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吳江成為江蘇民營經濟發展“領頭羊”?

鄉鎮工業崛起 ,造就吳江第一批民營企業家。企業家精神激勵傳承創新發揚,讓吳江成為了全省民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1978年,永鼎集團的創立之年。40年崢嶸歲月,中國經濟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永鼎集團沐浴著改革開放春風,從一家小鄉鎮企業成長為國際化綜合性集團。


是什麼讓吳江成為江蘇民營經濟發展“領頭羊”?

顧雲奎近照(王煒 攝)


“我見證了吳江民營經濟的發展,永鼎則享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惠澤。”永鼎集團原董事長、創始人顧雲奎日前接受採訪時深有感觸地說。


永鼎集團起源於吳江蘆墟公社塑料廠。當了10多年大隊書記的顧雲奎放下鋤頭,出任該廠黨支部書記兼廠長,以1臺機器、2萬元貸款、3間舊房起家,篳路藍縷。1992年,永鼎把目光瞄準世界通信領域的尖端產品——通信光纜,並一直深耕這一行業,在1997年成為吳江第一家在上交所掛牌的上市企業。


永鼎運用資本經營理念,不斷借雞生蛋、借梯上樓、借船出海、借腦生財,企業健康快速發展,產品也從國內走向國際,創造了江蘇電纜行業發展史上的亮眼成績。“尤其是近兩年,我們開始進軍海外工程總承包,提升了公司的生產技術水平和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顧雲奎說,永鼎接下來的發展方向是做強通信科技、做精海外工程、做優汽車貿易、做實超導產業。


永鼎集團的發展,和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幾乎同步,是吳江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個典型代表。


是什麼讓吳江成為江蘇民營經濟發展“領頭羊”?

吳江蘆墟


鄉鎮工業大發展年代,造就了顧雲奎、徐關祥、姚德榮、肖水根等吳江第一批民營企業家。他們艱苦創業、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為吳江的鄉鎮工業崛起打開了局面,為吳江民營工業經濟騰飛鋪平了道路。


吳江民營工業經濟的形成基礎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原公有制企業改制轉化為民營企業;二是民營經營者投資辦實業;三是招商引資引進外地民企在吳江落戶。其中,第一部分佔比約六成。


鄉鎮工業起步於上個世紀70年代,源自社隊工業的帶動和發展。那時候,抓住農村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勞動力有剩餘的時機,有本事的年輕人都聘用退休回鄉的技術人員、技術工人,購置大工廠替換下來的舊設備發展加工工業,充當國營工業拾遺補缺的角色。在生產過程中遇到技術難題,就依靠國有大企業的“星期天工程師”解決。


曾長期從事吳江經濟工作的老領導朱士聲在《吳江工業六十年回顧》一文中講述道,那時候,鄉鎮工業雖然有一定發展,但佔吳江工業比重不大,真正的騰飛是在改革開放以後。


進入上世紀80年代,有句話很流行,“無農不穩、無工不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大,鄉鎮企業進入了迅猛崛起的大發展階段,鄉鎮工業經濟佔到了吳江工業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


吳江發展工業經濟,始終堅持了一些非常好的做法。比如,不搞“小蘿蔔頭”,講究扶優扶強,培育好產業集群的領軍企業,以大企業、大品牌、大項目做強做大行業排頭兵;拒絕星星點點,以“一鎮一品”的工業佈局為基本導向,使得工業經濟結構呈現了產業積聚的特色。


鄉鎮工業崛起,吳江湧現出了永鼎集團、鷹翔集團、藝龍集團等一批大企業,至1997年底,已組建企業集團79家,鄉鎮大企業佔吳江鄉鎮企業資產的50%、利潤的60%左右。


與此同時,吳江形成了絲綢紡織、通信電纜兩大產業,金家壩的彩鋼板、菀坪的縫紉機、橫扇的羊毛衫、黎裡的日用化工、七都的銅加工、莘塔的電梯、桃源的服裝等“一鎮一品”產業集聚度較高,使得吳江這個江南小城從一個純粹的魚米之鄉邁上工業化快車道,在周邊地區乃至全國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正是因為鄉鎮工業的發達,無論是在科學技術、品牌打造上,還是在經驗積累、精神傳承上,都為吳江民營經濟發展積攢下了豐厚的“家底”。繼顧雲奎等第一批民營企業家之後,崔根良、陳建華、繆漢根、沈小平、莫林弟、王友林等扛起了吳江民營經濟發展的大旗,成為了各自領域的佼佼者,打造了省市區的地標型企業。


當前,吳江民營企業總數已近6萬家,註冊資本總額突破3000億元,是全省名副其實的“領頭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