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核雕,越盤越舒服

核雕

核雕是中國傳統民間微型雕刻工藝。

以桃核、杏核、橄欖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藝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江蘇蘇州和揚州、山東濰坊、廣東,浙江,北京,河北石家莊,遼寧等地均有核雕,較有特色。

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精美的核雕,越盤越舒服


歷史源流

民間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掛在身上作為“辟邪”之用。

有製成佩件、扇墜、串珠等為文人清玩。其藝術特點是在較小的果核上表現出複雜的題材,雕刻手法也細緻入微。

所刻有詩文或漁家樂、百花籃、羅漢等題材。

江蘇蘇州和揚州、山東濰坊、廣東等地均有核雕,較有特色。


精美的核雕,越盤越舒服


1957年原蘇聯領導人伏羅希洛夫訪華,都蘭桂時已75歲高齡,應外交部之請,仍以所刻核雕相贈。核雕代有傳人,江蘇蘇州人陳素英即為都蘭桂之後又一核雕名家。


精美的核雕,越盤越舒服


明清時期,我國大型雕塑藝術無大發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藝品的裝飾製作卻搞得生氣勃勃,富於創造性。

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欖核雕刻是一個頗有特色的品種,其作品的構思和雕刻都達到了極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境界,被人稱作是“微雕神技,藝術奇葩”

明、清兩代這種核雕的微雕藝術堪稱一絕,當時江浙一帶官宦商賈中流行玩賞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瓏的核雕藝術品就是當時人們蒐羅的熱門之一。


精美的核雕,越盤越舒服


核雕名家

古代名家

明代核雕名家有王叔遠、夏白眼、邱山、刑獻之等。魏學洢的《王叔遠核舟記》一文描寫王叔遠能在細小的核桃雕刻出一條船,船上有五人、八窗,明代夏白眼在一顆橄欖核上雕刻16個嬰兒,童身只有半粒米大,“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鷥,其蟠屈飛走綽約之態,成於方寸小核”,人稱一時聖手。


精美的核雕,越盤越舒服


清代桃核雕藝人有丁念廷、高家俊、都渭南、張大眼、陳子和等人,屬於山東濰坊桃核雕。乾隆酷愛核雕,曾召杜士元入宮。國立故宮博物院今存有乾隆年間陳祖章的“赤壁夜遊橄欖核舟”。

共和國解放初期代表人物有:鍾元慶、趙林生、殷根福、須吟笙、鍾年福蘇派核雕。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