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襲珍珠港的靈感是源於這場戰役,英海軍“以少勝多”奇襲塔蘭託

現代海戰中,交戰雙方使用艦載機對對方船隻和其他目標進行襲擊,已經成為海軍作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以前,這種戰鬥方法由於技術和能力上的不足,被認為是一種“自殺性”的大膽做法。

但就在二戰期間,英國海軍卻首次採用這種戰法,竟收穫了一場精彩的勝利,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這個倒黴蛋,就是二戰中被無數次吐槽的意大利海軍,現在就讓我們一同回到1940年,看一看這場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艦載機突襲戰鬥的具體細節。

一、靈感迸發


意大利塔蘭託,位於亞平寧半島東北部,是一座富有魅力的沿海城市。位於城中的塔蘭託港,不僅是意大利重要的海運交通樞紐,同時也是意大利海軍的重要基地。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意大利海軍就在此駐紮了一支龐大的海軍艦隊,目的就是控制地中海水域的制海權。

突襲珍珠港的靈感是源於這場戰役,英海軍“以少勝多”奇襲塔蘭託

而與此同時,英國皇家海軍所轄的地中海艦隊為了削弱意大利對地中海的控制權,於是通過不斷地演習來增強自己在地中海的實力,自此地中海變成了兩國海軍的角力之地。

二戰開始後,由於原本負責遏制意大利軍隊的法國宣佈投降,地中海地區便成了意大利人的天下。而此時英國在北非的軍事行動需要大規模的軍事補給,而作為軸心國的意大利可以輕而易舉地破壞英國的補給路線,這對於北非作戰的英軍十分不利。

此後不久,希臘也被意大利所佔領,地中海的海運完全掌握在意大利的手中。為了打破這種不利局面,減輕北非戰場的負擔,英軍高層決定通過戰鬥來解除意海軍對地中海運輸的封鎖。而這個重擔,就交給了時任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的司令安德魯·坎寧安將軍。

突襲珍珠港的靈感是源於這場戰役,英海軍“以少勝多”奇襲塔蘭託

在坎寧安看來,現在的情況對英軍來說十分不利。跟意大利海軍相比,此時的地中海艦隊只有1艘“鷹”號航空母艦、3艘戰列艦、7艘巡洋艦和26艘驅逐艦;而對手光重型戰列艦就有6艘,巡洋艦和戰列艦的數量更是比地中海艦隊多出幾倍來,數量是完全是處於下風。接到消息後,英國海軍馬上派出了以“光輝”號航空母艦為首的5艘艦船緊急馳援,暫時緩解了地中海艦隊的作戰壓力。

突襲珍珠港的靈感是源於這場戰役,英海軍“以少勝多”奇襲塔蘭託

得到支援的地中海艦隊此時士氣高漲,艦隊司令坎寧安為了引誘意海軍上鉤,想到了一個計劃:他派了幾艘驅逐艦加商船的混合編隊,不斷地騷擾意大利海軍,企圖讓意海軍上鉤並隨之一網打盡。但時任意大利海軍司令的伊尼戈·坎皮奧尼卻絲毫不為所動,龜縮在塔蘭託軍港以靜觀其變。不論坎寧安如何引誘,坎皮奧尼就是“老虎不出洞”,這讓地中海艦隊的高層感到十分為難。

突襲珍珠港的靈感是源於這場戰役,英海軍“以少勝多”奇襲塔蘭託

此時,坎寧安的同僚、航母編隊司令拉姆利·利斯特無意中的一句話,改變了眼前的一切:”我們能不能用航空母艦上搭載的艦載魚雷機去承擔攻擊任務呢?”這一句話宛如平地驚雷,立即讓坎寧安眼前一亮,他立即讓利斯特進行一場推演,測試一下飛機突襲軍港這種戰法的可行性。兩位海軍將領此時並不知道,他們無意中揭開了艦載機統治海洋時代的新篇章。


二、備戰,目標塔蘭託


通過戰前推演,利斯特發現此次行動的可行性非常高。聽取彙報以後坎寧安決定:將突襲部隊分為兩批,通過前期偵察摸清敵人的具體位置和目標數量,然後令一批部隊在別處假裝佯攻,分散敵人的注意力和火力;主攻部隊趁虛而入,直攻塔蘭託軍港,然後交叉掩護,乘勝追擊取得勝利。

突襲珍珠港的靈感是源於這場戰役,英海軍“以少勝多”奇襲塔蘭託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很骨感。首先進行縝密偵查而不被敵人發覺就成了一大難題。另外海軍裝備的“劍魚”式艦載攻擊機是一種老式的雙翼飛機,武器裝備少且性能較差,最致命的是“劍魚”的最大航程才700公里。航母編隊想要避開意大利的監視偵察,這麼近的距離是遠遠不夠的。

突襲珍珠港的靈感是源於這場戰役,英海軍“以少勝多”奇襲塔蘭託

正在此時,英軍陣營傳來了一個意外的好消息:在一次例行偵查中,一架飛機恰巧拍到了塔蘭託軍港的全景,照片上意軍艦船排列的整整齊齊,一絲不差,就連防空武器的位置也被清晰地展現出來。接著另一個好消息接踵而至,航母上的機械師成功地解決了“劍魚”航程不足的問題,方法是去掉機上的一個座位,在此處增加一個副油箱。

問題都完美解決後,利斯特將一份完整的作戰計劃交給了坎寧安司令,後者立即批准,還將攻擊時間定在10月21日,之所以選擇這個日子,是有原因的——135年前,英國海軍的著名將領納爾遜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大勝法軍,紀念勝利的最好方法就是又一場的勝利。

突襲珍珠港的靈感是源於這場戰役,英海軍“以少勝多”奇襲塔蘭託

接下來的日子裡,兩艘航母上的飛行員和地勤人員重複著一次又一次枯燥無味的練習,他們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最後的勝利。但真是好事多磨,正當所有人積極進行備戰時,“光輝”號航母由於地勤人員的意外事故而發生火災,雖然大火被及時撲滅,但兩架“劍魚”艦載機卻被大火燒燬;不久之後,“鷹”號航母由於技術故障被迫要進行大修,無法參加對塔蘭託軍港的突襲任務。但這些意外沒有打亂英軍的部署,利斯特和坎寧安決定將攻擊日期改為11月11日,由“光輝”號航母和4艘驅逐艦、4艘驅逐艦組成第一梯隊負責這次的總攻任務。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海戰歷史上最著名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

三、奇襲塔蘭託


1940年11月3日,一場颶風襲擊了塔蘭託,颶風將軍港內防備飛機用的阻攔氣球幾乎摧毀殆盡,但鬆懈的意大利人卻沒有采取任何補救措施,這為他們後來的失利埋下了伏筆。

11月6日,在埃及亞歷山大港的利斯特和坎寧安接到了空軍的偵察情報,情報顯示意大利的軍艦停在軍港,沒有任何出海的跡象,兩人商量後決定攻擊計劃照常進行。

突襲珍珠港的靈感是源於這場戰役,英海軍“以少勝多”奇襲塔蘭託

1940年11月11日晚上8點,“光輝”號航空母艦和護航艦隊按時到達了預定攻擊位置。按照要求,“劍魚”艦載機搭載的魚雷被要求扔到水下10米,以避開意軍的防魚雷網。

8點35分第一架“劍魚”攻擊機從甲板上起飛。

25分鐘後,第一波參加攻擊的12架“劍魚”攻擊機全部起飛。11點03分,裝有照明彈的兩架“劍魚”脫離了編隊,在2300米處投下了照明彈,其餘10架飛機冒著密集的防空火力低空快速掠過港口,投下了4顆魚雷和11顆炸彈,意軍戰列艦“加富爾”號、“維托里奧·維內託”號相繼被擊中。

突襲珍珠港的靈感是源於這場戰役,英海軍“以少勝多”奇襲塔蘭託

第一波攻擊後不久,第二波“劍魚”攻擊機也從“光輝”號甲板上起飛。11點10分,新一波的攻擊開始,在意大利防空武器的炮火下,“劍魚”飛行員一邊躲避炮火,一邊將魚雷和炸彈投向意軍軍艦、船塢、船廠等設施。無處躲避的意軍士兵只能一邊眼睜睜的看著志得意滿的英軍飛行員,一邊看著自己所在的艦艇一遍遍地與魚雷和炸彈“親密接觸”。一時間,爆炸聲、喊叫聲不絕於耳,原本寧靜的塔蘭託港此時成了意大利海軍的葬身之地。

突襲珍珠港的靈感是源於這場戰役,英海軍“以少勝多”奇襲塔蘭託

11月12日凌晨一點,第一批“劍魚”攻擊機安全返回到“光輝”號航空母艦,一小時後第二批“劍魚”也成功返回。3點整,突擊艦隊與坎寧安所在的主力艦隊成功會合,奇襲塔蘭託的戰鬥以勝利圓滿結束。

突襲珍珠港的靈感是源於這場戰役,英海軍“以少勝多”奇襲塔蘭託

塔蘭託一戰,英軍僅僅損失了2架“劍魚”攻擊機,付出了2人陣亡、2人被俘的極小代價

,成功地擊沉了意大利海軍“加富爾”號戰列艦,擊傷“維托里奧·維內託”和“卡伊奧·杜伊列奧”號戰列艦,此外還有一艘輕巡洋艦也被擊傷。意軍士兵有59人陣亡,600人受傷。

戰後,意大利海軍喪失了地中海的控制權,英國皇家海軍完全控制了地中海的主動,對英軍在北非的作戰起到了極大地鼓舞和幫助作用。這也是人類海戰史上第一次使用艦載機成功襲擊敵方艦船的案例,可以說奇襲塔蘭託是一場劃時代的戰鬥。

突襲珍珠港的靈感是源於這場戰役,英海軍“以少勝多”奇襲塔蘭託

戰鬥中,英軍使用的改良版的磁性水雷和超低空突防等作戰方式得到了其他國家的一致好評,日軍也根據此次戰役的具體數據,進行參考和改動後於1941年發動了震驚世界的突襲珍珠港的戰鬥。

結語


奇襲塔蘭託,在成功扭轉了英軍此前不利的戰略劣勢之外,對現代海戰的發展也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人類海戰的歷史從此進入了新的階段。皇家海軍的戰鬥力也開始再次受到人們關注,就像美國報紙說的那樣:“英國人用一記兇狠的勾拳,直接讓意大利海軍倒地出局”。


1. 《奇襲塔蘭託始末》

2. 《二戰海軍史——英國篇》

3.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1939-19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