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文獻,這裡有些不錯的建議和經驗

全文速覽

讀足夠的量(每天 3~4 篇,不需要多)

及時跟進新工作(可以藉助 feedly 軟件)

不斷拓寬知識面掃清老工作(充分利用文獻管理軟件)

正文

科研大牛很難企及。我還在讀研,但是屬於常年做綜合性大工作,每篇工作都準備發頂刊的科研工作者。一作,co-first 和 co-author發過幾篇 Nature, Science系列子刊,談下讀文獻感受。

首先,必須養成每日讀並分類3~4篇文章的習慣,天天堅持,這樣每年就可以收集整理1000篇以上的paper,這個量是根基。這樣才會有幾年以後的得心應手,領域門清的感覺。

按照上面每年 1000 篇的節奏,積累兩三年就會感覺,文獻越讀越少。越來越發現領域更新很慢。paper很多,但是真正有意義的鳳毛麟角,多數都是微小的improvement,所以跟進領域進展其實很輕鬆,每兩三天茶餘飯後刷刷幾個子刊正刊就行了。

科研做著做著我發現,一旦發過頂刊,再也看不見什麼小文章。只會關注一下最近各個Nature或者Science新出的工作,其餘小journal,除非有水平跟我差不多的朋友跟我親自推薦‘這個文章不錯,感覺好像投低了’我才會抽時間看一看,否則一般看一眼圖就過去了,也沒必要仔細看。不排除有好工作在小journal的可能,不過時間會讓這些不起眼的工作逐漸發散光芒。

做到領域裡所有的paper在腦中是以milestone形式體現的,哪篇paper有什麼contribution非常清楚,新出的文章歸在哪類心裡也有數。所以跟進文獻不如說甄別和欣賞工作,值得欣賞的工作永遠是罕見的。雖然高質量工作往往出現在子刊級別以上,然而journal profile也不代表工作就有意義,很多大組發了很多子刊正刊,其實並不能做到名副其實,讓人看了反而也會感到痛心。

應該常讀那些種類子刊?

這個要看自己工作的area跟多少個子刊有重合度,只要有重合度,就應該關注。判斷方式就是看一下每個journal的scope and vision,一般官網都有寫,或者總結一下跟自己相關的paper都是哪個大journal出來的,就知道啦。

第二個小tip,雖然國內網有限制,但是我還是強烈推薦用twitter。學術用twitter可以事半功倍瞭解學科前沿。很多科研巨佬,尤其北美都在用,平時會通過推特推廣自己工作,他們讀到一些好工作也會轉推並評論,這樣可以很及時地 tracking 最熱門的世界級科研成果,而且都是帶著大佬們的insight的。

還有個小tip,因為子刊工作都是極有深度而且包羅萬象的,所以一般短時間內很難理解到很高的水平。這時候不要著急,大子刊online會伴隨很多評論文章(news&views)和新聞的。這些材料寫得都非常通俗易懂,通過這些快速理解這些新online工作的contribution,建立聯繫,是非常高效的辦法。如何快速tracking這些材料呢,大家可以看一下有個東西叫Altemetric,這是個衡量文章immediate attention的矩陣,如圖(恬不知恥放個自己的工作的altemetric):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18-0287-x

Monitoring of the central blood pressure waveform via a conformal ultrasonic device

關於讀文獻,這裡有些不錯的建議和經驗

可以看到news欄下有很多媒體寫得評論文章,隨意點開哪個都非常通俗易懂,可以快速抓住要點理解工作。

如何從小白開始成為文獻大師?

閱讀量的問題前面討論過,不再贅述。現在討論小白如何在每天堅持做好基本閱讀量,快速建立自己的文獻網達到高手認知水平。做好如下兩方面:

1、跟進新journal:如何跟進? 推薦用feedly,一款可以內嵌chrome瀏覽器的軟件軟件圖標長這樣,瀏覽器一搜就行,安裝很方便。

關於讀文獻,這裡有些不錯的建議和經驗

界面如下圖:

關於讀文獻,這裡有些不錯的建議和經驗

左邊欄zoom in如圖:

關於讀文獻,這裡有些不錯的建議和經驗

灰色小數字顯示有多少新出的paper用戶是沒有讀的。每天早上起來不是很忙就可以打開feedly,刷刷自己感興趣的journal有什麼更新。每天早起刷一刷,世界科研動態都知曉,開心不開心~

2、掃清一切舊工作:如何掃?通過 google scholar 檢索關鍵詞就好了,把相關的都下載下來,按照問題或者自己的關鍵詞歸類,如何歸類?軟件推薦用 endnote,也有很多人用 mendeley,都可以的( 關於文獻管理軟件,研之成理前期教程中有系統的介紹,請通過文末相關內容鏈接查看 )。

關於讀文獻,這裡有些不錯的建議和經驗

內界面長這樣:

關於讀文獻,這裡有些不錯的建議和經驗

endnote我比較喜歡的一點是可以將文獻分成一大類和二大類,我習慣把一大類建成項目名字或者一個領域,裡面再繼續劃分n個小類。舉個例子,拿做project為例(上個project跟血壓相關),我就開了一個第一大類叫blood pressure,第二大類是文章的discussion point。zoom in如下圖

關於讀文獻,這裡有些不錯的建議和經驗

裡面其實還有很多二級目錄,每個目錄裡都有幾篇,十幾篇不等文章歸類在裡面。其實這個過程就相當於每天讀文章,塞到一個個目錄裡面(充實和完善自己的每個小idea),積累idea和邏輯構建一篇paper。為啥這麼幹?因為自己在做每篇工作或者project如果仔細分,其實是由無數小idea構成的,每個小idea建立好,idea和idea之間架構cohesive,符合邏輯,自然就是一片strong paper。所以需要掃蕩跟自己項目相關的所有文獻,不一定要全部讀完,但是要通過梳理,直到某個topic明白為止。這樣做下來的好處就是,paper積累足夠多,往往自己文章需要discuss哪些點,詳略如何,也一清二楚了。

關於讀文獻,這裡有些不錯的建議和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