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不落角隅 检测不漏一人——聚焦我市严格落实农村疫情防控“十严格”

近日,自治区出台加强社区和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十严格”,严防新冠肺炎疫情向社区、农村蔓延,有序安排复工复产。农村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的环节,为织牢防控网,阻断疫情传播,我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投身战“疫”一线,重点做好村屯封闭管理、人员流动管控等工作,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防疫宣传全覆盖

党员干部化身“暴走族”,拉着音响走遍村里一角一隅,奏响疫情防控“最强音”;山歌快板侗戏齐上阵,乡亲们听得懂记得住学得会,筑起疫情防控铜墙铁壁……连日来,我市各地农村战“疫”宣传方式层出不穷。

鹿寨县平山镇将流动宣传车开进各村屯,拉沟乡开通“瑶都之声”广播,寨沙镇“流动山歌”小喇叭不间断巡回播放,用最地道的乡音、最朴实的语言让防控知识深入人心。融水苗族自治县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在发放(张贴)宣传材料等常见宣传防控知识的基础上,录制了标准普通话、桂柳话、苗语、瑶语等多种语言版本的新冠肺炎防控知识音频及小视频,在各乡村循环播放。

三江侗族自治县农村防疫宣传同样充满民族特色,三江县美术家协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三江侗画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良口乡南寨村侗戏传承人发挥唱侗戏特长,将疫情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自编自导自演,利用“大喇叭”传唱等。

通过走访记者发现,我市各地农村为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并且防疫宣传接地气、广覆盖、入人心。据统计,仅鹿寨县就已张贴印发宣传资料18万份,出动各类宣传车500多辆,启用流动宣传小喇叭1100多个,这些宣传也让农村逐渐凝聚起战“疫”强大合力。

管控工作全方位

“您好!请问您从哪里来?”“请配合我们量一下体温,并登记信息。”2月20日,在融水县汪洞乡平时村体温检测点,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正在对来往车辆与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排查。“检测点所在位置位于融水县通往河池市环江县的交通要道,因此车流、人流量相对较大。为严格落实农村疫情防控‘十严格’,检测点每天都会有领导带班值守,实行24小时轮值制度,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汪洞乡乡长杨翠新说。

守好“家门”,也要理清“厅堂”。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为做好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排查工作,劝说群众不聚会,良口乡党委书记李兴旺尽心尽职,困难在哪,他就在哪。2月11日凌晨1时,李兴旺接到群众举报称村里有群众不听劝阻做起夜宵生意,店内聚集不少群众。心急如焚的他火速率队赶往现场,对群众进行了劝离。事情虽顺利解决,但李兴旺为提高群众防疫意识,共同参与抗疫,他每天都会到村里各个监测点巡查,挨家挨户做工作。在他的带领下,良口乡共成立8个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小组,发展了330名党群先锋队队员,村民们也开始配合防疫工作。截至目前,全乡共取消各类聚集活动107场,酒席113场。

这样的联防联控工作在我市农村随处可见,党员、干部、群众拧成了一股绳,有效降低疫情对农村的影响。

齐心协力,攻克难关,结合农村卫生环境和个人生活习惯特点,我市各农村还切实做好疫情期间农村的生活垃圾清理和保洁工作。在农贸市场、乡村文化广场、畜禽养殖场等疫情重点防控区域,各乡镇不断加大清扫、消毒频次,设置废弃口罩专用箱,方便居民丢弃废弃口罩;及时做好垃圾源头管理,安装防鼠、防蚊等设施;创新宣传方式,引导群众做好自身防护,勤洗手,多通风,阻断了疫情向农村传播的途径。

本报记者 覃珩 张婷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