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規範化體系是落實TPM設備管理的要點

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益至講壇的本期內容。我們專注於分享傳播精益理念,歡迎大家加入到益諮會,一起學精益,勤思考,讓精益行動起來!


- 1 -


工廠企業不僅設備管理需要規範,按照精益生產管理的原則,結合TPM管理對生產工藝、質量、安全、環保都要進行統一的規範,現場管理者要致力於對設備的六大損失的控制。


- 2 -


對於設備系統而言,TPM管理追求的是最大的設備綜合效率;對於整個生產系統而言,TPM管理追求的是最大的完全有效生產率。設備綜合效率反映了設備本身的潛力挖掘和發揮,即對設備的時間利用、速度和質量的追求。


完全有效生產率反映了整個生產系統的潛力挖掘和發揮,即從設備前期管理的有效性、企業生產排程、系統同步運行、瓶頸工序攻關、生產計劃、組織協調、主次分析等方面提升效率,達到最優。

設計規範化體系是落實TPM設備管理的要點


- 3 -


在目前,一些工廠企業的管理是脈衝式的管理,工人是脈衝式的應付。按道理,生產現場人員在生產運行過程中既應正確地執行工藝,又應把住質量關,還應做好設備維護,隨時注意安全環保。不會因為誰來檢查,哪個部門的管理力度大就注意哪方面。而應全面、綜合地達到各方面要求。


因為TPM管理是一項全員參加的管理體系,其推進的組織架構與公司的原有組織是一致的,也就是原有組織架構的功能拓展。從公司的最高領導人——董事長開始,一層一層建立TPM推進委員會。


因此,設計整個生產現場的規範化作業體系才是擺脫脈衝式狀況的根本出路。值得指出的是,在公司設立一個直屬最高領導的TPM執行委員會,TPM領導辦公室或TPM事務局,對於TPM的順利推進是十分重要的。


實踐證明,凡是設立專門執行機構的企業,TPM的推進就有成效。反之,凡是缺少一個有力執行機構的企業,TPM的推進力度就會大打折扣,就很難有成效。能否設立這樣一個機構,也是檢驗企業最高領導推進TPM決心大小的試金石。


TPM管理的全員規範化是與員工的培訓和成長同步進行的。性格、行為、習慣上的微小差異可以導致人生的巨大差異。一個企業員工的行為如何、如同一條鏈條,也會對企業的運行產生累積的影響。因而,員工的能力成長決定著設備管理的穩定持續發展。


- 4 -


TPM管理是全面生產維護體系的規範化活動。這一活動的目的旨在改變企業內部的傳統和隨意做法,使設備維護體系做到全員化、全面化和自主化,使維護行為規範化。這一工作帶來的是整個企業管理的變革,讓企業工作效率提高、工作風格轉變,讓企業面貌煥然一新。


而規範是根據員工素質和生產、設備實際狀況而制訂的,它高於員工的平均水準,而又是可以達到的。員工經過適當的培訓,就可以掌握規範和執行規範。規範是適應員工水平和企業設備狀況的維護、保養以及維修行為準則。規範一旦制訂,就應要求員工去自覺執行。


TPM管理在員工的現場改善活動中,不斷地規範著員工的行為。除了生產現場的行為,包括設備的潤滑、備件管理、維修管理、故障管理、前期管理、資產管理都要尋求一個最佳的模式,把這個模式固化、文件化,也就是使之規範化,從隨機走向科學。


與此同時,TPM管理所主張的規範是衝破傳統做法的優化、穩定化和文件化過程。一旦新的做法到達生命週期的末尾,就要打破,重新開始創新變革和尋求新的規範程序。


建立TPM的評估體系對於這項管理工程的推動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評估體系之中,既應重視對日常6S活動、規範化行為的評價,又應重視階段經濟指針的評價。


考核評價體系要做到透明公開,評價層次性是分明的,對管理部門、辦公室的評價與對生產現場的評價,其側重點應有所不同。評價的重點在於團隊,而不在於個人。另外,要將評價體系與激勵機制有效地結合起來。

設計規範化體系是落實TPM設備管理的要點


- 5 -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大家對開展精益管理工作有什麼看法?或者有什麼工作心得?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聊聊。另外,如果覺得此文讓你小有收穫,可以搜索“益至諮詢”與我們進行互動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