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和保定,驢肉火燒哪個遍佈全中國,哪個走不出去?

天天郵報


只說火燒。保定做火燒叫打火燒不叫烙火燒,不是誰都能把火燒打好的。


能否平淡


作為一個徐水人從小就吃驢肉火燒長大的,去外邊上學吃過一次河間驢肉火燒,真心沒有保定驢火好吃,沒走出去的原因我猜可能供本地人都不夠吧,因為這火燒快一年漲一次錢了,小時候我記得是兩塊錢一個,每天好多人排隊現在八塊錢了已經,依然很多人排隊,早餐午餐晚餐人都很多,尤其是著名的店,九禾驢肉火燒,荊塘鋪驢肉火燒,王國驢肉火燒,王華驢肉火燒,每天都是爆滿狀態,衍生出來很多跟驢肉有關的菜,包括全驢宴,驢排,驢肉燜子,京醬驢肉絲,只記得這些。還有很多美味的菜,歡迎大家來徐水品嚐正宗的驢肉火燒


夏墓漱遲


一,河間驢肉火燒從不和某地作比較,然而某地偏偏喜歡和河間驢肉火燒比較。

二,既然回答問題,就想一次說清區別。河間驢肉火燒除了驢肉、火燒更有特色,是長方形的,具有“色如金、酥如雪、薄如紙、厚如書”的特點,具有火燒獨特味道。某地的是圓的,更側重肉夾饃的味道。各有各的味道。也就是說,你想吃火燒味道、想真正瞭解驢肉火燒,那就選擇河間驢肉火燒。如果你想選擇吃側重肉夾饃味道的,你就選保定,味道不同而已。

三,驢肉製作的不同,河間驢肉是醬制,配以獨特的燜子和儐子,夾在剛出鍋的熱火燒裡,熱吃。某地的,肉是熱的,有汁。

四,有人說,河間驢肉採用渤海驢,某地採用太行山驢。這是最無知的,整個河北自己養幾頭驢?現在是商品經濟時代,你家吃穿用都是你家自己做的嗎?其實中國人吃的驢肉很多來自新疆、內蒙、山東,國外進口也很多。

五,這是一種美食,有個別人總是爭論誰是正宗?有意義嗎?幾百年千年的東西,現在爭論誰正宗,無知也是無畏了!誰的好吃,消費者認可誰,誰就是正宗。

至於喜歡吃哪個,自己的嘴自己做主,有了比較,自然都明白,我吃過某地的,後來再也不吃,我只喜歡吃河間驢肉火燒,沒辦法,好吃的都喜歡吃。

肉夾饃味道的……,也得吃,每個人都要生存。

希望喜歡吃河間驢肉火燒的美食客,也要去吃某地的,支援一下。都要生存,互相理解。

某地,做大做強是硬道理,在我這裡喊半天自己多好,沒用。不提高,就永遠做不強、更做不大。

祝願某地做大做強,消費者自然會喜歡!

建議你們向河間驢肉火燒行業學習。取長補短是正道。謾罵詆譭是邪道,沒用的。


魅力瀛洲


作為在河北土著,當然推薦保定的驢肉火燒。

第一,肉多。差不多的價格保定的圓形火燒差不多是河間方形火燒的兩倍肉。

第二,滷肉比醬肉香。保定的火燒是滷製的,肉在大鍋裡滷著,吃的時候拿出來切,不幹,極為鮮美。而河間的驢肉是醬肉,事先做好,因此肉是涼的,夾在油炸的火燒皮裡比較幹,不入味,油炸的火燒也不健康。

第三,保定的驢肉採用太行山驢,本身的肉比較緊實有勁,河間的驢肉是渤海驢,平原驢肉就不夠好吃了。


明宇觀察


兩種驢肉火燒我都吃過,平心而論河間驢肉火燒只能算是入門級,保定徐水最下等的驢肉火燒店味道也跟河間驢肉火燒有一拼,千篇一律是河間驢肉火燒的特點。肉實在是一般,火燒倒是有些特色,但作為麵點來說也不是什麼學不會的核心技術,所以以保鮮幹驢肉為主的河間驢肉火燒能走遍全國主要是因為驢肉和火燒都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保鮮驢肉雖然運輸方便但是肉乾且柴不好吃。

保定徐水驢肉火燒則不同,那是上百年傳承有秘方的,別的不說,就老字號那一鍋老湯就比在座的所有人年歲都要高。而且秘方是不外傳的。老湯煮的驢肉現吃最好,根本不適合長途運輸,這也是保定徐水驢肉火燒走不出去的主要原因。況且老字號在本地供不應求已經賺的盆滿缽滿。所以想吃正宗驢肉火燒還是去保定徐水的小驢肉火燒,那叫一個香,那叫一個美,那叫一個地道,那叫一個嘚,吃了還想吃,讓人上癮!



羽絨小馬哥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上驢肉。

驢肉火燒的誕生,也有一個很不靠譜的傳說。

傳說在舊時代的保定城,和徐水之間有一條漕河。

這裡出現了兩個組織,分別為漕幫和鹽幫。

漕幫管理著漕河的運輸很是囂張,而鹽幫販賣的私鹽,也是有錢有勢。

有這麼一天,鹽幫有人說:報,幫主漕幫不讓我們用漕河運鹽,我們該怎麼辦呀?

幫主大人微微一笑說:嘿嘿,我們可以用毛驢來運鹽呀。

於是鹽幫弟兄們就趕著一大群毛驢運起了鹽。

誰知道漕幫欺負人沒夠,幫鹽幫的夥計們胖揍了一頓,還搶走了所有的毛驢。

毛驢趕到漕幫,漕幫的大廚一看,今天又有毛驢又有鹽,不如,給滷了吧。

錄製的驢肉配上焦酥的火燒,在街邊的小店叫賣。

鬱悶的鹽幫兄弟丟了鹽和驢,還捱了揍,正鬱悶的時候,吃到了街邊超級美味的火燒夾驢肉,就和老闆說:老闆,這驢肉真好吃。

老闆一笑:對呀,這就是你們的毛驢。

鹽幫兄弟被受刺激後,跑回幫會。

沒過多久,就帶著鹽幫所有的毛驢來找漕幫大廚,大廚快教教我們怎麼做驢肉火燒吧。

就這樣因為驢肉火燒,鹽幫和漕幫從此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我是大白駕到,我真是太有文化了···


大白駕到


當然保定火燒走遍全國,不過各有各的特色,我說句實在話,兩種火燒都好吃,但要說吃飽,兩個保定火燒頂河間火燒三個,不同點就保定火燒是圓又大皮也厚,河間火燒是長方型的皮薄肉也少,火燒皮都一樣都是有酥點的也有不是酥的,我感覺老百姓吃飯還是吃保定的,皮厚皮大肉還多,兩個驢火一碗粥那在點小鹼菜,那叫一個得。




人間天堂33


單個火燒當然是保定的名氣大、尤其是白溝那邊的高橋火燒和定興縣的楊村火燒、但是加了驢肉的驢肉火燒就得說河間的了、但是加了燉豬肉和豬頭肉的火燒名氣保定的就稍大於河間的!!做法不一樣、口味也不一樣、所以各有所長、也各有各的名氣!!!


北漂的強子


可能保定驢肉火燒吃多了吧,只認這個味,打小就吃,鄉村集市上也是一樣的。偶然一次吃到一回河間的,感覺火燒皮太薄,沒有面味,油炸的一樣,裡面的肉除了鹹味嘗不出太香的肉香。不是黑誰,確實自身感受。可能碰到不會做的了吧,保定火燒店不同,有時候味也不一樣,也偶有不好吃的。


幾零後都要認真活


遍佈全國的都是河間驢肉火燒。我小時候叫火燒夾肉。吃還是保定的好吃,外面吃不到,到保定必須得吃,隔一段時間還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