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宦官簡史

中國經歷了兩千餘年的封建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除了橫刀立馬的將軍、遊說天下的說客、傾國傾城的美人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群體,他們就是宦官。

宦官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是喪失了男性生殖能力的人,一般而言專門供皇室成員役使。宦官制度從很早就有了,但是先秦以及西漢的宦官群體並不都是“閹人”,比如說秦國的宦官嫪毐,傳聞曾經和秦國的太后搞到一起並且還有了孩子。

但是宦官因為後天的畸形造成了嚴重的心理扭曲和心理變態,因此一旦得勢就要瘋狂報復,這就給中國的歷朝政治帶來很大的隱患。

那麼,你都知道哪些關於太監的事情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宦官的相關介紹。

1、秦朝趙高

趙高這個人相信大家對他還是比較瞭解的,比如說指鹿為馬這個成語就是因為他而誕生。其實,當時的中車府令趙高這個人還是有些才學的,並且應該深受皇帝的信任,不然在“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統治下也不能參與編撰“小篆”並且接受所謂的遺詔。

但是趙高這個人也是一個十分有權力慾的人,甚至說想自己當皇帝,因此和當時的丞相李斯密謀把皇帝的遺詔給篡改了,逼殺公子扶蘇,立胡亥為帝,這就是“沙丘政變”。

胡亥成為皇帝后趙高的好日子就來了,不過為了自己的前途這廝想方設法弄死了李斯,自己當了丞相,並且把朝廷直言耿直之臣掃蕩一空,甚至弄出了所謂的指鹿為馬的事情測試群臣。隨後趙高又派人把秦二世幹掉,本想自己也有嬴趙血統可以當皇帝,結果不被擁戴,只能立年幼的子嬰為帝,方便控制。但是子嬰可不是一個甘於受人擺佈的主,同時目睹了趙高的種種惡行,因此設計除掉了趙高,一代大宦官從此身隕。

中國宦官簡史

2、東漢群宦

東漢是中國歷史上宦官干政十分平常的時代,這是因為東漢的皇帝往往年少即位,因此一般都導致當朝太后臨朝聽政,並且為了維護自身的大力依靠外戚。但是皇帝的生母一般都非太后,因此逐漸長大的皇帝總是想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因此就依靠身邊的宦官和外戚鬥爭。這種情況在東漢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因此當時有很多宦官展露頭角。

東漢比較知名的宦官就有單超、唐衡等“五侯”以及張讓、趙忠等“十常侍”,他們干預朝政,敗壞政治,引起朝官和太學生的強烈不滿,他們舉行所謂的“清議”來品評宦官。但是這些品評和不滿都在幾次黨錮之禍後被暫時壓制了。

此外,熟悉歷史的人一定會知道曹操是當時大宦官曹騰的孫子,因為曹操他爸認了曹騰當爹,足以見得東漢一朝宦官權力之大。

東漢宦官的末路始於大將軍何進密謀誅除,並密召董卓進京。但是宦官先發制人,何進被殺。此後,袁紹看不下去了,率兵進攻把宦官大殺一通,至此才算結束了東漢一朝宦官專政的局面。

3、唐朝的南衙北司之爭

唐朝是一個開放的朝代,不僅對於外邦,對內的制度也是如此。雖然前期的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度,權力掌握在三省宰相手中。但是後期權力外移到翰林學士和樞密使的手中,其中樞密使參與政務,並且設立護軍中尉、中護軍等職位掌管禁軍,這些關鍵職務都讓宦官擔任,因此這就成了宦官干政的制度基礎。

有唐一帶宦官干政就是和所謂的朝官鬥爭,因為衙署南北之分,因此稱之為南衙北司之爭。其中著名的事件有“二王八司馬事件”和“甘露之變”。最終的鬥爭結果都是宦官勝利。

不過唐朝宦官的命運和東漢宦官極其相似,同樣是被外臣武力誅殺。903年,朱溫帶兵入長安,盡殺宦官700餘人,宦官專權也隨之消亡。

中國宦官簡史

4、宋朝宦官掌軍務

宋朝對於文人可以說是十分十分地優待,皇帝重視科舉,文臣更是凌駕於武官之上,甚至文臣都可以經常嗆皇帝。此外宋朝的御史臺也不是吃乾飯的,一群文臣閒來沒事就得看看看誰不爽,抓住一點兒小毛病就能讓你滾蛋。

因此宋朝的宦官雖然也掌握權力,但是相比東漢時期和唐朝中後期要小很多。但是這時候宋朝的宦官大多都是在外掌兵,其中不乏很多有機謀的將領。最著名的是大宦官童貫,他曾收復4州、平定方臘起義,但是宦官打仗畢竟沒有種了,始終不能真正雄起,在對外戰爭中大多以失敗告終,最後被殺頭。

有宋一朝,因為控制得當,福利待遇好,且有前朝之鑑,因此宦官當權控制朝政的事情始終未曾做大。

5、元朝有外國太監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短暫的王朝,且蒙古人本身保留了很多自身的習俗,因此太監製度在元朝雖然也被繼承下來,但是明顯不怎麼發達。不過元朝的太監有個發展,那就是外邦人也能當。

比如說元朝的太監就有很多是從高麗來的,其中還有一位樸不花。這個樸不花可能是因為長的不賴並且和當時的奇太后私交不錯(有說法二人青梅竹馬),因此受到當時皇帝的重用,隨後權傾朝野,並干預官吏的任免。不過這個太監估計是有良心的,他賑濟災民,捐錢安葬災民,在民間受到較高評價。不過宦官的命運始終是悲慘的,後來元朝發生內亂,不得已皇帝交出樸不花,後被處死。

中國宦官簡史

6、

明朝宦官干政甚烈

明朝是東漢、唐中後期以來宦官干政的最後一個高潮。這時候宦官干政還是因為當時制度的原因,雖然說明朝禁止宦官識字,但是奈何明朝後面的皇帝們對宦官是寵幸有加。不僅讓專人教授太監識字,還讓太監掌握了“批紅”大權,此外,東廠、西廠、錦衣衛等特務機關也被宦官掌握。不僅這樣,皇帝還派宦官到處擔任礦監、稅使搜刮錢財。這樣宦官不僅有權,而且有錢,於是就這樣開始為禍朝政。

明朝出名的大宦官有王振、劉瑾、魏忠賢等。當然,各朝都有傑出的太監,比如明朝初期就有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宣德化而柔遠人,開啟了中國的“大航海時代”。

這裡只簡單介紹一下王振,王振這個太監比較得瑟,當權後一直很想“衣錦還鄉”,估計是讓項羽帶壞了,因為項羽曾說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於是,在瓦剌進攻的時候慫恿明英宗親征,結果指揮失誤,於是趁機讓皇帝到自己家鄉“臨幸一番”,順便讓自己露露臉,結果又怕兵馬踏壞家鄉田地,因此路線頻繁變動,最終被追上,皇帝被俘前有說王振被樊忠錘死。要不是于謙等大臣重新冊立皇帝,穩定軍心,估計明朝的江山可能就葬送了。

有明一朝,可以說太監干政幾乎斷送國本。想必朱元璋怎麼也想不到朱明王朝的後代君主怎會如此不堪!

7、清朝太監沒什麼大作為

由於清朝是滿人建立的,同時又有前朝的慘痛教訓,因此清朝對於太監可謂是嚴防死守,制度上十分嚴苛,思想上處處驚醒,編制上大大縮減,小太監更是動不動就要遭受一頓毒打,可憐得很。因此清朝的太監可說不上是什麼好差事。

中國宦官簡史

當然,清朝也有小太監得到主子歡喜的,比如安得海、李蓮英、小德張等都曾煊赫一時。不過他們的權勢都是主子給的,主子們可以隨時收回去。因此,清朝的太監做事往往謹小慎微,因此雖然位貴,但是權柄不精。

當然,太監製度隨著滿清的滅亡最終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這一毀壞人性的罪惡制度終於成為一粒塵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