唐朝的大太監李輔國就是這個時期的典範人物。他謀害宗室,囂張跋扈,權力極大:

帝還京師,拜殿中監,閒廄、五坊、宮苑、營田、栽接總監使,兼隴右群牧、京畿鑄錢、長春宮等使,少府、殿中二監,封成國公,實封戶五百。

李輔國讓太監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個時候開始,太監成為了一股可以左右朝政的政治力量。

3、隨著時間的推移,太監已經不簡簡單單的是一股可以左右朝政的力量。他們甚至變成了一股可以決定朝廷走向的政治力量,就連皇帝的廢立都在他們的手中掌握著。

永貞元年八月庚子,立皇太子為皇帝,自稱曰太上皇。辛丑,改元。降死罪以下。立良娣王氏為太上皇后。

這是唐順宗到唐憲宗的一個政治變遷,而這一次的皇帝的更換,就是由太監做主導的。

  • 唐朝中晚期宦官的負面作用

太監作為一股重要的政治勢力,他們所起到的負面作用是多方面的。

1、財富的聚斂,使得老百姓備受迫害。當太監們有了權力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讓自己變得富有。因為物質的慾望,是人類的初級慾望。大太監魚朝恩就斂財無數:

又萬年吏賈明觀倚朝恩捕搏恣行,積財鉅萬,人無敢發其奸。

2、迫害正直的官員,阻塞皇帝的視聽。為了便於他們發展自己的勢力。宦官們會去迫害正直的官員,把官場變得黑暗,他們就可以方便行事:

李石輔政,稜稜有風岸,士良與論議數屈,深忌之,使賊刺石於親仁裡,馬逸而免。石懼,辭位,士良益無憚。

這是唐文宗時代,仇士良陷害忠良的記載。據歷史記載,他先後害死過兩個王爺、一個妃子、四個宰相。

3、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他們不顧朝廷的利益,引發朝堂動盪。以永貞革新來說,唐順宗想要通過改革消除朝中的弊端。但這些改革觸及到了宦官的利益,於是把皇帝廢掉,立了一個新的皇帝。

永貞元年八月庚子,立皇太子為皇帝,自稱曰太上皇。

永貞革新的失敗,意味著太監的權力到達了可以決定皇帝廢立的程度。

4、勾結藩鎮。唐朝到了中晚期的時候,無論是王公大臣還是藩鎮勢力都要受制於宦官。更有甚者,有些藩鎮還是由宦官來決定的:

至慓士奇材,則養以為子;巨鎮強藩,則爭出我門。

這是《新唐書》上對宦官勢力之大的一個總結。可見到了中晚期的時候,宦官勢力龐大的一個什麼地步,就連手握重兵的藩鎮都要去討好這些閹人。


結語:

唐朝的滅亡,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成是亡於權宦的。這些宦官他們除了要滿足自己的物質慾望之外,還要滿足自己的政治慾望。一開始的時候他們只是迫害大臣,阻礙皇帝視聽。然而隨著時間的發展,他們已經不滿足於此。開始勾結藩鎮,甚至要決定一個皇帝的廢立。到了中晚期的唐朝,宦官已經演變成為一股阻礙朝廷改革,控制朝廷走向的巨大政治勢力,幾乎所有的皇帝都被宦官所控制。即便是除掉了舊的宦官勢力,可時間不久就又出現了一股新的宦官勢力。



《新唐書》

《宋史》

《明史》


再言春秋


在中晚唐,除了藩鎮割據是個大患外,還出現了另一個大問題:宦官專權。要說這個壞頭也得算到李隆基的頭上。李隆基讓節度使手握重兵,他也知道這麼做不大可靠,於是派身邊的宦官去軍隊裡當監軍。宦官監軍的制度從此出現了。宦官監督地方軍隊倒也不算大問題,“頂多”就是貪汙受賄、拖將領的後腿。更可怕的是宦官控制禁軍。李隆基重用宦官高力士,給了高力士影響禁軍的權力。從這時開始,唐朝有了宦官掌握禁軍的傳統。

讓宦官掌握禁軍,就如同讓節度使掌握地方軍政大權一樣,都是統治者貪圖方便的糊塗決定。皇帝任用宦官,是覺得這種人從小和他們生活在一起,信得過,指揮起來省事。但因為這種制度繞過了互相監督的官僚系統,其實是埋下了宦官造反的隱患。

“安史之亂”後,唐朝皇帝發現節度使不可靠,於是不斷擴大禁軍的規模,最終控制禁軍的宦官反過來控制皇帝,甚至可以任意廢立皇帝,宦官成了太上皇。


天香引


百官要是靠得住,母豬恐怕都會上樹;藩鎮要是靠得住,大象恐怕也會跳舞……至於說宦官,當然也不見得始終靠得住。但最起碼,宦官總是一支制衡百官、制約藩鎮的力量;最起碼,在天子孤立無援的時候,宦官總是一副可以暫時依靠的肩膀。

說白了,自從安史之亂爆發以來,李唐朝廷就已日漸陷入內憂外患、人心離散的境地了。此次吐蕃入寇,就是李唐王朝所有老問題和新問題的一次集中爆發。在如此嚴峻的局面下,任用宦官“或許”會有危險,但不用宦官則“必然”會有危險!

正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李唐天子並不是不知道任用宦官的危害,而是明知有害也得用。這是他們的無奈。

這一年十二月,代宗從陝州返回長安,郭子儀率城中百官及唐軍各部到滻水(灞水支流)東岸迎接,並伏地待罪,主動表示要承擔長安失陷之責。代宗親手把他扶起,激動地說:“都怪朕沒有早一天起用愛卿,才會落到這個地步啊!”

十二月末,代宗下詔,任命此次護駕有功的魚朝恩為“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統領各部禁軍。

從此,魚朝恩徹底取代程元振,成為“權寵無比”的新一代權宦。

一切終將過去,一切終將再來。

這是歷史的魔咒,將永遠徘徊在唐代宗李豫的頭頂上,並將永遠纏繞在此後的十二任大唐天子的頭頂上。


脫離組織的仙人掌


中晚唐宦官的危害有多大?用現代某單位舉個例子吧,假如某個機關,老大是皇帝,權力集中在他身邊的幾個秘書,司機,小蜜手裡,控制玉璽,司機秘書小蜜可以把隨便一箇中層立馬開除處死,可以策動保安造反,軟禁領導,更換領導,毒死領導,你覺得恐怖嗎?用現代的眼光一看,就知道晚唐皇帝的無奈了


菩提樹下菩提思


歷史上,東漢和明朝是宦官專權的重災區。其實,唐朝中後期也出現了類似現象。相較東漢和明朝,唐朝的宦官除了抓權,還控制著皇帝。自唐穆宗後的九位皇帝,有七位是宦官所立,敬宗、文宗甚至被宦官所殺


我有壁紙呢


唐朝中晚期宦官的專權欺君、禍國害民再加上藩鎮割據最終直接導致了強盛一時的大唐帝國覆滅危害之巨大罪惡之深重。


小龍女5505


宦官專權,甚至廢立皇帝,危害甚於前代!


漢唐士


擾亂朝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